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变老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2:06:09

中国:学生变老师?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马丁·迪克森(Martin Dickson) 2008-11-28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突然之间,角色发生了逆转。许多年来,西方国家一直指摘中国在金融和企业结构方面暴露出的不足:除非与本地合作伙伴共建合资企业,否则西方企业很难在中国境内投资;金融体系缺乏创新;政府影响力无处不在,最明显的是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半数左右的国有企业。

然而,信贷危机已让世界彻底颠倒过来:中国的金融保守主义,使其银行和保险公司得以免受问题资产的影响。

中国大型金融机构正密切注视着由于西方竞争对手无能而带来的全球并购机会,现在的问题只是:美国在中国扑向其战略资产时,会表现出何等程度的开放。

西方一位资深银行家干巴巴地表示:“市场不再认为,因为你是一家国际性银行,所以你某种程度上就更出色。这是一种有趣的转变。”

最近有一种令人好奇的趋势:伦敦和北京的商界人士都同样关注,面对增长不断放缓的局面,各自国家的政府会对它们所拥有的银行施加多大压力,以增加贷款发放。

不过,这种角色的逆转不应被夸大:国有制在西方国家仍属个例,而在中国却大量存在。而且,尽管中国的国有控股企业一直努力提高效率,但其中大部分企业仍面临生产力低下和政府干预的问题。

中国的繁荣掩盖了它的一些不足,但经济的大幅放缓将考验国内银行贷款组合的质量,并暴露出重工业产能过剩的程度。人们一直怀疑中国的重工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一位分析师表示:“产能过剩是中国最大的谜团之一。”

然而,这些庞然大物身旁还存在着一些极为灵活的私有企业,例如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Alibaba)——它旗下的互联网拍卖网站淘宝网(Taobao)就击退了美国电子商务巨头eBay的入侵。

中国经济肯定是在减速。工业增长创7年新低,一些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明显出现疲软,许多坊间证据表明,消费者正变得谨慎起来。目前尚不清楚的是,随着中国政府推行号称规模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合585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人们的信心会有多大程度的恢复。

中国经济的减速,可能会给全球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带来巨大的痛苦。

从商界人士的角度来讲,可以有把握说出来的一点是:在中国这个将年经济增长率低于8%视为灾难的国家,与其他经济大国相比,在安然渡过这场风暴方面准备得更为充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即美国的反自由贸易情绪,不会在奥巴马(Obama)的总统任期内转化为贸易保护主义立法——这是中国精英阶层一个挥之不去的担忧。

由于存在这种不确定性,西方投资者似乎变得更为青睐在经济衰退期间较为抗跌的行业:经济型酒店、经济型餐饮连锁店、教育和医药。

对于所有中国企业而言,经济放缓将加剧竞争,并导致企业重组。

以中国汽车业为例,它目前承受的压力与底特律在上世纪20年代的情况类似。随着中国人对各种自有汽车品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国汽车行业的重组将十分困难,同时充满了政治上的敏感性。

华南出口制造业的中心地带已出现了工厂倒闭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规章调整所致。这种调整旨在鼓励该地区一些初级装配企业转而生产更高端的产品,或将就业岗位迁至中西部工资更低、农村化程度更高的地区。

但是,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和活力意味着,这个市场的长期前景不可限量。在13亿中国人中,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能力经常购买大量消费品。

而那些买得起的人正变得精明起来。西方企业再也无法依靠靠那些改革开放初期行之有效的策略——当时,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有限的竞争和消费者对于西方商品的渴望都提供了有益的支持。例如,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期迄今已持续了6年,司机们在买车时正变得越来越挑剔。

因此,如今要想在中国获得成功,西方企业需要为与全球其它任何地方同样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它们还要谦虚地认识到,当地的消费品味和市场特点与其它地区相比存在着重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