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45:36

载2008年4月17日《科学时报》

 

江晓原:“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杨新美

 

 

  他过着与多数人不同的生活,以奇怪的生活方式标榜着他自己的幸福:已经五年不看电视,不上网看新闻,一天只吃两顿饭。剩余的大部分时间,他总是沉浸在他的书房,与书相依相伴。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

 

读书——生活的核心

 

江晓原十一二岁时正值“文革”时期。那时他姑父家里被抄后还留有《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看完直排繁体的《西游记》(上册)后,他基本上认识了所有的繁体字,也习惯了看直排繁体的书,至此就迷恋上了书,尔后便开始多方收集书籍并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文革’时,读书的快感是最强烈的。”江晓原笑着说,因为他总是能读到很多他人无法看到的禁书。那时他主要读了3类书:中国古典文学、西方文学名著以及前苏联读物(当时只有高级干部才能看到的苏联小说和重要人物的回忆录)。

江晓原的母亲是上海一个机关里唯一的图书管理员。“文革”时,图书室被封,母亲总是偷偷地带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给他,满足他的阅读欲。“反右”时,他父亲下放到了小学教书。凑巧的是,小学里也有一个图书室,而且管理员与父亲的关系很好,这给了江晓原很多阅读的便利。江晓原又在这片小天地里接触到了很多西方文学名著和前苏联读物。前苏联读物中给他印象最深刻是《你到底要什么》,描写的是六七十年代苏联青年对生活的迷茫,而这也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另一部描写前苏联海军小说《核潜艇闻警出动》也让他兴奋不已。

一段时间后,他的读书欲也铺张开来。他开始寻找书的来源。他拿着书与小朋友交换,与每个人保持着单线联系,并用表格详细地记载着交换图书的记录。尔后,他不再提供书给其他人,而是提供其他人交换书的平台,与此同时他能读到所有通过他之手交换的书。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他十七八岁那年进纺织厂工作之后。

工厂的工作也并没有打断他阅读的生活。由于他当时是纺织厂的“无冕之王”——电工,机器没有故障时就不用干活,很是悠闲,所以6年电工岁月,读书还是他生活的重心,求知欲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还在他心间疯狂地滋长着。

1977年恢复高考时,十几年的读书经历无形中帮他作好了参考的准备,因此江晓原顺利考入了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在大学期间,他是天文系里最有钱的学生,因为他带薪上大学,每个月有56元的工资,比天文系某些教师的工资高。从那时起,他的藏书生涯开始了,经常去书店不惜血本地收罗自己喜欢的古典文学书,有一次他很奢侈地花了7元买了一套书。本科时,除了课业外,读书也是他时间的主要占有者。

1982年读研究生时,已经有几箱子书跟着江晓原一同到了北京。在导师席泽宗的指导下,他开始有计划地读书,并精读了一些书,有两本分别是英文版《天文学史》、《西方数理天文学史》,当时做的读书笔记相当于翻译了书三分之一的内容。他还有意识地读了很多西方科学思潮及与科学史有关系的书。当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图书馆对研究生是开放的,一个人可以借50册。除了周末以外,他和另一位同学每天早上都会泡在图书馆里。眼界开阔了,周末时他通常就在旧书店有目的地淘书。研究生时的他每个月拿的津贴比本科时少了10元,可买书的胃口却日益膨胀。他经常和同学在一起研究北京地图,然后设计一条条线路——看一天可以走过北京多少家旧书店。

江晓原也是从那时起开始给报纸、杂志写稿,写稿的想法很朴实——挣的稿费填充上买书的钱。有一次他看到刚刚由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的马王堆出土帛简书,但是这册精装本的书定价是44元,相当于他一个月的生活费。他犹豫许久后,咬咬牙,买了下来。尔后他就写了篇文章将书钱挣了回来。写文章给他带去了双重好处:他仍然可以买很多书;此外也锻炼了他的写作能力。

  在求学生涯里,书是江晓原的忠实的伴随者。

 

“压抑对书的贪欲”

 

1986年江晓原在上海定居,有了自己的家。那时他的书也终于安顿了下来。1992年时,他住进了两室一厅的房子,并将一间用来做书房。回忆当年,书房里那种惬意:夏天,在书房中间的凉席上堆满了书,俨然一片书的海洋。他整日就趴在凉席上看书,累了就倒在凉席上睡觉,睡醒接着看。偶尔在电脑旁凭借自己的喜欢之情写写论文。那段时间里江晓原一直过着很安静的生活,读书的热情不断高涨,那段时间是他写学术论文最有劲、最旺盛的阶段。

那些年,江晓原仍旧经常跑书店,但是买书次数愈来愈少。上世纪90年代他在出版界的朋友越来越多,约他写书评的媒体也是越来越多,于是总会收到很多好书。“现在得到书很容易,我经常不得不压抑自己的贪欲。”江晓原笑着说,因为书越来越多,已无处安置。为了安顿书,1998年时他把档案馆的密集架搬到了家中做了一个滑轨式的书架。迄今为止,书房里大概藏有3万多册书。

现在事情越来越多,读书的时间很容易被挤占。在忙碌的生活中,时间如流沙般滑过,“得到书的速度总是超过阅读的速度”,所以他不得不强迫自己读书,并且接受书评的约稿。他认为,这样反而能督促他读书。近几年,他总试图让读书与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保持平衡,可以继续读书,并做些学术工作。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江晓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待在自己的书房,每天就是周旋于阅读、看碟与写作3件事情之间。虽然现在阅读的快感没有“文革”时期那么强烈,但是现在“家里有那么多的书陪伴着我,我拥有它们,并有选择阅读它们的权利”,他觉得在书房有一种逍遥自在的感觉,很幸福,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