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娜:如何让外国人爱上中国(国际先驱导报 2008-1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3:28:55
如何让外国人爱上中国


新华网 ( 2008-11-07 08:26:49 )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郭一娜(本报驻东京记者)
日本、韩国等国重视对留学生开展“公共外交”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日前,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知名高等学府——首尔大学10月底宣布,该校有意模仿世界名牌大学的做法,组建“外国校友会”,将来这些校友在访问韩国时,会受到贵宾室和校内VIP游,或在首尔大学医院看病时享受便利等诸多“优待”,报道直言不讳地指出,着手构建外国校友网是为了在世界各国形成“知韩派”。
按照新闻中公布的统计数字,占该校留学生60%左右的中国人无疑将成为这项计划的主要目标群体。
笔者以为,这条信息或许也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据笔者所知,不光韩国,日本政府和各大学在培养“知日派”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很多赴日留学生都说,对日本印象改变了不少,能更加客观地看日本了。这与日本各大学积极为留学生们“洗脑”有很大关系。
与日韩相比,中国在培养“知华派”上可以说相当欠缺。具体来说,在战略上缺乏目标性和前瞻性,在战术上则缺少灵活性。
目标明确 用文化打动你
在日本,一线负责接待留学生的有文部省直属的“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以及各大学的留学生中心,还有为留学生提供奖学金等支持的民间财团。这些组织在培养知日派上目标明确,就是让你熟悉并适应日本生活,了解并喜爱日本文化。
留学生中心经常组织留学生体验日本书法,茶道,还有插花。在这些活动中,主办方不光让留学生们握一握毛笔,喝两口绿茶,或剪几下花枝。“想喝茶?且慢。先听我讲讲日本茶道的渊源和精髓。”在讲师娓娓道来时,场上还会响起美妙的音乐。这时,讲师才会让你模仿她的动作,赏茶杯、转茶杯、再轻轻喝下去。
反观国内各大学,也会为留学生举办交流活动,比如饺子会等。但是一位知名大学留学生处的干部告诉笔者,这些活动目的性很强,“为了交流而交流,为了在年终总结里写上一笔。”
在这样的目的下开展的饺子会,就是大家在一起包饺子,吃完解散。留学生们也很开心,但是并没对中国食文化留下什么印象。“如果在活动中多介绍饺子的来历和中国食文化的精髓,效果就会大不一样。”那位干部告诉笔者。
其实,很多留学生都是因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才来留学的,但是校方却很少为他们提供看京剧或者打太极的机会。
可以说,对待留学生的服务理念不同,目标不同,直接造成了潜在“知华派”的流失。
前瞻性强 追踪归国后的你
日本在对待留学生上实行“国内国外两手抓”。不光对留学生在日期间进行“日本文化再教育”,而且在留学生归国后仍然“抓着不放”。
比如JASSO就开展了为归国留学生发送网络杂志的服务。归国留学生只要登陆注册,就能定期收到介绍日本最新信息的杂志。对于回国超过五年并活跃在行政机关或科研机构的留学生来说,如果想回日本做研究,JASSO为他们准备了90天的归日短期研究项目,并负担几乎全部费用。
每个留日学生回国后,日本政府都会努力让这些纽带维系得更紧,更长。而我们国内的情况如何呢?一位留学中国的日本学生告诉笔者,除了偶尔发几封邮件以外,已经失去了和中国的联系。与日本相比,我们的这些“纽带”很松,很短。
归国五年、十年后的知华派中,必将有很多精英活跃在外交、科研等各个层面。我们是否该学习日本,更加主动地追踪这些精英的动向,让他们为两国关系添砖加瓦呢?
手段多样 为你排忧解难
除了在“战略”上重视栽培知日派外,日本在“战术”上也作了很大努力,尽量通过各种手段为留学生们排忧解难。
日本物价高是出了名的。在东京的留学生想去趟古都京都,少说也要3万日元(折合人民币2000元)。目前,很多大学都开展了超低价京都游,两天一宿只用4000日元。另外,各大学留学生科普遍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为留学生们解决各种困惑。在日本,“有问题找留学生科”,这里几乎成了学生们的依靠。
而在国内的很多高校,笔者了解到,很多留学生遇到问题都是投靠“日本人会”或“韩国人会”。这当然不是坏事,但是也许在无形中就减少了他们接触中国人、了解中国的机会。
也许很多中国人都希望外国留学生能成为“知华派”,爱上中国。但是爱不是停留于良好的愿望,更需要技巧和策略。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8-11/07/content_10319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