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时常生病,有何方法祛除病根?(外一则)--清净水月——南无阿弥陀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1:49:48
清净水月——南无阿弥陀佛 http://hannah.fjblog.cn/ 公 告


一心专念,
弥陀名号,
行住坐卧,
不问时节久近,
念念不舍者,
是名正定之业,
顺彼佛愿故。
(善导大师)

图 片 分 类
  • 首页 相册 标签
  • 大德开示(26)
  • 学佛体会(62)
  • 佛学与科学(4)
  • 他山之石(5)
  • 学佛文摘(3)
日 志
  • 身体时常生病,有何方法祛除病根?(外
  • 关于在新华网博客上发表佛教内容的问题
  • 念佛与专一
  • 安住当下,放下追悔和期待
  • 觉察和放松
  • 由到普陀山旅游引起的话题
  • 死囚欢笑——也许结束,还有求助
  • 死囚歡笑 Dead man laug
回 复
  • Re:念佛与专一
  • Re:关于在新华网博客上发表佛教内容
  • Re:关于在新华网博客上发表佛教内容
  • Re:念佛与专一
  • Re:关于在新华网博客上发表佛教内容
  • Re:念佛与专一
  • Re:念佛与专一
  • Re:与新华网网友谈佛——请各位师兄
留 言
  • 签写留言
  • 师兄菩萨心肠!
  • 佛缘网站欢迎您前来指导!
  • 申请友情连接
  • 沙门演志合十!
  • 谢谢提醒。
  • 好几天不见同修写博了.
  • 恭请师兄加入--得大自在  群
  • 有缘分啊.
链 接
  • 觉之路
  • 净土缘
  • 法雨斋
  • 晓风残月
  • 作茧自缚
  • 一梦雪庵
  • 信愿念佛
  • 自在斋
  • 回家
  • masbro
  • 无影树
  • 沾益大觉寺演志法师的blog
  • 永清法师的blog
  • 灵山居士的blog
  • 佛缘网站
  • 清净水月-新华博客版
  • 清一话语

     

  • 信 息

     

    • 详细信息
    • 站内订阅(0)
    • 加为好友
    • 发送短信
    • 日志:99
    • 评论:331
    • 留言:11
    • 访问:29857

     

     





    登 陆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身体时常生病,有何方法祛除病根?(外一则) hannah 发表于 - 2007-8-3 8:40:00 1 推荐

    问:身体时常生病,有何方法祛除病根?(翁明标)

    答:清心寡欲,每日定时运动,饮食起居,要有规律,此为外治;
    一心念佛,戒杀放生,莫作诸恶,奉行众善,此为潜转。
    但须持之有恒,不可以少作为足也。



    问:有人说大部分的出家人都受了世上万般的刺激而对世生起厌恨,遂身入空门者,所以是生存竞争的淘汰者,故不足以为人师;又出家人皆以往生极乐世界为目的,这样的欲念论真过甚于俗人,如何答之?(陈武吉)

    答:此问有数意,须分别答:
    一、‘受刺激入空门’。(空门改佛字好明白,空之一字,世人多所错解,余尝有学佛十年,不解一空字之语。)试问世上一切事,何种是不受刺激去做的?刺激就是感触,若有无感而做的事,就是无目标的盲动,何以但加到学佛的身上?
    二、 ‘生存竞争的淘汰者’,此大别有两种,甲是不求不义富贵,不妨安贫乐道,席不暇暖,黾不暇黔,老吾老,幼吾幼,博施济众,天下为公,不使少背此等原则,这 是君子的生存竞争。乙是寡廉鲜耻,强取豪夺,牺牲大众。奉养自己,这是小人的生存竞争。出家人自是乙种生存的淘汰者,不然佛门不少青年僧,凭其年富力强, 若专为衣食谋,只求不择手段,何患不得些许耶。
    三、‘不足为人师’,人有人的界格,备足仁义礼智信,不犯杀盗淫(指邪淫)妄酒,是为完整之人。令不能如是者,向他看齐,这就是人师。某人莫非以二段乙种之竞存者,方足为人师乎?
    四、‘往生极乐’,这是佛度众生八万四千法门之一,此名净土法门。出家人所修,各随其机而择其法,并不皆以极乐为目的。
    五、‘极乐欲念真过,甚于俗人’,这全是外行话,净土之理,八面玲珑,普契群机。实则极乐种种庄严,皆是说法,此必精研净土经典,方解其理。佛以娑婆众生,欲爱太浓,故先以欲方便牵引,使借此转入正法,获得究竟。

    摘自李炳南居士之《佛学问答类编》

    阅读全文(5)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标签:佛学问答 李炳南 
  • 圈子:清凉月 大乘佛教 
    • 上一篇:关于在新华网博客上发表佛教内容的问题的探讨
    此文章被以下用户所推荐:
    • hannah
    发表评论:
    (c) 觉之路佛教博客 | www.fjblo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