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9:53:31
发展的哲学陈宗寿

编辑部:

你们好!    

      中国一些官员常谈,发展就是硬道理。这似乎很有道理。但深追一步,为谁发展?如何发展?发展的客观标准又是什么?什么是优化发展模式?这些问题的答案还很模糊。而实际出现的社会问题却很多。

      2005年11月21日人民网发表:莫让假冒伪劣成为“中国特色” 一文中说,
     
      近日,欧盟在布鲁塞尔总部发表25国海关联合声明,指出在今年5月份进行的针对中国伪造商品大规模检查中,总共有500吨来自中国的伪造商品遭到拦截。据欧盟公布的消息称:目前在欧盟内部流通的假冒商品中有70%来自中国。读者朋友们在看到这样的新闻时,会有何种感觉呢?您也许会感到愤怒,并因愤怒而感到羞愧;您也许会质疑数据的准确性,但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而如果是一个外国人看到这样的报道又会作何感想?专擅假冒伪劣会不会成为他们眼里的一大“中国特色”?——这其实并不是臆想,已经有外商说了:In China,Everything (they) can copy(在中国,什么东西都能复制)。
     
      2006年近日媒体又据报导,欧洲消费者中心,近日发出警告,要求当地民众尽量不买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因为进入欧洲的伪劣产品一半出自中国,其中百分之四十为儿童产品。 “德国之声”报导,在欧盟委员会新公布的“世界造假地图”中,中国被列为盗版造假活动最猖獗的国家。
     
      这些现象使中国给世界以什么形象?
     
      实际上,假冒伪劣早在二十多年以来一直是屡禁不止,越演越烈。

      国内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社会问题。例如,四千万失地农民的生计;拖欠农民工数千亿元工资;数百万户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财富分配不公,两极分化,造成人口占0.4%,占有社会财富70%;多数人没有可靠医疗保障;学费高涨,上学难;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多数人的健康;许多渎职侵权与冤假错案,长期损害人民的合法权益;官员的腐败无能,损害人民利益;以及道德沦丧、法律亵渎、社会治安恶化等等。到北京上访的一些中央接待站(人大、国办、高法等)的全国各地来的上访民众每天至少一千多人;还有巨量的上访信件。这些反映严重的大量的社会矛盾与问题。

      主要原因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旧的“专政论”错误思想理论指导下的落后制度,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导致官员腐败、异化、贪婪、权钱交易、买官卖官、滥用职权,官商勾结,与民争利。
        
      实际上,邓小平先生早已感到这些问题的严重,不改不行!

      这些都属于发展模式问题。应当认真研究与解决。

      寄上2002年在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四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上,提交的一篇文章,供交流发表。见附件。
        
致敬!

                              西安理工大学 
                    陈宗寿 
                        2006,12,5

 

      摘要 本文讨论关于发展的普遍性基本问题:目的、标准、道路、理论、方法、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历史经验与教训、体制改革与法制等问题。特别比较了两种发展模式:民主自由市场经济与国有化指令性计划经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的评价,以及中国体制改革的建议。

      发展一词广泛使用。世界上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说。许多官员常说加速发展。一些企业家也常说本企业发展如何,等等。作为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或市场来说,发展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普遍问题。但围绕发展问题却充满着深刻的辩证哲学。本文侧重讨论国家的发展问题。

      1、 发展的目的

      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建设高度文明富裕的民主社会,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质量。国家的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这个根本目的。为此,应当按照人类先进理论,走正确道路,实行正确的政策,特别是世界公认的人人平等,机会均等的社会政策,依法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与财产,防止两极分化与社会不公的扩大。发展决不是只为了少数人富起来,而不择手段损害多数人的合法权益。决不能以牺牲人民与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代价,奢谈盲目与模糊“发展”。

      2、 发展的评价标准

      国家发展是一个全面协调概念,按照世界各国公认的通行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并可量化:

      ①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消费品占有量;

      ② 分配制度的公正性与贫富差别;

      ③ 教育发展状况、普及教育、高等学校升学率与文盲率;

      ④ 人力资源开发、城乡就业状况与失业率;

      ⑤ 社会治安状况与犯罪率;

      ⑥ 社会医疗保健状况与平均寿命;

      ⑦ 人权保护与公民权利保障状况;

      ⑧ 政治民主与普选制实施状况;

      ⑨ 政府的廉洁、效率与司法公正性;

      ⑩ 社会道德水平等。

      3、 发展的基本条件

      ① 社会民主与法治制度的完善,生产力解放程度;

      ② 资金利用、引进与优化配置;

      ③ 科学与先进技术研究、开发与引进状况;

      ④ 教育制度、教育水平与人力资源的开发使用状况;

      ⑤ 资源利用、开发与保护状况。
 
      4、 发展的道路

      近百年来,中国一直在寻求振兴道路,曾经有人主张走日本明治维新的道路,学习西方。也

      有人极力主张“走俄国人的路”、“向苏联学习”、“一边倒”,实行全盘国有化与计划经济,坚持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实践证明,日本是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而成功的实例,苏俄是学习西方极端主义而失败的典型与误导众生的教皇。几十年来,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和损失,苦干数十年生活仍很低,落后方面还很多。离发达国家的差距扩大了。实际上连俄国人、德国人现在也并不欣赏哪些落后的主义与说教。为什么有人还要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究竟是什么?虽然,没有任何权威作过令人满意的科学定义,但空想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封建社会主义确实是一场罕见的大灾难。实践证明,民主、法治与市场经济是发展的正确道路,也是世界潮流的主要趋势,给人民创造了高度文明的物质文化生活,人皆向往。

      5、 发展的理论

      理论是重要的,它来自实践, 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同时又指导实践, 并接受实践检验和在实践中发展。只有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与政治民主条件下,理论才能真正健康发展。理论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局限性,真理具有相对性,把理论绝对化与政治化,或用暴力强制推行某种理论是有害的。导致实践失败的错误理论必然引起人们质疑,从而出现理论危机与信用危机。

      世界上关于发展的理论有很多,大体分两大类: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与指令性计划经济理论。

      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流行于世界的经济理论有A.斯密,杜尔阁,李嘉图,凯恩斯等的经

      济理论,即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世界主流发展道路是成功的,主要经验为:
     
      工业革命+民主革命(反对专制主义,废除封建特权)─民主(自由平等)法制+自由市场经济─保障人权、解放社会生产力─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技术+国民教育协调发展─合理分配、资源优化配置─建设高度文明的福利社会、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另一类是社会主义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思想,也来源于西方,对东方落后地区影响较大。其代表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思想是消灭私有制。实施政策与道路为: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全盘国有化、国家垄断、指令性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西方国家、学术界与舆论界对此,持批判与否定态度。

      两种制度对抗与斗争持续了一百多年。实践证明,那种制度能给人民带来更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那一种制度就会受到人民的欢迎而取得胜利。当前世界的主流趋势是自由市场经济。指令性经济地区大多正在转型为市场经济。当然自由市场经济与制度也在其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

      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对前苏联、中国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巨大的。但绝大多数人没有条件仔细去阅读与研究马克思的著作。往往人云亦云、教条主义、断章取义,或者为了自身利益而曲解与误解, 人为地扩大了某些理论缺陷与错误,给人们思想造成混乱,给实践造成巨大损失。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点是:

      剩余价值—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国有化、国家垄断一切与消灭私有制—指令性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一百多年来,世界大面积长期实践,人类为此付出了亿万人民牺牲生命与艰苦奋斗的代价,但是仍然出现苏联的解体与东欧社会制度的转轨,而且普遍转向市场经济与发展私有制经济,看来这一道路是不理想不成功的。其理论上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原始共产公社为理想模型,分析研究方法上过分强调社会变革的经济因素,并将其极端化,又忽视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对经济的反作用。

      事实上, 马克思的上述改造社会的公式与药方,看来还存在许多理论缺陷、局限性与不完善之处,有的论点自相矛盾。这些都值得有关方面和各国学者继续深入研究、分析讨论。

      ① 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局限性

      早在马克思之先一百多年前,就有一些西欧经济学者提出剩余价值的各种概念与学说,例如,

      W•配弟、杜尔阁、A•斯密、斯杜亚,以及后来的李嘉图等人。马克思总结与归纳了他们的观点,并在《资本论》中,提出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与剩余劳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推论“商品价值W=成本价格k+剩余价值m”,其中剩余价值m是工人无偿劳动创造的,指出“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认为资本家剥削与占有工人剩余劳动与剩余价值问题。这对于认识资本的积累、维护劳工权益,有所帮助。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初期,民主法制不完善,剥削劳工的现象严重存在,具有深刻意义。但是,实际上剩余劳动与剩余价值的分析研究方法过于抽象化,脱离实际经济核算、成本核算与经济分析,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一些国家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远低于国际市场的平均工资,而该类企业产品往往按国际市场价销售。大多数职工苦干一辈子,仍然一无所有。其大量剩余劳动与剩余价值到那里去了?!

      实际上,剩余价值的计量是一个复杂问题。难以有准确答案。错误的估量往往会引起人们思想、政策与社会混乱。在现代先进的无人化自动生产系统中,例如,无人售票机、无人取款机等,很少或不雇用工人直接参与劳动,那末此时剩余劳动与剩余价值是否存在?如何计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的劳动状况。特别是核能的释放是巨大的,它可代替上万人的劳动能量,其产生的价值更为巨大。此时,当然不存在剩余劳动与剩余价值。完全是自然能量的释放。

      价值观念一般是抽象的,往往用市场价格来衡量。价值取决于劳动的质量与数量,而价格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价值与价格背离现象很多。例如,在中国西部一名工程师的平均日工资约50元,而一位名歌星演唱会4小时可收入数万元。这是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社会普遍现象。

      在商品生产与交换中,商品价值=成本价格(职工工资、研发费、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水电费、运输费、其它等)+ 税金+ 利润等;或简单化为成本价格+附加价值(税金+ 利润)。其中附加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可称为“市场效应”,由消费者认可自愿付出的消费代价。由市场效应所产生的附加价值转化为利润和附加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附加价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或0的范围内波动,因而会出现赢利,亏损,或持平。

      如果劳工权利得到法制的充分保障,工资是合理合法的,成本价格中包含工人劳动的全部价值,此时,不存在剩余价值问题。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利润与工资无关,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与市场供求关系;供不应求的商品利润会高,甚至“一本万利”;供大于求的商品,利润降低,甚至亏损与发生经济危机。至于,利润中是否包括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行为主要表现在是否克扣工资、故意压低工资、增加工时的无偿劳动或增加劳动强度等。

      附加价值在中国股票市场上表现突出,面值1元的各种股票,价格可以在0.6元-30元之间波动;流通量小的股票,供不应求时,价格往往高;流通量大的股票,供大于求时,价格降低。这就是供求关系造成的市场效应,并不是剩余价值问题。还有,拍卖市场的价格波动也是市场效应决定的。

      没有利润企业就不能生存与扩大再生产,工人也无法就业。企业的目标在于利润最大化。工人的目标在于工资与福利最大化。劳资双方有矛盾,但不是对抗的,可以协调一致,找出共同点,在保障劳工权益的基础上,使企业取得最大利润或较好的经营结果。企业扩大利润的正确途径是改善管理、降低成本与消耗、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和占有率等。

      国家应站在公正立场,立法保护劳资双方的正常权益,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

      ② 资本的积累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资本的积累是复杂的,有合法与非法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勤劳致富、勤俭持家之说。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剩余劳动价值积累起来变成资本。这是最基本的资本积累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靠掠夺、盗窃、欺诈、占有、不等价交换等非法手段侵犯他人财产与劳动的资本积累不可能促进社会进步,应当受到社会的谴责与法律的制裁。

      资本家占有与剥削工人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有效的形式。资本积累主要靠利润的积累、资本的增值。这主要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例如,企业结构、经营管理、技术水平、生产工具、劳动力素质、资金运筹等要素。在同一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即工资待遇大致相当,不同企业的上述经营要素是不同的,因而其资本的积累与增值情况,差别极大。有的亏损,有的赢利。显然,很大程度并不取决剩余价值与剩余劳动。

      资本的积累不仅表现在生产过程中,更重要的也表现在流通领域。否则,商业、运输业与服务业等就没有利润。实际上,各流通环节都存在一定利润,否则,难以生存。

      ③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与价格取决于当地市场各类商品的比价和劳动力供求关系。按市场公认的合理价格与工作时间、条件,付给工人工资,并计入生产成本,这应当是等价交换,此时,不存在剩余价值与剥削劳动。若是低于市场价格的工资,可以认定为剥削工人剩余价值。只有在民主与法治完善的国家中剥削劳工的现象才能减少到最低程度。

      ④ 解决社会贫困与两极分化问题,首先是建立民主与法治社会,扩大教育与就业,保障劳工权利与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严格遵守等价交换与价值规律的经济法则。实践证明,民主国家中劳动人民可以通过合法斗争,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而在专制国家劳工的政治民主权利常常受到侵害,剥削与压迫劳工的事件多有发生,难以依法保护。

      ⑤ 阶级斗争的扩大化与提倡暴力行为,只能造成普遍的长期的社会矛盾激化、破坏性暴力冲突与恐怖主义,互相惨杀与人性野兽化;长此以往生产陷于停滞,社会倒退。从而加剧物质短缺、道德败坏、犯罪猖獗、社会混乱,危害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许多社会制度转型国家所出现的问题就是这种错误理论造成的恶果与后遗症。用和平民主方式解决劳资纠纷是可能的。

      应当在民主与法治的原则上,提倡各阶层人民的合作、协调,重树社会道德与秩序,保护与救助弱者的合法权益,发展生产力,逐步缩小阶层差别,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⑥ 实践证明,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与任何专政一样都是少数人的专政与特权。主张任何一种形式的专政,根本就不可能建立民主与法治社会。专政的实际含义是不受法律与道德约束的独裁行为。这种行为是王权政治的产物,建立在少数人享有特权,大多数人没有基本权利的专制主义制度之上。有时甚至疯狂镇压不同意见,导致大量人民无辜死亡与灾难,例如,斯大林专权时代肃反扩大化与其它国家的类似问题。全世界为此付出了亿万无辜生灵的代价,导致权力异化、社会停滞、倒退或改朝换代式的复辟王权。在民主时代提出专政是倒退与严重的理论错误。

      自18世纪美国独立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发表与民主制度的建立以来,标志着王权专制时代的结束,开创了人类社会民主法治的新时代。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分西方与东方。此时,再提出专政的“理论”与制度,实质是历史的大倒退!只能给人类社会造成大灾祸。19世纪铁血暴政是专制时代末期,一些革命极端主义往往带有“以暴制暴”的血腥味。有人误导说:“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精髓”,并把阶级斗争、暴力、专制、垄断扩大化、而不顾马克思主张自由、平等、政党消亡、国家消亡与全人类解放,这是重大歪曲与误导,违背人类历史潮流。

      革命后建立什么样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恩格斯主张“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同时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美国的《独立宣言》与民主制度大加称赞,认为《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当时巴黎公社的委员也是经过民主普选制度产生的。实践证明,没有民主制度就不可能保障人民各项权利,更没有无产阶级的解放。因此,现代社会不管主张经济制度如何,首先必须建立民主政治制度。这是世界进步的历史潮流。

      ⑦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消灭私有制,实行全盘垄断性国有化与指令性计划经济。

      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中宣称:“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但长期以来实践效果很不好!造成世界严重对抗与战争,同时使社会生产力极大破坏与下降。值得重新认识与改变这一论断。

      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少数人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是不公正的,可以采用限制资本垄断与累进税的法律解决。但是主张消灭私有制是不现实的极端主义作法。实践上根本做不到。中国1958年实行消灭私有制、全盘国有化和公社化运动,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社会贫困普遍与加剧。在实践上,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已经改变了原来得的极端政策,进而保护私有财产和发展私有与民营经济,并取得明显实效。但在理论、法制与未来发展方向上的混乱,有待澄清。只有与有害的极端主义错误彻底决裂,才能为中华振兴、中国发展、中美关系与世界和平扫除障碍。

      实际上每个自然人要生存与繁育后代都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物质资料,即私有财产。社会不论以何种分配方式:“按资分配”、“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凡是分配给个人或个人劳动积累的财产,显然都属私有财产。公有财产是属于集体共有,每个成员不能随意占为己有。全盘国有化实际上使一切人失去财产,产生一系列更严重的社会问题与道德问题,破坏社会生产力。如果没有私有财产,个人无法生存,只能倒退至群居的原始时代:吃公共食堂、住集体宿舍。显然是荒谬的,无人赞成、无法推行。因此,公私财产必须有各自的法定空间,不能用极端主义方式去处理财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矛盾。

      国有企业的弊端在于:名义上属全民所有制,实际上所有者不到位,无法行使应有的基本权利。国家的管理权过大与越位,造成少数官员对社会生产资料的新垄断。企业的经营权不善使用,严重浪费资源。致使滥用职权、腐败盛行、资源浪费、企业效益低下、社会经济效果差、生产力受束缚、公有资产大量流失与被官员侵吞等严重弊端。另一方面公民权利与财产受到侵犯,公民切身利益受损害,难以提高社会与生产积极性。总之,国有化使企业与财产的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三者的分割,责、权、利脱节,这与责任制、多样化的个人需求形成尖锐矛盾。

      同时,马克思又提出国家与政党消亡的论断。那末,国有化与国家消亡是相互冲突的概念,必然导致实践上产权关系的混乱。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导致资本的全球化。而一国范围内的国有化也只是一种放大了的集体所有制,这与全球资源的保护和优化配置产生矛盾。仍然不可能解决世界面临的大问题。若仍然坚持错误的极端理论,只能加剧世界对抗,不利发展,也会损害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⑧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定义和概念尚不明确。如何能实现共产主义?也不明确。未知数很多。实践效果不佳。特别是古代原始部落,和当代的非洲与太平洋岛屿一些原始共产公社的落后与愚昧,怎能吸引世界与人类为之奋斗?不能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原始状态作为理想境界,用倒退方式去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同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划分是19世纪的观点,也缺乏科学标准。当代原被认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民主、劳工福利与管理的社会化程度,更高于被称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理论与概念差别正在消除,并互相渗透。

      “社会主义”是社会学家的一种理想,应至少包含以下概念与内涵:每一个人都享有社会民主与人权,即人民权利(政治、经济、财产、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反对任何人垄断一切。

      ⑨ 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只能靠民主、法治与发展生产力。不能靠利益驱动下的暴力斗争与专政。为此,必须依法维护劳工的基本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与医疗等各方权利。特别是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罢工、游行示威、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缺乏政治权利,就不可能维护合法的经济与文化权益,更谈不上无产阶级与全人类解放。

      ⑩ 不仅要正确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正确地改造世界

      过去、现在和今后世界都存在许多问题,应当解决“是什么(Want is)”?为什么(Why)?怎么办(What’s to be done)?特别是作为执政者有更大的历史责任。不仅要正确认识现实社会的问题与原因,更重要的提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理论或方法错误,那末实践必然失败。

      6、 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资源包含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与资金。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与防止资源浪费是很重要的。促进资源优化组合与良性循环是重要的。中国的资源浪费是巨大的,应当采取措施改进。

      任何企业、任何项目的发展都应符合国际与国内环境保护法,决不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事实上,现在中国的环境遭到很大污染与破坏。80%以上的水域、生态、空气、土壤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对人类的生存与子孙后代造成严重损害。显然,任何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7、 发展的质量与数量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尚属粗放式数量经济,发展多强调速度、增长率、数量等数字。最突出的表现是1958年的大跃进、大炼钢铁、公社化群众运动,产量一年“翻一番”?但不管其数字是否真实?也不管其质量与技术水平如何?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多为官场效应。其社会恶果是假冒伪劣盛行,豆腐渣工程泛滥,成了社会公害。显然,这种倾向是十分有害的,不应继续重复。发展不应只强调数量与速度,而忽视质量与技术进步。应当将两者有机统一,强调质量第一。

      8、 发展的效益与速度

      效益是发展的动力,无效、低效或亏损就很难发展。只有高效益才能高速度。只强调高速度,而忽视高效益,发展是不能持久的。中国经济与国有企业长期普遍低效运行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银行大量贷款长期不能回收,坏帐很多。

      以资本市场为例,为国企筹资而开办股市十几年来,投资者给股市投资约2万多亿元,平均每个企业获得7-8亿元资金,相当于其净资产的数倍。但是投资效果与资金利用率都很差。而且多数公司效益又很低下,连年不断下滑。还有不少亏损企业,并且亏损不断扩大,有的早已成为空壳。许多上市公司平均业绩并不乐观,远低于银行利率,当然给股东的回报则更低。这样的数量“发展”是不能持久的。许多企业赢利能力低,坐吃山空,光靠上市发股票与增发股票,疯狂圈钱混日子,是不会“做强做大”的,还会导致股市多次长期大幅度暴跌, 严重损害大多数投资者根本利益。实践证明,国企效益低下根本是制度弊病。若不从制度上改革,单纯供给资金来挽救危机,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中国股市实际上是国企改革与指令性经济晴雨表!
     
      资本市场的发展与股票发行要遵守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普遍规则,考虑买卖双方的利益,特别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要保持供求平稳,股价稳中有升,这才是正常发展之理。如果继续损害投资者的利益。长此以往就不会有人愿意投资。缺乏资本,谈何发展?

      9、 整体协调发展与畸形发展

      一个健全的社会,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这不仅包括国民经济的各主要部门,更要包括社会、政治、文化、教育、道德、法律等各领域。不能设想社会、政治、文化、教育落后的国家,会有一个发达的经济。经济的正常发展,必须有一个民主的政治体制,良好的文化教育作基础。

      10、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

      自然与社会都有自己的规律,人们只能认识与适应,不能违背,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急功近利。先进与落后取决于事物的结构与本质。例如,十九世纪的蒸汽机车与二十一世纪的磁悬浮列车,两者的原理、结构与本质截然不同,其速度与效益也相差悬殊。不能坐在十九世纪的蒸汽机车上,空喊二十一世纪的高速度、高效益。使人想起了唐吉克德、“指鹿为马”与“夜郞自大”。

      同理,在社会问题上,不可能用19世纪以前的人治方式与国家结构,管理国家,去解决建立民主、法治社会与高效益发展国民经济的问题。“人治”是以统治者的利益与意志为依据,必然任人唯亲,官本位,腐败无能,法治破坏,道德沦丧,犯罪猖獗,社会不公,两极分化。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是转变观念,顺应历史潮流,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民主化。

      在经济领域中,等价交换与价值规律是重要的客观经济规律,不应违背。否则会给发展与市场经济带来损害。不等价交换、无偿占有、“一平二调”、低价进高价出等作法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官员为了“发展”,把大量城市或郊区土地卖(租)给开发商,而使原业主或农民丧失房屋与土地。其中,大多为不等价交换,长期又没有妥善合理解决,造成大批拆迁户、无业游民。严重损害了相当部分人民的切身利益。而由于浮夸风,盖起的许多豪华大厦、别墅、大楼,多数经济效益又很低,销路差,投资收益低。这种表面数量繁荣,多数人贫困的两极分化,是建立在不公正的基础之上。也是违背发展的根本目的。违背客观规律的事不应再重复!

      11、发展的成本、代价与经济核算

      中国企业结构庞大、机构重叠,极不合理,人浮于事,管理费用高,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低。至今企业结构基本上仍处于50年代水平,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把经济部门办成政治部门。根本不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12、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经济是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两者互为依存,互相促进。落后的专制体制必然制约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中国漫长的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这是重要的历史教训。历代农民起义多为改朝换代,不能建立民主制度。这是中国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改革政治体制,建立与完善民主制度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① 政治民主制度是发展现代经济的基本社会条件

      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经济发展必须以民主制度和解放生产力的基础,一切发达国家与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证明了这点。任何个人都想流芳百世,谁也没有理由拒绝与阻挡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不识时务地甘愿作历史罪人。对中国来说,迟到的民主制度,究竟还要拖延多少年?

      ② 所有制问题

      全盘国有化与消灭私有制是西方极端主义的社会思潮,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此路不通。实行多种所有制和依法保护公、私财产是历史的必然,不能倒退与混乱。社会稳定只能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

      ③ 分配与工资制度:按劳分配与合理积累

      ④ 教育、就业与劳动制度:全民终身教育与扩大就业机会。

      ⑤ 社会保障与救助制度、劳动安全、保护与医疗制度

      ⑥ 国家结构与管理制度:根本改革方向是民主化社会化,而不是官僚化。

     
      ⑦ 财政与税收制度:贯彻“小政府大社会”的精兵简政原则,降低浪费与非生产性消耗,合理减少税收与提高税款利用效率。

      ⑧ 市场结构与管理制度: 遵守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普遍规则。

      ⑨ 司法制度的公正与完善:根本改革方向是民主化,与全社会的监督。

      ⑩ 社会舆论公开与广泛的社会监督制度。

      13、发展与法治

      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社会各阶层利益与社会关系的矛盾与冲突,会产生许多纠纷。例如,财产纠纷、劳资纠纷、环境纠纷、权利纠纷、利益纠纷、社会纠纷、家庭纠纷、国际纠纷等等。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造成大量不公正现象,必然导致社会混乱,损害正常发展。妥善解决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的正确方向是民主与法治。

      法律要体现公众意志,维护公众利益与社会秩序。立法制度要科学化、民主化。当前,官员与执法腐败是破坏法治最危险的倾向,应严格防治与加强社会民主与监督。

      14、发展的成绩、缺点与错误
     
      成绩、缺点与错误都是客观存在,人人可见,不能忽视任何一方。全面地看问题是唯物主义的表现。辩证地分析问题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多年来的主要危险倾向是过分夸大数字成绩,严重忽视质量与代价,忽视缺点与错误,致使缺点与错误屡犯不改,滋生蔓延,长期存在。导致腐败横行,两极分化,企业亏损,公有资产大量流失,国民经济低效高耗,公民权利受到侵犯。只有公开揭发缺点与错误,才能有效改进与发展。

      15、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合作
     
      世界是一个整体,国家、民族、观念与社会制度的不同是历史发展阶段不同与地域分割造成的。随着社会进步、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与科学技术、交通的发展,国家与地域的不同正在缩小。 人类存在共同需求、共同文化、共同问题与共同利害,这是世界的主流趋势。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共同市场。因此,全人类(包括国内外人民)应当更广泛的合作,并用和平与平等协商方式解决纠纷,制止战争、暴力与恐怖主义。这个原则适合一切地域与人群。

      16、发展的经验教训
     
      一百多年来人类社会有很大进步,出现许多新的理论与科技成果,中国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史为鉴,学习先进。中国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君之过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任何人都会犯错误。世界上不存在“一贯正确”的绝代天才。聪明才智者是犯了错误,不坚持错误,不重复错误, 勇于承认错误,尽快改进错误,决不连续重犯同样错误。(2002/06/)

      参考资料

1、[英]A·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英]李嘉图,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3、[英]凯恩斯,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黄跃进译,中国社会出版社。
4、V.N.巴拉舒伯拉雅姆等,发展经济学前沿问题,北京: 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0。
5、大卫·格林纳韦主编,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北京: 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0。
6、约翰·D·海主编,微观经济学前沿问题,北京: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7、[英]埃里克罗尔,经济思想史,陆元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8、宋德勇编著,西方经济思想史,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9、马克思著,剩余价值学说史,郭大力译,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5。
10、马克思著,资本论,郭大力译,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6。

英文摘要:
Developmental Philosophy

Chen Zongshou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about developing philosophy: aim, standards, road, theory, methods, quantity and quality, speed and efficiency,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 system reform and legal system, and so on. Special compare two developing modern: democracy freedom market economy and nationalization plan economy. Meanwhile, appraise Marxism economics and socialism theory and their defect, and so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