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精神的本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6:19:58
像所有的论文一样,为了论证观点,作者需要广泛的引证和分析,而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对那个精妙的结论本身更感兴趣。我在这里斗胆总结一下这本书的结论。
韦伯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追逐利益与满足物质欲望是全人类共有的特征,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仅仅在西方产生?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书中他分析了新教(主要是加尔文宗)对于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
根据天主教(也就是直到16世纪宗教改革以前一直统治着欧洲大路的基督教形态)的教义,人的灵魂是否能得就升入天堂,取决于你一辈子做的好事多还是坏事多,上帝有一个帐本,你每做一件事都要记录在册,等你死的时候会有一个大结算。(当然,这是我的一种比喻,而不也是一个严格的学术表达)而世俗宗教集团(也就是教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将这种所这种所谓的做好事与向教会纳税,和购买赎罪符等等盈利手段联系在一起,导致了教会的腐化与宗教的堕落。
宗教改革时,加尔文提出了这么个理论——你能不能上天堂是上帝早就预先决定的,你怎么做都不会对这个决定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预定论。于是这种预定论的教义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教会腐化的可能。
可是这种教义带来了一个问题,信徒们怎么能够知道自己是否是上帝预定拯救的呢?加尔文自己对此自然是确信无疑了,可是众多的信徒该如何确信自己已被拯救呢?加尔文宗的教义是这构建的——世间的一切都是上帝预先决定好的,是为了增加上帝的荣光而存在的,如果你是被上帝预定拯救之人,上帝必能通过你的善行来增加上帝的荣光。所以,如果你能够最大程度的增加自己的善举,那么这必然是蒙了上帝的恩宠,也就证明了你是上帝预定拯救之人;反之,如果你不能做到,也就无法证明你已预定被拯救。那么这种善行的具体体现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劳动增加财富。
注意,通过劳动增加财富并不必定的包含着下一步的消费欲享受,因为这本质上是与最大可能的增加财富相矛盾的,所以那时的虔诚的加尔文信徒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便是,以苦行僧般的执著与坚定勤奋的劳动赚钱,并将除了维持正常生活以外的全部利润投入到再生产中。这也便是新教伦理对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影响。
下面,援引书中的一段精彩的概括总结:
“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现代文化的构成要素之一:以职业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是从基督教苦行主义中产生出来的。……被称为资本主义精神的那种态度的实质要素,与清教入世苦行主义的内容并没有什么不同,就像我们刚刚证明过的一样,只不过它已经没有信仰基础,信仰基础已经凋零枯萎了。现代劳动具有一种苦行性,这一观点当然并不怎么新鲜。局限于专业化的工作,放弃浮士德式对于人自身相关知识的广泛追求,是现代社会中获得任何有价值职位的先决条件;因此在今天,签下工作契约,和放弃为己之学的知识追求,二者不可比避免的互为条件。中产阶级生活,如果他试图从根本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只是处于任何一种匮乏状态的话,则其苦行特性,正是歌德在其智慧的巅峰时刻,在其《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中,以及在《浮士德》结尾,把生命归还给的浮士德时,想要教给我们的内容。对歌德来说,实现也就意味着一种放弃,一种与丰富完美人性时代的背离;在我们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已不可能再重现那个时代了,就像古雅典文化的兴盛不会再现一样。
“清教徒曾渴求在职业中工作,我们现在却被迫如此。当苦行主义精神从修道院的单人房间里,迁入日常生活之中的时候,他开始统治俗世道德,助长了近代经济组织的庞大秩序的建立。之一秩序和机器生产的技术,经济条件相结合,现在又以不可抗拒的牵制力量,不仅是控制着孳孳为利之徒的生活,而是控制着所有人的生活,因为他们就出生在这一机构之中。恐怕要直到最后一吨化石完全燃烧为灰烬为止,这一秩序还要控制着我们的生活。在巴喀斯特牧师看来,信徒们对外物所操的心思,“应该像一件轻轻的披在圣徒的肩膀上的单薄外套,随时可以脱下”。但是造化弄人,竟然使这件外套变成了一间像钢铁一般坚硬的牢笼。
“自动苦行主义开始重塑世界,而且制定出了它在尘世的理念开始,物质产品获得了一种不断增长的力量,最终以一种无可更改的力量,统治了人类生活。这在以前的人类历史上,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现在苦行主义精神——这是不是最终结局,谁又能知道呢?——已经逃出了牢笼。但是无往而不胜的资本主义精神,因为依赖于机械之基础,而不再需要苦行主义的支持了。 那脸上挂着玫瑰色红晕且大笑着的继承者,启蒙运动,其脸上的红晕似乎也在无可挽回的消退下去了。个人职业责任的理念,如同已经死去的宗教信仰的鬼魂,在我们的生活中游荡。完成职业责任,不再直接和精神,文明和最高价值有什么联系,或者在另一方面,职业责任只不过像发财的强迫性冲动一样,根本不需要去摸索探求什么更高的精神文化价值,那么在这个时候,个体一般就会完全放弃因职业化而称义的努力。在这一理念发展至为成熟的地方,在美国,追求财富的行为,已经剥去了他原有的宗教伦理内涵,而趋于和纯粹的尘俗欲望相结合,这也就是美国人的职业,常常具有体育竞争特点的原因。
“没有人会知道将来谁会生活在这一牢笼里,没有人会知道在这惊人的发现之尽头,是否会有全新的先知出现,没有人会知道,是否会有一个旧观念和旧理想的复活,而如果上述这些情况都不会出现,那么,以一种狂笑不止的妄自尊大作为美丽画皮的机械性僵化现象,必定会在现代社会大行其道,人们对于生活的意义,将会完全的麻木。对于这一文明发展的最后阶段,那就应该准确的作如下评说:‘社会上到处都充斥着没有神的专家,没有信仰的声色沉迷之徒;这样的凡夫俗子,竟然会自负自己,已经登上了人类未曾达到过的最高文明阶段呢。’”
好,就到此为止吧,我再说些什么也不会比作者这段充满真诚和悲悯的文字更有力量,希望更多的人读到它,希望更多的人像我一样为之感动,希望它至少会在这钢铁般的牢笼上敲出一道裂缝,透进一丝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