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分类-模式语言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1:35:56
知识结构分类本质上就是对模式进行分类,是对模式的结构化整合。在一个新兴的管理门类中,他们把经过结构化整合的知识库称之为“模式语言”。

以问题导向找解决方案

按照“模式语言管理”的思路,知识结构分类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把知识加工成模式

模式是知识生产的原材料。知识只有抽象拆分成为模式才能够直接使用,于是这里说模式是知识生产的原材料,而非知识是原材料。就像水饺的原料是面粉而不是小麦。对于一个知识系统也是如此,首先应当分解成为一个个独立的模式。就像加工小麦一样,把知识放到粉碎机里面,磨细分离成为面粉、麸皮。

第二步,把模式进行群组

因为模式本身具有一定相互的支持与互补关系,也就是说,模式与模式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就像“面粉和麸皮的组合方式”这个模式离不开“面粉” 模式和“麸皮” 模式一样。一个模式要生存,就需要其它模式的支撑。按照这种相互支撑关系,对模式进行群组。

第三步,对群组后的模式进行结构分类

结构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对知识有效使用和维护的需要,结构分类的单位是模式群组。通过分析群组之间的关系,形成大的群组,最终形成一个能解决一类问题的大模式群组分类。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既能有效应用,又能有效维护的有机的知识结构分类。

用“模式语言管理”的方式进行知识结构分类,不但可以围绕企业经营“主题”,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储存起来,而且可以结成一个知识之网。

由于所有“模式”都是问题导向的,员工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且由于每一个“模式”都是针对某一个单纯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灵活地组合出无穷多的具体解决方案。这张知识之网与员工头脑中的知识相互转化,互为条件和工具,可以逐步发展为企业核心能力的载体,从而实现蓝兰公司董事长的梦想。

如何选择一个既满足现在又满足未来的分类方法?如何让这些知识流畅地被用起来?核心是在运动中积累知识,让知识在运动中产生新的知识,不管看到或者感知到有什么知识体系对企业一定有什么价值,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企业的实际,让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同步,这样才能彻底地解决知识管理的手段与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