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芳:外资撤离原因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7:52:12

李华芳:外资撤离原因何在?

2008-02-02 14:19:09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网友评论 72 条 点击查看
  •   如何缓解外资撤离给中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是政策制订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

作者:李华芳,早报专栏作家

近来,中国一南一北两地出现了外资企业的“撤离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在北方,目前已经有103家韩资企业“无故撤离”山东。1月21日,由韩国产业资源部和韩国外交通商部、劳动部、法务部、大韩商会等共同成立的“无故撤离应对特别工作组”也开始进入青岛、广州等韩国企业集中的地区展开实地调查。(1月28日《国际先驱导报》)在南方,截至1月底,也有500多家台资企业搬离广东东莞。(1月21日《南方都市报》)

这与早年FDI大举进入中国大陆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那么其原因何在呢?

比较集中的意见认为,这是因为从1月1日开始实行的《劳动合同法》提高了劳动力成本,致使部分外企的预期收益下降,所以作出撤离的决定。在华的韩国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厂,这一点与台资企业在东莞的情形类似。而此番《劳动合同法》至少带来了劳工成本上升的预期,韩国媒体估计认为在华韩资企业的劳动成本负担可能会增加50%以上。韩国《中央日报》的报道称,目前在华投资韩国企业约2万家,其中有20%出现亏损,预计将有4000余家亏损企业将撤出中国。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其实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韩资企业从去年下半年起就已经开始撤离,而东莞从2006年开始就遭遇“民工荒”。这意味着中国长期被低估的人力资本开始升值,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得不面临转型或者实现梯度转移,转到劳动力更为便宜的地方去。而最近开始涌现的越南加工业也证实了加工制造业的梯度转移情况。因此,从劳动力成本的角度看,《劳动合同法》最多只是起了助推的作用,韩资撤离前,劳动力成本就已经上升。

事实上,不少观点也指出,除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外,另外两个方面的因素也非常重要:一是两税并轨,二是环境成本上升。

两税并轨对外资企业的影响显然很大,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必须和内资企业处于同一竞争水平上。这或许是外资撤走的一个重要缘由。当然,这并不是说外资全面撤离。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的数据,约50%的韩资企业在中国销售产品,30%的企业返销母公司或者本土,20%出口海外。如此企业结构意味着后两者所占一半份额的企业,才会考虑撤离中国。因为它们除了受到两税并轨的影响外,还受到出口退税不断降低的影响,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甚至无利可图,只能一走了之。

再加上近年来中国对于FDI以及各种投资推动型的经济增长展开全面反思,认为中国的环境成本在30年改革中被大大忽略,因此推出了各种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包括环评风暴、绿色GDP考核等。尽管绿色GDP最后没有实行。而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制造企业,环境成本本身就比较高。之前地方政府可能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放宽标准,但现在环境也成为地方长官的一个考虑目标时,严格环境标准是必然的,这也使得这些外资企业感到压力

此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认识到中国市场上的企业其实面临的竞争对手也是来自全球的,除了中国自身转型导致部分企业成本上升外,那些出口企业以美元结算,而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也加大了其成本。

劳动力成本上升,两税并轨和环境成本提高,这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信号。那么部分外资企业的撤离,只能说其无法适应中国自身的转型,所以此类产业将会进行梯度转移,转到用工成本更低、有税收优惠和环境标准宽松的地方去。而留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将面临自身的转型,以适应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

对于这种现象,张五常认为,这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或者转移,可能使得中国大量的劳力无处安置,从而会丧失中国的优势和竞争力。

就现实而言,张五常的担忧确实不无道理。资本对现在的中国而言,依然是稀缺的资源,如果外资撤离的速度过快,会给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和转型带来冲击。因此,如何缓解外资撤离给中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是政策制订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

长远来说,中国的优势不能永远是劳动力成本低,而应是创新可能性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政府放开市场,法律能得到尊重并切实执行,在转型过程中将会有大量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世界历史上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的复兴也就指日可待。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李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