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林:警惕文化的“三聚氰胺”——从“国学热”谈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5:03:40
« 上一篇: 冰岛又要捕鱼为生?/ 华尔街日报下一篇: 阎长贵:一篇更重要更全面的“窑洞对” »
赵士林:警惕文化的“三聚氰胺”——从“国学热”谈起
赵士林 @ 2008-10-14 01:02
谈到“国学热”,不由地想起“五四”。今年“五四”开始给年轻人放半天假,明年“五四”就是以反传统著称的五四运动爆发九十周年,然而,举国上下却正在回归传统。从大学纷纷成立国学院到教育部要求小学生唱京剧,从学前儿童咿咿呀呀背《论语》到企业家纷纷投身学费昂贵的“国学班”,弘扬传统的“国学热”方兴未艾……
然而就在二十多年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掀起的“文化热”,其氛围、诉求却与“五四”完全合拍,而与“国学热”针锋相对:欧风美雨,深入人心,批孔孟,斥传统,出国潮,西学热,……以《河殇》为突出标志的清算中国传统,投入西方文明的热潮,构成了只有“五四”才能比并的文化景观。
在那个年代,即便是一些堪称思想解放旗帜的文化大师,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一些中国传统的可取之处,通常也会遭到猛烈抨击。如李泽厚师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在“文革”后首次系统地探讨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并对孔子等古代思想家给与了高度评价,这令一些年轻人深感失望,王蒙先生、刘再复先生等人对传统的肯定也受到一些激进派的嘲笑。
今夕复何夕?历史真的如此诡谲?短短不过二十几年,中国人的文化诉求竟恍若隔世。
变化尽管巨大,其实不难理解。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空前的经济繁荣,国内国际的种种诱因和刺激,全球化时代捍卫本土文化价值的近乎本能的诉求,文明古国的深厚情结,又唤起了中国人对自己悠久历史文化的自信和自豪,从而有条件有基础也有需要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在市场化改革所经历的精神震荡中寻回文化家园,确立人生价值,重建精神信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热”实际上是“反国学热”到今天的“国学热”,正是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从怀疑、反省、否定到寻觅、重振、回归的历程。
这是我们的文化生命所经历的又一轮凤凰涅槃吗?
面对“国学热”,“五四”精神真的已经暗淡无光,真的要被传统吞没吗?
似乎出现了这种迹象。
“国学热”在从“五四”往后退。君不见,从耆宿大儒到贩夫走卒,“河东河西论”“儒家文化拯救世界”论此伏彼起;“我们有的外国没有,外国有的我们早有”的心态逻辑甚嚣尘上;以所谓东方神秘主义贬科学甚至反科学,将科技妖魔化成为时髦。而所谓“ 政治化儒家”则不遗余力地攻击现代民主理念,他们不仅要重建儒家在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还要将儒家的伦理政治主张直接确立为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教合一的吁求,较之清末的顽固派犹有过之,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国学热”中对传统的无分析的追捧,令人不由想起鲁迅说的红肿艳若桃花,流脓美若乳酪。某些人士正祭起传统特别是儒家大旗,向着五四的旗帜:科学与民主开炮。
这样的国学热,是将国学变成民族前进的绊脚石,是将国粹变成国渣,继续让死人拖住活人。
更有甚者,“国学热”不仅在从“五四”往后退,甚至在从孔子往后退。孔子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理性精神。例如他将《易经》从算卦的书变成哲学的书,从和鬼打交道的书变成和人打交道的书(冯友兰语),剔除了《易经》的神秘主义和蒙昧主义,空前地提高了〈易经〉的文化品位。但在国学热中,各种国学班都有“易学大师”在装神弄鬼地算卦,都有“风水先生”在给房地产老总上“国学课”,课程的内容当然只能是“左青龙,右白虎”云云,最后就在最高学府的课堂上玩起了“奇门遁甲”。 “气功大师”过时了,“易学大师”、“风水大师”、“鬼谷子大师”、“奇门遁甲大师”——“国学大师”又招摇过市。
此情此景,直让人想起胡适描绘的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景观:“这遍地的乩坛道院,遍地的仙方鬼照相”……
这样的“国学热”,是将国学恶俗化,商业化,痞子化,狗屎化(王蒙语),是在化神奇为腐朽。
尤为值得警惕的是,“ 国学热”还在从改革往后退。改革开放三十年,不时有反改革的势力沉渣泛起,开历史倒车,搞得乌烟瘴气。“国学热”中亦有人打着维护和弘扬传统的旗号攻击改革开放,认为道德崩溃,信仰危机,贫富悬殊、腐败猖獗,人性堕落等等,都是由于人心不古,而人心不古则完全是由于改革开放。于是主张回到五十年代,回到计划经济,甚至有人主张为“文革”翻案,为“四人帮”平反,再搞“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转专政下继续革命”。这种主张的荒唐一目了然,说起破坏、摧毁中华传统文化,谁能厉害过文化大革命?
不言而喻,我们必须警惕和抵制这样的“国学热”。
我们应切记,继承和弘扬传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只能从孔子往前走,不能从孔子往后退;只能从“五四”往前走,不能从“五四”往后退;只能从改革往前走,不能从改革往后退。
从孔子往前走,就是要反对蒙昧主义,就是要启蒙,而不是“蒙启”(李泽厚师语);就是要提倡理性主义,培育批判意识,高扬人文精神,将孔子的仁者襟怀创造性地转化为新时代的文化生命。
从“五四”往前走,就是要同情地理解“五四”:“礼教吃人”的控诉错了吗?巴金的《家》错了吗?曹禺的“家”(《北京人》)错了吗?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祥林嫂》、《孔乙己》、《离婚》错了吗?都没错!应充分肯定“五四”运动(包括其反传统)的历史正义性和必要性,在继承“五四”的基础上超越“五四”。
今天,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中体西用”已经实现了,但“五四”的愿景:科学与民主的实现还任重道远。 ( http://www.tecn.cn )
我们还是应该在五四精神的照耀下审视、继承和弘扬传统,也就是在民主和科学的引导下汲取我们的文化资源。
从改革往前走,就是要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引领下弘扬传统,建设精神家园。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传统,即便是那些曾经非常好的东西,也必需在一种现代的思维方式、现代的文化结构、现代的价值度量、现代的生活态势中调适、融合、消化、升华。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互补性。传统文化可以为改革开放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改革开放又为传统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
已经有必要指出“国学热”的升虚火,发高烧,应该给它降降温,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更理性、更健康、更文明,这样我们才能建设温暖可靠有前景的精神家园。
在过分地热衷于“祭孔”的时候,还是有必要听听李卓吾的话:“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
在盲目地执着于传统的时候,还是有必要借鉴李大钊的批判:“总观孔门的伦理道德,于君臣关系,只用一个‘忠’字,使臣的一方完全牺牲于君;于父子关系,只用一个‘孝’字,使子的一方完全牺牲于父;于夫妇关系,只用几个‘顺’、‘从’、‘贞节’的名词,使妻的一方完全牺牲于‘夫’,女子的一方完全牺牲于男子”
在变态地沉迷于儒学的时候,更有必要记住日本人的羞辱:“支那人盲目以崇儒教,真枯死之国民。”
我还关注的一个层面的问题是,国学为什么能够“热”,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电视媒体。由于《百家讲坛》一类电视媒体通过“说书学者”的成功介入,所谓“国学热”一下子在全社会掀起了高潮。一点也不奇怪,电视作为当代社会的媒介骄子,其巨大的信息传播能量足以左右民众精神和社会心理,成为文化的主导者。它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也能够化神奇为腐朽;能够使“竖子”一夜成名,也能够使“英雄”一败涂地。君不见某些国家的政治也早已电视化,总统要想在政治上过关,首先要在电视上过关。话说回来,目下电视媒体对“国学热”的大众化,总的来看功不可没。于丹说《论语》常识性错误固然太多,多得学者无法原谅(顺便提及,不知道她的“心得”的英文版是否还将“小人”翻译成小孩子?是否还将“民无信不立”的“信”解释成百姓对统治者的信仰?孔子“闻过则喜”、主张“过则勿惮改 ”,于丹将论语讲得那么热闹,偏偏就缺孔子的这点精神,至今未见她就自己出现的常识性错误澄清一下,更别说道道歉,其实道道歉更有利于她的形象),但她毕竟不是在诲淫诲盗,而是在弘扬传统的真善美。当然,对大众化难以避免的浅薄化和媚俗也不能以各种理由予以回避、宽容甚至接受。特别是为了迎合某种阴暗、恶俗的趣味和追求连人类生活的价值底线都肆无忌惮地亵渎时,我们的良知就更应该保持警惕。在国外,某国家元首居然公开地大放厥词,悍然否认纳粹大屠杀,国际舆论却至今仍没有给与应有的谴责(对否认纳粹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这类灭绝人性的反人类罪行的言论和行为,至少应由联合国出面予以谴责);在国内,一段时间以来,个别“说书学者”专门拿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恶搞,专门替臭名昭著的汉奸翻案,如将晁错这样的为国事殚精竭虑,为改革不惮危难,最后却被皇帝抛出作牺牲品的悲剧英雄奚落为“搅屎棍”,说吴三桂这样遗臭万年的大汉奸献关降清是减少了抵抗造成的“伤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按照这些“说书学者”的逻辑,人就不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哪怕它事关人格操守、民族大义、国家兴亡;国家民族就不应该抵抗侵略,否则就要增加伤亡呀!中国的抗日战争、苏联的卫国战争都死了好几千万人哪!俯首帖耳地做亡国奴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了!按照这些“说书学者”的逻辑,像秦桧、汪精卫这样的汉奸卖国贼倒都是识时务的“俊杰”。这是什么混蛋逻辑?甚至有“说书学者”为了美化清朝专制政权,拍康雍乾这些开历史倒车的死皇帝的马屁,竟然对骇人听闻的文字狱都曲为之辩,真是丧尽了知识分子的的最后一点良知。
新近又有“说书学者”大放厥词:说孔子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做官就是为了拿俸禄。这种忽悠好像很实在,实际上完全是在媚俗,是将孔子庸俗化。“儒”这个职业原本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是陈芝麻烂谷子的常识(“说书学者”们总是像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似地在电视上宣布一些在学界早已是陈芝麻烂谷子的常识),孔子的伟大处恰好在于他超越了一般的儒,他不仅把儒当作一个谋生的职业,他更从儒出发追求一种政治理想、社会理想、人生理想。如果说孔子读书就是为了做官,那么怎样理解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如果做官就是为了拿俸禄,那么怎样理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孔子固然要做官,“三月无君则惶惶如也”、“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甚至去见名声不怎么好但有权势的坏女人,乃至遭到自己学生的误解。但他绝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是为了天下苍生。否则怎么能恓恓惶惶走天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如果说就是为了做官拿俸禄,为什么还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还能做上官吗?还能拿到俸禄吗?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几次差点被饿死、被杀害,这种境界难道是那些一味地做官拿俸禄甚至利欲熏心、以权谋私者能够企及的吗?说书学者们为了迎合市场趣味专门炒作所谓的“实在”来哗众取宠,已经丧失了起码的文化良知。 ( http://www.tecn.cn )
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媒体还对此津津乐道,将其视为所谓幽默、智慧(其实连小聪明都算不上)。文化良知对这种现象的谴责,却往往被媒体故意冷落,被奚落为假正经,被边缘化(这无疑是发生“掌掴说书学者”极端事件的重要背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成了大众消费社会的常规现象。当然,生活中更需要的还是瓦釜,黄钟一般只能摆在博物馆里。但瓦釜并不因此就成了黄钟,或并不因此就可以欺世盗名、混淆视听地自命为黄钟。当然,还会有“说书学者”又油嘴滑舌地来假民粹的老一套:我就是瓦釜呀,从来也没有自命黄钟呀!于是就在民众被这假民粹蒙蔽而喝彩时,赶紧将原来卖不掉的烂冬瓜混到正时令的萝卜里打包兜售。 ( http://www.tecn.cn )
然而,是真名士自风流,没有底蕴的矫揉造作、哗众取宠总要露馅出丑。据说某位搞了一辈子美学始终难以入流,转行到电视上说书暴得大名者忘乎所以,居然对美学大师李泽厚妄下雌黄,结果当场被人怒斥:“你不就是个臭说书的,有什么资格指点李泽厚!”在“说书的”前加“臭”字极为不妥,但这话听着真是痛快!世间自有良知在呀!仅拿学术分量和文化分量来说,如果说李泽厚是泰山,这位“说书的”最多就是个跳蚤,再招摇也不过如此耳。 ( http://www.tecn.cn )
学术文化和大众文化宣传毕竟不是一回事,尽管各有各的价值,尽管二者也不是完全没有关系。最荒唐的要求是学术要走向大众,文化要老百姓都懂。这是典型的假民粹。你能要求“嫦娥” 的总设计师对一个卖大葱的讲明白“嫦娥”是怎样飞到月球轨道上的吗?学术上的事,有许多是非专业人士无法搞懂也无需搞懂的,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学术实在做不下去,跑到电视上“说书”,有了点知名度,立刻就云山雾罩,自欺欺人,指指点点,忘乎所以,整得那些自甘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坐冷板凳搞学问的人都好像犯了蔑视民众的大罪似的。但有一点十分清楚,无论多少个非专业人士的追捧,都不会给你在学术的小圈子里增加哪怕是一两分量。 ( http://www.tecn.cn )
但同样令人担忧的是,某些高校竟然将和学术毫不沾边的电视说书讲故事当成了“学术指标”。例如某高校校长,专门领着“说书学者”到处招摇,为学校增添知名度;某高校某系的展示栏上,居然将上了电视说书讲故事列为头一条学术成就;某学术会议报道,居然将某某上了某某电视讲坛的“说书学者”出席会议列为头条。殊不知他们在电视上讲的那些东西,连一篇学士学位论文的水平都达不到,应为那根本是不同性质的两码事(顺便提议,那些打着讲历史讲文化的旗号的“说书学者”们应该转行到曲艺团工作,干吗还留在高校里呢)。目下中国的一些高校,冠盖满校园,就是缺少教育家,而追星、媚俗、欠债和学术腐败,已成了一些高校的四大奇观。对电视“说书学者”的追捧,或可算作一端。
然而还有等而下之者。任何文化现象一旦热起来,就必然有蒙事儿的混迹其间,就像倒票的黄牛党一样。时下一些活跃于企业培训领域的所谓“国学大师”,“国学应用大师”,其实根本不知国学为何物,连一点常识都没有就敢胡言乱语,真的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例如一个连国学的门还没找到的营销先生,摇身一变就成了“国学应用大师”,还不知道被谁封了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但瞧他如何讲道:“佛”字就是一个人字加上一个美元调过来,因此佛是最能赚钱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就连这样一些低级的猜字游戏,也完全是从别的地方抄来的。无知无聊无耻,莫甚于此。还有从台湾来的一个“国学应用大师”同样令人不敢恭维。此公一味迎合国学热中某些
国人的盲目崇古心理,故弄玄虚地搬弄点国学常识,毫无原则、毫无分析地拍传统的马屁。一提到中国传统,什么都好的不行,一提到西方文化,一切都坏的不行。其实他无论对西方文化还是对东方文化的了解都实在是半生不熟,肤浅至极,如他居然说:“西方的科学家是不太信服哲学的”“全世界最早知道什么叫做整体概念的,是中华民族。西方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办法掌握整体概念”、“中国人的思想是整全的,不像西方人士是支离破碎的”,有一点西方文化常识的人,或者说头脑稍微正常的人,能说得出这种话吗?
而他所谓大易管理、中道管理云云,不过就是在西方管理学的皮毛之上叠加一点中国文化的术语符号,徒然增加企业家的负担。特别是改头换面用了人家的,还要大骂人家,这已经十分地不厚道,早就远离中国先哲的精神了。
自己什么都好得不得了,人家什么都一塌糊涂,刚吃了几天饱饭就忘乎所以,要去拯救世界,这是时下一些国粹先生的典型心态。对这些国粹先生,还是提供一份资料让他们清醒清醒吧—— 2007年美国GDP约为13.98万亿美元,中国约为3.01万亿美元,就是说,美国经济总量约为中国的5倍;从全球人均GDP排名看,2005年至 2007年,中国分列第143位、128位和104位,而2007年美国人均GDP列第9位。此外,地球人都知道,军事上,美国是惟一拥有“全球打击”军力的国家;教育上,美国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一流大学;科技上,美国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领跑者”。就在被空前严重的金融危机困扰的今天,美国的竞争力还是世界第一。
在某些国粹先生看来,中国人聪明得不得了,美国人乃至西方人愚蠢得不可救药,那么如何解释人家很多方面都比我们先进呢?其实某些国粹先生并不是对国粹有什么真感情,国粹在他们那里不过是换取孔方兄的筹码罢了,因此专门去忽悠企业家。
油嘴滑舌,糟蹋历史,摇头晃脑,欺世惑众,巧言令色,趋炎附势,浅薄不堪,忽悠大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就是时下一些“说书学者”的品貌。他们其实是精神领域的“三聚氰胺”、“周老虎”,是这个时代文化“假恶丑”的标本。
总之,“国学热”对重振民族精神、建设精神家园固然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亦应充分关注它的负面效应,警惕一些无行文人甚至江湖骗子兜售他们的“假冒伪劣”。
2008年10月12日
本文责编:frank
文章来源:天益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tecn.cn
赵士林,1954年生,吉林人。1982年吉林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198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美学专业),1985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院,师从李泽厚教授,198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美学专业)。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全国美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当 代中国美学研究概述》、《心学与美学》、《心灵学问》、《荀子》等。
标签:国学学术腐败封建主义复辟
相关文章: »复古学堂 »赵士林:警惕文化的“三聚氰胺”——从“国学热”谈起 »纪宝成:国学何为 »【莉雅原创】词牌《南乡子》红颜愁——吴娇艳朱依鸣卿之 »《四书》进清华园
阅读全文(314) /评论 /扔小纸条 /给赵士林留言 / 文件夹:思想文化
收藏:QQ书签del.icio.us / 订阅:Google抓虾
评论 /个人网页 /扔小纸条
赵士林:警惕文化的“三聚氰胺”——从“国学热”谈起 赵士林:警惕文化的“三聚氰胺”——从“国学热”谈起———天益:学习型社会领航者 “国学热”的文化透视 张分田:“民贵君轻”是帝制的统治思想——从当下的“国学观”之争谈起 国学价值的认同与边界的扩大——从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与薛涌《中国文化的边界》两文谈起 毛泽东晚年还打了越战——从美国人又热议越战谈起 毛泽东晚年还打了越战——从美国人又热议越战谈起 龚忠武:毛泽东晚年还打了越战——从美国人又热议越战谈起 西方工业文明的本质是野蛮渔猎游牧文化!——从世界气候异常谈起 - 麻辣杂谈 - 【麻辣社区... 国学资讯 - 莫言: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从学习蒲松龄谈起 - 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实在论的最后崩溃——从虚拟实在谈起 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读 书 谈————从五柳先生谈起(原创)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读 书 谈————从五柳先生谈起(原创)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病从浅中医——从牙痛谈起 从送宫花谈起-黛玉的尊严-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李开复 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关于信息安全和安全漏洞的一些科普——从支付宝控件漏洞谈起 关于陈独秀与托派——从毛选一条注释的修改谈起 戏谈左右——从故乡的两个朋友谈起(一) 破解神迹——从对香草冰激凌敏感的汽车谈起 毛世文:坚决清剿卖国主义已成为当务之急——从秦灭六国的绝招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