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压缩(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2:42:06
但到了50年代,尽管仍有一些美国乡下人依赖户外茅厕,也有一些城市家庭住在盥洗室外置的廉价公寓里,但这明显是少数。到1955年,大多数美国家庭拥有一辆汽车,而70%的住宅都安装了电话。
另一方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代人时间里,作家菲茨杰拉德说的富人"与你我不同"很大程度上成为一句虚言,而这可谓是空前绝后的。在50年代,美国很少有人过得起一种奢华的、足以与中产阶级形成强烈反差的生活方式。富人的房子也许比大多数人的大,但他们再也没有能力住在府邸里--尤其是因为,他们养不起打理这些深宅大院所必需的仆人。传统上富人与其他人在服饰上的差异基本消失了,究其原因,一是普通工人已有钱购买(并清洗)好衣服,二是富人再也无法维持旧日的穿衣方式,那需要大群仆役来服侍他们上装与卸装。富人传统上在出行快捷方面享有优势--直到今天人们还称高档店铺是开给"马车顾主"的,而在汽车普及之后,连这个优势也消失了。
如果说上述的一切都给美国人带来一种新的尊严感,我想这不是一种浪漫的想象。我们对"长镀金年代"美国所知的一切都说明,尽管这个国家有民主的意识形态,但那是一个阶层观念很强的社会--当时富人自认为是高于工人的"上等人",而工人整日害怕(并愤恨)那些"老板"。但在战后的美国,上述阶层观念已大体无存--在这里,我可以根据我个人的记忆来发言,因为我是在这个社会里长大的,同时我们也可从人们的言辞与记述中了解情况。战后的美国社会有穷人,但真正的富人很少,对社会的影响也很小。当时许多工人得到运作良好的工会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其工作之稳定可与技能高超的专业人员相比,甚至在收入上也往往与之接近。人们在物质生活上的差别不过就像卡迪拉克车与Chevy车的区别:一个人或许比另一个人过得奢侈,但在人们可以去哪里、做什么这些事上,并没有大的差异。
那么,这个民主社会是如何形成的?
富人怎么了?
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是位移民到美国的俄国人,于197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大体上是由他创立了现代经济统计学。他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美国的"国民收入核算"系统,借助这一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数字体系,我们可以探究美国的收入状况。到20世纪50年代,库兹涅茨已将关注点从国民收入的总体规模转到国民收入的分配方面。虽有资料方面的限制,他仍能表明,战后美国的收入分配要比"大萧条"之前公平得多。但这一变化究竟是政治带来的,还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市场力量带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