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故居随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0:00:14
作者:白焰

托洛茨基博物馆一展览室 庭园 办公室


托洛茨基墓碑 堡垒 托洛茨基的红军帽
听到我要去托洛茨基故居,出租汽车司机头也不回地说了声OK。开出去一会儿,他忽然兴头大起,并开始对托洛茨基评头论足起来。说是顺路,这位司机师傅把我开到俄国使馆旁边,透过车窗指着一个白房子,说那就是格伯乌(NKVD,当年苏联国家情报安全部门的简称)策划刺杀托洛茨基的地方。在快要抵达目的地时,他又饶有兴趣地谈论托洛茨基与墨西哥画家芙烈达如何发生关系,芙烈达的丈夫地亚哥与托洛茨基如何决裂,托洛茨基又如何被迫搬出他们的“蓝屋”,移居到他不久后被谋杀的居处,即现在位于墨西哥首都南郊科约坎的托洛茨基博物馆。这一路,我似乎感觉到共产主义者的幽灵在自由民主的墨西哥城徘徊,至少在出租汽车里。不管是出于怀念同情还是商业旅游,窥斑见豹,墨西哥城人对托洛茨基的了解比中国人多,而且真实。
科约坎(Coyoacan)是墨西哥城一个文人艺术家聚集的地方,托洛茨基在这里渡过了他生命的最后3年半。托洛茨基故居兼博物馆是这一段历史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景点。它占地约500平方米,周围是4米多的院墙,里面分成3个部分。一是博物馆,内有介绍托洛茨基生平的照片和生活用品;二是托洛茨基居住时的房间,包括书房、卧室、厨房等,这些都是按他遇害前的原样布置;三是庭园,托洛茨基夫妇在此养花,养兔子和鸡。令我惊奇的是,参观的人还真是接踵而来,而且大都是表情严肃的青年人——有的长久驻足在一些照片前面,有的使劲抄写展品介绍。为什么托洛茨基仍有吸引力(尤其在拉美)?托洛茨基又是谁?
托洛茨基(又译为托洛斯基)生于1879年11月7日,卒于1940年8月21日,是俄国革命时期著名政治家,极具个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善于演说、文笔优美、精力过人、颇具魅力。他于1905年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反对并支持列宁的十月革命。托洛茨基又是极具争议和矛盾的人。对于布尔什维克,托洛茨基是苏联红军缔造者。他亲近士兵,居然把自己的金表送给了一个不相识的战士。可是,他也在苏联红军内创立了战场惩罚制度,即用机枪横扫后退的逃兵。他自称是马克思主义正宗,坚信无产阶级专政。同时,他极力反对斯大林的独裁政策,倡导党内民主、选举、工人自治。托洛茨基是相对主义者,曾经说过“没有绝对的行为准则,只有具体的情况分析。”然而,他却是“世界不断革命”的思想囚徒。他还对文学理论有很高的造诣,其著作《文学与革命》影响了一代包括鲁迅在内的国际左翼知识分子。但是,他怕文学创造会影响他对革命的潜心投入,就像列宁怕听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担心被音乐软化。
列宁去世后,托洛茨基与斯大林产生严重分歧,结果遭受政治迫害,1929年被开除出党、剥夺国籍、驱逐出境。离开苏联后,托洛茨基先后流亡土耳其、法国、挪威,并在那里从事反对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的活动。1937年1月9日,托洛茨基到墨西哥政治避难,先是住在墨西哥左翼画家地亚哥(DiegoRivera)和芙烈达(Frida Kahlo)夫妇的家中,后来与地亚哥性情不和而搬出另住。2002年的电影《芙烈达》(Frida)有相关的情节,但着重托洛茨基和芙烈达的外遇。搬出之后,托洛茨基托人送去相当40美元的房租,表示断绝。得知苏联特工决心用一切手段除掉自己,托洛茨基把自己的住宅里外加以改造:外以高围墙、了望塔,内则铁门、报警器。墨西哥政府在他的住宅附近专设了一个警察所,配备了一支警备队。另外,住宅日夜有人守卫,所有进出的人都得经过检查。看着这座戒备森严的家庭堡垒,托洛茨基说:“这哪是家,这是中世纪的监狱。”
1940年8月20日下午5点左右,托洛茨基在院子里喂兔子,得知麦尔德(Ramon Mercader,托洛茨基女秘书的情人,也是托家的常客)要求会见,说有一篇文章需要他过目。两人来到书房,托洛茨基坐下刚看完第一页,麦尔德突然从雨衣里掏出一把登山用的冰斧,用力向托洛茨基头上砍去。托洛茨基来不及按报警器;他满脸是血,大声呼叫,跌跌撞撞地往门外奔去。听到喊声,托洛茨基的卫士们迅速冲进书房,抓住了凶手。托洛茨基忍着巨痛,下令让警卫们留下活口,以便刺客讲出真相。尽管托洛茨基被及时送进医院,但由于伤势过重,托洛茨基终于在1940年8月21日下午7点25分去世。
对于斯大林主义者,托洛茨基的死无疑大快人心。苏联共产党把自己的政敌统称为托派分子,于1927年开始大幅逮捕。曾几何时,中国共产党也搜查、禁闭托洛茨基主义者。然而,中国人鲜有所知的是,托洛茨基曾经试图拯救中国共产党于国民党的大清洗。那是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通过共产国际强迫中共加入国民党,以改造其为革命联盟,史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为共产国际执委,托洛茨基鲜明地反对国共合作,主张中共退出国民党,独行其是,自建苏维埃政权。固然,他的话压不过共产国际领袖斯大林的威迫,结果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屠杀了毫无准备的共产党人,中国大革命失败。归根结底,托洛茨基不相信资产阶级,尤其是“比俄国资产阶级还要反动,还要下贱”的中国资产阶级。今天不同了,中共允许私营企业家(资本家)入党。在托派眼里,这无疑是背叛马克思主义,是改变共产党颜色。不过,中国对托洛茨基的评价正逐渐脱离消极,大量丑化、污蔑词汇基本被删去,尽管没有恢复名誉。
托洛茨基留给后人什么样的精神遗产?在其《被背叛的革命》一书里,托洛茨基形容苏联工人国家已经沦为官僚化的工人国家。资本主义并未复辟,但是国家却被少数的官僚所控制。如果工人阶级不从斯大林的官僚夺权,官僚资本主义将在内部复辟。他号召社会主义民主,还预言官僚集权早晚会被取代。正如在30年代初期,他预言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又预言德国对苏联一战将在1941年秋天开始。在托洛茨基逝世50年后,他的预言实现了,斯大林的官僚体系终于被戈尔巴乔夫埋葬。联想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一党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不正是托洛茨基所描述的官僚资本与社会大众的脱节。对于大谈社会和谐的中国,托洛茨基的这句话不妨应该记住:“官僚主义与社会和谐是反比例。”
那么托洛茨基又有什么值得人们怀念?人们怀念托洛茨基也许出于同情,因为他这样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知识分子被斯大林追杀围剿,最后惨死在斧下。如今,像斯大林派遣特务的暗杀行为是国家恐怖主义,遭到很多国家的谴责和禁止。比如美国前总统福特在1976年签署了禁止政治暗杀的行政命令第11905号,其背景之一是担心美国的国际形象会像苏联。以后的总统都遵守该令,但军事行动除外。
人们怀念托洛茨基也许出于对其思想的认同。托洛茨基认为无产阶级是一个国际阶级,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是世界范围的运动。斯大林不同意并且提出“社会主义一国成功”的理论,即社会主义先在一个国家成功,作为榜样供其它国家吸取经验。这场理论之争看来事小,但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两人都视此为谁是马克思主义真正代言人的较量。的确,托洛茨基创建的第四国际已经基本破产,他的无产阶级专政已经基本告终。如果细分,无产阶级专政其实是官僚阶层以无产阶级名义专无产阶级的政,即上面所说的无视人权和自由的官僚资本主义。尽管如此,托洛茨基用社会主义看待并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仍有人信奉、追随。这世界上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共产主义运动,但仍然有不少人相信社会主义思想。托洛茨基正是这些思想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托洛茨基死后没有安葬在家乡故里乌克兰。基于纽约是第四国际的总部,托洛茨基生前曾经要求死后埋葬在那里,被美国政府拒绝。无奈,他的墓就在他故居的院子里,骨灰埋在堡垒地下。一块白色石碑立在墓前,上面插了一面红旗。墓碑上的镰刀斧头象征着他的共产主义信念,但他至今未被苏联和俄国追认为共产党员。他的追随者托派分子至今蒙受离经叛道的枉冤。托洛茨基是一个世界公民,属于世界革命。他又是一个地道的无产者,因为他连国籍都没有。他的暗害者麦尔德死于1978年,遗体被秘密运往莫斯科。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苏联英雄”的字样。
任何美好的学说都有幻象的成分,于是给人以鼓舞和憧憬。共产主义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美好学说。和其它美好学说一样,乌托邦也给人以鼓舞和憧憬。不过,相信乌托邦的人反而认为他们相信的不是乌托邦,这就是迷信的悲剧。不难看到,以无产阶级革命作为官方信仰的国家越来越少,目前仅有寥寥无几。我们这一代人不都是在共产主义的熏陶下长大的吗?不都或多或少地为事业奉献过吗?虚度,无愧,迷幻……只好任由个人评说吧。
在快要关门的时候,我走出托洛茨基故居。看着不远处忙碌的建筑工人和开始下山的太阳,脑子里又冒出托洛茨基说的社会主义没有国界,列宁说的工人阶级没有祖国。共产主义的幽灵真是在徘徊吗,《国际歌》的曲调真会找到同志和朋友吗?我此时只想找到出租汽车回去,说不定那位司机师傅会重新出现……
摘自《华夏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