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取代石油成地缘政治王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4:53:06

    粮食取代石油成地缘政治王牌    凤凰网
   墨西哥《每日报》4月27日发表文章,题目是“石油与食品价格上涨的地缘政治”。文章说,美国斯特拉特福战略预测机构指出,粮食已成为地缘政治中的王牌。美欧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囤积居奇者,它们正在发起世界“粮食大战”,以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中那些不听命于自己的国家屈从,因为粮食恰恰是这些石油大国的软肋。这可能给地缘政治体系带来极大的不稳定,不仅威胁到这些国家的国内稳定,还可能改变全球的权力平衡。文章摘要如下。
  
  美国重要智库外交学会的会长理查德·哈斯坦言,美国的单极霸权已经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没有明确主导权力的世界。
  
  美国斯特拉特福战略预测机构不赞同哈斯的观点。该机构不认为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已全面削弱,对美国不可抵挡的单边主义军事力量及其技术权威尚抱有幻想。
  
  斯特拉特福机构意识到,全球正处于一场真正的“粮食大战”当中,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和欧盟将成为“赢家”。美欧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囤积居奇者,它们终将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中那些不听命于自己的国家屈从,因为粮食恰恰是这些石油大国的软肋。过去几周发生的事情,有可能给地缘政治体系带来极大的不稳定,不仅会威胁到这些国家的国内稳定,还有可能改变全球的权力平衡。
  
  美国《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布雷特·阿伦兹指出:“已经到了美国人开始囤积粮食的时候了。”包括沃尔玛在内的美国大型连锁零售机构都纷纷作出了限制购买大米的决定。
  
  斯特拉特福机构认为,食品的贸易方式与其他原材料不同,特别是与油气资源不同,“粮价比油价对政治稳定更具有重要性”。一旦粮食供给出现短缺,“老百姓就要忍饥挨饿,继而可能出现暴动。这样一来,政府就要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在当前这种全球金融体系坍塌的大环境中,美国和欧盟这两个世界最主要的粮食储备和出口者,是否应该利用粮食武器来对付它们的地缘经济竞争对手,让它们失去国内稳定呢?
  
  斯特拉特福机构的观点是:“在粮食问题上,美国和欧盟将是赢家,它们可以通过建立类似欧佩克的粮食生产者输出国组织来共同制定粮食政策。”
  
  冷战结束时,苏联被迫与美国就进口小麦问题展开谈判,此举意味着苏联衰落的开始。与那时的情形类似,如今,美欧也有可能使全球权力平衡出现急剧变化,“当前形势下,粮食就是垄断一切的东西,它掌握在强国手中,也就是那些生产粮食并能囤积粮食而不引起老百姓不必要恐慌的国家”。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粮食大战”。
  
  斯特拉特福机构认为粮食就是权力的工具。它认为:“当价格处于高位、市场被扰乱的时候,手中持有可售出的盈余产品的任何人会做的一件事就是积累金钱。这就会重新定义全球权力平衡。类似的情况在石油领域从未发生过。”
  
  事情就是如此,美欧将掌握“全球大范围的影响力”,特别是对那些“石油生产国”。尽管美国目前有“乙醇怪癖”,到2010年时30%的粮食都将用来生产生物燃料,但它依旧拥有足够的粮食盈余来迫使那些“粮食紧缺国家”屈从于它。总之,在斯特拉特福机构看来,地缘政治中的王牌将是粮食,而非石油。
  
  但我们认为,二者都是,此外还有俄罗斯、印度、中国和欧佩克国家掌握的“主权基金”。因此,这个世界是一个比斯特拉特福机构所预料的单边主义世界更为复杂的世界。无论如何,美欧引发的“粮食大战”正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美国的粮食政治与武器捕获了谁?
  作者:周立 等 文章来源:乌有之乡 点击数:1532 更新时间:2008-4-29
  2008年04月29日 新华网
  

  粮价飞涨正演变成一场危及全球安全的粮食危机。以粮食帝国美国为首的少数几个富裕国家,扭曲了全世界的农业生产和食物体系,在这场不知何时结束的危机中,它们注定是最大的赢家。
  
  独立农户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种什么,什么不赚钱;养什么,什么不赚钱:这是这几年我在农村调查时听到农民反映最多的问题。其实,不但在中国这些发展中国家如此,哪怕在美国,家庭农场也如此。
  
  过去的20年,美国政府一直在提高对农业的直接补贴。1995~2002年,美国共提供了114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年平均142.5亿美元。80%的补贴流入到农场和农作公司,这些补贴的分配极不均衡,最大的1%农场,2003年平均得到了21.4万美元,最大的20%的农场,平均得到近1万美元。但多数中小农场补贴甚少,甚至没有任何补贴。
  
  补贴状况的迥异,使得美国农场早已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产业化农场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得到更多补贴。而美国小型家庭农场,在政府(商品粮政策)和商业资本(控制食品生产和经销价格)的双重挤压下,已经无法在商品化的种植业中生存。自1950年以来,美国的农地规模大体稳定中略有下降,但农场数量却由1950年的565万家,下降到2006年的209万家。
  
  农业产业化有不少优势:购买上的规模经济,更好的议价能力,更优惠的贷款利率,等等。但是,规模经济并不意味着大农场效率更高,更不意味着大农场比小农场更有利于生态多样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消费健康。
  
  美国的数据也显示,小农场才具有相对更低的生产成本。大农场之所以挤走小农场,并非其经济效率高,而在于其能够承受更低的边际利润。也就是说,它们虽然并不能以更低的成本生产,但可以以更低的价格销售。
  
  在WTO自由贸易体制下,世界其他国家的农民,实际上是被迫在跟美国的财政部竞争,而不是跟美国的农民竞争。因为美国的产业化农民,其收入的1/3来自政府补贴。联合国粮农组织曾估算过16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中国家的状况,得出如下结论:“总体趋势是农场走向集中”,小农进一步被边缘化,农村贫困和失业状况更加恶化。
  
  食物营养结构被严重扭曲
  
  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怪现象出现了:穷人越来越胖,富人越来越瘦;一代又一代的小孩快速变高变胖,发育提前;许多发展中国家步发达国家的后尘,其越来越多的国民也患上了肥胖症。
  
  何以如此?答案主要是:农作体系的失衡,带来了食物加工体系的失衡,从而带来了消费者营养结构的失衡。
  
  由于美国绝大部分农业补贴落在商品化农产品上,直接推低了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于是,大量新的食品工业投资,直接建立在这些农产品的储运、加工和销售上,出现了强大的食品产业集团和食品联合体。
  
  它们通过“无缝的纵向联合,控制了从基因到超市货架的整个食物体系”,涵盖了农产品投入、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它们利用低价格农产品,废弃自然界成百上千种谷物,只让农民种植少数几种高糖或高油的谷物,使得一两代前还十分自然的食物结构,已经变成了无处不在的人工食物结构。
  
  这一食物结构,主要建立在对廉价的人工配置的高糖、高油玉米、大豆等转基因作物的利用上。而健康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得不到一分钱的政府补贴,其生产规模相对于需求在不断萎缩,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消费人群向中高收入阶层集中。
  
  一个扭曲的粮食补贴政策,带来了扭曲的食物生产结构,进一步带来了扭曲的食物价格体系,从而带来扭曲的食物营养结构。
  
  在美国食物结构巨大变迁的背后,站着为数不多的食物巨人──食品集团,它们在近几十年内迅速走向集中。2004年,美国销售的肉类的集中度(即最大的四家公司占全部市场份额的比重),基本上都超过了一半,牛肉包装竟然达到了84%。面粉加工与豆油压榨,集中度达到了六七成。
  
  食物集团的手,还进一步伸向投入环节,使得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等多种生产性投入,都一步步走向集中。比如,孟山都一家公司就控制世界主要谷物和蔬菜种子23%~41%的市场份额,销售额2004年达28亿美元。若再计入杜邦公司,两家公司控制世界种子份额就达到一半以上。人类的食物,从最初的原材料开始,就走向单一化!
  
  对种子和农产品收购、加工的垄断,使得它们的行为无异于系统的生物灭绝。当一种又一种的农作物种子被收入博物馆,而市场上仅有几种它们推广的、不具有留种能力的人工种子时,不仅农作物多样性在丧失,居民餐桌和营养结构的多样性也在丧失。
  
  即使到了食物的销售环节,仍然在大公司的控制之下。在全球十大食物零售商中,美国占了一半。这样,最终形成了资本化农业对食物链条的全过程控制。
  
  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粮食体系被摧毁
  
  资本化的食物集团,还进一步将捕获的手伸向世界其他国家。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建立了一个立足自主的食物体系,这不符合食物集团的经济利益和美国的国家利益。于是,食物集团的商人和美国政客们一起,致力于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并于上个世纪90年代成功地将其纳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系。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基于这样的理想:一国可以通过贸易途径,部分或全部解决该国的粮食供应问题,而世界粮食生产的巨大潜力也为此提供了可能。但上述结论的成立,暗含着两个假设:一是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个没有扭曲的、充分竞争的、跨国界的、完备的粮食市场体系,并且一国粮食贸易量对世界粮食供求的变化有足够的弹性;二是粮食贸易作为一种纯粹的经济活动,只接受国际贸易规则的制约,而不受国与国之间政治和意识形态分歧的影响。
  
  从实际情况看,上述两个假设并不成立。前一个假设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就后一个假设来讲,粮食贸易或援助时常作为大国政治外交的手段。
  
  作为粮食政治的一部分,粮食援助是比石油贸易更为强大的政治武器。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等西方国家随即对中国实行包括粮食在内的全面封锁和商品禁运。1965年~1967年,美国对印度采取限制出口粮食的政策,最终迫使印度改变其反对美国入侵越南的外交政策。1980年~1981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对其实行谷物禁运。
  
  这些只是短期事件。美国粮食战略的重点是打击、改变进而控制受援国的农业生产体系,让这些国家形成对美国的经济依赖与政治依赖。
  
  美国兜售其农业生产体系和食物系统,使第三世界的食物系统变得与它相似(在市场化和食物消费结构方面),也与其形成互补(在农业生产结构方面)。现在,美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又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因为最强大的国家将建立一个由它掌控的单一的世界粮食系统。
  
  多数受控制的欠发达国家,既无力拒绝诱惑,又找不到解决办法。这部分导致了这些国家的农业无利可图,资金、劳动力、土地要素纷纷逃离农村!
  
  美国成功地运用粮食武器,摧毁了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的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体系,让这些国家的农民失业,让这些国家的农业基因化、石油化、化学化和机械化,从而购买美国生产的种子、化肥、农药、机械。
  
  例如早在几十年前,美国食品公司就将非洲加纳人廉价的营养品──鲭鱼和金枪鱼,转化为罐头和猫粮、狗粮,销往美国,以致加纳的穷人无力消费已经变贵的鱼。作为原料提供者和劳力提供者的加纳,在整个生产环节,仅得到销售金额的9%。
  
  在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农业可能是最敏感的领域。美国政治家所关心的国家利益与食物集团所关心的经济利益,结合在一起,促成了危及全球每个地方农业与食品体系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浪潮。在农产品自由贸易框架下,主要农业发达国家已经将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绑上了同一辆战车:要么各国比拼财力,进行补贴生产、竞争;要么让出农产品市场,由强国提供粮食和一整套食物体系。显然,穷国政府财力不足,无法给本国农民提供足够的补贴,只能选择后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目前粮食价格飙升,源于粮食需求剧增,而接近一半的需求增加源自发达国家对生物能源的追求。其中,美国对生物能源最为热衷。有分析家估计,2007年,美国的谷物农作物有多达30%用于生产乙醇,为2006年的两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周立) (半月谈)  
  
  
  美国波特兰出现抢购大米热潮 联合国:粮食暴乱一触即发  
  
  2008年04月29日 新快报  
  
  
  ■25日,菲律宾妇女拿着碗盘上街抗议政府不采取措施控制米价飙升。
  
  受到全球粮荒的冲击及米价创新高的影响,美国西岸俄勒冈州最大城市波特兰近来出现抢购大米的热潮。
  
  担心米价上涨
  
  据美国媒体26日报道,虽然美国稻米协会表示,美国国内并没有大米不足的危机,但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全球粮荒的冲击加上米价不断创新高,仍然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不小的影响。
  
  为了避免过度抢购,美国国内规模最大的两家仓储式连锁店山姆会员商店与Costco,日前都宣布限购白米。而在波特兰地区的Costco分店,消费者则陷入买不到米的窘境。
  
  位于波特兰的日本超市宇和岛屋,有一名日裔老奶奶辛苦地在购物车内放了好几包米,加起来共达120磅。她在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说,跑来抢着买米主要是“担心米价继续上涨,所以多买一点存放起来”。
  
  救灾物资匮乏
  
  慈善组织世界展望会位于华盛顿州费多威市的办公室表示,大米是展望会从事各种救灾、救援工作当中的基本物资,但如今却越来越难买到,使得如何不让灾民饿肚子的问题变得更伤脑筋。
  
  受到粮食价格飙涨的影响,展望会急难应变媒体公关沃尔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估计,该会今年所能提供物资的对象,人数已经比去年减少了一百五十万人,“然而,眼前却是比往常有更多的人需要帮助,我们也应该帮助更多人度过困难时期”。
  
  联合国讨论粮食危机
  
  “粮价飙升已成全球性危机”
  
  新快报讯 联合国27个重要机构4月28日在瑞士伯尔尼召开粮食会议,讨论全球粮价飙升引发的危机。秘书长潘基文主持会议,协调各方制定计划应对这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粮食暴乱一触即发
  
  在伯尔尼召开的两天会议上,联合国将宣布多项应急措施,并探讨解决世界粮食危机的长远之计。
  
  29日,潘基文将与联合国主要机构的多位主管一起召开记者会,他们是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施林、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粮食和农业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总裁鲍格。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曾警告,谷物价格暴涨,已造成37个国家陷入紧急状态,粮食暴乱一触即发。上星期五,潘基文在维也纳发出呼吁,促请各国加强协作,应对全球粮食危机。他说:“眼下,我们必须着手处理的是,冲击全世界穷人的人道危机。”
  
  各国采取紧急措施
  
  世界粮食计划署已发出紧急呼吁,要求增加7亿5500万美元的捐款,填补今年的救援行动所需资金的差额。
  
  但潘基文也指出,从中长期来看,国际社会,特别是各方面的领导人,应齐聚一堂采取紧急措施,共同商讨改善经济体制、分配系统的首要措施,以及如何促进农产品的生产。
  
  他指出,粮食价格飙升已演变成真正的全球性危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所有成员一样,非常担心粮食问题。各方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他估计,全球买不起粮食需要协助的穷人,已增加到一亿。  
  
  
  13组数据解析本轮国际粮食危机的发生与原因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年4月28日)
      在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高之后,人们陡然发现,真正可怕的还是粮食紧缺带给人们的恐慌,粮食危机正在局部发生并呈现出蔓延趋势……
  
    缺粮!  
    60天  
    联合国粮农组织去年提出警告,指全球粮食存量处于25年来最低水平。美林证券的报告也指出,小麦、稻米及玉米等谷物的全球库存只够满足60天的需求。
  
    36个国家  
    联合国粮农组织(FAQ)警告谷物价格的涨幅已令贫穷国家难以负担,目前全球有36个国家正面临粮食危机,主要是在非洲、南亚和中美洲。该机构举例称,自2007年初以来,阿富汗国内的小麦价格已上涨了67%,如今,购买面包和粮食的开支已经占了一个普通阿富汗家庭日常开支的45%.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苏丹的工作人员乔纳兹称,过去4个月用于粮食援助的经费增长了30%,该机构可能被迫考虑减少援助人数或援助数量。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食品价格上涨,不少家庭把每日三餐减为一餐,还有一些家庭每日仅摄入一餐主食。
  
    2.5万人  
    即使在价格尚未暴涨和供需矛盾尚未突出情况下,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统计,全球死于饥饿以及与饥饿相关病症的民众每年超过2.5万人。
  
    全球粮食涨价  
    42%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世界粮食价格在过去一年里上涨了42%。FAO表示,全球粮食价格持续上涨,3月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57%。FAO粮食价格指数3月平均在220点,比2007年3月最多高出80点。  
    根据FAO大米价格总指数,今年以来,国际大米价格暴涨约20%。  
    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从每吨580美元涨到了每吨760美元,涨幅超过了30%,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
  
    2年  
    有预测说此轮粮食危机将持续到2010年。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报告,亚太地区各国面临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将是未来几年内的最大挑战。粮价上涨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迫使普通百姓勒紧裤腰带。现在印度很多家庭开始将一日三餐改为两餐。联合国人道主义粮食救援计划也面临5亿美元的亏空,不得不考虑缩小援助规模,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将承受饥饿。由粮价上涨引起的诸多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及社会不稳定,也给世界经济和政治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是什么引发了国际的高粮价?  
    90亿  
    据预测,到本世纪中期,全球人口将达90亿。有那么多嗷嗷待哺的人口,粮食需求量大增。而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对粮食需求形成了新的消费增长点,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消费量迅速增长,导致消耗更多的饲料粮。人口的增加自然在大范围内对地球的资源形成压力。土地、水、石油以及食物等资源都十分紧缺。  
    149%  
    有专家认为,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是导致粮荒频发和粮价高企的祸根。过去45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供需形势的巨大变化造成了粮食大幅涨价。  
    1/3  
    据报道,全球第二及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及印度大幅削减大米出口量,令全球大米供给少了1/3。  
    0.76℃  
    因全球变暖导致的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增加,以及土地沙漠化导致耕地不断减少的现实。在过去100年间,北半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了0.76℃。气候的变化不仅导致危险紧急自然情况数量增加,更对粮食的生产形成了威胁。在澳大利亚、乌克兰和加拿大等粮食主产国,由于天气恶劣,也导致产量严重受损,粮食库存急剧下滑。  
    7:1  
    在粮食生产因气候干旱而减产的同时,需求方面出现了新的增长点。由于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贫穷人口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持续改善膳食结构。这加剧了原来就有的供不应求,同时推高了其他食品价格。由于全球都市化的影响,加上人们富裕后总会摄入更多蛋白质和卡路里,“美食全球化”的现象正在上演,人们不再满足以米和大豆为主食,爱上了比萨饼、汉堡包和猪排。过去25年,世界肉类消费量翻倍,并在继续增长。肉的生产也需要大量饲料。农民需要喂3公斤粮食才能获得1公斤猪肉,对于牛肉,比例更高达7比1.全球饼干、面包、面条的需求量大涨也使得粮食供应出现紧张局面。  
    360亿加仑  
    从美国和欧洲希望利用粮食和宝贵的农田制造生物燃料时,粮食降价的现象就消失了。据称,给一辆suv汽车灌满一箱生物乙醇所需的粮食可以让一个人吃一年。按照美国新能源法案,生物能源在2022年的使用量将达到360亿加仑。有分析称,也许美国通过玉米提炼出的乙醇量能为其节省的汽油不到当年存储量的1%,却让全球粮价上涨了近四成。与此同时,也有人称,“富人的汽车最终会吃掉穷人的面包”。  
    100美元  
    高油价也推动了粮价的上涨,目前国际油价已经涨到了每桶超过100美元的高价,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8%左右。粮食运输和从石油中提炼的肥料的成本也随之上涨。  
    80%  
    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与粮食贸易的垄断性有关。目前,世界上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垄断着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定价权。这意味着,任何国家,如果粮食不能自给自足都难逃被这些粮商鱼肉之苦。  
    虽然米价已涨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但泰国商务部长萨苏万还预言米价将很快触及每吨1000美元,当人们期待着价格能爬到每吨1000美元时,谁会愿意以750美元的价格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