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才最应该“不折腾”-吴向宏-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4:00:19
搜狐博客 > 吴向宏 > 日志

2008-12-24 | 政府才最应该“不折腾”

 标签: 不折腾  胡主席  政府 

胡主席说,要实现中国的宏伟蓝图,关键是“不折腾”。说得真是好极了。尤其胡主席是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的这句话,就更加意味深长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大会,顾名思义,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会议。可以推想,参加者绝大多数是党的高级干部。我以为:胡主席这句话,直接告诫就是台下这些党的高级干部们,请他们别折腾。共产党是执政党。胡主席的意思,在我理解,就是说政府不能折腾。

克林顿当年就职时,引用过中国先贤老子的警句,“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如同煎小鱼一样, 不能来回翻腾,否则鱼还没煎熟,就先被弄碎了。克林顿就职的时候,美国正处于一个经济上的低谷,受两次石油危机影响,陷入了臭名昭著的“滞胀”。要知道经济困难的时候,民众往往会对政府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指望出来一个英明领导,三下五除二,解民于倒悬水火。克林顿属于民主党,该党传统上又是主张“大政府”的。所以,如果克林顿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政治领袖,他完全可以乘着这股民意,发扬大政府的传统,推出一个接一个大项目、大工程,不论将来历史评价如何,眼下先弄个轰轰烈烈再说。然而克林顿不愧是个政治伟人,他引用老子这句话,斩钉截铁地宣布“大政府时代已经死亡了”!在上任后,克林顿政府实施了以贸易自由化为主轴的对外政策、和以废除管制为主轴的对内政策,让政府从经济领域中大步撤出,美国经济的自由度大幅上升。这直接造就了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黄金10年”。

我觉得胡主席的“不折腾”一语,和克林顿当年引用老子的警句,同样地真知灼见,同样地是针对治国者,针对政府,而不是我们老百姓。老百姓当然是要折腾的,要不怎么养家糊口,怎么发财致富?企业当然是要折腾的,要不怎么开拓市场,怎么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发明家、创造家们,他们更是要一刻不停地折腾,否则决不可能有新思异想,不可能推动科技进步。大众舆论必须开足马力折腾,才能有效监督权势阶层。社会活动家必须开足马力折腾,才能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大家都可以折腾,惟独政府不能折腾。

政府怎样算是“折腾”呢?比如说,上半年罔视许多专家的警告,左一个加息,右一个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收紧流动性,到了下半年一看形势变了,又左一个减息,右一个降低准备金率,这就叫折腾;上半年担心贸易顺差太大造成本币升值压力高企,左一个取消出口退税,右一个劳动法规,自己消弱自己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到下半年一看势头不对了,就又提高出口退税,而一些劳动法规也“打招呼”说可以缓行了,这就叫折腾;去年觉得股市太高,太过热,左一个提高印花税,右一个只能卖不能买,拼命打压,今年一看股市跌跌不休了,就又降低印花税,又是鼓励回购等等,企图托市,这就叫折腾;一会儿觉得钢多了,电太多了,基建项目上马太多了,重复建设了,要限制审批,一会儿又警觉该拉动内需了,多干快上大量地、几千亿几万亿地批项目,这就叫折腾;一会儿觉得房地产过热了,要限制二套房,严控贷款,一会儿又害怕房价下跌拖跨金融体系,要鼓励购房了,这就叫折腾……

在现代社会中,好的政府就像是一辆车上的导航系统,而不是驱动系统。当政府对经济发展过于热心,就非常容易把自己当成社会的驱动系统,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来回折腾。尤其当经济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政府更容易发力过猛。前几天,我本来想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警惕中国式金融危机”,大意是说,在当前的全球形势下,中国经济增长放慢,甚至进入一场温和的衰退,是难以避免的。如果政府把这个事情看得太重,过于急迫地想逆势而上,试图通过大量动员资源来强行对抗经济危机,其结果,短期内也许见效,中长期看,反而可能由于透支信用而把一次温和衰退变成一场深重的金融危机。打个比方:全球流行感冒,就你能不发烧吗?偏要大口大口灌药来硬撑,决不是高明的医道。

克林顿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在经济困难时期,反而果敢地削减政府职能,废除多项管制。今天的中国的决策层,也应该顶住压力和诱惑,在经济放慢或衰退期间不乱折腾,而是及时推进各项改革,消除今后的折腾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