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绕不开政治改革这个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0:11:18
思想解放绕不开政治改革这个坎  蔡定剑 

 

   中国的思想解放,经济领域没有太大障碍,讨论什么都可以。障碍是在政治领域。所以我认为,这次思想解放的重点,是要解决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搞政治改革?为什么要民主?

   从世界历史的经验来看,一个政府要把经济搞上去,三十年的时间足矣。“二战”时的欧洲,打得一塌糊涂;战后西方的重建,从1945年到1970年代,就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东南亚“四小龙”的崛起,也就三十年时间。三十年时间把经济搞上去,我认为这是容易的,只要政府不管得过死,不像三十年前那样干预经济,经济就一定能搞上去。

   但经济搞上去不等于发展可持续。把经济搞上去,不需要民主。在强政府体制下,政府适当集权,可能更有利于把经济搞上去。但发展要持续,没有民主就万万不能了。去年谈“大国崛起”,大家有一点是比较有共识的。那么多大国崛起的路径可以很多,通过战争、掠夺、商业贸易、科技等等都可以,但是我们看剩下来的崛起国家,只有政治改革过关的国家,崛起了还站得住;那些政治改革不过关的国家,崛起之后又趴下去了。这不需要证明,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只是有些人看不清楚。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改革是两场改革。以戊戌变法为界,此前的改革是经济改革,到甲午战败,国人才意识到,真正的强国要靠民主、法治、宪政、人权。但刚开始包括慈禧都不相信,就派五大臣出洋考察,五大臣考察的结论也是这样,所以才搞政治改革。即便清王朝那些最顽固的保守势力,最后都认可这点:搞政治改革才有出路。

   改革应该包括四个层面才是完整的。经济改革、社会改革、行政改革、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不需要民主就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后面三个层面的改革,没有民主就行不通了。

   政治必须改革。但能不能成功,关键就取决于改革时机。我们设想一下戊戌变法,如果慈禧太后当机立断,中国很可能搞成日本那样的君主立宪制。当时包括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都支持君主立宪。但是她不搞,把责任留给了一个小孩和一个没有主见、没有能力的太后,清朝当然就要垮掉。历史经验证明,政治改革一定要在执政者有能力、有资源、有权威的时候搞,否则就会错过大好时机,这才是主要危险所在。

   第二,政治改革要突破哪些思想误区?

   政治改革的阻力,首先来自既得利益格局,其次就是思想不解放。搞民主会引起社会动乱,很多人包括很多精英,都有这个担心。我觉得,这是错误地总结了历史。很简单,民主是有利于稳定的,除非是在不适当的时机和条件下。所以,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搞民主,关键只在于什么时机和什么条件下搞民主。

   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印度,大家都把它当反面例子,很少从正面总结印度。印度本来就容易动乱,但1947年独立以后,十几届政府都是和平过渡。印度如果不搞民主会是什么状况?宗教矛盾、民族矛盾、人口资源矛盾,它哪一样都不比今天那些动乱国家少而只会更多,也更尖锐。可想而知,印度如果没有民主,就是灾难,就会比现在很多动乱国家更糟。但是因为民主,印度不管有多么大的问题,政治一直很稳定。而我们很少看到这一点。再一个例子是韩国。韩国在威权政治时期,学生抗议、政变、谋杀,可以说层出不穷。但民主化之后,韩国政治马上就稳定了。即便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也没有引起社会动荡,老百姓反而把自己的金手镯都拿出来支援国家,使韩国很快从金融危机中得到恢复。这就是民主的力量啊!我们过去总认为民主会搞成动乱,但事实胜于雄辩。

   第三点,政治改革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新一轮的政治改革,总的目标当然应该是宪政。什么是宪政呢?法学家有一个基本共识,宪政就是民主、法治加人权,就是这三者的结合。而这三者我们的宪法里都写得清清楚楚,为什么不能讲宪政,非要把宪政搞成一个敏感词不可?至于把宪政当作敌对势力颠覆我们的工具,这就更是对法律的无知了。

   最后提一个建议。广东搞思想解放,是不是考虑把深圳作为一个“行政特区”来建设?可以在这里做一些包括财政、公共预算和选举等制度创新的实验,以垂范全国。

 

 

作者授权中评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