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正在逼近中国(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30 11:37:16

【经济危机正在逼近中国】
  
  黄树东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第一波冲击,冲倒了中国沿海的一大批出口加工厂。美国金融危机已经进入了实体经济阶段,世界进入了自八十年代以来第一次全球同步的经济深度衰退。美国经济像自由落体一样向下滑,世界经济正在螺旋式下降。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深度和长度已经并且将继续大大超过许多人的预期。
  世界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第二冲击波正在袭来。这一次冲击,将直袭中国经济的核心产业,包括金融产业。假如处理不当,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风暴的中心,甚至引发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这是中国实行走出去的出口导向战略以来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大衰退。中国经济的抗冲击能力,中国经济的安全性,中国经济的自我稳定能力都将接受严峻的考验。
  一 危机就潜伏在我们身边
  迄今为止,中国成功的把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降低到最小限度。虽然有许多出口加工厂倒闭,中国的核心产业几乎没有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但是,随着金融风暴的深化,随着世界经济衰退的发展,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越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场危机潜在的威胁。
  但是,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人认真分析中国经济结构内在的隐患。人们在大声呼叫狼来了的时候,没有认识到狼就潜伏在我们身边,潜伏在我们自身的经济结构之中。中国经济具有严重的结构性危机,假如处理不当,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风暴的中心。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危机在过去为高速增长的出口所掩盖。这场金融危机将把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危机演绎出来。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危机在那里?
  1、全球化和生产过剩。下一轮世界经济衰退的冲击波将主要落在对世界市场过份依赖的经济体身上。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过剩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假如经济危机深化,这些国家将是下一轮经济风暴的中心,世界GDP蛋糕的萎缩,有相当大一部分将来自于这样的经济体。遗憾的是,由于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中国经济相对于内需而言有大约40%的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使中国有可能成为这样一个国家。
  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从经济总量上看就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其实质就是生产过剩。随着金融风暴进入实体经济阶段,世界总需求的急剧萎缩或停滞,世界范围内生产过剩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难以解决。最后将通过对过剩生产能力的摧毁来解决。传统的经济危机是这样,21世纪的经济危机也将是这样。
  有人把当前的这场世界经济衰退描述的过份复杂。其实经济危机的过程非常简单。经济危机就是市场经济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来挤压生产过剩从而达到新的均衡的过程。当前这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就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压缩过剩生产能力的过程。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会受到经济衰退的冲击。但是,世界范围内的这种挤压生产过剩的过程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它对那些外贸依存度较小,较为独立自主自足的经济体的冲击比较小;而对那些过份依赖海外市场,出口在GDP中所占份额较高的国家的冲击就比较大。而且对外依存度越高这种冲击就越大。这类国家在世界总需求萎缩或停滞的情况下,经济困难就比较多,生产能力受到的打击就比较大,失业就比较高,倒闭的企业就比较多。就有可能成为经济衰退挤压的中心。假如不及早因应,处理不好,社会成本就会比较大。
  经济衰退就是世界经济的重新洗牌。洗牌的结果是每个国家在世界GDP中的份额将发生变化。有些国家在世界GDP中的份额将上升,而另一些国家则将下降。所以,假如经济危机深化,那些生产过剩问题严重的国家将是下一轮经济风暴的中心。下一步经济危机的冲击波将主要落在对世界市场过份依赖的经济体身上。世界GDP蛋糕的萎缩,有相当大一部分将来自于这样的经济体!
  遗憾的是,我们中国可能就是这样的国家。中国实施了几十年的出口导向战略。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注目的辉煌。这几十年中,全球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依稀显现出依靠海外市场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战略。这个战略轨迹中中,中国经济排名持续上升,出口高速增长,出口在GDP中的比例越来越高。2007年中国对外出口几乎达到GDP的40%。这40%的出口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是最全球化的经济,是最开放的经济。但是当我们把我们的产品输往世界各个市场的时候时,我们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度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大,我们把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越来越多的交给了世界市场的手中。世界市场成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世界市场的许多风吹草动对我们的经济都有较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中,开拓和坚守我们的世界市场成了我们的一项重要考虑。
  中国的这种对外依存度远远高于世界许多国家,包括美国。美国是一个相当开放的经济体,又是新自由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推手。其出口占GDP的份额在过去十几年中增长十分缓慢。从1992年的不到10%上升到2007年的大约12%。可以说中国经济是世界上对外依存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
  许多专家学反复论证,40%的出口,并不代表对外依存度高。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对外依存度要以进出口余额来衡量。这种观点似乎忽视了基本的经济常识。你可以把一个国家想像为一家工厂。假定你这家工厂每年进货90万,加工生产出的产品价值100万。你这家工厂需要多大的市场容量?是这10万的余额?不是,你需要100万的市场容量来消化你的生产能力。中国经济必须为这40%的出口寻求海外市场!海外市场的萎缩和停滞,会带来这40%的萎缩;而这40%的萎缩和停滞,就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萎缩和停滞,甚至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隐患。
  中国经济这种对海外市场的高度依赖性的实质是什么?是国内生产过剩。这40%的出口表明中国经济的总供给极大超过了内部的总需求,中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生产过剩。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生产过剩。和任何生产过剩一样,中国的生产过剩也是相对的。相对于中国内在的消费能力而言,相对于中国的收入分配而言,相对于国内消费萎缩而言,中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生产过剩。
  这种严重的生产过剩,这种依靠海外市场来消化生产过剩的经济结构,使中国经济面临艰难的局面。它有可能会在世界经济衰退受到痛苦的挤压。这场世界性经济衰退可能会以一种较为痛苦的方式将这种结构危机演绎出来,中国经济的过剩产能将可能受到严重的冲击,将有许多的失业,需少的工厂倒闭!一国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GDP的40%面临危机的挤压时,整个经济体必将要承受巨大压力。
  假如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世界范围内挤压生产过剩的过程进一步加剧,中国经济将可能会被卷入经济风暴的中心。金融危机挤压资产泡沫的过程将会演变为挤压中国生产过剩的过程,变成挤压中国GDP这块蛋糕的过程。这种挤压过程将会从挤压40%的生产过剩,传播到挤压整个经济体。到那个时候,金融海啸将直接冲击中国经济的整体。所以,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持续衰退最大的受害者!
  2、市场萎缩和市场多样化。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生产过剩,使中国过度依赖出口市场。然而在世界经济同步衰退的条件下,中国面临出口市场严重萎缩的困境。假如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市场多样化战略在世界经济同步萎缩的今天不可能为中国打开出口市场不振的困境。没有一个国家会不顾自己的国家利益而打开自己的市场为中国经济解困。假如世界经济滑入大萧条许多国家有可能重新拾起保护主义。不仅如此,中国出口市场面临长期停滞的困境。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把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交给海外市场,交给别人的市场和市场准入。金融危机发展到今天,世界经济进入严重衰退。世界经济衰退意味着世界总需求相对萎缩,世界市场在相对萎缩。具体的讲,美国市场在急剧收缩,欧洲市场在急剧收缩,世界其他市场在急剧收缩。依靠别人的市场发展经济的出口导向战略,或全球化战略,在世界市场全面收缩或停滞的今天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场经济危机,让我们告别了过去世界市场和出口需求高速增长的时期。
  让我们看看出口市场现状。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美国市场的形式十分严峻。以2001年为例,美国发生了相对而言非常轻微的经济危机,当年美国货物进口进口降低了6.4%。今天的情况严重多了。估计美国进口将下降12-20%左右。美国市场不足,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出口市场的多样化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大出口市场,其一是美国,其二是欧洲。欧洲市场的情况,不会比美国市场好。其他市场呢?其他市场规模小,潜力不大。这是一场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每个国家都面临相似的市场问题。那一个国家会打开国门为中国解困?当然,中国外汇储备丰富,也可以通过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进口贷款的方式来推销中国产品。但是,就40%的GDP这个总量而言,那只是杯水车薪。中国出口业的深度萎缩已成定局。中国将有大批的出口企业倒闭,大量的失业。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人民币贬值的方式来增强我们的出口竞争力。但是,货币贬值程度是有限的。大幅度的货币贬值,有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竞争性的货币贬值。而且大幅度的货币贬值,有可能导致其他国家保护主义的上升。
  中国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实际上是世界经济的一个火车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出口的高度增长,推动了中国进口的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长放慢的情况下,中国面临进口下降,对中国出口的各国面临严重的市场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对方稳定从中国的进口不太现实。
  更为严重的是,假如美国在所有的反危机措施都失效而进入大萧条,美国极有可能重新拾起保护主义,限制进口,通过刺激国内生产的方式来提高就业和消费。对美国这样一个资本充裕的国家而言,解决供给不住相对而言是一件容易的事。假如,这种情况发生,将是对中国经济的巨大打击!不仅美国有可能这样,世界其他国家也可能这样。为了国家利益而保护自己的市场,在别无选择时将会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假如你留心观察,你会发行,这样的信号已经出现。
  不仅如此,这场经济危机后美国将告别GDP高速增长、进口高速增长的时期。中国产品的美国市场出口市场面临长期的结构性压力。危机以后的美国将进入一个信用杠杆倍数下降,信用相对萎缩,政府干预增加,资本受到多种节制的新经济模式。美国将进入一个GDP增长长期放慢的时期。美国GDP的增长在90年代以前的长期趋势线是2-2.5%。90年代以后跳跃到3-3.5%左右。许多年头GDP增长达到5-5.5%。当时许多经济学家,包括格林斯潘在内都认为这源于高科技革命带来的结构性变化,是美国经济新的GDP趋势线。这场大危机表明,GDP趋势线的短期上移,是经济泡沫化的结果。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将回落到 2-2.5%上。
  也就是说,美国市场的增长的长期潜力将往下调1个百分点左右。这是当前经济危机的长期影响。GDP增长的放慢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美国市场增长的缓慢,进口增长的缓慢。中国产品的美国市场面临长期的挑战。
  以上种种表明,出口这个中国经济的引擎从周期和结构上讲已经熄灭。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远看,中国出口面已经进入了漫长的冬季。中国出口业面临着长期的通过的调整过程。不要希望危机会很快过去。不要希望雨过天晴是蓝天。
  3、收入不公和内需不足。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引擎,一个天生不足,金融海啸又扑灭了一个。现在只剩下一个半。这一个半引擎将如何推动中国度过这场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中国将会进入另一轮通货紧缩吗?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进入了全面调整的时期。过去那种出口导向政策,扩大收入差距的政策必须改变。
  除开政府支出,经济发展有三大引擎:消费,投资,出口。在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收入不公,中国早就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消费严重不足。1988 年,消费占GDP的大约64%。然而由于一系列的政策和体制调整,导致了收入和财富分配差距的急剧扩大。到了2007年消费只占GDP的49%。20年间,中国消费在GDP中的份额下降了15个百分点。以上两个数字表明,中国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消费支出在GDP中的份额越来越小(人口中高收入那一部分的消费当然不会也没有相对缩小)。中国中下阶层的消费萎缩支撑着出口的迅速增长。消费这个引擎就这样长期处于半熄灭状态。中国的出口之所以能在长期内高速增长,中国的储蓄率之所以能在长期内高速增长,收入分配不公是关键。
  收入不公是中国消费相对萎缩,中国生产过剩的根本原因。谈到中国的内需不足,必需澄清一个十分流行的似是而非的观点。有人无视收入不公的现实,把中国内需不足归结为文化问题,归结为中国人的储蓄偏好。但是这种储蓄偏好无法解释如此巨大的内需缺口。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应当去问问下岗工人、农民,和其他处于社会消费中下层的人民。问问他们是不是因为太高的储蓄偏好而消费不足!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要忽视这样一个现实:从90年代以来,中国中下阶层面临着教育、医疗、住房,和退休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严重压抑了中下阶层的消费支出。
  内需不足是困惑中国经济的长期结构性问题。而且,中国在过去十几年里多次下决心要提高内需。为什么内需依然面临长期下降的困境呢?为什么越提高内需内需越来越不足?
  解决内需不足的关键必需解决收入分配严重不公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却忽视了这个问题,把刺激内需与收入分配割裂开来。似乎收入分配与刺激内需无关。一讲到刺激内需,就把关心的重心放在如何在现有分配格局下提高内需,而基本忽视收入不公的结构性问题。结果所谓刺激内需就变为刺激高收入阶层的消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讲刺激内需讲了几十年,而内需日渐萎缩的根本原因!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思路是通过出口导向打开国外市场,通过房地产和汽车推动国内市场。这一内一外的战略重心,加剧了内需不足,而且把中国引向了高资源消耗的发展道路。我们的内需战略的核心支柱是房地产和汽车。这些年来房价不断高升,汽车越来越多。中下层显然游离于这个战略之外。这种战略的潜力和瓶颈是显见的。
  由于收入不公,消费不足,国内面临长期严重生产过剩。生产过剩导致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早在98-2000年间就出现了的严重通货紧缩。为了解决这种生产过剩问题,我国加大了投资和出口。出口和投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引擎。现在,出口这个引擎被金融海啸扑灭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引擎只剩下一个半:投资和消费(半个)。而且消费这半个引擎免临进一步萎缩的压力。现在由于出口萎缩,出口企业大批倒闭,消费将进一步萎缩。难道中国经济将单纯依靠投资推动?
  中国已经到了下大决心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方式的关键时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是几十年的老话题。而且不同的人在这个相同的用语下阐述着不同的主张。有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根源于需求的调整,而需求的调整依赖于收入分配的调整。
  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方式的的核心是改变收入不公。
  中国的全球化出口导向战略,和中国的经济结构现在面临严重考验。中国应当坚决改变收入分配政策,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来重新启动消费这个引擎。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反危机的关键是解决收入不公的问题。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危机。假如处理不当,这种结构性危机在世界经济衰退浪潮的冲击下将会以更加严峻的方式表现出来: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深度衰退,生产将更加过剩,出口将进一步压缩,结果许多企业将会倒闭或面临倒闭,结果导致失业增加,结果内需更加不足,结果生产更加过剩。这种恶性循环将把中国经济推向危机的中心
  
  一、经济危机是怎么产生的?
  近三十年来,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中国的改革开放。90年代开始,印度以及诸多前社会主义国家也逐步开始走出政治旋涡,大力发展经济。世界贫富分化严重的局面将得到改观,财富将更多地流向这些发展中国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地位将相对下降。美国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已经没有新的技术发明能谋取暴利,而911之后美国更开展了两场耗资巨大的反恐战争。直观来看,也许美国人将开始过紧日子了。然而令人诧异的是,美国人反而从此之后化钱更加大手大脚,股市房地产一路高歌猛进,生活水平日见提高。
  究其原因,首先是美联储在911之后采取了降息政策,制造了房地产泡沫,给人感觉买房就可以升值。于是连美国最穷的人也开始贷款买别墅,再抵押后去买车,采购大量从中国来的廉价商品来度日,而相关的次贷产品经过包装后被出售给了全世界。这一切也许是缺乏监管的经验,也许是部分人士故意所为。
  但更关键的问题是美国在没有创新、制造业日益空心化的过程中,美圆对人民币没有大幅贬值,中国还拼命向美国人提供越来越便宜的商品,从而不断增持明显要贬值的美元。然后更不断地购买美国的国债和次贷债券,借钱给美国人化。中国等出口贸易国在危机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
  1、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人民吃苦耐劳、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却又如此长时期地将工人工资保持在如此惊人的低水平下的情况,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全球产业资本在全球化的大潮下为追逐利润,纷纷将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来,造成了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制造业空心化现象。中国形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外向型中低端制造业。
  2、中国在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在2005年前还是坚持人民币不升值,而同时其他国家货币对美元在逐步升值,因此对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来说,中国商品变得更加便宜。中国工人工资长时间基本维持不变,生产效率却大幅提升,导致出口商品的价格在国内同行的恶性竞争下不断下降。最后连非洲中亚等贫穷落后地区也充斥着中国商品。
  3、发达国家近年没有出现新的重大技术突破,而中国逐渐在一些领域追上他们,如通信设备、发电设备等,进口需求逐步减少。同时国内没有形成大范围的中产阶级,消费能力很低,不能大量进口高端消费品。猖獗的盗版文化,也让美国最先进的软件和影视产业无法从中国淘金。由此导致中国累积了巨额的贸易顺差。
  4、中国持有巨额美元由于外汇管制等原因,在中国国内没法消化,最终又通过债券、股票投资等方式回流美国,而其他亚洲出口型国家以及中东石油美元也是按同样的方法来处理他们所持有的美元。在新的高科技产业没有成熟,旧的产业又纷纷出走的情况下,美国人看不到其他出路,于是发展出了过于兴旺的金融产业。最终连冰岛人也不捕鱼而去玩金融了,好像整个西方世界都可以靠玩金融数字游戏过上好日子。泡沫越来越大。欧美和资源国家面对蜂拥而至的廉价中国货,进入了过度消费时期。而同时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经济腾飞,整个世界一片繁荣。
  5、然而世界资源尤其是石油对此已经不堪重负,资源获取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种模式也造成了世界能源的巨大浪费。例如美国人需要的钢铁,本可利用本国或巴西的矿石在美国生产,现在却先将巴西的矿石横跨大洋运到中国,加工成钢材后再横跨大洋运到美国。中国内部的物资和人力也千里迢迢地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的出口产业基地集中。世界发达国家已有的厂房被废弃,机器被拆卸后运到中国来,中国因此又大规模建设厂房等配套基础设施。甚至就连落后的非洲,也在大量使用从中国千里迢迢运过去的日常用品。这种模式必然增加运输工作量,新增大量原本不必要的石油和航运需求。
  拥有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那些资源国并不会象中国那样任由稀土被泛滥开采而导致稀土卖出废土价格的现象发生,它们一般会考虑到子孙后代和获利最大化而限量开采,而且石油和各种矿产品也不可能短期内增加大量的产量,于是原料的价格开始暴涨。
  6、近两年,中国的对外产能已经扩展到极致,人力资源开始紧张。资源价格不受中国控制地开始上涨,输入型的通胀导致国内消费水准开始上升,维持多年不变的工人工资必须增加,否则工人无法生存,出口企业将招不到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在巨大的压力下开始上调。更关键的是中国自产的原料不能满足大规模出口的需要,进口原料成本不断飙升。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也终于开始上涨。
  7、随着美国各种进口商品和原料尤其是石油的价格的逐步升高以及数量的增多,美国的贸易逆差水平已经非常巨大。这种情况下,终于全世界人民都明白过来了,开始抛售美元,连中国也开始减少美元储备,美元面临极大的贬值压力。如果美国对此情况置之不理,美元必将暴贬,美国将爆发恶性通货膨胀,其他持有巨额美元储备的国家将遭受重大损失。因此美国被迫加息来遏制房地产泡沫的继续扩大,于是房地产价格下跌,次贷危机爆发,大量金融公司倒闭,股市大跌,工资下降,失业大增。美国以突然的方式开始财富缩水,消费需求突然大减,最终变成实体经济的危机进而蔓延至世界各地。
  美国其实在2000年就应该进行这种收缩了,早就不能再过这种大手大脚的日子了。只是因为其他国家的纵容,让美国人又度过了一段虚假的繁荣日子。如果说美国人没有从危机中获利,至少也可以认为美国没什么大的损失,现在大量的次贷债券被外国人买走,损失是别人的,房子是美国人的,不该消费的东西也被美国人消费了。美国人以后最多节约一点、多干一点活就是了。
  出口产能巨大的亚洲国家是损失最惨重的,由于出口需求突然消失,而内需又一下子培养不出来,导致大批工厂倒闭,内需更加萎缩,整个国家的经济面临冰冻的危险。而这些国家在商品高价时囤积的大量原材料也带来了严重亏损,
  至于出口资源的国家,从危机前的暴涨中已经发了一笔横财,目前只是回归正常而已。
  
  二、危机可以避免吗?
  综观各发达国家二战后的发展历史,我们都可以发现它们基本有着相似的发展途径,即人民的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各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生活水平相差不大。欧洲和日本的战后恢复和崛起,也给当时的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冲击,但最终都得到了比较完善的处理。各国间的贸易比较均衡,就业相对充分,80年代时连美国的纺织业也有百万之众的工人。
  当时也有很多穷国,但整个社会主义集团正处于铁幕之后,两个最大的人口国---中国和印度闭关锁国。非洲各国则处于独立后的混乱状态。其他小国由于人口数量少、不够勤奋等因素无法大规模出口廉价商品。因此除了美国在二战和战后一小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工厂,三十年前的世界不存在一个国家单独成为世界工厂的怪象。 而当时大量的落后国家自身消耗能源和矿产不多,能不断地向外提供廉价原料,而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通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基本成型,所以三十年前,世界上的各种矿物原材料供需相对平衡。中国当时也在出口石油和煤炭。
  1978年的中国在资源、人口、工业基础还是科学技术等基础条件上都远远好于60年刚经历过战争的韩国。然而韩国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后,90年代时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10000美元,目前普通工人月工资已经达到1500美元,在诸多重要工业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假如中国的体制和韩国等国家差不多,那么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对世界的影响将和现在完全不同。我们也许可以这样度过这三十年:
  1、1990年左右,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到顶峰。工人每月工资达到100美元左右。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2、2000年左右,生产低端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其他贫穷国家转移完毕。普通工人工资300美元左右。汽车、轮船、工程机械、家电等中高端制造业得到发展,产品能满足国内需求并取得部分国际市场。在发电设备、精细化工、高速铁路、电子信息、制药等行业取得技术突破。建立基本完整的医疗、教育、养老保障体制。
  3、2008年,能生产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轮船、工程机械、家电、电子信息设备、发电设备并大量出口,高速铁路比较普及, 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软件、大型客机、航天等最尖端和高利润行业取得技术突破。普通工人月工资900美元左右。国民生活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如果中国是这样发展的,那么世界经济也许将是这样一个模式:
  1、石油等矿产品大约在10年前就达到目前的价格水平。
  2、欧美国家的民众不敢再大手大脚地过奢侈浪费的生活,美国人消耗汽油的数量大减。日韩台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能力受到重大抑制,生活水平下降。
  3、由于中国快速度过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赚取外汇的阶段,欧美国家将保留部分中低端制造业,他们的工人将更繁忙,失业人员更少。各国间的贸易逆差不大,人民币逐步升值。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外向型产业不会发展到象今天这样不合适的高比例,而欧美等国也不可能过度消费以致中国累积巨额的外汇储备,美国就算搞出了次贷也难以向国外推销。世界也许不需要通过一场突然而至的经济危机来确认欧美经济地位的相对衰落和中印的崛起。 
  
  三、不可思议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快速传播,人类已经有条件过上一种富裕、体面的生活。富裕的标志是民众拥有大量汽车、家电、宽敞住房、通讯娱乐设备,能源充足,衣食无忧,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有力。欧美靠着掌握世界最尖端的核心技术如飞机、军火、集成电路、软件等,可以从其他国家换取大量的商品和石油来让全体国民过上一种相对奢侈的生活,甚至可以不动用本国的丰富资源。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几乎没有任何资源,然而他们在汽车、家电、金融、贸易、通讯电子等方面拥有领先地位。其他国家如果不具有丰富的资源,那就只能靠给别人打工或生产一些低端产品来养家糊口了。
  发达国家不会把出口创汇、外汇储备作为他们国家发达的标志和终极追求目标。他们靠出口耗能很少的高科技产品,如飞机、集成电路之类,就可以进口足够自己本国人民消费的能源和低价商品。他们希望本国的货币保持在高而稳定的水平,外汇盈余保持在低水平甚至赤字的状态。很少的人口从事出口行业,大部分人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是为本国人民服务。
  1、世界工厂---光荣还是耻辱?
  目前中国成为中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的原因并不是其他国家不能生产这些产品,而是中国的成本实在太低,而且是长期保持并越来越低。发达国家完全无法与其竞争,有些发展中国家虽然工资也不高,但由于人力有限和开放时间晚而没有巨大的产能和良好的产业链。最终导致全球的中低端制造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向中国大幅转移。
  中国低成本的第一个绝招是制造业只承担很低的环境成本。工厂可以不采用昂贵的先进设备来减少或处理污染物,甚至安装了治污设备也不启用,而是采用种种手段偷排污染。这种宽松政策在别的发达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污染的后果由人民负担或由政府出钱治理。
  第二个绝招是工人的工资收入长期停滞不前。
  第三个绝招是政府给出口企业进行补贴,如转让价格很低甚至不要钱的土地、厂房,提供比国际价格便宜的电力、水以及煤炭等资源,甚至直接采用出口退税政策来鼓励出口。
  
  2、贫富严重分化,社会保障极差,内需不振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父母作为普通工人,两个人的工资大约合计百元左右,然而他们有单位分配的一套70平米左右的房子,生养三个小孩并把他们送进大学(当年大学没有学费,学校还每月发一些补助),工作轻松,医疗有保障,生活压力不大。今天城市的工人敢生三个小孩吗?我所在城市的公立幼儿园的一年收费12000元。珠三角的工人在十几年前的工资就是几百元,后来很少变动,直到前几年才提高到千元左右,现在这种形势下估计又要降工资了。今年的大学生也能接受千元以下的工资了。
  2003年几个国家的生产工人每小时平均工资(包括福利):中国0.80美元/小时,泰国1.96美元/小时,马来西亚2.09美元/小时,巴西2.75美元/小时,韩国9.99美元/小时,法国17.77美元/小时,英国17.87美元/小时加拿大18.44美元/小时,日本20.68美元/小时,美国21.86美元/小时,德国30.60美元/小时(资料来源: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就连非洲国家莫桑比克的黑人工资也比中国工人高一倍。在制造业领域,我国的劳动力价格甚至比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快速增长的印度还要低10%。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工人工资却长期处于极低水平,这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奇观。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资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印度在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方面走得也很快。比如,印度实行了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在印度,不论是政府公务员,还是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供职的工作人员甚至无业人员;不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人口,都可以在政府医院享受免费医疗。 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我国在工资方面与印度的差距可能更大,因为相当一部分工资不得不承担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提供不足的空缺,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工资不顶花,因为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数据,从2000年至2005年,中国人均产出增长63.4%,而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却从12%下降为10.91%,延续了1980年以来不断下降的趋势。另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从1989年的16%下降为2003年的12%。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50~60%,世界平均为40%。
  由于劳动者的收入微薄,使得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不断下降,从1991年的48.8%下降为2005年的38.2%,创历史最低水平。而世界平均居民消费率为60~70%,中国只及世界平均的一半。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中国大陆的卫生医疗公平性全球倒数第4。中国每年有50%应该看病、30%应该住院的病人,由于贫困的原因得不到救治。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政府的公共卫生投入仅占世界的2%。中国卫生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2.7%,而印度为5.2%,美国为13.7%。
  与此同时,中国也出现一批暴富起来的人,中国银行里的存款的大部分属于一这小撮人,他们是贪腐的官员、能从政府拿到工程的包工头、高级白领、能干的私营企业主,还有抓住机会从股市、期货、房地产、矿产业的大起大落中大捞一把的投机者。由于对未来没有乐观预期以及他们的财富大多来路不正,不少富人把钱藏在家里或者转移到海外。这些人在满足了自己的基本消费需求后,这些人主要的消费需求是进口的奢侈产品。
  这两年的房地产和股市,已经起到消灭城市中产阶级,将大量财富集中到部分商人和投机者手中的作用。 
  
  3、高昂的社会运行成本
  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超过日本。然而这笔巨大的收入主要是用来政府自身的开支而不是用于民生。我们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最多的公务车,最豪华的办公楼。公务员们不但拿着不菲的工资,还有优厚的退休待遇、医疗保健和廉价的福利房,更享受着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费疗养,而百姓和工商企业还要不断给他们请客送礼。奢侈的奥运会,各种不必要的豪华庆典活动,各种为了显示我们经济发展了而搞的形象工程,对外援助,采购武器....总之我们有世界上最富有的政府。
  中国产的商品在中国的售价比在美国还贵,进口的名牌产品就贵得更多了。因为我们有高税收,收费道路是全球最多的,油价比美国贵一倍,商品流通渠道不合理,潜规则盛行.....
  国有企业垄断了大部分的重要服务业,如电信、邮政、铁路、公路、公交、地铁、供水、电力、等,在银行、保险、证券、航空、航海等行业占有主导地位。这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浪费严重,人浮于事,企业领导贪污受贿,员工工资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些企业敢于使用进口的最先进设备,因为设备越贵回扣越多,反正以后设备出问题了不能怪领导,因为他已经购买了国际上最贵最先进的设备了,而企业亏损了可以要求提价,要求国家给予补贴。最近几家获得注资的航空公司不就是这样干的吗?虽然我们的机票价格比国外还贵。最后就是这些服务的价格高高在上,给人民带来了沉重压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基于质量、价格和服务,而是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去跑关系、搞招待、行贿,尤其是在和政府、国有企业打交道时。无数销售人员和企业主管把大量时间浪费在酒席、歌厅、夜总会里去搞关系,而不是去改进企业的经营。
  政府的办事效率低,手续又复杂,于是企业和百姓为了求一个公章而跑断腿。
  我们的医院不是为病人的健康和节约着想,而是考虑如何从中赚钱。于是不需要用的药、贵的进口药和器械全用上了,不必要的检查也做了。药品的出厂价格和最后病人使用时的价格能差上十倍,中间的利润全被层层的行贿和医生的回扣吃掉了。中国因为有世界独有的中医,于是不管什么病,医生都有可能给病人开一大堆中药,反正吃了不会死,至于有多少疗效就只有天知道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卫生管理系统极少宣传防病、治病的科学知识,最后使很多人因为不注意而无病变小病、小病变大病。如果这种极端变态的医疗体制能得到改善,现在全国人民在医疗上所花费的金钱也许已经足以使全民享受不错的医疗保健了。
  道路可以修了几个月就开始坏,学校可以一震就塌,经济会不断地周期性大规模紧缩和扩张,我们还有多少钱可以这样浪费? 
  
  4、艰难的产业升级之路
  中国的出口产品一直以来就是便宜货的代名词,甚至因为“毒牛奶“之类丑闻的影响而被外国扫地出门。我们出口了一货柜的物品,也许只能换回来一个小小的芯片。
  中国在近代以来没有任何重大的科学发明,对世界科学没有任何重大贡献,我们无数的院士、教授、高工难道不为此感到耻辱吗?中国目前在世界上唯一有竞争力并且经济意义比较大的高技术产业是通信设备制造业。华为等企业的崛起,不但让原来只能进口的高高在上的通信设备的价格大为下降,而且目前已经走向世界,让西方公司不断败下阵来。但其实在这上面也没有太多值得我们自豪的地方,通信设备的原理基本上是西方人提出的,设备所用的集成电路需要大量进口,设备性能也谈不上更领先和可靠,最后还是靠低价这个法宝去抢占市场。
  汽车、核电、高级机床的核心部件到现在还不能自主生产,需要进口。最近宣称造出来了国产客机,其实就外壳是自己的,里面的设备全部进口。电脑、液晶电视中的主要部件和集成电路也不能国产化,我们只不过把进口的东西组装了一下而已。
  难道是中国人太笨、懒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根源就在于我们落后的国有企业机制。华为最早的开发人员就是一些刚出校门的学生,结果干成了大事业。而同时邮电部的科学院、研究所、工厂有很多所谓的专家,却一个重大的产品也没搞出来。庞大的一汽、二汽和各大飞机制造厂又有什么成果值得自豪?虽然我们60年代就能生产原子弹了,可现在还得请外国人来帮忙建核电站。军用飞机、军舰、潜水艇还在严重依赖俄罗斯。
  低效、腐败的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消耗了大量的金钱,占用了大量资源却一事无成,而民营企业得不到支持,甚至不被许可去从事这些行业,就是我们只能长期靠出卖廉价劳动力去换取一点可怜外汇的根源。 
  
  5.疯狂的出口创汇和招商引资
  一个正常国家搞出口的目的是为了换取自己没有的资源、比自己国产质量更好或更廉价的产品。
  目前中国通过出口赚取的外汇除了满足自己的进口需求之外,还有大量的顺差,今年估计是2500亿美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荒唐的景象:我们自己大量的贫困人民缺衣少食、居无定所,而同时我们却将大量的日用品廉价出口。而且政府还要将收取的巨额税收的大部分用于建设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电厂等基础设施来支持出口产业,甚至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直接补贴生产企业来鼓励出口。
  多余的外汇在国内无处可去,只好去购买美国的各类债券,从中赚取的一点利息远远比不上通货膨胀的损失。最近我们鼓起一点勇气用外汇去投资别人的股市和实业,却纷纷损失惨重。无数的中国工人为这些贸易顺差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牺牲了他们的青春、健康和亲情,更糟糕的是我们的资源被挖空了,空气和水被污染了,而这一切努力最终换来的就是一堆有关美元的数字符号。这些钱只要不花出去,就只是国人的一种心理安慰,实际上不能给我们人民的生活带来任何好处。如果算上我们的环境和身体健康的成本,很多出口从国家角度来看就是亏本买卖。
  在中国政府自己手里的美圆多得不知道怎么用的情况下,中国却在大力引进并给外资并给外资提供了种种优惠。也就是说美国人可以拿着从中国借来的美圆来中国投资,无论是投资中国的企业、房地产还是股票,这些年的获利远远高于我们购买美国国债所获得的利息。外资企业在汽车等重要行业已占有优势地位,甚至不断在食品、商业流通等关乎民生的行业进行扩张。前些年我们还将石油、煤炭、银行等垄断企业的股权低价卖给外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05年,外资企业利润有了迅猛的增长。1998年外资利润为52.3亿美元,到了2005年这一数字为517.6亿美元。 如果在我们自己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情况下,引进一些先进外资企业确实可以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但现在我们已经不缺资金,在一般产品的技术上也差距不大,这样的情况下还给予外资优惠待遇,就等于扼杀自己的民族产业。今天看到深圳的年度十大畅销汽车排行榜,只有比亚迪一家挤进去了,其余全是日本、韩国汽车品牌。我们去看看韩国人是怎么支持自己的民族产业的,他们的政府敢于这样大规模购买外资品牌的车吗?  
  
  越是腐败愚昧落后的国家受到的冲击会越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最惨是腐败独裁专治的印尼,货币贬值8成   文章提交者:xuan0306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看看下面这篇二十一世纪的报道,看看国企是如何加强垄断地位,将垄断利润建立在民众的痛苦上.这些钱又最终去了哪里?国企名义上是国家、人民所有,实际上就是一小撮人谋取暴利的平台.  
  拿沪杭高速来看,民企通过加强收费管理,减少养护分包层级,多种经营方式并重等方式,将该高速公路的养护费用从一年2亿降到2000万;而嘉金高速建设成本只有8000万/公里,同时期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建设费用高达2亿/公里。
  沪杭高速在2002年以前,为上海市城投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城投)所有,2002年3月,上海市城投将上海路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99.35%的股权转让给民营企业。此时,从报表上看,沪杭高速的经营状况并不足够吸引人,当年通行费收入仅2亿多元,而全年的养护费用亦高达2亿元左右。
  众所周知,高速公路的收入来源主要靠过路费,这其中,收费站所收到的过路费并非大头,占高速公路收入大头的是长途客运车辆和长途货运物流集装箱卡车,而在当时,这块损失相当严重。
  其时,沪杭高速的所有权归于上海路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名下,而其经营权归沪杭高速公路实业有限公司所有。沪杭高速公路实业有限公司和多家客运单位以及货运集卡车辆签订了长期过路协议,以极低的协议价允许车辆通过沪杭高速,按照公开的收费标准,一辆小车通过沪杭高速收费35元,一辆大车105元,而协议价低至只有10元,这收入并未体现在公开的沪杭高速的收入中。
  民营化之后,这块收费漏洞被堵上,原先的免单车、协议车都必须按章缴纳过路费。同时,为了避免收费站工作人员内外勾结侵吞过路费,民营方还在所有的收费站内安装摄像头。
  “当初在接手沪杭高速的时候,财务人员看报表认为亏损已成定局,但是我们研究过后认为,只要管理跟上,收入很快就会上去。”沪杭高速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事实正如事先的判断,沪杭高速2003年收入受到SARS影响,但仍达3.4亿元,2004年为4.2亿元,2005年达到5.6亿,2006年则达到6.8亿。
  同时,对于高速公路沿线的其他经营利益,民营股东也不放过。在沪杭高速枫泾段,有两个中石油的加油站,在2002年以前,两个加油站每年的租赁费只有50万,2002年民营化之后,沪杭高速方开出了500万/年、每3年递增15%的高价。
  “我没有经营加油站的经验,550万的开价也没有依据,当初想的就是开550万,给50万让他们还价,没想到他们一下就接受了,可见这其中可挖掘的利润空间还有,而之前只有50万一年。”当年负责谈判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在养护费用方面,民营化后的沪杭高速养护费从2亿/年降到2000万/年。
  “按照国家定额建设标准,有30%的利润,嘉金高速建设的时候,按照国家定额的标准打了8折,这样建设单位还是有10%—12%的利润,但成本下降20%。”参与嘉金高速建设的人士告诉记者。   遗憾的是,我们中国可能就是这样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可能,而是就是.
  中国经济结构扭曲,两大支柱为房地产和出口,前者已虚高到吓人的地步,即使努力托市,也难再靠它力挽狂澜.后者对世界市场依存度过高,在世界经济衰退面前,过剩的产能也很难为内需所消化.何况依目前的政策,内需能否被有效拉动还是个很大的未知数.而世界经济衰退的冲击已是时不我待,这种状态决定了中国必然是受冲击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拥有欧盟3个市场容量和机会,一个政府可吸纳相当于3个欧盟政府的税收,中国政府,世界最富.但改革30年,民众生活福利与欧盟相驰而背,质量不如一个日本改革10年的三分之一,能达到20%就不错了.   黑砖窑就是这个国度的缩影!   中国,发生经济危机是理所当然,本身不具备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基因,一切都将化作泡影,因为成果没有在民众那里.   分配不公只是表面现象,深层问题是各级党政官员的腐败,大肆侵吞国家财产. 资产被腐败官僚占有,广大老百姓没有消费能力.这才是根本原因. 反对腐败只说不做,危机可就不单是经济方面的了.还有政治的,社会的大危机啊!   看吓一跳!中国“官”“员”多到什么程度?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
  1950年中国的官民比是1:600,2007年的官民比是1:26,50多年,多了27倍!  
  中国每百万美元的GDP供养39个公务员,日本每百万美元的GDP供养1.38个公务员,以此标准,中国“驴子”比日本多27倍!  
  非但官民比独步天下,“官”“员”比更是举世无双。  
  日本首都东京,人口1300万,GDP1.1万亿美元,但是东京只有“市领导”7人——1名市长,4名副市长,1名议长,1名副议长;  
  世界经济首都美国纽约,人口1800万,GDP2.6万亿美元,但是只有“市领导”6人——1名市长,3名副市长,一名议长,一名副议长。  
  而中国铁岭市,人口300万,GDP46亿美元,人口是东京的1/5、纽约的1/6,GDP是东京的千分之四、纽约的千分之1.8,但是“市领导”却有 41名,是东京和纽约的6倍——市委书记1名,副书记1名,常委11名,市政府市长1名、副市长9名、市长助理3名,人大主任1名,副主任7名,政协主席 1名,副主席8名。就是这个市政府还有20名处级副秘书长,平均每个市长配备了两个秘书长!  
  中国新乡市,人口565万,GDP100亿美元,人口不到东京的一半、纽约的1/3,GDP是东京的千分之9、纽约的千分之4,但是市领导却是43 名,同样比东京和纽约的市领导多6倍——市委书记1名,副书记1名,常委11名,市政府市长1名、副市长8名、市长助理4名,人大主任1名,副主任8名,政协主席1名,副主席9名。这个市政府还有16名处级的副秘书长!  
  湖南小小的平江县,副县长多达十名;郑州市市政执法局,居然有29位“局领导”……  
  事实表明,中国人民正在经历着一场规模空前的“官灾”浩劫——比“蝗灾”难扑灭,比雪灾面积广,比震灾持续长,比所有的自然灾害加在一起的危害和损失严重得多!    分配不公只是表面现象,深层问题是各级党政官员的腐败,大肆侵吞国家财产. 资产被腐败官僚占有,广大老百姓没有消费能力.这才是根本原因. 反对腐败只说不做,危机可就不单是经济方面的了.还有政治的,社会的大危机啊!  

 

作者:裆中央的蛋 回复日期:2009-1-4 15:17:5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政治领域里最重要的进步就是逐步的制度化。它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交接越来越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进行,有一个大概的时间表。这就是说,中国的老百姓越来越肯定地知道,大概到哪一年,在开什么样的大会时,什么样的领导位子将会传给谁。   
  这种制度化虽然不是民主化,其历史意义却不能小看:这样的制度化不仅是1949年以后在共产党的体制下,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上都是很重要的。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状况就是:皇帝不能退休,因为皇帝是天子。他要么是在位子上一直坐到死,要么被人推翻、改朝换代。   
  从1990年代末以来,正因为有了最高权力交接的制度化,以及与此相关的重要会议的定期化(这也是制度化的一部分),就使得在中国社会里面,每逢新一届高层领导接班前后,或有什么重要的会议召开之前,公众就会有很多的期待。期待什么呢?期待有什么重要措施出来,期待即将出来的政策更加附合他们的利益;一句话,民众期待着“大动作”出台、改革开放政策有“大的突破”。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这已成为一种不断重复的期待。可惜,与这个不断重复的期待对应的,就是不断的失望。过去这些年来,每当高层有人事变动,中国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传言;等到权力的转移完成、新领导班子接任,或重要的会议结束了,大部分时候中国民众的大多数又相当失望。   
  这种现象折射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即中国的民众对于每届新领导的政策创新的期望,大部分时候都太高,对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的出台都期待过高。期待过高的原因,是它们建立在一个根本的忽视上,即忽视了在改革开放的30年进程中,中国的政治和行政系统里面,已逐步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固的特殊利益集团。这些特殊利益集团一开始时,力量还不够大,对整个的改革开发大局势还看得不很清楚,但是时间长了,他们就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如今,他们已经能非常清楚地知道在什么时候、在哪个部位上做什么和怎么做、讲什么和如何讲,才能使自己集团的特殊利益相对最大化。

 

作者:裆中央的蛋 回复日期:2009-1-4 15:20:43 

 

  我仍记得15年前,我一位在体制内做事的朋友说的一番话。我出国留学后第一次回国,聊天时这位朋友讲:“你出国快10年了,回来以后对中国问题的观察可能要换一副眼镜了。你出国时,还是改革开放初期,大的争论多是和意识形态相关,现在不同了,大家越来越搞清楚自己的实际利益在哪儿,所以现在的矛盾都是不同的特殊利益集团在搏斗,意识形态问题变得很次要。”   
  这句话现在回过头来看,真是一个非常清醒的明白人的观点。当然,现在有这种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在1993年秋就有这样的看法,确实是判断准确。   
  我的这位朋友当年的判断是站在体制内经验的立场上获得的,如果我们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会有更深刻的启发。我在读博士时读过的书里,有几十本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其中一本,是美国马里兰大学讲座教授奥尔森(Mancur Olson)的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国家的兴起和衰落》,1982年出版。他这里用的“国家”不是state(国家政权),而是 nation,表达最符合我们中国人定义的国家,既包括政权,也包括人民。这本书出版两年后即获得美国政治学会的大奖,也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书评,其中就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萨缪尔森,和以“寻租理论”而出名的经济学家 G.Tullock 。   
  这本书的要点是,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有足够长时间的政治稳定,就会出现特殊利益集团,而且,它们会变得越来越明白、成熟、有技巧。然后它们就会对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公共政策,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机器,尤其是行政和法律,会越来越知道该怎样操纵,懂得在操纵时怎样找到好的理由。由于他们的技巧越来越娴熟,因而获得的利益也就越来越持续、越多。最终慢慢导致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行政、法律等方面的体制、政策、组织,变成最符合特殊利益集团的安排,使得该国发展的新动力越来越被抑制,各个部门越来越僵化,这必然导致国家的衰落。   
  此书的案例非常丰富,包括英国、美国,以及二战前后的德国、日本。今天,如果把奥尔森的理论运用到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某些大的方面的观察,也是非常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