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的生活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7:16:06
毛泽东时代的生活记忆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2-14 13:46:29 / 个人分类:散文

查看( 641 ) / 评论( 13 ) / 评分( 0 / 0 )
 从甲午年出生到丙宸年,我在毛泽东时代生活了二十二年。
毛泽东时代的生活,十分的艰难。儿时,我们在幼儿班。记得老师教给我们的一首歌里唱到:“一九五九年,真是个好景年……”最先在幼儿班时,我们的生活好象是有保障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仿佛越来越遭。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一天,我与同伴们去地里扯了一些薅菜的野菜,洗干净后,交给了老师,要老师给我蒸在自己的饭上。这天晚饭时,我去端饭,我的那饭的平面放着一团乱乱青褐色的薅菜,饭变成了很黑的颜色。当时我的哥哥也在,我将饭让哥哥看并说道:“哥,你看我这饭怎么是这样的了?”我的哥哥接过饭,什么都没有说,快速用筷子拨开薅菜,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我急忙伸手把饭抢过来。可怜我的那碗饭,只有小半碗了……
那个年月的生活,实在艰难。母亲她们吃树叶,吃棕包米,满脸黄肿。我的祖父和我的弟弟,就被这个岁月夺走了生命。那时,我的父亲去了长岗煤厂,每次父亲回来,都用一个布口袋给我们提一碗饭回来,此时的饭实在是好香好甜。好多的傍晚,我都呆呆地座在家的门口,静静的等父亲回来,盼望父亲给我们带回一点饭来。那个时日,我们总是眼睛盯着地上,走路是两眼巡视地上,希望地上出现一点可以吃的东西。每当看见大人吃过扔下的柿子蒂,就检起来吃一吃。
有一天,母亲怕我熬不过去了,就带着我走父亲那里去。我走几步路,母亲就得使劲背我一段路。我们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来到了父亲的厂里,看到瘦骨虚弱的我,父亲只好让我在他们的厂里住了十几天。这十几天,父亲与他的工友们的关心,我恢复了元气,回来的时候,我可以跑了。
后来,集体食堂下户了,父亲为了我们一家人,就给厂里的领导要求回家,最终回家来了。这之后,我们生活慢慢好了一些,一家人煮一大锅菜菜饭,可是每餐都要给我留一点点饭不和菜。现在想来,那种日子,也不比红军长征的生活好到哪里去。
在毛泽东时代,我们的读书学习,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记得读初小时,就有了“三家村”“四家店”的事情。当我们进入高小时,文化大革命已经正当时候。有学生写老师的大字报,有学生造老师的反。在后来,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班上建立了“井岗山红卫兵团”,在后来又实现了全校的大联合。
读初中时,我们是毛主席著作天天读,讲用会,经常学工学农学军。尽管老师千方百计地向我们灌输一些知识,可是有许多有用的知识,我们都没有机会接触。哪个岁月,我们每天早晚都要上坡看牛割牛草或者砍柴。而且,读书也不兴考试。
毛泽东的时代,人们没有言论自由。记得还在我读初二时的下学期,一个星期天在生产队里劳动时,我们几个人不知道怎么谈起了“当官”与“整人”的话题。当时我说了一句:“如果我当官了,就要整那些坏人。”谁知这话传到了大队革委主任那里,于是这话成了罪过。大队革委主任在群众大会上作不点名批判,不久盖有革委公章的信就到了学校,要求开除我离开学校。
读完了初中之后我回家当农民了。尽管我们是贫农,可是那个时候,如果没有什么人当干部,你其实与地富反坏右没有什么区别。一天我们在地里割麦子,我们几个年轻人议论当时流行的歌“大河涨水小河满”。我们议论认为:这歌唱的并不实际,要是小河里都没有水,大河里从哪里来水呢?这话让旁边不远处的革委主任听见了,他高声大吼我们:“这简直是国民党的说法!”
在七十年代初期,读书讲推荐,招工招兵也讲推荐。我们同村同队的一个初中同班的同学,他家就两娘母,是十分厚道的人家,当时他很红很香。生产队大队都推进他去读大学,公社也公布了名单,我们以为他走出去了,都为他高兴。可是正当这时,有人说他有一个叔在台湾,写了一封信回来。就这样,他书没有读成,什么都没有了。多年后才知道,所谓的信,是那些人故意编造的。
一九七六年毛泽东去世了,一九七七年恢复了高考,通过考试,我走出了那个十分艰难困苦的时代。 伤痕文学越炒越臭。你还是将你玩莱卡相机拍的那个“万恶”的时代的照片贴上来吧。你家怎么这么艰难呢?而且每当看见大人吃过扔下的柿子蒂,就检起来吃一吃,那个大人是谁啊?多个人吗?既然你母亲可以背你到你父亲的厂里去救活你,那么为何不背你的弟弟去呢?你的弟弟不是你母亲亲生的吗?集体食堂下户了,父亲为了我们一家人,就给厂里的领导要求回家--工厂没有倒闭,食堂怎么可能下户的吗,第一次听说.
能加入“井岗山红卫兵团”,还能在上“高小”啊?60年代有高小吗?脑子是不是记错了,请准确回忆。
读完了初中之后我回家当农民了--你到底是初中毕业还是高中毕业啊?你不是读高小(应该是高中)加入红卫兵了吗? 而且后来又考大学了?
用三年困难时期的事替代了整个毛泽东时代
一九七七年恢复了高考,通过考试,我走出了那个十分艰难困苦的时代--呵呵,很好的范进中举的故事!========================================================================一个60年代人印象中的毛时代
文章提交者:0630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本人是老毛的家乡人,生于60年代,那时“3年自然灾害”刚过,因此从小营养不良,导致长大后疾病多,身体弱。本来,只是在各论坛看看贴,潜下水,但看到有些人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忍不住也来说说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毛时代。
1,说吃的方面,农民普遍缺粮,一般是一半大米拌一半红薯米煮一锅饭,我的农村亲戚把它叫做红薯米饭,我也吃过,第一顿还是有点新鲜感,吃多了就会觉得太不好吃。我的一个舅舅连食盐都买不起。我们工厂的人相对好一点,叫做吃国家粮,但每月也只有31斤米,凭粮本每人每月一斤肉,经常记得小时候排队买肉的情景,因为跟肉食站砍肉的师傅不熟,买到的都是很硕的肉。那时候要吃肉只能过年过节过生日。一毛八分钱一碗的肉丝面,对于我们来说,那是奢侈品。
2:住的方面,我父母加上本人三兄弟,五口之家分了一套两间一厨,大概相当于25个平方,人平5个平方,我们三兄弟挤在一个床上睡,如果来了亲戚,只能打地铺,我参加工作后一直到结婚,厂里才给分了一个单间(本来是给4个单职工住的),做饭就在走廊里做。
3:穿的方面,青一色的蓝布衣服,穿到不能穿为止,有一件白色的确凉衬衣是最好的衣服,工作后穿工作服为主。
4:行:行的方面,那时候很少有钱去县城,虽然那个县城也不怎么样,但比起穷山沟里还是强很多,十分向往,后来还是参加数学竞赛到了县城,一个家庭稍微富裕的同学请了吃一碗馄饨,觉得是天下最好的美味,工作后最大的愿望就是有钱买一辆凤凰牌单车。
5:文化生活,基本上清早广播里就是东方红,然后京剧样板戏之类,能够看到的书籍除了毛选,品种真是太少,小说有“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半夜鸡叫”,“鸡毛信”,“战斗的堡垒”等,还有一些连环画,电影不是搞大批判就是阶级斗争,现在记得的有,青松岭,艳阳天,闪闪的红星,决裂,还有部分战斗片,如英雄儿女,奇袭,渡江侦察记,平原作战,铁道游击队,车轮滚滚等。那时候隔壁的老干部家有一台电子管台式收音机,羡慕得我的眼都红了。 基本上是事实,农村更苦些。但是为了给今天积累,前一辈人真是付出了很多,否定这点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六十年代五口之家住25平米的房子应该很知足了,好多地方九十年代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呢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是用不着用权力来维护形象的,是允许别人公开批评的。佛祖被其他教派骂了好多年,今天照样灿烂辉煌。难道我们是靠权力来维护毛主席的吗? 真令你高看了。如果靠 权力来维护,你咋能还在这里自由的造谣呢?电话,冰箱、小轿车、电视……早就在世界好多国家上普及了,毛时代高干享受了,老百姓可享受到了吗?奥巴马还有专机呢?奥巴马的女儿还能入主白宫呢?你享受到了吗?你怎么没有被“普世”啊?电话 冰箱 小轿车 现在的中国也还有好多好多的人没有哟 该怎么说哟物质生活条件不能简单的作比较,要看到基础起点的不同和科技发展的背景。特别不能作别有用心的对比!困难时期过后才出生的你,就有“困难时期”“农民普遍缺粮”的感受了?不会是自作聪明杜撰的吧!两个疑问:1、“后来还是参加数学竞赛到了县城”这至少应该是77年以后的事情吧?2、我所知道的都是使用肉票,楼主那里用粮本买肉还是第一次听说。远的不说,八年抗战,三年内战,就已民不聊生。经过三年恢复,国民经济刚上正轨又遇上三年自然灾害,能有这种小日子过,不错了啊。没花一分钱就“分”到了一套房子(当年尽管是小套),您还控诉什么啊!“小”?您如今花多少钱买一平方米?青松岭,艳阳天,闪闪的红星,决裂,还有部分战斗片,如英雄儿女,奇袭,渡江侦察记,平原作战,铁道游击队,车轮滚滚等。这么多电影还少吗?
正因为毛泽东时代确实穷、确实苦。确实有流血牺牲、所以,一部分zg干部就要改公有制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符合事实的,是合逻辑的!
是的,我也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那个时代“学校向工农子弟开门”,工农子弟上学生活困难的都有助学金,基本上不花钱。
 1975年春天的一个星期天,我们的班长突发奇想,要背着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拉练去拖拉机厂参观,我们制作了班旗,早上七点钟就在住家附近集合出发了。
拖拉机厂很远,我们走了整整两个半小时才到。拖拉机厂门卫室的大爷问我们来干什么,我们说要参观工人叔叔造拖拉机支援农业建设,很快,厂里的领导来了,他乐呵呵地把我们迎进会议室,详细向我们介绍了拖拉机的制造流程,还领着我们去车间参观。正在车间里工作的师傅们听说我们是自己拉练走来的,都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在他们的热情邀请下,班里文艺小分队的同学在机床边为师傅们表演了节目,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中午饭我们是在工厂的食堂里跟工人们一起吃的,菜饭很简单,但大家吃得特别香。
要回去了,厂里领导见有些同学有了疲态,便问我们自己走回去行不行,还说厂里的厂车要去我们家那边接上中班的工人,可以把我们捎带过去。厂车把我们带到离家已不太远的地方,我们重又排起队走起来,那一天我们个个都很兴奋,走了那么多的路,看见了那么多新奇的东西,还结识了那么多热情的大人``````
直到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还能清楚记得拖拉机制造的流程,还能回味起那天饭菜的香。
这样的经历,今天的孩子能想象吗?
\\\\\\\\\\\\\\\\\\\\\\\\\\\\\\\\\\\\\\\\\\\\\\\\\\\\\\\\\\\\\\\\\\\\\\\\\\\\\\\\\\\\\\\\\\\\\\\\\\\\\\\\\\\\\\\\\\\\\\\\\\\\\\\\\\\\\\\\\\\\\\\\\\\\\\\\\\\\\\1、毛 家和邓家
  有个穷得叮当响的村子叫毛邓村。顾名思义,毛邓村有两大姓,一家姓毛,一家姓邓。
  毛邓村的旁边是富得流油的西方村。老邓家的人喜欢给西方村打工,他们一般小小年纪就辍学,或者在西方村上班,或者为西方村做来料加工。每当发了工资,或者拿到了加工款,老邓家的人就从小卖店里打上二两酒,托着二两猪头肉或者端着一碟茴香豆,哼着小曲招摇过世。
  毛爷爷是个很有威信的倔老头,他从来不让自己族里的孩子辍学,他们必须上完初中。毛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挨家挨户集资,好让他把学上完。
  毛家第一大学生毕业了,按毛爷爷的安排,他学的是农业。
  毛爷爷说要农业机械化,他要求族人勒紧裤带,在大学生指导下集资买农业机械。
  毛家第二个大学生学的是钢铁。毛爷爷让刚刚大丰收的族人再勒紧裤带,把粮食卖了,买材料准备建钢铁厂。
  几年后,毛爷爷又让大家再勒勒裤带,还要建机床厂。
  这时候族人就有意见了,私下里说,年年大丰收却吃不顿饱饭,大概都让毛爷爷黑吃了。
  毛爷爷给族人开会:咱们旁边的西方村,人口比咱们少,可是农业发达,工业发达,这些年来他们一直歧视和欺负咱们。同样都是人,咱们为什么就不能赶上他们?超过他们?要拿出点骨气和志气出来!只要咱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产品丰富了,再加上公平的分配,还愁日子不好过吗?
  族人私下里说:志气能当馒头吃?铁疙瘩能当肉吃?腰可都快勒断了!
 2、改革
  毛爷爷死了,大家很悲痛,同时也如释重负----终于不用勒紧裤带了。其实在毛爷爷死的那年,自己厂子生产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的三大件,已经走进了族人家里。
  这时候本村人称邓大哥的,来到毛姓族人面前说:你们辛辛苦苦建立的这些厂子,都是和西方村竞争的,你们能竞争过西方村?
  没有了毛爷爷领导的毛姓族人都不作声,他们真是心里没底。赶上西方村,超过西方村,他们可没信心。
  邓大哥继续说:你们这些半死不活的厂子,和西方村竞争是死路一条。我们只有走差异化和有比较优势的道路,就是干那些西方村不愿意进行的生产,这才有前途。你们如果愿意,我来当你们的厂长,保证你们的工资迅速提升!
  那些厂子反正也老是亏损,于是毛姓族人就同意了。
  邓大哥当上厂子以后,他把厂子改为生产衬衣和袜子,出口到西方村。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都是西方村不愿意干的。
  从此以后,毛姓族人也过上了打工的生活,他们再也不用勒紧裤腰带了,每当他们开了工资,也打二两酒,也吃茴香豆。
  过了年,又实行了所有制改革,经过复杂的程序,受到毛姓族人一致拥戴的邓大哥从厂长摇身一变成了老板。邓大哥把厂房机器一一变卖,又摇身一变成了大富翁。
  邓家人都嘲笑毛家人:你们毛爷爷有志气了半天,你们勒紧裤带这么多年,有什么成绩啊?你们现在还不是两手空空,靠我们邓大哥赏饭吃?
  毛家人也说:是啊,毛爷爷真是个大骗子!王八蛋!
 3、开放
  毛邓村的货币叫人民币,西方村的货币叫美元。
  毛邓村生产的衬衣袜子换来了大量美元储备。随着毛邓村的改革开放,西方村的资本也大量流入毛邓村,他们有的投资一些劳动密集型或者高污染高能耗的厂子,有的投入楼市,有的投资股市,于是房价上涨,股市火爆,物价飞涨。
  这时候,毛邓村村民才发现-----他们已经十几年没涨过工资了!他们已经买不起酒和茴香豆了!顿时毛邓村一片怨声载道。
  这时候西方村的村长也来施加压力,说你们贸易顺差太大,必须提高汇率,以减少贸易顺差。
  这时候西方村一位叫“周克成”的经济学家也出来讲:你们8人民币的衬衣,在西方村只卖1美元,太便宜了!你们应该提高汇率,从8:1提高到2:1,甚至1:1,这样你们的厂子就赚得更多,也就能给工人多发工资。毛邓村的村民都说“周克成”是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4、结局--经济危机
  迫于村内外的压力,毛邓村把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从8:1提高到了1:1。
  以前8人民币的衬衣在西方村卖1美元,现在卖8美元,价格翻了8倍!于是西方村不再从毛邓村进口衬衣了,他们改从印度村和越南村进口。于是顺理成章地,毛邓村的制衣厂就倒闭了。
  邓大哥恋恋不舍地离开奉献了大半生的毛邓村,移民西方村养老去了。村民们至今都很想念他。
  这时候西方村的外资也开始撤离毛邓村。他们进来投资的时候,是用1美元换8人民币,出去的时候是8人民币换8美元,一进一出净赚7美元!十几年来毛邓村积累的外汇储备就这样被洗劫一空,连同房屋,土地,一切值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