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中国已经不是你们那个时代的中国了”(南方周末 2008-1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2:21:47
“中国已经不是你们那个时代的中国了”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赵蕾 发自广州 2008-11-05 18:25:57 来源:南方周末

中国话筒伸向“驴象之争”的第一现场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供图
你们能到这里来,真是太棒了!
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大学生来采访大选,多半是来“学习”。
采访团指导老师、前任《今日美国》(USA TODAY)执行主编弗兰克·弗威尔记不清多少位采访对象对这些学生说,“你们能到这里来,真是太棒了!”采访乔治城大学模拟总统辩论时,两位美国学生社团主席听说这几个中国同龄人看过两党全国代表大会现场,甚至比中国朋友还兴奋。
还有人对他们的到来感到惊讶。华琪三次采访国会关于金融危机的听证会,两次碰到同一个黑人议员。“我们每次提到China,那位黑人议员都会夸张地‘噢’一声,很惊讶我们在这里。”华琪说。
对此难以置信的,还有一位移民美国二十余年的华人。华琪在一个面对华裔选民的集会上碰上她,“她听到我们是学生很惊讶,说很难想象中国会让大学生出来采访美国大选。”说这话时,一个外国人走过来拍了她肩膀:“中国已经不是你们那个时代的中国了。”
在弗吉尼亚一个小镇采访时,一个空军退伍老兵对华琪说,中国人关注美国大选再正常不过,“几十年前美国的东西全部都是日本造,现在成了中国造。”
10月24日,《华尔街日报》驻中国记者推荐的当日中国最有价值博客中,把长江新闻学院大选采访团的官方博客列为首位,标题是,“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大选”。
不过,在弗兰克看来,中国人把美国政治制度研究得再深入,也难以写出好的大选故事来。好故事往往由细节而生,只有美国人才能触及大选的细节,因为对自己国家制度的了解几乎是他们成长中的一部分。
如果你不坐到餐桌边,就会被放到菜单上。
出国采访大选之前,华琪看过一部中国记录短片,《请投我一票》。片子讲的是武汉常青小学三个性格迥异的孩子罗雷、成成、晓菲,为了竞选班长,和各自背后的家庭铆足了劲,使出浑身解数,经历了一场非比寻常的激烈竞选。
短片中有这样的场面:罗雷在台上卖力地吹长笛,成成笑着告诉张老师,他妈妈叫他在罗雷吹笛的时候在台下起哄。就在成成以这样的方式即将取得胜利时,候选人罗雷父母还想出了贿选绝招,让罗雷请全班同学坐轻轨。罗爸特意交待,是请客。坐了轻轨的孩子们一时全部倒戈。
这部片子在去年一次国际电影节上打败其他99部入围作品,获得最高奖项。电影节主席评价说:“这是一部关于民主观念的影片,是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户。它揭示了在三方对立的政治运动中产生的政治阴影。”
经历了三个月的美国大选采访后,再想这部片子,华琪觉得之前从报纸评论上读到的“民主只需要八岁智商”,或许并不确切。民主不仅是一人一票,它还需要监督机制,比如,候选人的行为还须在法律规制范围内,同时得有媒体监督。像佩林,一段时间内几乎一天被曝一丑闻;媒体连多年前的缴税记录这样的陈年旧账都不放过她。
在美国采访大选,华琪得到的最直接感受是,提及奥巴马和麦凯恩,每个人都能侃侃而谈。普通美国人想知道,他们要选的这个人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在俄亥俄看第二次总统电视辩论时,一个女学生的提问给华琪留下了印象,她问:“我是要付教育贷款的学生,我想知道两个候选人谁的政策对我有利。”
政治可以和普通人这么密切,这是邓妙兰在去美国之前想象不到的。不过,美属萨摩亚群岛国会议员Eni说的一句话改变了她对政治的想法。那是个比喻句,大意是,如果你不坐到餐桌边,就会被放到菜单上。
邓妙兰反复揣摩这个比喻。她这样理解,如果不参与到政治当中去决定自己能享有什么,自己的权利和命运就会被别人决定。她说自己部分同意这个看法,日后会更多地付诸行动,参与公共事务,尽管目前很难想到可参与的具体事项。
华琪想到的是,大一第一学期时她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学校学生会选举。“我在那一摞名字里挑了个比较好听的。因为我不知道那几个候选人之间的区别。”
张燕比华琪和邓妙兰都要乐观。在采访美国大选之余,她还关注着最近中山大学的学生会主席直选。三万名学生将人手一票直接投出主席人选。据说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直选。张燕说,也许有一天,中国也会有像美国那样的过程。
不同声音中的同一声音
弗兰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无论如何,对于七位中国学生记者而言,这是一次可能改变他们人生的采访经历。
张燕开玩笑说,可能回国之后,“pro(支持)和anti(反对)”将成为他们彼此心照不宣的暗语。
在支持佩林的一次集会上,两名年轻女子举着一个女孩的照片对他们说,这个女孩几个月前因为堕胎死在了手术台上,让他们把这样的讯息带回中国。张燕说,回去之后他们跟指导老师说了,老师很不屑,说那是剥夺了妇女的选择权。
剥夺妇女选择权(anti-choice)的另一边是保护生命权(pro-life),这是堕胎问题上对立的两派观点。张燕说,他们在采访之余经常讨论,“常常觉得两边都有些道理”。
“两边”在美国几乎无所不在。在国会听证会场外,在党派集会上,几乎每个大型活动场合,张燕都看到了反对者、示威者。
“民主就应该不惧怕不同声音。”张燕说。“允许不同声音同时存在。”
张燕还从不同声音里听到了一致的声音:“God bless America!”她注意到,几乎在每个大型活动上,很多上台演讲者都会说这句话。
“因为,无论是什么声音,最终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好,为了这个国家的人民好。”张燕说,对于这个运行了二百多年的民主制度,她并不能透彻地了解,不过,她相信这背后,一定有着共同的信仰。
http://www.infzm.com/content/1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