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游说中国:不能只埋头拉内需 帮世界一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9:12:11

索罗斯游说中国:不能只埋头拉内需 帮世界一把

(2008-12-11)

fieldset {width: 309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前不久,赫赫有名的对冲基金经理索罗斯到北京参加中金论坛,就席卷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危机作出深度解析。

  索罗斯抨击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吹大了超级泡沫,表示危机的发展进程已经超过最坏的预期,而国力弱小的国家受害尤其严重。

  索罗斯说,面对严酷形势,中国的表现要比许多国家好,但中国不能埋头刺激内需,处于国际金融系统边缘国家正受到金融资本外逃的冲击,需要中国出手拉一把。

  索罗斯曾在新近完成的《金融市场新典范》一书中指出,过去25年来已经形成了超级泡沫,现在这个泡沫破灭了。而整个危机的发展进程甚至超出索罗斯最坏的预期。作为赫赫有名的对冲基金经理,索罗斯在11月中旬曾接受美国国会聆讯,协助弄清金融危机的“元凶”到底是谁。

  格林斯潘犯了大错

  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们已经经历了一系列金融危机。但是这些恶果对处在全球金融系统最边缘的国家造成了重创,而不是处于金融系统中心的国家。因为整个金融系统由发达国家,特别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享有否决权的美国控制。

  最终,美联储和其他监管机构倾向于市场原教旨主义,放弃了监管的责任。艾伦·格林斯潘尤其相信,宽松的金融创新环境将带来巨大的利益:而相对于创造的生产力,拯救偶然发生的金融灾难只是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当超级泡沫依然存在的时候,他对所坚持的自由主义政策进行的成本收益分析并未完全错误。直到现在,他才被迫承认他的论断存在缺陷。

  大萧条重演并非不可能

  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金融体系崩溃了。

  世界经济仍被后续的影响持续拖累。各国政策制定者都注入大量的资金来恢复金融系统的活力,把这一点定位为重中之重。联邦储备的资产负债表短短几周时间从8000亿美元膨胀到了1.8万亿美元。当这样还尚显不足时,美国和欧洲的金融政策制定者都空开许诺,他们决不会放任任何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倒闭。

  这些前所未有措施开始显现一些效果,金融危机开始显现消退的迹象,但是对于国际金融中心银行不会倒闭的担保正在引起一个新的危机,而这还未引起各国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处于国际金融体系边缘的国家,比如东欧、亚洲、拉美地区的国家,他们并不能做出同样的担保,因此,金融资本正在从国际金融边缘国家向中心国家流动。

  不幸的是,政策制定者一般总是后知后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设立一个新的信贷机构专为财政健康的金融边缘国家无条件提供5倍于年配额的贷款,但已经杯水车薪为时晚矣。重新稳定市场需要更多的资金。即使实力稍强的边缘国家可以渡过难关,那么国力弱小国家又将如何呢?拯救国际金融系统的战斗还在继续。即使最终成功,消费者、投资人、产业都已经受到巨大的冲击,这对国际经济活动已经产生全面而长久的影响。深层次经济衰退已经不可避免,造成类似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也并非毫无可能。

  中国需要刺激内需,但这远远不够

  这种严酷的形势对中国会产生何种影响呢?从很多方面来看,中国的情况要比其它许多国家要好得多。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主要的受益方。相对于其它国家来说,中国外汇储备充足,银行体系并未受到严重损失,中国政府相较别国政府参与了更多的政策选择。但是,中国却无可避免会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国需要刺激内需,但这还是远远不够,中国还需要在推动全球经济方面扮演更加主动的角色。否则,出口方面不可能有所好转。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金融组织也有了新的职责:保护处于国际金融体系边缘的国家免受位于该体系中心的美国所产生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因为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如果没有中国的协助,他们就不可能完成这样的职责。

  合作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美国的消费已经不能再继续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动力。这意味着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要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财政赤字政策刺激内需。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正在受到金融资本外逃冲击的其它国际金融系统边缘国家无法做到。我们必须努力停止这种资本外逃,而且需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来为这些边缘国家的财政赤字筹集资金。如果没有顺差国家和大量国家主权基金投入的支持,这就不可能实现。

  我相信会有其它的解决途径。世界正在对抗全球变暖这一严重紧迫的难题,为使环境问题得到控制,需要在节约能源和寻找替代能源方面进行巨大的投资。这应该可以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动力。为使这一切成为可能,我们需要针对巨大的碳排放制定一个国际准则,要求为燃烧煤炭产生的碳排放定价和支付费用。当然这样的国际准则制定没有中国的参与是无法实现的。(作者:索罗斯 文章有删节)

  来源:南方都市报

《联合早报网》
(编辑:杨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