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0后:精英一代的政治分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8:38:12
中国80后:精英一代的政治分流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01-08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无论是中国、台湾、香港还是新加坡,80后一代的政治观念渐成关注的热点。这一代年轻人,似乎普遍对政治冷漠,令政府对于培养未来政治人才颇费脑筋。

  在中国,80后甚为特殊,其中城市居民的子女,是“一孩”政策下的第一代。中国80后有“小皇帝”、“月光族”、“啃老族”之称——他们自小处于进步神速的经济环境,是家庭财富的唯一继承人,消费随意而不善储蓄。他们享有唾手可得的家庭宠爱,同龄人之间竞争激烈,因此造成复杂性格:幼稚而早熟,善良却多疑,极度自我又渴望社交。

 

政治无知下的现实主义

 

  相比起父辈,80后幸运接受了完整的教育训练。同时,受惠于互联网普及和出国机会的日增,他们价值观的多元和思想的开放,让上数代人望尘莫及,与“自由世界”里的同龄人亦鲜有隔阂。但是,西方却发现,曾经期盼在中国第五代身上发生的“和平演变”,似乎还未生效。中国的80后尽管独立、自我,却对自由、民主、选举权等兴趣寡然。无怪乎,《时代》杂志Simon Elegant 在描写中国80后的文章“China's Me Generation”里,以一点无奈的语气结束全文,“China's future will be defined by whether they realize that democracy can help China.”(他们能否意识到民主能帮助中国,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潜台词里,中国80后是没有政治意识的一代,的确如此。同60后、70后相比,他们的成长风平浪静。出生在80年代,却因为年纪尚小,与那个年代的民主运动、文化复兴毫无关系。跨入小学校门,天安门事件发生;随之而来,初级政治启蒙由“四项基本原则”紧紧控制,高等教育则把“马列”“毛论”列为必修课和研究生入学门槛。80后对近在咫尺的历史一无所知。所谓“禁忌”,只是大学内部网络疯狂流传的猎奇物,而非有切身之痛的记忆。不过,这种刻意塑造的忘却,从某种意义上,并非坏事。

  政治紧缩只是一种深藏不露的表面现象。80后其实懵懂的认同,似是而非的政治教育并非一种强制接受的价值观,也非一种严肃的学术训练,而是入学踏板石,甚至是记忆力测试。因此,“政治”更像是一次性用品,即用即弃。这也可看作,“工具化”的政治教育,客观造成了一种“政治自由”。

  我们可以把中国80后自以为拥有的“自由”看作一种“无知”。虽然横向比较而言,中国的“自由度”并非完满,但是80后一代身上,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不满倾向。在允许的范围内,他们有对意识形态不予理睬的自由,他们把这种自由,延伸为互联网和短信中的娱乐势力、草根言论,享受虚幻的色彩斑斓、智慧泛滥。

  因此,中国80后的精神层面呈现出一种非常现实主义、世故虚无的倾向。在80后身上,看不到“告诉你,这个世界,我不相信”的怨愤沉重,也没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的单纯希冀。根本而言,他们享受到更多改革开放的成果,而规避了政治中阴暗血腥的一面。这可能是西方迟迟不能看到中国80后有“民主”“自由”诉求的原因。 

出身世界顶尖大学的精英 

 

  中国现今社会的多元化释放了不少政治紧缩的压力。80后有选择人生道路的自由,一部分精英更倾向进入庞大的体制外市场,享受高薪,是典型的政治冷感动物。因为自我成就动机较强,而现今中国的行政体系,专业声誉不佳,官僚做派积重难返,对他们吸引力有限。况且,尚未踏足政治金字塔顶端的80后,也不可能分享灰色地带的利益。

  但是,这种现实中的精英分流,并不代表中国缺乏未来的从政人才。从大学,甚至是中学,80后中政治人才的权力意识和权术技巧,已经在共青团、学生会有所训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并未泯灭,分流事实上是筛选出了更具权力意识天赋的一群。他们天然是现实主义者,更能看透的是政治背后的利益,也对政治的虚伪与肮脏相当麻木。选择进入权力核心,已经是一种超常自觉,而非强制或蒙骗,与价值观无关,反与实然的政治环境颇为吻合。而这些年轻的政治精英的存在,却往往不在西方媒体的视野中。

  而这仅仅是中共政治精英选拔的内部渠道。在影响力甚大的高干子女群体,已经出现一群拥有世界顶尖大学学历的世袭精英,他们多数研读法律、政治、经济。这些拥有世界精英身份,又更加接近中国政治上层的80后,二三十年后,能否诞生出哈佛大学出身的国家主席?如果有,西方世界对于“和平演变”中国,是否信心倍增?

  可以说,现今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各种80后精英,还在人生阶梯的初级阶段,仍处于相互流动的可能之中。这或许能对未来,中国政治体系吸收各类社会人才,摆脱纯粹的内部提升打下基础。但是,他们普遍的现实主义色彩,能规避中国当今政治体系中的“精英淘汰”恶循环吗?他们那没有价值观指引的现实主义,与现实中的利益集团结合,将会产生怎样的效应?他们自小熟稔意识形态的虚无性,又有多少动力,继续坚持现状?

  整体而言,中国80后一直未遭遇重大的社会挫折,微观而言,他们更加是享受太多宠爱的一代。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将会带给他们第一次观念的冲击--失业,将不是个别背运事件,而是群体危机。在未来,当家庭继承财产的单向效应递减,当赡养老人的压力陡增,当现在不善储蓄的他们,发现脆弱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将无法保障他们的生活,当他们自以为的高薪并不能让他们承担天价的房屋--那他们将不再只是社会事件的看客。

  到那个时候,现今仅因为性格与天赋特质而分野的精英,将立足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他们的力量对比,可会影响中国未来的政治格局?表象下的政治无知,与实然存在的权力意识,还有依然虚无的价值系统,将会带给中国,一个如何的未来?(作者 叶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