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29:33
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 应对教育信息化挑战
中文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世界各国关注和重视的焦点,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本文主要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应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挑战三个方面阐述,重点指出作为21世纪的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新理念,规范教师信息化培训制度化,加大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育和教学能力。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师信息化 信息素养
作者简介:
赵江燕,女,现为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中学的一名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研究。曾有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并大都发表在省、市级的刊物上。其中《信息技术与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整合的研究》获得河北省信息技术论文二等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适应学生未来社会的发展》获得邢台市思想政治论文一等奖。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以计算机技术为龙头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引起全社会各领域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于教育教学中,它所 形成的一种全新教育形态 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要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
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1、教育信息化是世界各国教育追求的目标。
目前,世界各国对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处于一个优势的位置,从而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为此许多国家都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美国的教育技术规划:克林顿政府1996年提出了"教育技术规划 "。规划纲领指出:到2000年,全美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将联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教师"网络服务。其目的是"鼓励、组织和支持使用新技术对学生进行革新教育的教师。"该教育技术规划将极大地改变基础教育领域内教与学的方式、手段和过程。日本的第三次教育革命:日本目前正在进行自"明治维新"和"二战"以来的第三次教育革命,1985年"临时教育审议会"在两年之内共提出四次报告,指出这次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实现向终身教育体系的转变,重要个性,实现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等时代变化的教育。"日本政府于1995年实施一个在基础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的"100所中学联网"试验研究项目,共有遍布全日本的111所中小学参加试验。所有试验学校均要求利用联机系统加INTERNET。该项目的目标是要在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的框架之外,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并通过网络创造理想的交互式学习环境。韩国的"教育革命":1995年韩国发表题为《建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时代的新教育体制》教育改革方案,标志着该国正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教育革命"。他们认为,世界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世界从产业文明时代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国民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是决定性因素,而开发这些能力的正是教育。在这个方案中要求"果断勇敢地剖析今天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脱胎换骨",并且认为这是"到达耸立在世界中心的新韩国的最佳之路"。综观世界,我国也不甘落后,“必须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努力占领制高点。”
2、教育信息化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我们称之为教育信息化。 何谓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 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的信息化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表现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由于广泛地应用各种机器、设备,人们往往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代替教师讲课,以计算机来呈现教学内容,以计算机来存储教学信息,并以省力性、替代性、便利性、效率性的尺度来评价教育信息化。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则认为,教育信息化应被看做一个过程,其结果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应该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机器引入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总之,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之一。虽然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 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
二、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从2000年底起,教育部倡议开始在我国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计划用5到10年的时间,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教师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从而提升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当前,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但是,制约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还存在诸多因素。
首先,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师资培训投入较少。新加坡1997-2002年的MIT总体教育信息化规划中,要求1999年全国教师接受MIT应用能力培训。而且,新加坡教育当局拨出专款,为教师每人补贴20%购买家庭自用电脑的费用,保证每两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以此提高全员的信息化水平。英国政府宣布1998年是英国的网络年,1998年10月实施全国上网学习计划,其重点放在"为全国教师提供机会,以更新他们的信息和通读技术能力。"为在4年内训练所有教师使用互联网,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年内拨款一亿二百万英镑,明年达到一亿五百万英镑。美国教育部1997年2月13日发表了与总统克林顿教育行动纲领相应的举措说明,其中针对教师首先要教育信息化的条款占有重要地位,如使所有教师都能够掌握计算机和ISw提供培训和资助。为实施该教育行动计划,1998年美国投入510亿美元巨资。为做到这一点,美国的举措是先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开始。 而我国在教师信息化方面的师资培训的经费则少的可怜。
其次,我国的专任计算机教师数量不够、质量欠佳,急待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据统计,全国约有专兼职计算机教师近7万名,其中多数教师是从其他学科教师转行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教师数量不足、能力不够和培训机会较少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师资短缺在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仅以上海为例,2001年随机对上海的70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仅占15.7%,且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余均为转行。他们当中平均62.2%以上的没学过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有50%以上的人没接触过多媒体,有高达74.3%以上的教师还没接触过网络。其中,还有一部分没有经过培训就匆匆上岗。何况,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师资短缺更为严重。
最后,为适应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我国中学各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也迫切需要提高。1989年美国正式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我国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开展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进行信息化课程整合的能力。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中,主要是指教师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这要求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信息化教学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将课程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转化为教学资源,掌握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方法,从而能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效地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创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总之,这些制约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育的因素,恰恰说明了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教师的师资培训投入和教师的内在素质上抓起。
三、应对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1、树立教育新理念,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过去的传统教学中,课堂是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传授知识主要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师生都围着考试的指挥棒团团转。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它从纵横两个方面极大地扩展与延伸了教育的空间和时间,既使传统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等优秀的东西得以继承,又从教育教学的理论、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使之更加丰富多样,富有现代气息。同时,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师教学观念、思想行为发生变化。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育思想,把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时代特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正确的教育观与人才观,如终身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多元化教育观、创新教育观等,才能适应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要求。这里,教师思想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保证,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动更快地促使教师思想的全面现代化。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教师思想的现代化表现在方方面面,其中“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对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的更新和发展速度极快,教师如不注意学习,就很容易落伍,丧失教育者的资格。“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素质,而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都影响着学生,教师需要创新精神,那种夹一本书进课堂的做法早已使学生厌烦,学生期持着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氛围,共同探讨学习方式,而大胆选择多种媒体进行优化组合设计教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这正是新时期教师努力的方向,也正是教师创新精神的体现。
追求卓越,为人师表的目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的工作成了教学情景设计、教学软件的制作、选择或重组、教学活动的策划等,教师成了设计者、编制者、操作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工作量增加了,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更需要教师具有持之以恒,追求卓越,为人师表的红烛精神。
总之,在信息化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育新理念,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制定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制度,出台教师信息化的标准
2000年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是联合教育领域各种有影响的团体,制定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和相应的绩效指标,其中“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旨在说明了应该如何向教师提供关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基本概念、知识、技能和态度,而且该标准贯穿于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 ISTE(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制定NETS(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已经成为美国教师资格认证的一部分。我国虽已建立教师资格制度,但是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还没有划入资格认证范围,师范院校的现代教育课程根本达不到教育技术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和自学。因此,教师的教育技术教育有必要制度化。
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培训的随机性太强,较难诊断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在2003年的教师信息化的培训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在培训时间上,教师信息化培训基本上采取利用节假日的形式;在培训的内容的设计上,基本没有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的差异,而只是简单地设计几份“培训计划”,定点定时对教师进行培训,不能贴近教师的需求,而且有的培训内容过于陈旧、简单,导致很多培训流于表面,整体的效果难以保证。来自一线教师培训需求的心声就是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采用如网络培训、脱产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减轻教师参与培训的负担;同时结合不同类别教师的特点,为教师提供结合学科特点、门类齐全的培训方案,使教师能够进行个性化的“菜单式”的选择。“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理念是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但它缺乏实际操作计划,相对粗放,而且在统一标准、资源共享、证书认定、学分互认等方面,还有很艰苦的工作要做。“信息孤岛”现象也是制约当前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层次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互通的关键。我国于2000年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2003年正式命名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也称为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专门从事教育信息化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强制实施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技术标准,各教育信息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因此,我国必须根据各地区教育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出台教师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制度。
3、 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的形成.
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 据了解,美国在1997年的国情咨文中要求10万教师经过培训和考试,能够拿到国家教师证书,从而能像使用粉笔黑板那样轻松自如地使用电脑。如美国 马可波罗(Macopolo)基金会的学科教师培训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1998年以来,美国马可波罗基金会开发了互联网资源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培训计划,帮助教师方便而又有效地把互联网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至今已培训了14余万名教师,受益学生达500万之多,为此获得美国总统的嘉奖。法国在教师培训学院新设200个师资培训站,招聘1000名计算机专业的青年博士,确保每年为4万名新教师普及计算机知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政府要求新教师在执教前,必须具备最低标准的电脑使用技能,包括从软盘中调出信息、利用文字处理系统处理编辑文件、从国际互联网上发现信息并能使用电子邮件系统等等。我国在1999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其中,把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列为主要的培训内容。同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会议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出要在2002年前,对全国10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基本轮训一遍,信息技术培训被列为全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早在2000年底教育部师范司就开始对“十五”期间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建设进行了专门研究,并正式下发《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颁发了“中小学 培养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继续重视教师教育信息化和教师培训的各项工作。今年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师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教师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要求教师教育加快信息化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也在京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为教师终身学习构建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的平台,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大规模开展高水平教师培训,使不同地区教师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网联”是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加速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这正如《哈佛教育评论》中所言,“就短期而言,学校教育的教学设备和信息素养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水平,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教师信息素养的知识管理能力”。教师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教育信息化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我国各地必须加大对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各学科教师将本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教学能力,以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我校根据教师的学习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因地制宜制订培训计划,把教师进行分层次分组培训。对没有基础的中老年教师,我们从基础知识开始,从鼠标、键盘的使用讲起,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如电脑初步知识,Windows初步认识,Word、PowerPoint、Excel的使用,网上资料的搜索、下载等,使他们能够进行必要的多媒体教学。对有—定基础的青年教师,我们提高培训内容的难度,重点培训较新的、有一定深度的知识,如Authware课件制作、Flash的动画制作、电子邮件的收发、网络操作与网页设计等。培训的方式以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由计算机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辅导教师自己编写教材,每节课后布置练习作业,每一个教学内容完成后都要检查“学员”的掌握程度。例如,在规定时间内上网搜索、下载本学科有关资料;制作一个所任学科的课件。辅导教师在选择内容、编写教材时基本上不求以全,而求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实用。经过培训,现在我校的大多数教师基本上都可以上网查资料,并能独立制作课件,熟练应用与操作。但是这样的培训,为适应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宏观上国家必须从制度上规范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出台统一的教师培训标准;从微观上,作为21世纪的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新理念,强化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育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2、《 教育信息化 》华东师范大学 祝智庭
3、 美国教育部e——Learning:Puttinga World-Class Educationat the Fingertips of All Children,2000年11月,
http://www.ed.gov/Technology/elearning/index.html
4、CEO FORUM School Technology and Readiness,2000年夏季,
http://www.ceoforum.org/downloads/report3.pdf
5、MACOPOLO网站 Teacher Training Kit,2003年5月11日
http://www.marcopolo-education.org/pd/training_kit.asp
6、《 教育信息化(2003)回顾与展望 ——探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余胜泉、曹晓明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7、《马立司长谈教师教育信息化》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本刊记者 刘辉
8、《电化教育研究》2003(9)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 祝智庭
9、《“ 信息素质 ” 与 “信息素养” 辨析》 湖南师范大学 彭绍东
10、WWW.CETF. COM. CN 《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素质 加快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河北省高邑县大营一中  李建平
11、WWW.CETF.COM. CN 《浅谈教师应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辽宁省沈阳市电子技术学校 丁来洲
12、 WWW. CETF. COM. CN 《现代教育技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大流中学  陈俊敏
13、《从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看我国的教师培训》 曾兰芳 张建伟
《中国电化教育》 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