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陶世龙印象:五柳村龙门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8:07:46

蜀人陶世龙印象:五柳村龙门阵

      交流 2008-11-15 17:9 作者 蜀人钟三

我进门的时候,陶先生正在接电话,以手示意我坐会儿。我略略扫视了下会客厅,靠壁是一排书橱,书并不算多,不过里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都有。再回头看继续打电话中的陶先生,只见这老先生须发皆白,眼含精光,声如洪钟,一口川普,顿挫有力。一口川普倒不奇怪,四川人在外,乡音难改,虽老犹然,不过我没想到这位四川老汉儿年近八旬嗓门还这么大,看来中气甚是充沛。听了听,对方似是某杂志的编辑,所谈和近期的一桩事情有关,是网上也正在讨论中的。又等了约莫一根烟的功夫,陶先生挂了电话,握手寒暄几句,进屋给我泡了一杯茶,就着这茶,两个四川人开始摆龙门阵。陶先生川普铿锵,我也就以盐普加四川话交错回应之。

陶世龙先生是搞地质研究的,同时又做了多年的科普工作,退休后一个人创办了著名的“五柳村”网站,求真与善,大力宣传科学和民主。我本来是为了询问一些科普杂志的问题而来,但是却先摆了半天的地质龙门阵。因为我前有半年接触了一些地质学方面的人和往事,对地质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大为改变。我们一般人总觉得地质学家都是跑野外,钻山沟沟,拣石头,非常辛苦,非常乏味,收入也不高。我想,做地质学非常辛苦是正确的;说地质学乏味却不尽然,地质学自然也有枯燥的方面,但是也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自然科学;至于收入高不高,我就不得而知了。再说到考古学,地质学的发展对考古学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的考古学也是这样,早期的一些重大考古发现也都是地质学家做出的,包括周口店北京人、新时期仰韶遗址等,李济先生曾经谈过这个问题。可以看得出来,陶先生的“五柳村”介绍自然科学知识,其中对于地质学方面的社会事件可能有一种专业的敏感和偏好,五柳村上关于怒江大坝、风水、川渝大旱、渤海油田等的报道或者讨论中都有着一定的地质学背景。

我又向陶先生请教了几种建国前后的科普类期刊的情况,主要是《科学与生活》、《科学技术通讯》、《工程界》等,陶先生还略谈了谈与王天一、李文达、蒋一苇等几位老前辈的交往。王天一先生一生致力于我国的科普事业,解放前就创办了《科学大众》、《大众医学》、《大众农业》、《工程界》等刊物,解放后又主持《知识就是力量》等杂志。王天一是陶先生的老朋友了,王天一去世后,陶先生专门在五柳村做了纪念专辑,老友之情,存于网络,这也是我在网上见到的唯一一处悼念王天一先生的专辑文章了。王天一毕业于交通大学,是我的学长,前阵因公查阅到“中国技术协会”(这是解放前上海青年工程师的组织,以交通大学毕业的一批进步学生为核心)和《工程界》的情况,其中颇注意到他的名字。陶先生又谈到,王天一晚年收集了不少科普期刊等资料以备研究之用,去世后这些资料因无人整理又散失了,是为憾事。

陶先生是四川安岳人。陶先生曾写过一篇描述家乡安岳的文章,因为先生是地质学家,所以这篇文章的角度别有异趣。安岳古称普州,一说是著名高道陈抟故里,陶先生鹤发钟声,自称形骸无定,朋友以“散仙”称之,莫非和陈抟仙气有点关系。四川经过元末和明末的两次大劫难,土著差不多死光了,现在的四川人大多是湖广填四川时入蜀者的后代。文革中破四旧,四川烧了许多家谱,许多移民就不知道自己从哪迁入的了。我前阵刚看到本家幸存的家谱副本,其中所载也是四川家谱的常例,称祖辈于明洪武初祖自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入蜀,向居蜀南,明末又曾避乱峨嵋云云。陶先生讲,据他略考,他们安岳陶氏可能是从江西辗转入川,史上著名的陶氏,如陶弘景、陶渊明等都在那一带。当然家谱缺失,不能细考了。

陶先生中学时就读于成都石室。汉代蜀郡守文翁在成都创办石室,大兴儒学,据说是我国第一所地方官学,石室中学据称就是在文翁石室的原址上创办的,这是四川一所著名的中学。我的母校蜀光中学也是川内一所还算不错的中学。民国时期,有位犍为人唐世芳是知名的中等教育专家,曾任浙江、四川等地多所著名中学的校长,在川内先后主持石室和蜀光两校。在五柳村网站上还发布有一个蜀光校友萧似男的回忆录“往事回眸”,陶先生告诉我,萧女士已经去世了,她授权将回忆录发布在陶先生的五柳村网站上。萧似男校友的回忆录原来以“七叶一枝花”为网名在她的博客中连载发布,我当时还在她的博客里读过,但是不知道她现在已经去世了,听陶先生说到,不禁有些意外和叹息。

陶先生的居所在北京西三旗某小区,据说是北京最大的高校教师居住小区。陶先生因为我是四川人,一定要请我吃附近一家他认为口味不错的川菜。出了小区,又走了一站路才走到这家重庆馆子。陶先生说对面就是车站,这里离百万庄比较远,一会儿吃完了你乘车很方便。陶先生的待人热忱和为人着想,让人感动。进饭店,看得出来服务员对这个白发老先生很熟悉,陶先生一口气点了四个地道的四川菜——樟茶鸭、豆花、干煸四季豆、粉蒸排骨,又点了个葱花饼,还向我推荐说,他们的葱花饼不错。四川人的好吃看来是终身难改咯。吃完饭,陶先生执意不让我送他回去,白发苍苍,一往无顾,渐行渐远,消失在夜色中。

在五柳村网站能看到许多不易看到的好文章,常佩服他胆识过人,精力过人。近一两年,我见到不少七八十的老先生,但是如陶先生这样已经年近八旬,以一己之力维持着五柳村系列网站,不断更新国内、海外的多个版本,不断尝试利用博客等新载体,求真与善,嫉恶如仇,勇往直前,是我所仅见。陶渊明诗曰“奇文共欣赏”,又曰“疑义相与析”,又曰“猛志固常在”,我觉得可以用来描述陶世龙和五柳村网站。

蜀人钟三于百万庄 2007年6月5日标签集:TAGS:陶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