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江青在上海生活内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6:31:40
 作者简介: 
 
郁风,1916年生,少时受叔父郁达夫的影响,爱好新文艺。她是黄苗子夫人,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画家、美术评论家、散文家。30 年代在上海参加救亡运动,积极参加演剧活动。 
 
蓝苹曾是我20 世纪30 年代在上海时的好友,那时的蓝苹绝非江青。即使到了50 年代,她早已成为毛夫人改名江青,也还不是后来的江青。 
 
许多在北京和上海的影剧界老朋友们,即使当年不认识蓝苹,也都看过她的戏,这时,他们印象中的江青也还是20 多年前的那个蓝苹。譬如1957 年黄苗子和丁聪当了右派去了北大荒,那个常和他们在一起的天才演员李景波就爱逗乐,他会惟妙惟肖地学《大雷雨》 中的女主角卡特琳娜,用浓重的山东腔略带夸张地念台词:“我的心(读上声),像小鸟(读平声)儿一样的肥(飞)呀,肥(飞)呀!" 
 
李景波回到北京还学给我听,把我乐坏了。他们这样用玩笑取乐,对于曾是同行当演员的毛夫人虽略有轻蔑,但绝无恶意,学着她的语调还感到挺亲切。可是后来到1981 年,已经在横扫一切的“文化大革命”当过了“旗手”的江青,这时到了审判庭上,仍然用那山东腔愤怒而嚣张的吼叫,听起来就不是味儿了。 
 
从1935 年到1937 年蓝苹离开上海去延安,以前她一直是我们青年妇女俱乐部的会员。那是陈波儿、吴佩兰(当时是艾思奇的夫人,后来离了婚)和我,在一位中共地下老党员领导下,我们自己筹募经费打通关系搞起的外围组织,向社会公开招收会员,参加救亡运动。蓝苹是1935 年秋较早参加的,而且很积极,每周都来一两次帮忙工作。来时是两条小短辫,蓝布旗袍,不搽口红。她那时刚进电通影片公司当演员,是陈波儿介绍她来的.很快把我们当作好友,表现热情。  当时陈波儿已是主演了电影《 桃李劫》 的明星,比蓝苹名气大得多。那时电通正在拍《自由神》 ,王莹主演,蓝苹只演一个不重要的配角女兵。吴佩兰曾到日本留学,年龄和经历都比较成熟。我年龄最小,只有19 岁,可能也是最单纯的一个。蓝苹只比我大两岁,在青年妇女俱乐部几个人比较起来,她似乎更愿和我接近。每次散了会,她常和我同路走在霞飞路上,一面走一面有说不完的话。有时她也到善钟路我家来找我,再一同走到吕班路去。我的印象是,她非常敏感,求知欲很强,那富于幻想的大眼睛常常专注地直瞪着你说话,在生活中也像人了戏。 
 
我当时认为她是个很有希望的好演员。有一阵子我也热衷于演戏。最早是为了青年妇女俱乐部要租房子,大家凑钱。只用了两个晚上和通宵为影片配音,愉快地赚了100 多块钱,给青年妇女俱乐部开销了不少用场。可能就是由于这么一次声音演出的经验被发现,1936 年初,业余剧人协会要排宋之的写的新剧本《 武则天》 ,导演沈西荃、陈鲤庭等竟然选中我这从未演过戏的人饰演武则天B 角,A 角是早已出名的演员英茵。我对话剧虽有兴趣,但一下子担任五幕大戏的主角到底胆怯。但是他们不放弃,一再说服动员。蓝苹极力劝我答应,她早已是业余剧人协会的成员,其实她对这戏很有兴趣,是她帮助我背台词,两人琢磨人物性格。后来在卡尔登戏院上演,为了瞒着家里,演出广告我用了假名“闻郊”。 
 
“文革”中的江青极力推崇女皇武则天,便是从最早为武则天翻案的这一话剧种下了根。70 年代的江青曾对访问她的维特克说:“我21 岁就一举成名。”指的是1935 年她21 岁时参加业余剧人协会主演易卜生的名剧《娜拉》(当时译为《 玩偶之家》),其买据浅所知,她是在一年以后在《 大雷雨》 中饰演卡特琳娜,以后才比较出名,才有联华公司的名导演蔡楚生找她拍电影《王老五》 ,饰演王老五(赵丹饰)的妻子缝穷姑娘。在此之前她虽在电通公司拍过几部片,全是只有少数镜头的配角,其中之一是袁牧之编导的喜剧短片集《 都市风光》 ,她的角色只是一个男演员的女友,只出现几秒钟,连姓名都没有。 

那个男演员就是唐纳。她就从这时认识唐纳并开始和他恋爱。有一次,作家白薇大姐说:“女孩子在恋爱的时候会显得特别活泼,特别可爱,我看得出来。”然后对着蓝苹和我说:“两个小鬼,是不是?快招供吧!”惹得许多人拍手起哄。蓝苹立刻很不高兴。这我才明白白薇大姐可能听说了她在和唐纳恋爱,这话是针对她说的。后来白薇单独对我认真地说:“你还小,前途远大,千万不要轻信男人甜言蜜语的爱情。” 

蓝苹把我当作政治上比她幼稚的小伙伴,有一次神秘兮兮地告诉我如何对付特务跟踪之类。后来到快离开上海以前,我才从领导我的人那里知道:她也不过是和我一样在一所以女青年会名义办的女工夜校教课,她是在沪西,我是在浦东。我每星期有一次或两次晚上,换成女工装束,搭黄浦江渡轮到浦东工厂区。上课教点文化,宣传反对阶级剥削和抗日救国的道理。教唱革命歌曲,女工们很爱听。有一次还参与鼓励罢工,周围都有便衣特务,很紧张。想来蓝苹也和我一样,但我们在一起从不谈这个,只谈艺术戏剧、如何开展俱乐部的工作等等。有一阵她住的地方离我家很近(她经常换地方住),常是约好同去俱乐部开会,先到我家― 善钟路上一座花园小洋楼,我父亲― 法院庭长的公馆。我几次提出要到她的住处去都被推辞。只有一次大约是为了取东西带我去了,记不起那路名,很旧的弄堂房子里,一间简陋的亭子间,还有一位记不起名字的女演员和她同住,我才知道她的生活很穷苦。 
 
就在1936 年的“三八”节前,妇女救国.会沈兹九、钱俊瑞等领导币置下来搞一次妇女大游行。那困正只北京的“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抗日高潮,上海首先响应的行动就是这次“三八”节妇女大游行。结果竟然命我为大游行的总领队。“青妇”的任务还要发动全体数百会员和靠会员再发动其他女工、学生或各界妇女参加。同时“青妇”还担任在北四川路青年会搞一次游艺晚会纪念“三八”节。我们回去和波儿、蓝苹商量,决定演出只用一个女演员和一两个配角的独幕戏《婴儿杀戮》 (作者日本人,田汉译)。蓝苹一口答应演那个杀死自己婴儿的失业女工。从排戏到张罗服装道具布景灯光等,都由她担起来,当然还有俱乐部的其他人和她配合。这时蓝苹已和唐纳住在一起。

大约一个多月以后,报上登出三对影剧明星去杭州六合塔下举行婚礼。即赵丹与叶露西、顾而已与杜小鹃、唐纳与蓝苹。同去的有证婚人沈钧儒、介绍人郑君里和李清。一时大小报画报新闻照片满天飞。更轰动上海的是一周以后,据说是应影剧界友人的要求,在八仙桥青年会举行茶点婚宴。一流明星如胡蝶、舒绣文、金山、王莹、陈波儿、郑君里… … 等全到场。 
 
之后蓝苹有一段很少来。我们以为她去度蜜月,谁知不到一月就发生婚变,和唐纳闹翻,她跑回济南,唐纳追到济南,在旅馆自杀被救… … 报上弄得满城风雨,尤其是小报,多数是对蓝苹“水性杨花”的嘲讽和责难。但是后来她终于又和唐纳和好。可和好之后又分居。这时我们又见到她二i 阵了,一,己得散会以后单独取.她山来时,我还问过她,一提起她就很激动,骂唐纳,又不愿说细节。对小报上对她刻毒评论恨得咬牙切齿。我对她还是很同情,也只能用幼稚的革命人生观大道理劝慰她。当时正发生阮玲玉“人言可畏”而自杀的事件,轰动一时。她说:“你们放心吧,我绝不会像阮玲玉!" 
 
业余剧人协会演出《 武则天》 后,就排《 大雷雨》。章泯导演,蓝苹全心投人去排戏,饰演女主角卡特琳娜,男主角是郑君里,叶露西演第一女配角瓦尔瓦拉。这时她很少到俱乐部来。后来她见到我时曾对我说:她演娜拉时,就好像演她自己,在台上自在极了,她与娜拉没有距离。可是演这个卡特琳娜,那么娇柔,富于幻想,那么忧郁,后来又反常自杀,真是和她的性格完全不合。可是导演却严格要求,对她说:一个演员如果只能演她自己,就绝不能成为好演员。看得出她对这个导演很信赖,很服贴。 
 
当时我还不知道她又和章泯恋爱,也许这时还未成熟。在业余剧人协会我见过章泯多次,中等身材,一套旧西装,显得苍老。不大说话,很深沉。和那个高高的、风度翩翩、对人和气的唐纳完全不同。章泯的名气也没有蔡楚生、史东山等叫得响,但在活剧界行家中公认他对戏剧的修养和导演的才能一流。《 大雷雨》 的公演已是1937 年初。渐渐圈内人传出蓝苹和章泯甚至秘密同居。唐纳又发生第二次第三次自杀。章泯是众所周知早已结婚并有个八九岁的儿子,蓝苹当然也知道。于是各种流言蜚语又成为报屁股的好材料,甚至恶俗刻毒的论者说:有的女演员不惜以上床的代价勾引导演以换取上台当主角的机会。当然这样的例子不能说没有,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好莱坞。但是据较知情人的了解,章泯从最初主动找蓝苹饰演娜拉时就已赏识她,两年以后又排《大雷雨》 ,两次合作中的默契产生爱情也是很自然的事。当然,破坏家庭造成悲剧是两人都有责任的。终于,章泯紧接着排完赵丹和俞佩珊演的《 罗米欧与朱丽叶》之后,没等上演,就悄悄离开上海。 
 
不久蓝苹也去了延安。后来章泯到了重庆又和妻子复婚。而“文革”中所有与当年蓝苹有关的朋友全都遭殃,连帮她工作很久的女佣秦桂珍都不能幸免,惟独章泯竟然无事。以上大概就是蓝苹在上海时期的全部生活故事。她当时的出名,与其说是由于作为一个明星的地位,不如说更多的是由于这些闹得不可开交的维闻。自然,绊闻也不是她为出名而有意制造的。她确实想用功演好戏,甚至对电影兴趣也不大,只是一心一意要在舞乞上大显身手。虽然她是属于那种底子不厚却心比天高的女子,但我敢说她绝没想到日后会把整个中国当作大舞台,叱咤风云,演出惊天动地、遗臭万年的大戏。 
 
许多从30 年代知道蓝苹的人,后来谈到或写到江青,都是谈虎色变,说她从早先就是个野心勃勃、阴险狠毒、自私无情、虐待狂、玩弄男人的女人。 
 
说实话,我可没看出来。然而江青果然就是蓝苹,即使她后来忌讳,最好不承认这个名字。也许作为一个女人的原始性格的某些特点,如虚荣、泼辣、逞强、嫉恨、叛逆… … 始终存在于她的血液中。但是,蓝苹远远还不是江青。 
从蓝苹到江青,从1939 年成为毛夫人直到成为“文革”小组长、旗手,是有个复杂的渐变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