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微软自打耳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2:53:02
等待微软自打耳光引用通告分类: 未归类
前言:我这个帖子写的总觉得那里有问题,但自己还看不出来。似乎好像可能是在知识产权上有点政治不正确,但微软这个鸟公司总是欺负人,所以也就顾不得了,先给它一下再说。要是各位老师觉得那里实在错的离谱,请不吝赐教。
微软终于对盗版下了“黑手”,手段是每小时“黑屏”一次,然后在Office的菜单栏将被添加“不是正版”的标记。基本这算是黑手了吧,不论从颜色还是从另外的一种意义上。
另外一种意义大致上是这样:盗版不是好事儿,可利用自己的技术手段对盗版的用户进行这种标记,总是让人觉得有点欺人太甚了。连我们这个把打小偷看做情有可原的社会里,带高帽子游街都不是一种继续被认可的行为。标记这种字样,除了更让人反感意外,不知道对于微软的品牌形象能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反垄断法》之类的过于专业的话题不谈,微软在其他方面的口碑也远远说不上很美妙。大概在十年前我做记者的时候就采写过相关的报道,微软那时候可真是天价销售,而且比美国市场还贵。歧视中国市场就不说了,单这个价格就很无耻:这么贵的软件你让中国用户怎么使用的起嘛。但是,除了他这一家意外,还真没有其他操作系统可以作为替代产品,所以只好盗版之。根据坊间传言说,这种行为其实微软并不积极制止,而是进行某种程度的默认。无他,占领市场为先。
等到市场占领完毕之后,网络也开始大规模的普及,现在来找盗版的后账,未免有下山摘桃子的嫌疑——虽然这个桃子确实是微软先种的。
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从来是赞成的,但基于一些理由,我不认为所有的知识产权都能够得到保护。一种是贫穷国家在使用某些新药的配方时,你要求知识产权的保护,就等于是要了急需这些药品的穷人的命。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是毫无意义的。
微软的情况是另外一种,它的垄断是因为这个市场很难产生新的挑战者。这与其他的垄断不同。其他产品即使更换别的品牌,也并不影响其使用。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手机如果有垄断的话,高额利润必然会让资金进入这个领域,生产别的品牌手机来进行竞争,而用户转用别的手机不会有使用上的麻烦,最多花个五分钟时间来习惯就行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转换要困难的多。我们知道,一个人习惯使用某种系统之后,系统转换的成本就会增加,所以人们不会频繁的更换自己的操作系统。而且如果某种系统占有市场多一些,最后这个系统就会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因为只有大家都用同一个系统的时候,互相之间的交流才会顺畅。这种情况叫做“赢家通吃”。没有竞争或者没有办法竞争的市场上强调知识产权,就像强盗拿着刀子向你“借”钱,你是借也要借、不借也要借。这种知识产权的保护到底有什么意义,实在很难让人明白。
而微软借此成为一个巨无霸的企业,面对了多起反垄断的官司,也被迫做了很多的让步。可是,在这个事件里,它依然发挥了其传承有序的霸道,用直接的方式给盗版用户或者并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是盗版的用户一种羞辱。而这种羞辱才是关键所在。
但是,事情好玩也就好玩在这里。在一个网络的世界里,或许没人能做出一个威胁微软操作系统的庞大程序,可是破解这么个小玩意儿还不是个特别困难的事情。微软的这种侮辱行为出来的第二天,就有破解的补丁发布了出来。这叫做你有断肠剑,我有梅花枪。面对由网络所组成的几乎没有物理距离与时间间隔的庞大的群体智慧,微软未免过于自信自己打别人耳光的能力了。这个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微软可能是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网络所凝聚的巨大力量,所以它在网络发展方面输了一次又一次。而提供这一切的基础,正好是微软的操作系统。世事之讽刺,莫过于此。
其实微软到现在还没想明白的是,软件不能是永远的摇钱树,只有后续的服务才是挣钱的好方式。如果你真的想挣到自己那份利润,何妨干脆给盗版用户提供有偿服务呢?每次收上一点点钱,没有人会在意的,每台计算机的一点点,合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何以见不及此呢?所以,我在等着黑屏,也等待破解版的完善,更等待的是看这个耳光怎么回到微软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