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种田大户种地2万多亩:1人种80万人一月口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01:19
中国第一种田大户种地2万多亩:1人种80万人一月口粮 (2008-11-02 22:00:13)
标签:种田大户 杂谈  分类:农业
1人种80万人一月口粮
湖北农民8年承包20300多亩农田 年收入逾百万元 政府称有示范意义
10月16日,号称“中国第一种田大户”——湖北大冶农民侯安杰上了《新闻联播》。8年来,侯安杰租种了20300多亩流转农田,与近2万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创下了全国农民种田面积第一的纪录。今年,这2万多亩农田的粮食总产量达到800多万公斤,相当于80万人一个月的口粮。有农业专家估算,老侯种田年收入保守地说也有100万元。
早在7月31日,本报就对侯安杰作过相关报道。当时,国家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尚不明朗,被采访对象都显得相当低调。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记者再次回访,一切都有了新的变化。当地政府表示,这是通过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带来的新气象,唱响了农村土地改革新的进行曲。而侯安杰说:“8年的艰辛很少有人能体会,我最希望的是国家政策能够继续走稳。”
51岁的侯安杰,中等个头,瘦弱中有点农民式的黑,走路一阵风,但勤劳与精干却写在他毫无掩饰的脸上,如今的侯安杰有两种身份,手下的人都称他为侯总,而熟悉他的村民仍叫他老侯。
在家种田不如租给老侯
老侯的家在106国道旁,这栋普通的两层住宅楼,现在兼做“侯总”的办公室。老侯的“种田公司”有些与众不同,劳作地点分散在33个村的2万多亩田里。
老侯有辆黑色小轿车,但骨子里还是农民本色:白色衬衣,挽着裤腿。老侯的手机还是那种老式的黑白屏幕的诺基亚,每隔几分钟就会进来一个电话。
在大冶,人人都知道老侯是“种田好手”,乡亲们托关系、找路子,都希望把家里的几块地托给他种。老侯常说自己是农民,“农民不讲大道理,摸摸自己的裤兜鼓不鼓是真理”。
精明的老侯喜欢给农民算账,在他看来,“1亩田按600斤稻谷产量计算,9角钱1斤也只卖540元,除去成本还剩30元,一年到头种那几亩田不划算。”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老侯的广告策略。但每亩每年100元~150元租金、返还每亩四五十元钱的粮食补贴,还是打动了不少抛荒进城的农民。
“在家种田划不来,不如租给老侯种。”在如今的大冶,这是口号,更是现实。
脱去农民的外壳,老侯身上有着商人独有的特质,但这个商人离不开土地。
按照老侯的说法,他的事业起步于2000年。“这些年,种田远远赶不上在外面打工,所以在家里留的都是小孩、老人,还有一些没有劳动力的人,土地就抛荒了,土地一抛荒就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最初,老侯只是承租了520亩林地。“造林周期太长,回报慢,算下来没有赚到钱。”头脑灵活的他开始种蔬菜,2003年他承租了230亩蔬菜基地,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此后,他开始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老侯始终没透露这8年他积攒了多少身家,但他会笑着说“很可观”。
2007年,老侯共承租土地9280亩,今年他一下子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4000多亩,扩大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承租总面积达到20300亩。
村委签合同村民画押
很多人说侯安杰的成功只是因为胆子大,但老侯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我每天都坚持看书读报,掌握政策最新动态。
说起国家的农业方针政策,老侯头头是道:“上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分田到户,农民有了积极性,土地一下就被激活了。农民们不仅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还积极垦荒,催生了一代种田大王,100多亩湖田的贺桂华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来,随着乡镇企业大发展,人们更多的把眼光投入到工业发展中去了。”
在老侯看来,他的机遇来自上世纪末,“到了90年代中后期,农民负担加重,农产品价格低,种田不仅不发财,甚至还会亏本。”只是,让老侯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生意会如此红火。
农户和干部抢着把田租给老侯,还在于他每签订一亩地,就先交15元的风险抵押金。如果村里在5年合同时间内能够提供保障和服务,就不收回,如果什么事都不做,他就收回。另外,每亩地每年100元~150元的租金会直接打到农户的一卡通上,农户凭卡取钱。
在老侯承租的土地中,是一个母合同带很多子合同。母合同是和村委会签订的,子合同指的是村民们在母合同上的签字画押,同意出租。他笑言:“如果一家一户地签合同,这1.8万户,我从年初到腊月三十都签不完。”
老侯的20300多亩土地,“若想把所种的田全转一遍,坐小车要两天,骑摩托车要个把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