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奥秘——智慧vc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07:19
                           人生的奥秘——智慧               黎 鸣  

人生的奥秘——智慧;

智慧的奥秘——思想;

思想的奥秘——语言;

语言的奥秘——概念;

概念的奥秘——范畴;

范畴的奥秘——逻辑;

逻辑的奥秘——1,2,3

逻辑1的奥秘——上帝,信仰,真理……意志的力量;

逻辑2的奥秘——逻各斯,求知,善行……知识的力量;

逻辑3的奥秘——道,仁爱,美德……(爱的)激情的力量。

上面所述的十句话,是我积四十多年研究全人类的神学、哲学和人学的一个总结,我把它献给我亲爱的青年朋友。随后,我还将继续在网上,对其中的每一句话作出尽可能全面的阐释。首先,即从《人生的奥秘——智慧》开始。

人活一辈子,就几十年光景,长寿者,也不过一百来岁。人究竟怎样才算是“活得”值得,或者说,才算是没有“白活”呢?

中国的历史只记载两类人物。一类是帝王将相。在《史记》以及后来的所谓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史”上,帝王之史即所谓“本纪”,诸侯之史即所谓“世家”,各士大夫官僚之史则为“列传”,君君臣臣,可谓等级森严,至于平头百姓,根本就与“历史”无关。还有一类人物是哀叹人生的文人,且主要是“诗人”。这些人几乎也均包含在上一类人物之中,只不过他们除了“当官”之外,还会动一动笔杆子,会对历史事件、个人情感进行一些相关的描绘和记录,像历史上著名的屈原、司马迁、王羲之、李白、杜甫、苏东坡等等。他们的作品,如《离骚》、《兰亭集序》、《夜宴桃李园序》、《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等,总的基调都是哀叹人生的短暂和空虚,包括《史记》,也被称作是“无韵的《离骚》”。例如: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已也。”(李白:《夜宴桃李园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东坡:《前赤壁赋》)

上面所述的文句,之所以能获得历代中国文人的激赏,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我想还在内心深处的共鸣,即人们对自我人生观照中的哀惋凄切的情感的强烈的共鸣。

认真地从当今人类价值的视角反观中国的历史,可以断定,这是一部基本上缺乏人类真正智慧的历史。这也正是我在今天的文章中要特别谈到的问题:《人生的奥秘——智慧》。

什么是奥秘?

打蛇打“七寸”,抓问题抓“关键”,看现象看“本质”等等等等。这里所谈到的“七寸”、“关键”、“本质”等等等等,即我所谓的“奥秘”。那么,人生的奥秘,或者说人生的“七寸”、“关键”、“本质”等等等等,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智慧。

人活一辈子,无论你曾吃过什么,穿过什么,住过什么,结交过多少异性伴侣,无论你曾掌握过多高的权力,曾拥有过多大的财富,曾享受过多亮的名声,这一切都会随历史烟消云散,如同海上的波浪,水中的泡沫,全都是转瞬即逝。最终真正能够显示你生命的价值的,终归还是看你,在生时能为人类创造多少智慧,死后又能给后人留下多少智慧。总之,人的一生,一切都只在“智慧”二字。那么,智慧又是什么呢?

老子的智慧是“道,可;道,非;常道”;

墨子的智慧是“考之者,原之者,用之者”;

孔子的智慧是“智,仁,勇”;

道家的智慧是“精,气,神”;

佛家的智慧是“戒,定,慧”;

法家的智慧是“法,术,势”;

亚里斯多德的智慧是“信念,知识,激情”;

基督教的智慧是“圣父,圣子,圣灵”;

笛卡尔的智慧是“上帝,物质,灵魂”;

康德的智慧是“先验理性,实践理性——现象经验,物自体——上帝”;

美国人的政治智慧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等等等等。

纵观上述的所有历史上对智慧的回答,经过分析、归纳、综合,我对智慧的概述如下:

1,信仰并发现真理;

2,求知并发明善行(真知);

3,挚爱并创造美德(真诚)。

继续回答:

真理是什么:事物运行的规律,人类思维及其表达的逻辑,它们是全部智慧的根;

善行(真知)是什么:一切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效益和价值的科学、技术、艺术等等的知识及其操作;

美德(真诚)是什么:首先是公德:

            人人平等,一切人彼此人格上相互尊重,社会严格地法治,任何人不得凌驾于社会公众之上;

            人人自主,一切人在法律的意义上独立自主谋生,在平等的意义上相互合作,但不得干扰别人的生活;

            人人自由,一切人在法律的意义上尊重他人在思想、言论、表情、写作、出版等等方面的自由权利。

            其次是私德:

            孝:孝敬父母,以及尊敬社会中的长者;

            悌:同辈人之间的互敬互助;

            忠:忠于真理、宪法、法律、公德、公理;

            恕: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从以上对“智慧”的界定反观中国的历史,明显可见,惟独只在“春秋战国”大约五

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历史闪现过巨大的人生智慧的光芒,而在其他的时间,尤其在汉代的“独尊儒术”之后的两千多年中,中国人基本上,或者说几乎已经,丧失了“智慧”。既无真理的发现和信仰,也无善行(真知)的发明、创造,同时也缺乏社会中人对人的真诚,惟独只有一点点家庭内在的私德,而社会中的“公德”则是完全的空白。

    前面所说中国历史上主要记载的两类人物:帝王将相和哀叹人生的文人,几乎其中的大多数均与“智慧”无关。如果说,他们的“人生”也算“白活”,那么显然,大多数其他的中国人就只能更是“白活”了。(待续)200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