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光:禁止哈欠、买个“对不起”、敢“玩”吗、山顶的梦想(中国青年报 2007-8-2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9:41:04
视点 2007-08-29 郭建光

    禁止哈欠

    有句俗话云:“管天管地,管不着人拉屎放屁。”其意不言自明,作为生理现象的拉屎放屁,所有的外在约束都将无效。可是这句俗话中,没有提到能不能管住人打哈欠。你觉得,打哈欠能管得住吗?

    这不,经过调整的“上海市出租车行业乘客满意度指数测评”中就有这么一项:驾驶员行驶过程中不准吃零食、打哈欠。解释曰,行驶过程中不准打哈欠的禁令是为了防止疲劳驾驶。

    看来,上海的哥的姐们的哈欠是不许打了。

    颁布这个行规,动机也许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但希望在颁布禁令时,多一些可操作性,不要一厢情愿地挥舞禁令。结果,禁来禁去,什么都禁不了,倒是看了这条禁令的人,禁不住,笑了。

    买个“对不起”

    如果做错了事,怎么办?不用内疚,不用忏悔,80块钱轻松搞定。王朔《顽主》里的“三T”公司(替人解难、替人排忧、替人受过)在现实生活中落地了。

    合肥出现的这家道歉公司,自成立至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因为出售专业的“对不起”,“80元一个”,让不少人冰释前嫌,“业务很受欢迎”。

    可是,有人琢磨上了:说声“对不起”,是一种态度,是表达内心不安的一种方式,是对自己过错的弥补。这其中,“真诚”和“情感”是必不可少的。职业化的道歉,归根结底不过是一场演员的情感秀。形式虽然漂亮了,沟通的技巧也有了,但“对不起”的味儿也全变了。

    如果对不起只关乎“80元”,而不关乎情感的话,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太初级太简单了。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更“温情脉脉”,最好,还是不要流行:“‘对不起’,买一个。”

    敢“玩”吗

    让自家孩子整个假期都玩,对现在的家长来说,恐怕是件需要很大勇气的事。君不见,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兴趣班的广告铺天盖地,家长带着孩子在各种“班”里穿梭不停,忙得不亦乐乎。这年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不单纯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潮流,仿佛不这么做,将来一定对不起孩子。国人的病又犯了,还是叫“盲从”。不过,这次是为了一个目的,让孩子更有竞争力。于是,孩子就被当做一块试验田,不断地增添养分,至于能否完全吸收,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可是,大连的一位家长林玉峰,希望“暑假真正成为女儿的假日”,而不是社会上流传的“第三个学期”。因此,他在暑期并没有强迫女儿补习,而是反其道行之,给她找“陪玩”,让她轻轻松松玩了一个暑假。

    一个假期下来,在林玉峰眼里,女儿一扫以前的内向,活泼开朗了,精神头也足了。看来,只要会玩,对孩子的成长,效果也不错。何况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还赚到了快乐。

    山顶的梦想

    “理想国”一直在书里。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再到康柏内拉的《太阳城》。从“小国寡民”,到“桃花源”,再到“大同世界”。关于“理想国”的梦想一直在延续。

    最新版本:在埃塞俄比亚的贫困山区,60岁的祖姆拉·努鲁,创造了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奥拉安巴社区。这个名字在当地语言里是“山顶”的意思。政府官员及国际组织惊叹,这个社区实现了社区共治、男女平等,实现了平均分配收入,并且消灭了宗教。

    最初这个社区只有19人,经过20余年发展,人口扩展到400余人。这个“理想国”虽然小点儿,但“大家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玩耍”,颇有桃花源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味道。

    据报道,祖姆拉·努鲁还是一个文盲。看来,理想国的梦想,不需文字传承,而根植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