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骇俗:不到一月连发三单学生弑师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1:34:45
特别提示:中文博客群(点击即可)               自助友情链(点击即可)                 全国优秀教师博客

●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一名23岁的年轻教师倒在自己16岁学生的刀下。
●10月21日,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一名31岁的女教师,在做家访时被自己的学生掐死。
●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在教室里,当着数十名学生的面,用菜刀将自己的老师砍死。
学生弑师案接连发生,如今更是发生在中国政法大学这个教授专业法律知识的高校,死者是法学院教授,凶手是该校大四的学生。不禁令人思索,中国的教育界怎么了?难道师生关系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当事人的法律知识去哪里了?是什么样的过节,要让这个年轻人用这样的暴力解决?
中国政法大学一名目击凶杀案的学生事后在网上发帖记录自己的心情。“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也没心思学习,去学校的bbs上看,已经乱成一锅粥了。晚上临睡前,得知老师已经离我们而去,心中不禁一阵悸动,内心的震颤犹如一块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脑中也是一片空白,脑海里还回想着在教室看到的画面。”文章结尾,这名学生哀叹:“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竟以这种方式做了结!”
来源:http://news.sina.com.cn/c/2008-10-30/012514649763s.shtml
师生本不应相视如寇仇
“即将过去的10月,对于教师职业而言夹杂着一丝悲凉”——媒体用这样充满关切的口吻开始了叙述。发生在山西和浙江的两起“弑师案”引发社会对于这一职业乃至教育本身的深刻反思,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表示,政府、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护教师安全。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然而话音未落,中国政法大学又发生了一起男生在教室用菜刀砍死教授的事件。(《京华时报》10月29日)
原本应怡怡如也的师生关系,何以会形成如此尖锐的矛盾冲突?这可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尊师重教传统的君子之邦啊,师生相随,所谓“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那是一份精神交流的愉悦。师与生的关系,除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礼崩乐坏”,似乎很少像现在这样紧张,紧张到了学生竟然明火执仗地“弑师”,紧张到了竟然需要教育部表态正当惩戒学生不属体罚。此种乱象或许正反映了几十年以来我们在教育思想上的混乱情形。
首先,个体意识的强化对以往的教育形态形成挑战。时代变迁的表征之一就是个体意识的越来越突显。表现在学校里边,自然就是学生越来越不好管、不服管。教师依然采用以前的法子,便会遭到学生的强烈反弹,不是管出来一堆麻烦,就是放任自流不敢再管。面对此种情形,教育思想显然没有充分准备,进退失据,动辄得咎,没有研究如何在尊重学生个体的情况下,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现在的很多“教改”都是针对学习内容的,其实应该叫“课改”,其中被忽略的那部分才是教育的根本内容——“人的教育”。教材重要不重要?校舍重要不重要?达标重要不重要?都很重要,但所有这些“重要”最终都是要落实在具体的人身上。这些年来,教育主管部门热衷于各种物化的评比,自满于硬件设施的达标,恰恰忽视了对人的关怀,不能不说是很可惜的事情。即便有一些思想品德课程,往往又涂抹上太多的意识形态色彩,以一种高蹈的道德取代了基本的“人的教育”。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正当惩戒缺乏社会的支持。其实,此番教育部的表态不过是重复了一个惯常的道理而已,并非什么石破天惊的决定。其受到关注,不过是因为这个问题平时很少得到关注而已。教师对学生固然是爱的奉献,但有时候,为了这爱能够尽可能地播撒,不免需要辅以一些小小的惩戒,惩戒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惩戒,并不意味着没有平等;有惩戒,也不意味着不尊重学生。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我们这里总是淮橘成枳,总是以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
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中这样描写自己的老师:“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他的蔡老师,也由此成为我们几代人的蔡老师。
还有王蒙的《华老师,你在哪里》,也写到了华霞菱老师对学生的正常惩戒:“华老师对学生非常严格,尤其对一些‘坏学生’特别严厉,我们都认为这个老师很厉害,怕她。但她教课、改作业实在是认真极了,所以,包括被处罚得哭了个死去活来的同学,也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谁说小孩子不会判断呢?”
是啊,连小孩子都会判断的事情,在我们这个号称宽容的社会却往往缺乏支持。山西、浙江乃至北京的几起“弑师案”,甚至包括媒体曾报道过的一些恶劣教师殴打学生事件,尽管都属于极端事件,未必能够全面反映当下的师生状况,但极端事件背后,应该有很深刻的社会原因,有值得相关各方反思的东西。自由、平等、尊重也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够领会的。学生时期的放纵到了社会上,可能就是放大了的暴戾;而社会上的暴戾再反馈到学校里边,师生相对如寇仇便是很难排解的事情了。
来源: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10/30/content_2410396.htm
相关报道:
专家呼吁:要让学生理解教育的意义
新华网浙江频道10月28日电(记者 方列 李骎)浙江丽水缙云县一名中学女老师,和学生一起出门家访;当天下午,学生回到学校上课,可是那位老师却没有回来。第二天晚上,失踪老师的尸体在山上被找到。
经过警方初步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就是她带着去做家访的那个学生丁某。10月23日,16岁的初三学生丁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拘。
和学生一起去做家访 老师却没有回来
10月20日那天,缙云盘溪中学初三学生丁某找到刚到该校任教不久的班主任潘伟仙老师,说自己肚子痛要请假两节课。可丁某却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回学校。于是,潘老师找丁某到办公室谈话,他说自己是去上网了。
因为之前联系不上丁某的家长,潘老师决定带丁某一起去他爷爷家家访,随后两人一起离开了学校。可是到下午第二节课的时候,丁某回到学校上课,可潘老师却没回来。面对其他老师的询问,丁某说自己在校门口就和潘老师分开了,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到了晚上第一节课时,同事发现潘老师还没来上课,打了很多次电话,手机都是关机,而且潘老师也不在房间里,她的父母和好友也都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10月22日早上,因为潘老师仍未回校上课,学校领导便向上级作了情况汇报,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迅速立案侦查,于晚上10时左右,在山上找到潘伟仙老师尸体。公安机关随后展开侦查,可是结果却让人震惊,杀死潘老师的不是别人,正是潘老师带着一起去家访的学生丁某。据丁某交代,当时他假称爷爷奶奶都在山上干活,将潘老师骗到山上,并将其加害至死。
善良大度的好老师遇害 学校师生陷入悲痛之中
为什么,年仅16岁的丁某会做对自己的班主任如此狠心的下手?学校的老师们猜测,他可能是担心潘老师把他逃课上网的事说了,会被爷爷奶奶骂。
该校校办的丁老师告诉记者,丁某是缙云县舒洪镇人,他小时候父母离异,后来跟随母亲去了江苏。今年2月份才转入盘溪中学,并由爷爷奶奶抚养。丁某的性格比较孤僻,和同学之间也不合群,不但经常迟到,不守纪律,还逃学上网、打架等。以前的班主任多次联系其父母、爷爷奶奶,想通过家庭的配合,对其进行更有效的教育,但收效不大。
而该校的师生面对曾经的好同事、好老师的离去,都非常伤心难过。记者了解到,潘老师是今年8月才调到盘溪中学的,此前她在缙云一所偏远的山区学校任教。她去年带的班是县里的优秀班级,而她本人也曾连续5年被评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或校级优秀老师。潘老师有个5岁的女儿,为了教好学生,她把孩子托到县城请人照看。
“潘老师为人宽容厚道,让我们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她教育学生以理服人,让我感到自己的前途并不黑暗。她和谐,有一种亲人的温馨感。”一位姓周的学生是这么评价她的。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校办的丁老师的声音也显得很憔悴,“在她走后的这一天一夜里,同样普普通通的我,却忙了一天一夜!哭了一天一夜!不只是我在痛哭啊,同事在哭!学生在哭!还有许许多多的认识和不认识她的人都在哭!”现在潘老师已经不在了,而老师们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潘老师的照片还没来得及挂上学校的教师形象墙。此外,记者在百度贴吧也看到一个名为"老师…一路走好"的置顶帖子,许多潘老师的学生,同事都在帖子里表达了对她离去的悲痛和怀念。
丁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潘老师的善后处理正在平稳地进行。”同时,他也认为,从这件事情上看出教师也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专家呼吁:加强与受教育者的沟通 要让学生理解教育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就在10月4号,山西朔州市第二中学一名老师被一学生连刺数刀杀害。这个弑师的学生还留下一页“死亡笔记”,他自称要用杀老师的行为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让教育业可以改变等内容。
为何频发发生这类学生杀害老师的过激行为,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认为,一方面是教育制度的因素,学生产生厌学态度,很大的问题是出在施教方式上。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同时,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才能让学生了解教育的意义。“另一方面,即使学生要表达他的不满,事实上完全可以有其他方式来表达,为什么他要选择这种过激、偏激的行为方式?这就是法律观念、法治观念缺失的问题了。”冯教授说。
无论是缙云事件,还是山西事件,冯教授认为,“尽管这是个别行为,却折射出整个受教育群体的心态。”现在的教育单纯地把学生看成是受教育的人,却从没了解过他们对现行教育的看法。现在的教育方式是他们愿意接受的吗?冯钢说:“我没有看到过教育系统专门做过这种调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沟通问题被忽视了。”他呼吁,在改革现有教育体制的同时,加强与受教育者的沟通尤为重要。
来源:http://www.jyb.com.cn/fz/fzsx/t20081028_203548.htm
本网相关链接:
山西朔州:高中生课堂上持刀杀死老师(图)
法大教授被砍死 传死者与凶手女友保持暧昧

oom_leo千里烟波yxm别得啵得啵得了股社股乡wanglaoshi17麟游县教研室splow禹晨YC
类别:教育事件 |编辑 |删除 |添加到搜藏 | 浏览(102) |评论 (17)
上一篇:袁隆平的“老底”翻出了什么?
最近读者:

oom_leo千里烟波yxm别得啵得啵得了股社股乡wanglaoshi17麟游县教研室splow禹晨YC
网友评论:
1痴情文化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0:11 |删除 教师成为高危职业!!
2晚会垂柳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0:14 |删除 真令人痛心啊
3beifang0123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0:22 |删除 如此师生关系,是谁的错,学生?教师?我看从根本上来看还是中国的教育的问题,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手段的问题。
在中国的教育中,往往以行政方式处理教育问题,岂料教育规律不是行政命令所能解决的了的。
现在学校,机构不可谓不全,管理不可谓不严,教育内容不可谓不多,可又有多少能让学生喜欢呢?强制性教育,还美其名曰:“为了你(学生)好!”是为“你”好吗?我看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成绩、教育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教育管理者为了自己的业绩而已!
从马家爵案,到今天的弑师案,教育部门在安全问题上下的功夫不可谓不大,但实效如何,我们都是能看的到的。在这些事件之后,我们教育部门只是强调对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心理干预、如何如何严惩,为什么就不能反省一下我们的教育呢?用过去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来对待现在的学生,那不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吗?
简单化、强制化、威胁化的教育方式,最终的结果当然不会如人意,当然会有让人心寒的事件发生。回归教育、按教育规律办事,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这才是避免类似事件的根本!
4llgllg299314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0:38 |删除 现在师生关系是个问题。。
5yimingjunren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0:42 |删除 中国的学校也紧跟欧美了!
6agdllp01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0:54 |删除 确实不仍啊!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而且是一串的事件……值得反思!
7濯足_濯缨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0:57 |删除 使学生喜欢学习,真正的。而不是发生异化。
支持博主观点。
8cxl31558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0:58 |删除 简单化、强制化、威胁化的教育方式,最终的结果当然不会如人意,当然会有让人心寒的事件发生。回归教育、按教育规律办事,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这才是避免类似事件的根本!顶!
9jxwz2008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1:15 |删除 个别代替不了一般,记住这血的教训,加强人本教育,教育还要继续!
10衣身衣饰DIY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1:35 |删除 中午好啊!
11jerrywumeng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2:44 |删除 在我看来,师生关系从来就没有好过(除了几个别老师)。值得庆幸的是:
从前遇到师生冲突,所有人都会把责任推给学生,紧接着便赋予老师更霸道的权力——如此一来,减少了师生冲突,却积累了师生仇恨...
现在遇到师生冲突,大家竟然能够相对公正的站在师生双方考虑问题——难得。
总体来讲,这种现象是个好现象:冲突是仇恨的积累和爆发;冲突爆发出来了,仇恨就会慢慢减少...
12钓友侃钓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3:51 |删除 走过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从未见此事,现在的教育怎么啦?
13山静空江水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5:13 |删除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全面变态期。
14山静空江水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5:20 |删除 在中国的教育中,往往以行政方式处理教育问题,岂料教育规律不是行政命令所能解决的了的.教育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教育管理者为了自己的业绩而已!这才是教育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15fuping111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6:20 |删除 教育观念的落后,社会就业的压力,
教师的压力,学生的压力,势必造成这种悲剧的产生
16股社股乡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7:37 |删除 问好
17oom_leo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18:39 |删除 这 一 切应 归 于 媒体的传播教育!
现 在 的 生 活 环 境 ,媒 体 的 传 播感 染 要 远 远 大 于 学 校 的 教 育 环 境 .
现 在 的 家 长 为 了 生 活 往 往 为 了 追 求 生 活 环 境 ,而 疏 远 了 和 下 一 代 的 沟 通 ,而 他 们 的 生 活 又 转 向 沉 迷 在 网 游 和 影 视 之 类 ..........
来源:http://hi.baidu.com/china%5Feducation/blog/item/0fd8c688ff1e8693a4c272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