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李荣融的角色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0:10:14
2005-03-18 08:46

(资料图片)

  南方网讯 如果没有强势、扩权,李荣融会是什么角色?一个软弱无能的国资委,将会是什么境地?在所谓瓜分国民财富的盛宴中,公众的不满也将掀翻桌子。

  被质疑的国资委

  3月,中国最重要的新闻源无疑是“两会”。在“三农”、“反腐”、“反分裂”,这些倍受公众关注的新闻主题词之后,有一个现象十分耐人寻味:2004年以来,强势扩张的国资委在“两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本来,国资委强势扩权,整编庞大的国有垄断大企业,迅速成为中国大政经格局中相当显赫的角色,即使去年诸如“郎咸平事件”引发的全国大争论中,国资委都意外获得了更大的道义,在“国有资产”的神圣光芒下,意气风发。

  但国资委的强势,意味着另一面就是企业的弱势,这种“冲突”难免引发不满,而这种不满自然要在“两会”这样的中国政治大舞台上释放出来。来自“两会”的一线新闻显示,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政协经济界的许多国企“老总”委员,按捺不住内心的不满,把矛头直指他们的强势“婆婆”国资委。表面看来,直接引发不满的是国资委对属下企业强硬的“管理方式”。一位老总一句“随随便便就划走几个亿”,就引发众人共鸣。

  已经被标榜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的吴敬琏,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身份,大谈“荒唐”,一个荒唐是,“经常可能是在你一点不知情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老总已经被调走当官去了。”比如,三大电信公司老总互换岗位,荒唐的是三老总最初上任时,都有离任后3年内不得到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公司任职的合同。但“真正荒唐的是国资委不经股东会和董事会同意,就随便轮换上市公司老总的这一举动”。

  更大的不满是对国资委整体“成绩单”的评估。一位民主党派人士直指国有资产监管混乱。他援引的数据显示,在现存181家中央企业中,有40家企业总资产损失超过10%,有40家企业的总资产损失超过了20%。另一组数据也颇有味道,央企在2004年共申报核销损失3178亿元人民币,加上财政部已核准的近1000亿元损失,央企核销损失共计4000亿元。这些数据与国资委在年底时意气风发交出的“成绩单”,央企利润4000多个亿,对比十分强烈。那么,央企整体的利润,真正来自哪里呢?国资委的强势扩权到底有什么意义?

  此时,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大政经动向:非公经济的“36条”的出台,核心是在政策上明确民企可以进入垄断行业。为此,总理温家宝曾经在2004年以来,深入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调研。但政府高调宣扬的政策,并没有引起预期的掌声和欢呼声。因为,历史教育了人们。比如,徐滇庆,在2000年就奔走疾呼组建中国的民营银行,并一再暗示,其后有相当的高层背景,由此被标榜为民营银行“教父”。但真正的民营银行,目前连半个影子也没有。

  所以,类似的主张和政策风向,历史上不是空谷足音,但现实呢?在“做大做强”国企的背景下,在2004年宏观调控成为突进民企被“点杀”的事实前,这种大方向上的矛盾、交锋、对立,就并不难梳理。以“做大做强”大国企为己任的国资委,对于这样的一个打破垄断国企利益的“非公36条”,心态如何呢?

  事实还不止于此,人们突然发现,当要解决中国股市最棘手的股权分置时,掌控握有巨量国有股上市大国企的国资委才是一个真正重要的角色。

  现在看来,并不仅仅是国资委不断扩张自己的权力,引发了各界人士的担心,那些越来越强烈的“重新定位国资委职能”,甚至质疑法律地位的呼声,实际只是越来越逼近一个事实:披着国企改革“神圣光芒”的国资委,将在中国下一步最艰难的政经改革中,扮演什么角色?

  强势李荣融

  中国的时代,的确是充满神奇。两年多前,国资委刚刚出现时,人们并没有加以重视。一个曾经被轻视和不屑的部门,在两年间迅速崛起,成为影响中国大政经的重要角色之一。有一个人,始终成为最受瞩目的角色,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4年私下流传的段子中,李被描述为国企老总“最怕”的人物,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政策让诸如倪润峰之类的“国企教父”就此离开舞台,更关键的是他所依靠和掌控的权力的来源,权力的合法性。这是关键所在。

  “国资委”这个单词,在10多年前俄罗斯转轨的历史上,就是私有化的一个机构,为了将国有企业转化为私人企业。在中国,它变成了与此完全不同的机构。在意识形态上最高调宣扬姓“社”姓“资”的时代,没有这样的机构;在市场化的现在,却横空出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变是由有着漂亮外壳的“全民所有制”转为“国有制”。当然,国家集团、国家战略,天然对于强大的国企集团有一种期待。所以,交织着意识形态影子,政治、现实的垄断利益,围绕这一部分的斗争,就必然影响到改革的走向。

  他最终将扮演什么角色?

  为历史重新画像。个人的性格和价值取向,反倒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你要看看他的过去,你要看看他心灵深处最隐秘的声音。但说实话,我们对此并不了解太多。

  沈冰在央视新闻会客厅与李荣融对话。李荣融谈到自己的成绩,谈到自己大学毕业后当过5年工人。在这样一场非常对话的实录中,坐在台下的国企老总们在其他场合威严的面孔上,也露出谦逊的神色。李没有政治口号,没有回避问题,没有骄傲,但也绝没有低调。

  在大部分场合,李荣融不苟言笑,满脸严肃。这位朱镕基时代的“国企改革攻坚战”的干将,成为目前主导中国大国企集团走向的灵魂人物。或者说,李荣融是中国国家大垄断资本最近的“教父”。他的作风或许让人能够体味到当年朱镕基强硬的一面。他试图以跨国公司的坐标将中国垄断大国企改造为更强大的企业力量,显现了当年他在无锡的国企中亲历引进技术的“新洋务运动”以及随后参与柯达全行业合资等,所进行的思考和感悟。

  杰克.韦尔奇在克劳顿村的布道,也是一个参考,如果李荣融,按照其目前推行的整编之道,变成中国大国企集团的“韦尔奇”,这也是一个还算不坏的结果。但中国的“世界500强集团”,其政治的链条,能够自动转变为市场的链条吗?

  他已经按照自己的理解,按照历史的指引,走到了这一步,目前,似乎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他的脚步。反击“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只会让他们更缺少反对的声音。李荣融大概没有想到自己会处于这样的位置。李本来也要推进“公司治理”,与市场派似乎有一致的地方。但基座不同。

  为历史重新画像。如果没有强势、扩权,李荣融会是什么角色?李荣融不是这样性格和出身的人物。一个软弱无能的国资委,将处于什么境地?在所谓瓜分国民财富的盛宴中,公众的不满也将掀翻桌子。(编辑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