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小学的教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2:29:23
一个美国小学的教室 (2006-07-21 16:16:16)
分类:美国教育
(本文为作者杜可名版权所有,谢绝任何人对任何图文部分进行转载。提供连接可以。请尊重我的声明,谢谢你的尊重!)
美国教育随笔一   小小的教室
在国内教高中的时候给学生“分析”过的很多所谓阅读理解差不多都忘了,但有一篇至今印象深刻,叫做《戏如人生》,讲一个台湾老人只有两天的时间考察东京,和接待的人要求在东京歌剧院看完戏后能够看看“后台”,被误解为“老不修”之后解释说,“我是个缺德鬼,素来察人观耳后;穿堂过户,乐看人家厨房的抹布;考察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所以,来东京,“千街万厦,不在眼里。但看这个城市的三样东西,一、菜篮,二、公厕,三、后台。”
当时,我还是个21岁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欣欣然率领学生们布置我们的教室。买了两大块泡沫,命名为“行走的墙”,由学生们安排版面,在上面贴上他们喜欢看到的关于学习的任何东西。当然,色彩斑斓。也当然,没挂多久,被教务处的主任勒令摘了下来。于是,教室又恢复了两面白墙,两面黑板的状态,当然,还有经年蒙灰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名言像框。
来到美国后,“美国教育”这个庞大的概念,从哪里入手去了解,从那些浩卷繁帙的关于美国教育的研究论文,那些关于教育成就的官方数字吗?我还是决定,要先去看看他们学校的教室。
我的好友谷耳的女儿Gucci在一所叫做Cornell(康奈尔)的公立小学念小学2年级。这个学区的公立小学并无中国的所谓的重点普通之分,教育水平都在伯仲之间,选哪个学校,一般只看你的家是否住在附近。
Gucci的老师Mrs.King热情地欢迎我来到“她”的教室。之所以说“她”的教室,是因为美国小学按照老师来分班级,一个老师,语言,数学,自然,社会研究全都要教,而每个老师也有一份经费,可以按照她的意思来布置她的教室。教室门的上端贴着:
欢迎!金女士的2年级
下面是几只可爱的小老鼠拖着一个大书包的卡通图案。

一走进这间小小的教室,眼花缭乱,这个我小学作文里常用的八股词语前所未有的鲜活和饱满起来。细细地将每个角落都看过去,当时就想,就单单写这个教室,恐怕都需要几个长长的篇幅。所谓细微而窥大,我基本只负责对细微的描述和简评,而窥大和延伸,就交给每一位读者自己去完成。
第一部分    小半面墙和 我们的“好”学生

一走进教室的墙上显眼的位置,几乎小半面墙,居然全是关于在“集体”中做一个好学生的内容。这和我原来印象中 “美国教育=鼓励个性” 似乎有了点小小的出入。这小半面墙上包含了很多的不同方面的信息,我一一道来。
(1)集体的好帮手。

上面这幅照片的最下面是一车大大的“苹果”,每个苹果上依次贴着如下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有相应的演示图画,每一片叶子上则贴着这一周负责这些工作的学生的名字,每一周会轮换:
旗手(估计和国旗有关)
擦黑板
储物柜整理
削铅笔(孩子们上学什么文具都不需要带,全是老师准备,当然包括足够的铅笔)
浇花
更换日历
倒垃圾(叶子上是两个孩子的名字)
电脑区的整理
拉门(图上显示着一个孩子拉着门,让别的孩子先通过。)
发作业
整理图书区
午餐分发
信使(图上显示一个小女孩把东西交给(别的)老师)
擦桌子
领队人(排队出去户外活动时候的领队)
喂宠物(他们的教室里有鱼缸,还有寄居蟹。)
这些工作有的帮助的是同学们,是这个集体,有的帮助的是老师,还有甚至小动物。有的甚至到细小不被我们大人考虑列为“帮忙”的正经范围,比如为同学拉门,领队。但我努力想象,如果我是7岁的孩子,每天走进教室前看到自己的名字贴在某个工作上,会有什么感觉。
有意思的是,下面并没有贴着诸如“好学生”,而是贴的“好苹果”。而最上面的话是“A Harvest of Helpers”——“帮手的丰收!”
(2)我们有礼貌!

我努力回想我小学时候学生守则的小本本上是不是也印着礼貌用语,都有什么我都想不起来了,但见这张纸上用不同颜色的字写着:
早上好

谢谢你
不,谢谢你(这很有意思,因为我们通常只教孩子上面一句礼貌用语。)
打扰一下
对不起
请问,我可以……吗?
见到你真高兴
不客气
再见
这其实是离门最近的信息,贴的高度大致和他们的身高相近,抬眼便可以看到。
(3)我们尊重……

再高处一点,就不是和孩子视线水平的位置了,所以这份“我们尊重”里面,也尊重了孩子们的可视能力,单词都比较大,和单词相应的还有图示。
希望孩子们尊重什么呢?——
The property of others 他人的财物(上面画着苹果,书,书包。我觉得这个画面里有苹果实在很重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People' ideas 他人的想法(三个孩子围在一起搭一个山的模型,这三个孩子的肤色各不相同。)
Differences 差异 (有黑皮肤的孩子,有黄头发白皮肤的孩子,另一个是黄皮肤的孩子)
Rules 规则
The enrionment 环境
也许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是能够很好的理解“respect”(尊重)这个词语,所以下面加了一句解释:表明你的尊重,就是表明你“Care”(在乎)。
我知道这个年龄的美国孩子会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I don't care!中国的小孩子说来就是“我才不管呢!”
那么“我要管”什么呢?紧接着旁边贴出了“I-Care-Rules”——“我在乎规则”

1。我们要听对方说话。
2。手是用来帮助的,不是用来伤害的。
3。我们要用“我在乎……”这样的语言。
4。我们要在乎双方的感受。
5。我们要对我们说的和做的负责任。
这5句简简单单的话,既郑重,我想又符合孩子们能接受的表达方式。在这样的给2年级小朋友的行为规则面前,我想,就算一个大人能做到其中的几条呢?
(4)做一个好学生!
上面的两点其实更关乎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或者更加正规一点,我们可以用上“人”这个词语,因为它其实没有年龄的界限,无论我们长得多大,这些温馨的提示并不就是“小孩子的玩意”。
下面我看到了怎样做一个好学生。竟然只有3条。我回想起我们小时候的守则,从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开始到热爱劳动,好像怎么也不下4、50条吧?
也许,这里对“学生”的定义,或者说,孩子们眼里对学生的定义,就是限于他们在学校里,在课堂里,那么“热爱人民”这样的条款就远不如“控制自己想去骚扰同学的念头”这样的更来得实际。

这三条非常简单:
1。Controls undercurrent.
我特地查了一下undercurrent这个单词。它是指潜在的倾向。这个要直接翻译成中文恐怕有点困难。但图示中的两幅画立刻会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要控制的“潜在倾向”:比如上课的时候交头接耳,比如去骚扰前面的同学。在这里,一个好学生的第一条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在课堂上的某些不好的行为。我这样说,其实还是根据中国的习惯,因为这里并没有用“行为”,用的是“念头”。这个用词要深究起来简直没完没了了,不过,我觉得想一想,还是有益。
2。Participates
参与。非常简单的一个单词,就是“好学生”的第2条。左边的一幅图,告诉孩子们参与是指你的脑子要跟着运转,其次,要积极发表自己思考后的结果。虽简单,但形象,而且这就够了。
3. Uses self-talk
自言自语。这个第3条,乍一看从表述上实在超出我的预想。好学生,要在写作业或听讲时学会自言自语。如果换成我们的规则来说,恐怕就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也许,怎样成为一个好学生还有更多的方面,但这三条提炼的背后,无疑包含着更广阔的细节。
最下面,“Do a 1-5 rating”——给自己打个分——你控制了你的不良小念头了吗?你积极参与了吗?你学会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来独立思考问题了吗?如果你能对照自己的行为,给自己都打上4-5分,那么,你就是一个好学生了!
只有这三条,并且。那么,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有可能成为“好学生”。
哦,这里好像没有提到任何的关于最后的结果,比如成绩,奖励。
(5)“正儿八经的”规则——课堂和下课

还是有一张明确地给出了教室的规则:
1。认真听讲。
2。听从指导。
3。安静工作。在他人工作时不要去打扰。
4。尊重他人。语言和行为要与人为善。
5。尊重学校和个人的财产。
6。安全地工作和玩耍。
这里的用词并没有使用“Study”而是“Work”,这个在我们这里只有到了大人上班才仿佛能够被用的词语。
“课堂规则”当然也是我们熟悉的,但他们还有明文规定的课间休息的规则。

相比课堂规则的正规陈述,课间活动的规则却是向孩子们提出的3个问题:
想一想:
1。是不是每一个人都玩得开心?
2。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玩?
3。问题是否和平地解决了呢?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冲突,从生气,到哇哇大哭,甚至到手脚来帮忙,往往在操场上发生,当只有一个皮球,一个秋千的空位的时候。
我很喜欢这个课外活动的规则的提法。最有效的规则并不是来自外部大人世界的强加,而是来自孩子自己的经历,感受,和回想(reflections)。孩子从一开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怎样让他理解和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她的经历和认识水平有关系。所以,有时候,抛出一个问题比给出现成的结论好。
(6)“Bully Free Zone”!!!——关于“欺负”

我记得小时候,和老师打小报告的主要开头形式就是:“老师,某某某欺负我~”。Bully,欺负,是小学里的一个重要话题。金老师的教室里醒目的提示大家:
我们的教室,不准发生欺负的行为!
当然,有这个警告的标示肯定是不够的。

这份就是防止在教室里发生欺负行为的规则:
1。我们不能欺负其他学生。
2。我们要帮助被欺负的学生,可以报告,或找大人帮忙。
3。我们要格外努力地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加到活动中来。
前两条很好理解。第三条,也许我们会想起自己小时候最善于干的一件事情——拉帮结派。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喜欢成立自己的一个小团伙,并常常有诸如“我们不要让王小毛跟我们一起玩”这样的约定,从这个意义上,当王小毛委屈地站在一旁看大家玩的时候,他也算是被“欺负”了。这条规则中,并没有说:“不准成立小团伙”,而是告诉孩子们我们要“格外努力”地让“所有”学生都一起玩。大家可以看到“all studnets”被加了着重。
低年级的孩子,当你告诉他不准干什么的时候,最好能够同时告诉他,代替的,他可以干什么,可以怎么干。
下面这张纸就更加详细的贴出了被欺负后的反应总结。之所以贴出这个,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观察和认识到身边的同学是否被欺负了。

有些孩子性格比较懦弱,被欺负后蔫蔫的,伤心的,不敢违抗欺负者的要求,属于第一种“Cold”。而有些孩子性格暴躁的,被欺负后就要捋起袖子反击了,咱们有些父母教导的“他打你,你要打回来”就在这里表现出来。属于第二种“Hot”。
在第三种“Cool”冷静型中,有几点“Cool thoughts”非常值得思考:
1。他们欺负我,我就不再继续搭理他们,放松,呼吸,忽略这些人。
2。他们欺负我的行为是不是危险的?如果不是,我为何不“酷”一点?
3。如果是危险的,我需要马上离开,去立刻获得帮助。
这给了孩子们实用的指导,教导他们用正确的心态和行为去面对被欺负的行为。
我们的教室里的墙往往就空着,要么就是贴一些大而不当的东西。教室是孩子们每天生活的地方,而好的习惯和实用的行为指导,用他们易于接受的形式,能够放在他们每天目光所及之处,比我们一周一次班会,老师苦口婆心长篇大论,或翻开学生手册学习,不是一个更好的可利用资源吗?
这只是小半面墙,日久却可能成就一个孩子一生的某些为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