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发展大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7:46:46
东北师大2008年发展大事

  1.获批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并获国务院专项经费支持1亿元
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是继“211工程”建设项目、国家“985”建设项目后的又一国家级项目,全国共有18所高校获得该项目支持。“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是国家为落实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示范性举措。我校获批的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教育创新模式的创新和实践、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与开发、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教师教育骨干师资队伍建设、中小学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及基础教育数据库共享平台建设。

   2.纪念“长白山之路”二十周年 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工作全面启动
  学校举行了“长白山之路”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会议回顾和总结了我校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历程和经验,提出了“长白山之路”的现实意义和重要启示。《光明日报》为此刊发长篇报道,整版登载我校学者撰写的有关理论文章。
学校全面启动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立后的师范生教育实习、中小学教师培训、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我校与东北三省共建的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是师范大学办学模式的创新,是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我校为基础教育服务形式的创新,是“长白山之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延伸。此次我校共有1236名师范生到东北三省17个市县的82所中学进行了教育实习,采取了“县域集中、混合编队、巡回指导、多元评价”的模式,取得了非常理想的实习效果,为实施“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培养工程”及免费师范生在实验区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我校也帮助实习基地校在教师培训、校本研修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学校还召开了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工作会议。会上,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充分肯定了实验区的工作。

   3.“211工程”三期8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全面展开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我校“211工程”三期建设全面启动,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8个,分别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全球视野下的亚欧美文明及其互动关系,真核生物基本生命活动和人类疾病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我国东北草地、湿地生态过程、功能及修复技术基础,东北地区人地关系的时空过程研究及其成果应用,多酸及光发射材料与应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重大问题,问题驱动下的应用统计学。每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都涵盖2至3个主要研究领域,基本覆盖了我校目前比较重要的学科。“211工程”三期建设还专门针对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项目,划拨专项经费进行建设。我校“211工程”三期建设的国家专项经费为4800万元,其中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经费为3600万元,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项目经费为1200万元,与“十五”期间相比,经费增加了1300万元,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增加了2项。

  4.科研经费超过7000万元,实现历史性新突破
  2008年我校科研经费大幅增长,总额达7060万元,其中自然科学科研经费达5017万元,比2007年增长28.7%;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经费达2043万元,比2007年增长48%。

  5.被SCI光盘版检索收录的国际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进入全国高校前20
  2007年度我校被SCI光盘版检索收录的国际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为1866次,比2006年度增长45.8%,全国高校排名第20位,这表明我校国际科技论文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6.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被正式授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我校教育部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申报的“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予以批准并正式授牌,这是我校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也是我校第一个国家级别的高层次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设,将有力地促进我校相关领域研究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并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科研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7.四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谭华桥获首届“中国大学生自强奖学金”特等奖
我校有四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另有一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此次我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入选篇数与浙江大学并列全国高校第四位(前三位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我校研究生教育长期积累的结果,表明学校的博士生培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截至目前,我校共有四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六篇提名论文。
  我校2007级硕士研究生谭华桥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奖学金”特等奖,并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10名学生之一。他还获得了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14名硕士研究生之一。谭华桥的学术论文曾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并获得过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8.“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由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2008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中,我校“生态学”、“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物理学、小学教育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文史哲复合型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校共获教育部经费资助190万元。

  9.和谐校园建设全面推进
学校出台了《东北师范大学关于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和谐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主要任务、组织与实施等。该意见出台后,学校党委成立了“东北师范大学和谐校园建设工作委员会”,负责和谐校园建设的统筹指导和督促检查。这标志着我校和谐校园建设进入了全面且实质性推进阶段。

  10.我校师生在支援抗震救灾中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汶川地震发生后,学校党委立即部署,全校师生员工行动迅速,通过各种方式支援抗震救灾。全校师生员工捐款共计3252064.88元,全校党员另交纳“特殊党费”共计1021807.2元。学校还全方位帮扶家庭受灾学生;面向灾区学生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辅导专题网站;生命科学学院71名免费师范生集体助养了一名灾区孤儿;由50余名师生组成的红烛志愿者“心系灾区”赴四川服务团,于暑期在灾区开展了灾后援建志愿服务活动。全校党员和师生员工在支援抗震救灾中的表现,是学校长期坚持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结果,是东师人时刻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强烈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11.启动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和廉洁勤政型机关建设工作
学校出台了《东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的决定》,并召开了机关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廉洁勤政型机关的目标,积极落实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机关工作要由事务性服务向服务与指导和决策咨询并举转变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机关在全校工作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这标志着加强机关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12.召开建校以来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
  学校从工作全局出发,充分考虑到妇女工作对全校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影响,召开了建校以来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全面总结了我校妇女工作,围绕男女平等、两性和谐、共谋发展的主题,提出了未来五年妇女工作的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