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折 两岸共同缔造更美好新中国(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2:51:44
大转折 两岸共同缔造更美好新中国(图)   文章提供 于 2009-1-1 23:17:1 (北京时间: 2009-1-2 12:17:1) 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 新闻热评 首页 ] [ 加入博客 ] [ 回 顶顶华闻 主页 ]
  新出版的《中国评论》月刊一月号刊登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的专文“我与1979年——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文章表示,时势促使1979年扮演起历史要角,而统一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步相互融合的过程,是两岸同胞共同缔造一个更加美好新中国的过程;且如汪道涵老先生生前所说,台湾问题只是中国现代化大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能凌驾于这大局之上。

  历史的转折点


  1979年,“文革”结束后的第二年,中国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真理标准”讨论刚刚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千疮百孔的神州大地,千头万绪工作已摆在我们面前,千百万老问题要去拨乱反正,千百万新问题要去面对,冤案错案要平反,四个现代化建设要启动,香港澳门要回归,台湾问题也必须面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令人激动而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我进入了上海社科院,在历史研究所近代史室工作,这也是我人生的一个全新的开始。当时邓小平刚刚重新复出,他提出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新概念。但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有许多争论。邓小平说:不争论!不管黑猫白猫,能逮老鼠就是好猫,先把自己事情办好,先让中国强起来好起来再说。这些话让人听了既吐气又神定气爽。

  刚刚闭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终结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路线,把许许多多人解放了出来——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像我这样“出身不好的人”。邓小平对全国人民说:中国人有三大任务——现代化、祖国统一、反霸权。这话说到了亿万人民心坎上,于是亿万民众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四个现代化”与“统一大业”的洪流之中。

  统一总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尤其像中国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分裂是无法承受之痛。但两岸统一并不完全是两岸民众的“家务事”,它从形成的第一天就是国际势力介入的结果。但是1978年12月中美正式建交,美国终于承认中国的立场,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终止了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也终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撤出驻台美军。中日关系此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这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于是解决台湾问题摆到了全党全国全民面前,亟需一个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全新的思维与全新的解决办法。这一切促使1979年要扮演起历史的要角。

  于是我们主动地宣布停止向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同时在1979年1月1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公开向台湾与全球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新主张,将台湾问题正式列入了改革开放进程之中,开启了两岸交流交往的新篇章。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距今正好30周年,但它又恍若发生在昨日,它为两岸关系带来了巨大变化,皆历历在目,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事件。


轻舟已过万重山

  《告台湾同胞书》开启对台政策新页

  《告台湾同胞书》指出:“近30年台湾同祖国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我们在解决统一问题时一定会“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争取合情合理的政策与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信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文学观摩”……。这些基本主张,是将武力解放台湾,开始转变为和平统一,这就为后来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新政策奠定了基础,这个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为了落实“和平统一”新方针,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

  首先,落实台胞台属和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再不将他们及子女视为有“海外关系”而加以歧视,对他们过去受过的不公平待遇进行平反昭雪。

  其次,客观公平评价有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重新评价和纪念辛亥革命、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号召下,再一次最大程度将全体国民团结了起来,结成了新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我也第一次以“民主革命先驱后裔”身份被邀请参加上海、浙江、湖北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活动,也参加了我祖父章太炎先生陵墓修葺竣工仪式,并担任了上海市政协委员。我第一个成了“和平统一”的受益者,此时我39岁,在市政协我成了一个最“年轻”的委员。

  此后我们统一的政策与观念逐步完臻,从叶(剑英)的九条主张,到邓(小平)的六条主张,至江(泽民)的八点主张及胡(锦涛)的四点主张……,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对台方针与政策。这中间有四大关键:

  一是如何让我们的政策更贴近台湾的政治现实,更符合台湾民意,即“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意见”,而不是“以己度人”。

  二是如何改变旧思维,进一步解放思想,拥有创新意识,摆正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三是认识到统一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步相互融合的过程,是两岸同胞共同缔造一个更加美好新中国的过程,这过程是由许多阶段组成,先易后难,先经后政,逐步实现。

  四是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运用“和”“战”两手,软的要更软,硬的必须更硬。事实证明这四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则无往不胜。

  为了宣传新的对台方针与政策,1984年左右上海与其他各大城市先后举办过大型对台展览会(上海曾先后展出两次)。我被召去参加这项工作,负责展览会的第一部分——台湾的历史与现状。我当时虽在历史研究所近代史室工作,其实我对台湾问题一无所知,也从无研究,阴差阳错地被弄去搞了半年,但这意外地让我读了许多相关资料。冥冥之中我的命运似乎终要与台湾问题结缘。

  从《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两岸交流交往开始热络化,1986年浙江省举办纪念章太炎先生逝世5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先祖父海外弟子及研究者(包括在台弟子)也纷纷归来;后来我又参加香港纪念章太炎国际学术研讨会,更是见到诸多台湾亲友同门,此后我接触台湾各界人士机会越来越多。祖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政策,两岸交往的升温,促使蒋经国不得不在1987年开放两岸往来,于是两岸进入了一个互动的新时代。

  1988年上海成立国内第一个对台交流学术团体——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我有幸担任秘书长;1990年上海成立台湾研究会,我有幸担任秘书长;1991年海协会成立,汪道涵任会长,我有幸在他身边参与工作;1995年上海台湾研究所成立,我有幸担任副所长;同年上海东亚研究所成立,这也是专门研究两岸四地问题的专业研究所,我又有幸担任所长……。我在两岸关系领域越陷越深直至今天,几乎参与了它的全过程,经历种种波涛骇浪,亲见“一个中国”经历了万般考验而巍巍不移,目睹了民进党由盛而衰,见证了两岸步入“和平发展”时代。我人生最宝贵的近30年的精力,几乎都与统一大业结为一体,我的喜怒哀乐几乎与两岸关系浑为一体,成了一个两岸关系的专业研究者。这一切可以说都与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有关。

  台湾问题与中国现代化大局

  《告台湾同胞书》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即“改革开放路线”产物,回眸30年的两岸关系,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牢牢抓住“改革开放”的根本,不断解放思想,更加事实求是,台湾问题一定会成功解决。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指出:“台湾回归祖国,祖国统一的实现,归根到底还是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搞好。我们政治上经济制度上比台湾优越,经济发展上也要比台湾有一定程度的优越,没有这一点不行。四个现代化搞好了,经济发展了,我们实现统一的力量就不同了”。实践证明邓小平的论述完全是英明正确的,事实也证明“发展就是硬道理”,我们今天有国力办“奥运”,有能力应对汶川大地震和全球经济危机,也有能力带动大中华地区经济好起来,就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和“专注现代化建设”的结果。


章念驰:统一是国家头等大事,分裂是无法承受之痛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今天中国的实力与面貌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个崛起的祖国大陆,与一个内乱不止的台湾,我们已“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经历了“两国论”、“公投”、“制宪”、“正名”、“入联”、“去中国化”等种种严峻考验。台湾同胞终于选择了缓和两岸关系和实现“三通”,并用选票将 “台独党”压了下去,“台独”的“正当性、合法性、可行性”都大大下降;赞同“和平发展”路线的国民党终于重新执政,而且获得了县市长的3/4、“立院” 的3/4、“总统”选举的绝对优势。“两会”终于复谈、“九二共识”终于被确认,“大三通”终于实现,不可一世的陈水扁之流终因贪渎罪被送进了牢狱之中……,这一切表明“和平统一”又迈开了一大步,《告台湾同胞书》的大部分内容得以实现,这是多么令人高兴。

  邓小平曾说“中国需要至少20年的和平,以便聚精会神地搞国内建设”;他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正是这战略的产物。他又说:“因为我们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上,统一问题晚一些解决无伤大局”;他并说“一国两制”政策50年不变,因为“这是同中国需要50、60年才能实现现代化联起来考虑的”。今天我们回顾他这些教导,进一步体会到这是何等英明智慧的战略思考。

  江泽民与胡锦涛也一再告诫我们要抓住2020年前的战略机遇期,一心一意谋发展,不要被气势汹汹“台独”吓倒而自乱手脚,解决台湾问题要服从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局。汪老说,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硬软之分,没有鹰鸽之别,这是在捍卫一条让中国崛起的路线,台湾问题只是这个大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能凌驾于这大局之上。这30年让我们摸索到许多两岸关系的规律与方法,让我们成熟和老练,让我们在挫折中奋起,让我们在奋起中创造佳绩。从《告台湾同胞书》颁布至今的30年实践,我们可以自傲地说:我们全力捍卫了这条路线,我们取得了胜利,我们有理由为两岸关系的未来感到欢欣鼓舞!
来源: 中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