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福建水师提督里的闽南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0:20:46
编辑: 2008.01.29 00:00:00
粗通清代史或看过《鹿鼎记》的人都知道,施琅担任过福建水师提督,但你是否知道,在康熙王朝,福建水师提督一职曾几乎成了闽南人的“专利”,先后担任过这一职务的万正色、施琅、吴英、施世骠、蓝理等全是闽南人。不过他们中除了施琅之外,大多鲜为人知。本期揭秘版将为您讲述他们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万正色
正色卖土蛏
泉州市区温陵路附近有个地方名叫“万厝埕”,便因万正色的府第曾建于此处而得名。要说万正色,要先从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一职的设置说起。康熙16年(1627),清廷平了“三藩之乱”后,完成中国版图一统的大事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这时,福建总督姚启圣给康熙上了一道奏折,建议恢复水师提督建制,实际上是要为攻台作准备。
姚启圣的的奏折很快就被康熙“照准”了,但人选却“难产”,他先后提的几个人都没获准。正当他苦思冥想时,万正色出现在他的视线中。万当时是湖南岳州水师总兵官,早年降清前曾随明将颜之勋去过台湾,熟悉台湾的地理、天文,姚启圣感觉他是个理想的人选,便连夜上报康熙,于是万正色成为康熙年间恢复水师提督建制后首任福建水师提督。那是康熙18年(1679年)5月。
根据《泉州府志》记载,有一段“正色卖土蛏”的故事特有意思:万正色是泉州浔美村人,他年轻时家里很穷,每天都要挑着土蛏到泉州城里叫卖。有一次他来到府衙门口,因手上沾满了土蛏上的泥土,就顺手抹在府衙门外的石狮上,门卫发现了,把他痛骂了一顿,还踢翻了他的担子,将土蛏踩得稀巴烂。万正色又气又急,说:“日后我若当官,就要把这对狮子抬到自己的府第门前!”在场的人个个大笑,都说他在吹牛。
后来万正色果真当了提督,在泉州城里兴建府第。有人要他命令手下到府衙门外抬回那对石狮子,他却一笑置之,不再提及受辱往事。
掉旗找鞋,转败为胜
可惜万正色在提督的位子没能坐得太久。正当康熙对他寄以厚望,希望他加紧攻台准备时,万正色却上了一道《三难六不可》疏,其中提道:郑军统帅刘国轩“智勇不可挡”,主张“相望伺机”,不要轻易出兵攻台。康熙闻奏,怒不可遏。据《康熙起居注》中记载,康熙曾大发雷霆说:“我信他有本事,委之以重任,而他却畏服贼将,不成说话(意为成何体统)。”结果万正色前后任福建水师提督不到半年,便被革职罢官了。
关于万正色,在闽南民间还有流传着一段趣事:当年万正色的老母去世,因家贫无力安葬,只好向在外地经商的舅舅求助。舅舅给了十两白银,不够用,万正色还是得四处借贷,却几次碰壁。无奈之下,他和弟弟商议,决定上赌场碰碰运气,结果把十两银子都输光了。所以闽南人后来便有了一句口头禅叫“万提督想抢棺木,连灰钱都输掉”。
在老泉州人眼中,万正色是一介武夫,大家更津津乐道的是他在战场上流传下来的一些故事。90岁的泉州人阿旺奶奶向记者讲述了一段传说:据说万正色身材高大,在军中被选为掌旗官。一次打仗前,每个士兵都分到一双新布鞋。贫苦出身的万正色舍不得穿,就把鞋系在腰带上。那一仗万正色所在的部队打输了,不得不节节后退。就在这时,万正色不慎将腰间别的新鞋丢了一只,他感到非常可惜,情急之下调转大旗,回头去找鞋子。谁知他身边的士兵见大旗掉头,以为来了援军,就跟着他一起杀回去,因此奇迹般扭转了败局。这段“掉旗找鞋,转败为胜”的故事从此流传开了。
施琅、施世骠
父子皆有闽南缘
施琅是晋江县南浔村(今衙口)人,在这些福建水师提督中名气最大,他的故事相信许多人都已经从小说和电视中知晓。他的经历颇有点复杂,早年他随郑成功之父郑芒龙海上起事,后随郑芒龙降清。后来,郑成功高擎反清复明大旗,施琅转投郑成功,深受器重,史称两人“相得甚,军备卒伍及机密大事悉与谋”。再后来,施琅与郑成功反目成仇,转投清军,官至同安总兵官,因此跟厦门结下了一段缘。
康熙初年,顾命大臣鳌拜偏信谗言,把施琅调入京中任内大臣,以致施琅赋闲京畿13年之久。后来施琅闻知朝廷重设水师提督的消息,几次上门拜见安溪湖头人、内阁大学士李光地,由其推荐给姚启圣。这样,康熙21年(1682年),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
施琅一上任便倾尽全力造战舰,统水师,专心做起攻台的诸项准备工作。但姚、施两人在攻台的时间、方略等方面看法不一,结果总督与提督闹翻了脸,攻台的事便搁了下来。恰好李光地送母归乡,回安溪湖头来。施琅连夜去把李光地请来厦门,陈述了自己的主张,认为需强攻澎湖。李光地被折服了,回京面圣时以自己的身家性命力保施琅一人“专征”。康熙准奏,于是施琅以吴英为副帅,以蓝理为先锋,以朱天贵为后援,率兵二万人、战舰230余艘从铜山集结出征,那一年施琅62岁。他果真完成了统一台湾大业,不过他自己一眼中弹致瞎。统一台湾的消息传至北京,康熙将其比喻为“伏波将军”马援。
施琅六子施世骠也担任过福建水师提督。这父子二人都曾因此与闽南结下不解之缘。
吴英
一把花生成就一段姻缘
在厦门,“将军祠”这一地名人人熟知,但你是否知道,他与吴英有关?去年,在本报所做的关于公交站名的专题中,在提到将军祠这一地名时,记者曾听洪卜仁先生说过吴英的故事。近日,记者又遍查《清史稿》、《晋江市志》、《厦门杂记》等史料,了解到了他的许多逸闻。
吴英字为高,号愧能,祖籍晋江大浯唐,世居南安。据说他小时候拉的大便呈方形,有算命先生断言,此人将来必大富大贵。当时他家里很穷,父亲早年投军去了,就剩下他和母亲林氏两个人,靠跟人讨些蕃薯度日。吴英水性好,常到水沟里捉鱼摸虾打打牙祭,可是村里的少年欺负他,每每守在路口把他捉来的鱼虾抢走。吴英没办法,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鱼虾又飞了。
这个可怜的人还有一段“艳史”呢。原来有一回,吴英看见邻居蔡家在院子里晒花生,饿极了的他忍不住从围墙的破洞中伸进手进去,想偷几个花生充饥,却被蔡家的小女儿发现了,好心的姑娘没有责骂,而是捧出一大把花生塞给他。打那以后,两个年轻人暗生情愫。不久,蔡家小女儿病了,心口痛得死去活来,请医吃药都不管用。吴英知道了,便偷偷去看望她。说也也怪,每回吴英进了蔡家,女孩的病痛就奇迹般地消失了,可吴英一走,女孩的病又犯了。蔡家父母看出蹊跷,跑去问神求卜,问来的结果都说吴英是“贵人”,蔡家若把女儿嫁给他将会步步高升。后来,蔡家果然把女儿许给了吴英,真是一把花生成就了一段好姻缘。
作万人敌
后来吴英想要建功立业,就前往厦门投军,他先后担任过同安总兵、福建陆路提督、福建水师提督等职。据说吴英身高二米有余,在当时被人称为“江南第一巨人”。有一次他进京觐见康熙。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跪下来给康熙磕头,只有吴英“站”着,康熙以为他居功自傲,很不高兴。后人经人说明才知,原来吴英奇高无比,就算跪着也比别人高出半截。于是康熙呵呵大笑,随口说道:“天下总兵,不及吴英”,从此吴英便有了一个“天下总兵”雅称。加上他打起仗来简直不要命,康熙还专门赐给他一道匾,上面写着“作万人敌”。
吴英与厦门相当有缘,他任福建水师提督时曾驻镇厦门,厦门市区内的地名“将军祠”,便因清代建有纪念施琅和吴英两位将军的祠堂而得名,现在两位将军的祠堂和坊表虽然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人所毁,但“将军祠”这一地名沿用至今,也让他的典故得以流传。
蓝理
“破肚将军”
之前电视剧《康熙王朝》播放时,曾有漳浦县的许多乡民感到失望。他们说,漳浦的蓝理爷当年立下过平台第一功,可是怎么电视上连他的影都没有。的确,在历史上蓝理并不太出名,他担任福建提督时陆、水提督已合并为一,他最有名的故事发生在澎湖战役中。当时蓝理任清军先锋,率七艘战船冲入敌阵,不幸腹部中弹,肠子血淋淋地从腹腔里滑出。这幕惨烈的景象把周围的人都惊呆了,他的侄子蓝法急忙把肠子塞入他的腹腔里去,他的四弟蓝瑗手忙脚乱地将衣服盖在他的肚子上,五弟蓝珠找来一块白布把他的腹部连背部包扎起来,随后,三人一起把蓝理扶下船舱。
就在这时,郑军部将曾瑞看到了这一切,连声大呼:“蓝理死矣!蓝理死矣!”在船舱里的蓝理听到了,本来奄奄一息的他不知从哪里得来一股力气,只见他奋力拨开众人,冲到大船的甲板上,连声大呼:“蓝理在此,曾瑞死矣!”曾瑞一看,吓得魂飞破散,那一仗以郑军被迫败退告终。
当晚战后评功,蓝理位列一等,三天后施琅再度出击,所乘船只被郑军包围。养伤中的蓝理得知后一跃而起,命令驾船前往援救。郑军一看船篷上写着“蓝理”两个大字,吓得大喊“蓝理来了!”,还没交战就掉头撤退。蓝理乘势追击,救了主帅之围,又立下了战功。
战争结束后,蓝理经一位欧洲医生医治好了腹部外伤,但却留下长长的一段伤痕。有一次蓝理因公务入京,恰遇康熙车驾经过,蓝理不及回避,仓促下马跪在道旁。康熙看到了,嘱他随驾入朝。当着众臣的面,康熙让蓝理解开衣裳,抚着他的腹部伤疤叹息说:“真正我的‘破肚将军’啊!”后来过了十几年,康熙还常向文武百官谈起蓝理拖肠血战澎湖之事,有一次还专门把他引见给孝庄太后,表达了对他的喜爱之情。
为表彰蓝理功绩,康熙先后两次为蓝理题写御书榜文“所向无敌”和“勇壮简易”,并赐给他花翎和官服。这两道榜文就镌刻在漳州岳口街头的蓝理牌楼上,如果你现在到漳州一游,还能看到这段历史的见证。
在任福建水师提督后,蓝理曾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调任浙江定海总兵,他的故居在定海城关西大街89号,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建筑面积1317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
蓝理任提督时驻镇厦门。根据《晋江乡讯》记载,康熙55年(1716),为悼念当年与自己一起出征而阵亡于澎湖的392名将士,蓝理在厦门万石植物园中岩寺东建了一座“澎湖阵亡将士祠”,还立起巨大的石碑,碑上镌“澎湖阵亡将士之灵”八个大字。现在祠堂已经不在了,但那块碑文依然默默地为人们讲述着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