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外资抛中资金融股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11:43

叶檀:外资抛中资金融股的启示

时间:2009年01月14日 08:50:26 中财网   外资集中抛售中资金融机构股票,10天套现320亿港元。随着全球金融去杠杆化进程的深入,以及紧缩期并购重组时代的来临,预计减持潮还将持续。这场外资的大小非盛宴,也是考验中资金融机构的一大关口。
  回顾中资金融机构从引资、上市的整体改革过程,可以看出中资金融机构的得失成败所系,在于改革的路径选择。
  中资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等比较健康,相信能够经得起此轮减持的考验。与2003年之前的技术性破产相比,中资金融机构目前势力已不可同日而语。由此说明,中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功绩不可否认,中国企业需要市场化改革的大前提不容否定。
  但是,大批外资金融机构减持获得远超一般战略或者财务投资者利润的现实,同样提醒我们,在金融机构定价方面我们存在失误之处。这种技术性失误十分明显,显示出我国金融机构改革初始阶段不成熟的一面。
  目前抛售的大小非,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在目前金融股价低迷、金融类上市公司市净率处于1.5倍以下,仍然有钱可赚,甚至在1倍以下还有收益。我国金融机构当初引资时缺乏议价权,在国际市场上市,其定价标准、评级都掌握在美国主导的机构手中,金融机构以净资产定价,而弃网点布局、客户拥有量、行业准入等无形资产于不顾,存在巨大的制度性折价现象。
  在中国金融机构的技术性破产难关解决之后,只有解决中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才能化解制度性折价难题。汇金总经理谢平曾表示,在中、建两行的引资谈判中,有五大问题成为制度性折扣的原因。迄今,高管官员化、政府干预、运行成本过高、外方不能控股,这些症结仍未解决。
  农行与城商行上市将是下一步金融业改革的主战场,有必要汲取国有主要商业银行的经验和教训,从市场化与定价两方面,增强国内竞争因素,培育真正的市场体系。
  从理念上说,所谓的培育市场机制与吸引外资不能画上等号,只有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才是建立市场体系的核心。金融市场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对内开放应并行不悖,甚至应重于对外开放,才能释放我国金融市场的巨大活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目前在贷币宽松政策下,民营企业大部分资金需求仍然在民间较高的利贷环境中解决,说明银行的资金配置效率存在制度性障碍。以民间小额信贷公司许可为突破口,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平台开始构建,这是一大进步。
  从技术上来说,有必要拓展国内资金渠道,建立本国有公信力的评级机构,夺回部分定价权。我国大型金融机构获得海外金融机构注资,而后由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提高评级,如此一条龙式的定价权让渡,让中资机构失去置喙余地。
  最后,考虑到外资投资者主要作为大小非抛售获得厚利。而汇金与外资投资者同获厚利的事实证明,我国金融机构大小非享受着与众不同的特殊权益,大小非、H股与A股估值体系的不同,破坏金融机构的估值,对中国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利。将三重估值体系合为一体,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机构估值混乱,这有待于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在前提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对内开放、对内公平重于对外公平。
  外资金融机构抛售,如果能够促成中资金融机构对改革路径的反省,促成对市场的理性态度,是得大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