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去哪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31:57
用户去哪了?
很仔细地看了qihoo在三亚搞的社区发展会议,VC参与的那场座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VC谈论了很多概念,很多模式(比如对myspace的讨论),谈论了很多团队执行力的问题,这些都很对。但他们却几乎都没有谈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用户。
Web2.0概念也好,社区概念也好,这一拨互联网的发展,都围绕着“人”而展开;那么有趣的是,为什么很少专业人士在谈论自己的模式,自己的概念时,却忽略了这最根本的“人”呢?
讨论myspace如何成功的固然重要,但他们的成功,是在西方互联网大环境之中。对我来说,我觉得更有趣的是研究为什么“榕树下”歇火了;为什么西祠“沉默”了(即使去年10月做了一次重要的改版);为什么Q-zone不象cyworld在韩国那么火;为什么“乐趣园”一直做不起来――还有,为什么天涯那么火?!等等等等,当你研究这些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自然地走向一个方向:用户。因为上述所有网站,无论自身情况如何,结论都是一点:用户“用脚投票”,选择了某些网站,放弃了某些网站。
所以我认为,互联网是否有“泡沫”是一个伪问题,真正可以提问的是某个互联网公司是否有“泡沫”――而判断标准是一条常识:你的网站的业务,真的是用户需要的,还是你坐在办公室臆想的。
如何知道用户真正的需求?做各种调查,嗯,是一个方法,但是样本有时太小,不能真正反映全面情况,反而容易误导。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研究”――如上,研究为什么用户会选择一些网站,放弃一些网站,从中琢磨出的规律性东西,才可能对用户的需求有一个更到位的全局性把握。
坦率的说,现在做社区网站的人,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用户对“社区”的需求――即为什么用户不上网玩游戏等等,而去到“社区”。也许你会回答“用户是为了交流,所以去社区”――但这样的答案其实如同“鸡生蛋,蛋生鸡”,是一个务虚的回答,并没有实务的价值。而真正要想在现在做好社区,一定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可操作性的答案。
现在业界对web2.0的理解,太多人走向了一个误区,以为是一个技术问题。事实上,对于中国来说,做互联网根本不可能是技术驱动,而只能是应用驱动;所以web2.0在中国能发展,真正的动因是“用户”――中国用户对互联网有了不同的需求,所以web2.0才逐渐成为潮流。或者再明确地说,西方互联网用户一直比较成熟,而中文互联网用户在2006年,进入了一个拐点,他们的需求变化了。
而我们现在谈论了太多的VC、概念、模式、团队等等,但“用户”去哪了?
推荐阅读:《为什么用户要去这儿》--我从trackback看到“葡萄树下不乘凉”的评论文章。他的文章说得很透彻,比我的原文要深入和透彻。我尤其赞同他最后的两个观点:“数字说话”和“永远Beta”。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