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数字崇拜:GDP“变色” 地方政府变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58:53

  两年前,核算中国国民经济的最硬指标GDP悄然变色,从那时起,“绿色GDP”这一新名词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如果说当时对这一概念的认识还局限如认识观念不够全面深刻、核算制度安排基本空白等技术性因素,那么试行两年后的今天,这一解释很难再用来说明部分省份对绿色GDP的抗拒。

  “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近日出炉,发布中国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的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获得了特别奖。在领奖的同时,课题组终于向外界倒出了苦水:“绿色GDP没有获得地方政府普遍支持,有不少省份要求退出核算试点”。

  课题组没有透露是哪些省份。所能知道的是,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5年联合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十个省市启动了绿色GDP试点工作。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这是一个经济数据、指标,一个仅供人们作为某些方面的参考。被赋予新的“颜色”后,便不再单纯地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公式为“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保护服务费用)”。

  正是因为单纯追求GDP的种种弊端,才会有“绿色GDP”这一概念的出现。近年来,对GDP的崇拜所产生的危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并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环保总局官员贾峰曾表示,中国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他警告说,承载经济发展的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既然有如此大的危害,为何“不少省份”仍然抗拒呢?只要算一算被减去的那部分便可知道。课题组两个月前公布的一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结果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4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3%。报告称,如果考虑污染成本的话,2004年中国的“真实”增长率接近7%,而不是10%左右。换句话说,当地政府的“政绩”将要缩水三分之一。

  GDP与地方官员的政绩挂钩,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在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的改革之中,随着经济的多年持续高速成增长,GDP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指标。有人在分析这种数字崇拜根源时指出,GDP的滥用,使其成为凝聚民心、提高民族自信心、掩饰多种矛盾和衡量经济发展、各级政府政绩、各级官员能力的“硬指标”,“一俊遮百丑”,官员和媒体自然成为GDP的“粉丝”。同时,地方官员的提拔一般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速度来决定的,这促使地方官员为了工业快速发展而忽视环境影响的后果。

  虽然中国政府已表示将用绿色GDP数据来对地方政府官员进行经济绩效考核,但课题组遇到的困难则显示,中央政府有关环境问题的意见仍就难以在各地得到贯彻,不少地方仍将经济增长视为中国的首要目标。

  相对过去哑巴吃黄莲的情形,获奖的课题组这次手握“尚方宝剑”,腰板直了许多。其一是环保总局当场表态要坚持到底,背后更是胡温政府的全力支持;其二是课题组的获奖意味着全中国的人民的支持。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地方如何抵制,绿色GDP的理念必然会贯彻下去,只是在此之前,还会有多少环境遭到破坏,还会造成多少损失,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