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探微:“一毛不拔”的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01:26
『煮酒论史』 [国学探微]“一毛不拔”的哲学
作者:淮南鸿烈 提交日期:2005-10-21 19:28:00
扬朱将道家珍视个体生命的思想发展到了及至,提出了为天下利益“不拔一毛”的怪论。从先秦诸子的零星评论来看,该理论有两层含义:其一,拔一根汗毛而使全天下得到利益,扬朱不交换。“扬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其二,拔小腿上的一根毫毛,旧能为自己谋得天下最大的利益,扬朱不交换,“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易毛”(《韩非子·显学》),因此,我一直有个愚不可及得疑问:扬朱得理论如果真得公然与天下人为敌,怎么可能发展成为声势浩大得学派,为战国中期两大显学之一,与墨家分庭抗礼呢?孟子这样描述当时得学术形势:“扬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扬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显然,扬朱的哲学绝非如此简单。即使孟子引用的“拔一毛利天下不为”的极端言论是扬朱的原话,也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水下巨大的理论基础,在当时可能有着解民倒悬的的历史合理性。
扬朱哲学建立在其特殊的终极关怀之上。《列子·扬朱》记载,作为彻底的无神论者,扬朱不承认人死后有灵魂,在他看来,一个无情的事实是:无论人们的寿命有多大差异,终究都要死;无论人们生前有多么悬殊的贤愚,贵贱,贫富差别,死后都是没有差别的一堆白骨。“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亦也。”(如非特殊说明,以下引文均出自《列子·扬朱》)。生命的意义只在生前。他算了亦笔帐:能活一百岁的仁不到千分之一。假设仁的生命按百岁计算,其中童年与老年已占了一半;夜晚睡眠和白天必须用掉的时间,又占了一半,剩下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忧虑,疾病,悲哀等不快乐的时间还要占去一半。可见真正又可能享受声明快乐的时间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享受得到。一方面,人们喜欢美味得佳肴歌舞美色不可能永远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又担心行为越轨可能引起得舆论毁誉,官职升降,政纪法律制裁等后果。因此压抑自己得本能,追求一时虚誉,期望死后留下美名,失去了享乐得机会,如此活着,与戴枷锁坐牢房有什么区别?“徒失当年之至乐,不能恣肆于一时,重囚累梏,何以异哉?”
扬朱决定解放自己。在他看来,今人之所以活得很累,失为了获得长寿,名声,地位和财富“四事”。因此害怕鬼神,怕人言,怕权势,怕刑法,惶惶不可终日,自己幸福与否由别人控制。扬朱称这种人属于违背自然本性得“遁民”。他所腿丛得事那种不追求“四事”顺应字让得本性生活,将幸福彰武哉自己手中得“顺民”。他认为,所谓寿名位财四事命中注定,不是人力所能求得,更重要得是与人生幸福没有必然联系。(在下不才,我一直在想既然扬朱不相信死后有鬼神,那为什么会相信命中注定呢,这是否是他理论得矛盾之处呢?)
首先,寿命长短,身体健康与否,自有定数,与人们得期望无关。扬朱对他得学生孟孙阳说:“寿命不会因为人们得关心而延长,身体也不会因为人们得爱护而健康。”“生非贵之所以能存,身非爱之所以能厚”。(待续)
作者:淮南鸿烈 回复日期:2005-10-21 19:39:58
再者,争夺权利与财富的目的是为了过上好的物质生活,如果对地位,美色,衣食没有欲望,争夺将失去动力。俗话说:“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但是,什么叫好生活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因人而异。不同社会北京中生活的人,所理想的物质生活大异。达官贵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过着花天酒地的胜过,而淳朴的老农习惯乐“晨出夜入”的劳作,让他长期闲坐会危及生命。故周朝有句“田夫可坐杀”的谚语;习惯可粗茶淡饭,“自以味之极”,让他吃山珍海味,则会“内热生病”。生活在原始自然环境中的农夫,将他们所喜欢的东西,视为世界上最好的:“野人之所美,谓天下无过者’。比如宋国有位农夫,熬过漫长的冬天,春耕时阳光晒着脊背,感到无比的温暖舒适,变悄悄对妻子说,准备将这个晒背的经验献给国王,“将有重赏”。
作者:琉璃锺 回复日期:2005-10-21 19:46:15
杨子的心中有爱吗?
作者:淮南鸿烈 回复日期:2005-10-21 20:04:46
最后,对功名不朽的问题,扬朱更是嗤之以鼻。既然死后都是无知觉白骨,好名声对死者本人有什么意义呢?他指出。当代发生的事,能被人记住的不道千分之一,而自伏羲氏以来,人类已有三十余万年的历史,有几个人物流传下来?即使死后能留名百年,又是否会滋润自己的枯骨呢?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候的生存质量。例如,名声最好的舜,禹,周公,孔子“四圣”,生前都极不快乐:舜自幼贫苦,耕田制陶,不为父母所爱;年老体衰时才得王位,而儿子不才,只得禅让给大禹。大禹父亲被舜所杀,自己却为仇人效劳,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累得“身体偏枯,手足相跰骶”周公摄政,生活在流言蜚语中,不得不诛杀其兄流放其弟。孔子推行其主张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这四位圣人,都在忧愁中走向生命得尽头,“戚戚然以至于死”。他们生前没过一天舒心日子,死后虽流芳百世,但无论怎样赞美,他们已经像木桩土块一样没有知觉了。“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虽称之弗知,虽赏之弗知,与株块无异”。夏桀,商纣“二凶”虽死后遗臭万年,但生前纵情享乐,在快乐中走到生命中得终点“熙熙然以至于死”。死后无论怎样咒骂他们,同样是一无所知,与木桩土块没区别。同是一辈子,“四圣”与“二凶”谁划得来?更重要得是,为了名声而真正牺牲后得老实人,未必能得名,受益着往往是欺世盗名者。
作者:凤鸣重楼2 回复日期:2005-10-21 20:15:38
其一,拔一根汗毛而使全天下得到利益,扬朱不交换.
===============================================
呵,可惜有时牺牲个人的不只是一根毛吧?试想,这么大的世界谁会稀罕一个人的一根儿毛呢?
况且,以天下如此丰饶的财富,拿一部分去交换一个人的毛,如果足够公平,那个人为什么不换呢?
有时吝啬的是老财主,只想得到别人的财产,却不肯舍一金!
作者:淮南鸿烈 回复日期:2005-10-21 20:16:54
以下是扬朱在鲁国与孟子关于“名”得谈话
孟子:“人为什么求名?”
扬朱:“为了致富”
孟子:“已经富了得,为什么还求名呢?”
扬朱:为了社会地位得尊贵
孟子:已经尊贵了得,为什么还要求名呢?
扬朱:为了死后
孟子:人都死了,要名有何用?
扬朱为了子孙后代
孟子:名声有利于子孙后代吗?
扬朱:连名人得宗族乡邻都会跟着受益,更何况名人得子孙呢?
孟子:可是美名得代价太高了:求名必须清廉,清廉则贫困,求名必须谦让,谦让则低贱。
扬朱:未必。同是齐国宰相,管仲真心事君,使齐国称霸,而自己不求美名,故身没之后家族衰落。田成子假心事君,收买人心,获得美名,独揽大权,其后代最终篡夺了齐国王位。
孟子:看来,真名贫困,伪名富有
扬朱:说得对,有实无名,有名无实,名声都是虚假得,历来如此。尧舜早知许由,善卷不可能接受王位,却假装将天下让给他们,结果是自己坐稳;饿百年江山,伯夷叔齐兄弟真心退让君位,却失去了国家,饿死在首阳山上。
作者:rain13579 回复日期:2005-10-21 20:19:25
《列子》不是伪书么?
作者:凤鸣重楼2 回复日期:2005-10-21 21:06:54
所以,权利最重要,不到为人民牺牲生命那种时候是不能轻言放弃的·!
作者:6song6 回复日期:2005-10-21 22:21:03
以前不知从哪里听过这么一段故事:
有人不理解杨朱的“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边过来辩论。于是,杨朱遍问他:要你拔一根毛去帮助别人,你愿意吗?
那人回答:当然愿意。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回答:当然愿意!)
杨朱又问:如果要你砍掉一只手去帮助人家,你愿意吗?
那人回答:那怎么行?
(想一想,我们会怎么回答?)
杨朱说:毛和手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为什么你会放弃毛而不舍得手呢?
大概意思是这样。
这个故事我是这样理解的: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做善事,贡献一点我们的余钱,贡献一点我们不需要的衣服给需要的人,换得一种心理安慰,让我们真的以为我们很有爱心而已。如果真的有爱心,我们应该只保留我们最低的生活保障,而把其他的一切都拿出去帮助别人。否则,所谓的善心就是虚伪的,不彻底的,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而已。
我想,这可能也是杨朱”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的原因。
作者:凤鸣重楼2 回复日期:2005-10-23 09:56:14
楼上,如果自己不需要的给别人也确实是一种善行啊,总比什么都不付出强吧? 不能如此苛求别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