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化成为一种流行符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2:51:59
当文化成为一种流行符号

  文化是一种沉淀和积累,但随着时间的变换,有很多文化竟然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符号。当文化成为一种流行符号,我们还能从中看到多少文化的影子?
  比如说建筑,世界很多大师的建筑设计是多么的让人神往,它们就像一种明星样让人景仰。但是如果一味地拿来主义,建筑还成其为让人欢喜的建筑吗?林鹤在《大时代里的“小”建筑》(《读书》2007年1月)说到:“明星建筑恰如电影明星一样,某一段时期最顶级的时新风尚就在它们和他们的身上得到了绝无含糊的极端体现,非让人们望尘莫及;又好比伊夫·圣·洛朗春秋时装发布会上的天桥云裳,美则美矣,却很难容我们披挂在在北京的街头。”林鹤这话说得太妙了,他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文化成为流行符号的歪曲意义:建筑这种消费落到了家居上,升格到极品奢侈的程度,就摇身变出了为世人所艳羡而兼效仿的艺术等级的别墅建筑,但可笑的是,被贴上了标签,并没有实用价值。
  “长城”是一个历史文化符号,“公社”是一个带有浓重革命色彩的符号,而“凯宾斯基”则是当代一个来自德国的全球著名酒店品牌,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商业符号,这三个符号,怎么说也是很难瓜葛在一起了。但是2006年这三个“古老”的符号,终于连缀成了一条并列的直线、一个抑扬顿挫的句子、一个中西合璧的新奇品牌。“长城脚下的公社凯宾斯基饭店”举行隆重的开业庆典。张抗抗的《长城·公社·凯宾斯基》(《随笔》2007年第1期)一文说:“历史开了一个多么严肃的玩笑——长城的烽火台依旧巍然不动,公社的红星依然闪闪发光,但雄心勃勃的跨国公司,已经一步跃过厚重的城墙,从天而降悠然着陆。”虽然,新时代的精英们轻松地完成了对“公社”的消解和转化,使得这个符号具有了时尚性、可使用性、流行性,但在这种繁华流行的背后,我们还能理解“长城”、“公社”这些文化符号的历史意义吗?
  中产阶级是优雅的代名词,中国文学进入新世纪之后,中产阶级这个名词也成为文学写作中的一个关键词。向荣《想象的中产阶级与文学的中产化写作》(《天涯》2007年第1期)详细阐述了当前文学尤其是小说的中产化写作存在的缺失。他说,当下中产阶级的种种故事无非是中产者的欲望化故事。文学中的中产者的生活就只有两件大事,吃穿住行追逐高档名牌之外,就是变着法子偷情。作者断言说,现阶段中产阶级文学的中产者形象,本质上说就是一个充满独自欲望的“花花公子”形象,只不过如今的“花花公子”形象的队伍中还有不少女人。
  也许向荣的评断有些偏激,但不可否认,文学的中产化写作的确过于追求所谓“优雅”形式而已,对生活本质的触摸远远不够。其实,优雅如果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品位和情调,一种人生态度,无庸置疑那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自由和权利。但是优雅一旦进入文学写作,就应该作为一个文化的身份符号,达到揭示生存的真实性。因为文学决不会因为表达了这个优雅的流行词汇,文学就变得优雅、变得高贵了,哪怕是一些中产阶级文学在一部中篇小说中使用优雅这个词语的频率竟然多达几十次,优雅最终也只是一句空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