新春“宴”事吃出浓浓广州年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26:57
年味淡了,很多人一到过年都有这样的感慨。原因很简单,我们平时的生活太过忙碌、太过丰富,于是忽略了太多关于过年的“繁文缛节”,忽略了那浓淡总相宜的“年味”。 

  不要一味地感叹了,佳节来临,我们可以“从食做起”。煎堆、油角、蛋散、糖冬瓜,还有年夜饭种种好意头的菜肴,传统年味就在这些美食中回归!

  年二十三:“谢灶”必用桔

  广州人把“祭灶日”称为“谢灶”,这也是传统中的“小年夜”。灶君忙碌了一整年,这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人们为了表示感谢,给他饯行,叫做谢灶。谢灶的贡品是:一碗米、两片片糖、一封利市、一碗清水、一礼烧肉、蔗、桔、纸线等。说到贡品,以前有一句老话:“冬柑、年橙、谢灶桔”,意思是冬至拜神时要用柑桔,过年用橙,而谢灶就要用桔。旧时拜祭后,一般会把供品吃掉,除了烧肉和蔗,等初七再用来迎接灶君。

  年三十:“意头”菜肴担纲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童谣描述的这种一家大小围坐家中,享受一顿年夜饭的情景,在老广的心目中,年夜饭是家庭一年中最重要的节目。如果有长辈在家,分散在天南地北的子孙,都要尽量赶回家团聚。实在不能回来团聚的,也要为他们摆碗筷,以示家庭的整整齐齐。

  广州人的春节饮食文化,最讲究“意头”,即菜肴的谐音,一定要与发财高升、如意吉祥有关,讨个“口彩”。因此,几乎所有粤菜馆年夜饭的菜名都“随节应变”,“鸿运当头”、“龙马精神”、“金玉满堂”等纷纷跃上菜单。

  而象征“团聚”和“盆满砵满”的“盆菜”,在年三十,成为食客热点的传统菜式。一般年夜饭盆菜,包括12种材料:象征“好事”的蚝豉、象征着富贵的鲍鱼、还有瑶柱、乳猪、油鸡、海参、猪手、烧肉等。

  广州人的年夜饭中,鱼是不可缺少的菜肴,而且还要吃剩一点点,寓意“年年有余”。 此外,肉粒、萝卜粒、马蹄粒炒上一碟,意为“人丁兴旺”, 一般的家庭会去买生菜,取“生生猛猛”之意……光听名字就已感受到新一年的好兆头。

  年初一:吃斋忌杀生

  尊崇佛教众生初一、十五吃斋的风俗,演化成广东人大年初一吃斋的习俗。早上煲个“生菜粥”寓意“生财”。席桌上,会以斋菜素食为主。俗称的“罗汉斋”会用绍菜、木耳、粉丝、虾米、冬菇制成,希望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就可以大鱼大肉了。

  从科学角度来说,初一吃斋对身体也有好处,皆因年三十晚的年夜饭佳肴太多,如果年初一还是大鱼大肉,很容易消化不良,这天清理一下肠胃,在接下来几天再战饭局。

  年初二:开年讲究“九大簋”

  初二是一年之中的“头牙”,这天要吃“开年饭”。开年饭,与新一年的运程,有很大关系。因此,广州人的开年饭,除包括年夜饭种种好意头的菜肴外,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健健康康之意。

  传统的开年饭要做九种菜肴,俗称“九大簋”,寓意“开门大吉”、“财源茂盛”。菜式包括白切鸡、烧乳猪、清蒸鲜鱼、发菜焖猪手、菜胆扒冬菇等。甜品则要吃腐竹白果鸡蛋糖水或红豆沙、莲子百合糖水等,有甜甜蜜蜜、百年好合之意。

  年初七:“七样菜”共叙天伦

  初七“人日”,广州人俗称“众人生日”,又叫“人胜节”。以前在这一天,全家人会欢聚一堂吃“七样菜”共叙天伦。

  “七样菜”,顾名思义,就是指七种蔬菜,其中五种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芹菜、蒜、葱、芫荽(香菜)、韭菜。芹菜的“芹”谐音“勤”;蒜谐音“算”;葱谐音“聪”;芫荽的“芫”谐音“缘”;韭菜的“韭”谐音“久”,这五种菜配合在一起,味道怎样还是其次,主要为了过年图个吉利。而另外两种就按照各地的风俗和口味,灵活搭配。有些地方用鱼、肉来代替,鱼表示“年年有余”,吃肉代表生活富裕,甚至也有用水果来代替的。全家人一起吃,并且每人都要吃一口。老人家说,吃了“七样菜”,那一年就可以捡金拾银发大财了。 

  如今,广州人多在这天设丰盛的家庭筵席,以示庆贺。

  正月十五:款款汤圆闹元宵

  元宵给新春佳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制造了另一个高潮。在广州,吃汤圆仍是闹元宵的重头节目!

  上世纪80年代,广州一度盛行手工自制汤圆,忙活完,剩下的汤圆粉全给家中幼小的子孙们当橡皮泥使。后来袋装的元宵粉上市,大家直接和水捏成汤圆。再到现在的机器批量生产汤圆,直接放水煮食。

  广州的传统汤圆一般是麻茸馅,用的是白芝麻,炒过以后略带黄色。咬开后,内馅随着白色的糯米皮子缓缓流出,很是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