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石客一九八三年万言书:关于中国政体改革的整体设想(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0:02:09
秋石客
简  注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社会主义政体改革势在必行
第三部分:改革政体结构的指导思想
第四部分:社会主义政体的民主集中制形式问题
第五部分:社会主义政体结构问题
第六部分:三权分立五大体制的具体内容
第七部分:对各级行政内阁的奖惩制度
第八部分:五五制政体的实施方法
第九部分:结论
简注:本文是一九八三年致胡耀邦同志的一封信主要内容,基本保持了原样,许多语言带有历史的痕迹,反映了我那个时期的认识水平。由于过去了二十多年,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文中的许多设想都成了空想。这是一篇只有在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才有实际意义的文章。虽然如此,但文中有许多指导思想,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收录于本书。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门
一、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任何社会形势都要向更高级社会形态过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也不例外,它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同样是一条客观规律。这些客观规律都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百四十多年过去了,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其不可战胜的生命力产生、发展和壮大。科学共产主义不仅作为一种理论存在于世界当中,而且作为一种现实存在于世界当中。自伟大的列宁创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后,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阿尔巴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民主德国以及蒙古、朝鲜、越南、古巴和中国都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胜利,强有力地支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强有力地支持和发展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的光辉已经而且正在照亮全世界。
二、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后的成就和不足
社会主义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是极其伟大的。
首先从政治方面看,社会主义国家在夺取并巩固政权方面卓有成效。中国、苏联、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都为建立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做出了成功的尝试,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体制基本建立,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夺取政权、战胜国内外敌人、争得民族解放和独立等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其次在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社会主义国家都以令人信服的速度改变了各国极其落后的面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建立,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原则有了初步基础,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总之社会主义初步建立了迄今最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使生产力得到了大解放。公有制的建立,根本改变了劳动人民在生产中的地位,劳动者不仅作为一个生产力的因素是管理的对象,而且作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而成为管理的主体。劳动成了光荣而豪迈的事业。公有制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合理地组织和运用社会财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效率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按劳分配有利于劳动人民,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又使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民经济结构当中重工业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消除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自然结果是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例如苏联的第二次大战前的一九三七年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九一三年相比,苏联工业增长了4.88倍,而同时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只增长了0.53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一九五O年到一九六O年的十年间,苏联国民总产值增长了158%,年平均增长率为30%;美国同期增长了38%,年平均增长率为3.3%;英国相应的指标为25%和2.3%;法国为54%和4.4%;西德为107%和7.6%;日本为96%和7%。可见战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在发达国家中仍然是最高的。再如中国,一九五O年到一九五七年,三年恢复时期,我国工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4.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平均增长速度为18%。我国在前八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但比资本主义国家快,而且比苏联快。我国从建国到一九七九年的三十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干扰,经济增长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是最快的。例如一九五O年到一九七九年的三十年内我国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3%,而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应指标为4.6%,发展中国家也只为7%。总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仅高于资本主义国家,而且高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面前,任何对社会主义的怀疑和动摇都是没有根据的、错误的。社会主义制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最好制度,这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很不完善,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
首先在政治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权力过分集中,干部终身制导致干部队伍的官化,缺少作为,缺少活力;民主制很不健全,导致人民的劳动政治热情降低等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一些国家在指导方针和路线方面的错误,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影响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方面,计划经济不完善,僵化,忽视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轻视市场经济,在分配方面的平均主义倾向,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浪费大,产品更新缓慢,科技成果不够理想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有些方面还很落后。因此,任何过高地评价社会主义的成就,忽视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的问题同样是不客观的,错误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制度的不完善和政策上的失误,极大的损害了国际共产主义的崇高威望,使当今社会主义的前途蒙上了阴影。我们必须努力克服社会主义国家的不足,去寻求更加成熟更加健全的社会主义制度,以确保社会主义有更大的发展,以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威信,以提高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中国目前的伟大改革,正是当今社会主义国家所迫切需要的,它集中代表了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根本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千条万条,根本的问题是什么?社会主义国家有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有经济体制方面的问题,文化体制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什么?经济体制方面的问题,文体体制方面的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个政治问题,不是其他问题。核心是政体建设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要矛盾方面,因此,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就必将成为改革当中关等重要的问题。把经济体制问题改革当成重点,是不正确的。
四、社会主义国家政体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
当今世界上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基本上是在不发达和落后国家建成的,不具备雄厚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因此,必然带来一些先天不良,必然会带来一些落后国家的历史社会痕迹,这是马克思没有料到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在资本主义高级阶段,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才能产生)。
从阶级关系上讲,世界社会主义各国,无产阶级都很软弱,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不得不同工农联盟,不得不利用民族主义去完成改变社会的目标,因此必然会给社会主义带来不少农民意识和民族主义,农民意识导致封建主义的东西得以保留,民族主义使霸权主义得以滋长。
从经济关系上讲,由于社会生产力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全面强行推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必然会产生同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因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等许多“左”倾路线失败的主要根源就在于他们忽视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
从思想上讲,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的时候,大多数人是封建思想,因此必然会产生一些与封建主义思想相适应的东西,例如个人迷信、专制主义、不民主等领导作风和带封建色彩的政治制度。
当列宁依据帝国主义阶段的政治不平衡,创建社会主义政权的时候,尽管他本人也有理论方面的左倾成份和失误,但他还是意识到在苏联这样的脱离农奴制解体时间不长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是容易产生缺陷的,是先天不良的。他不同意考茨基的右倾取消主义,更不同意托洛斯基的不断革命论,他准备搞一个过渡期由无产阶级完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追加补充,以便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主义制度的障碍,力求使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先进的生产力相适应。因此他不止一次地提出要高速发展生产力,这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应尽快增长生产力的总合是一致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较高,社会主义制度基础就越牢。
列宁的天才就在于,他没想在一个极为落后的国家用先进的制度来保证这些国家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赶上和超过其他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开辟一条社会主义新的道路。列宁的理论和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正确的,已经为许多国家的政治家和人民所接受的,促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但是列宁过早地去世,使他没有来得及彻底解决社会主义的政体等问题。
斯大林是一个政治家,他一方面建立了近似于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这种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有市场的),来保证社会主义国家(国体)制度,强行推行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命令式社会主义,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正因为如此,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认为是可行的,先后用同样办法建立了社会主义,毛泽东也是如此,不同之处在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民主层面做出了艰辛的探讨,虽然没有成功,但却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主义越来越不适应越来越高的生产力水平,逐步出现了两大缺陷:其一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不适应,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生产发展陷于相对缓慢;其二是落后的政治体制同先进的社会制度不适应,使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失去了应有的效力。使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出现停滞,因而使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危机,甚至导致相当一部分人(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发生疑问。所以各国社会主义都程度不同地发生过革命者的探索和反革命的复辟行为。而到今天,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考虑改革的问题,至少是从经济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因此,作为所有唯物主义者,应当看到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一些失误,是有其它的历史的、社会的、阶级的和思想根源的,是合乎规律的。
五、社会主义政体问题的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高于资本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须有与它的相适应的先进的政体形式来保证。很难设想,一个近于封建政体的政体形式能够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由此,也同样难以想象,一个国家的神经中枢政体有毛病,会能有效地完成经济方面的改革的伟大飞跃。因此,就我们中国目前的伟大改革来说,政体改革就不能不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有些人提出要搞同步改革,我完全赞同。但同步改革是指矛盾的诸方面,而应该有个轻重缓急,有个重点,这个重点就是政体改革,其次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会导致政治体制的改革,二者的改革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政体的改革的成功,无疑会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新的前景,历史将会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将是不可估量的。
六、社会主义政体的成熟需要有一个过程
任何新事物产生都需要一个过程,社会主义政体也是如此。
资产阶级政体的成熟有一个过程,资产阶级革命从一六四零年算起,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才搞出一套以议会制为核心,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杰出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将不要那么长的时间就会产生。社会主义国家一定在不远的将来,创造出全新的合理的政体——世界最高水平的政体。
七、中国社会主义政体改革条件业已成熟
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努力,建国到现在,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不断具备,我们必须相信,一个国家的先进必须有待于政治结构的先进。现在的中国人的思想政治觉悟是高的,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人的思想非常活跃,人们的思想框框少多了,他们都在联系着中国的现状思考着怎样才能使中国变得更好一些,力争创造出一种中国特色的高级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以保证我们伟大民族的振兴,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大踏步前进。因此可以说,中国社会主义政体改革条件业已成熟。当然也还存在逆向发展问题,有不少人片面接受文革教训,试图滑向资本主义,是很危险的。
第二部分:社会主义政体改革势在必行
一、人类历史纵的政体演变及其趋势
自有阶级产生以来,不同的阶级社会的统治阶级都有不同的统治方式,也就是有不同的政体形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大体上来说,其政体形式都是专制类型的,也就是建立少数人用暴力压迫统治多数人的法定关系。这种专制制度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制度相一致的,起到进步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多数人的文化水平很低或者没有文化,多数人谈不上关心政治和懂得政治,有少数“聪明人”领导统治他们,不但对于统治者来说是必要的,就是对于被统治的人民来讲也是必要的。人民通常发动的无数次起义反对暴政,无非是为了寻找一个好一些的统治者,他们从来未曾认真设想过他们在一番斗争之后,他们在政治上获得什么新的东西,即使设想了,也是乌托邦式的,不能成功的。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水平相对提高,他们越来越认识到专制主义统治的反动性,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产阶级上台,人们的政治热情越来越高,人民的基本权力第一次被提了出来,作为专制主义的对立物——民主政治产生了。这种民主政体是同资产阶级制度相联系的,民主制的优越性在于,他们集中多数人的智慧来治理国家,人民的意识逐渐地反映于政治措施当中。所以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基本是民主制的。这种社会政治制度比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
专制主义和民主制各有其优缺点。
专制主义的优点在于它能迅速集中倾国之力达到某一目的,而很少耽误战机,工作效率有时也是高的,但是由于封建专政主义的集中经营是违背多数人的意愿的,因此它的集中效率自然也就很差。民主制的优越性在于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其社会发展的总效力自然是高的,然而资本主义的民主是不彻底的,有其虚伪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很难设想彻底的民主。因为人们的地位不一样,发言权自然不尽相同。因此,民主制的优越性也很难充分发挥出来。
资本主义的发展结果,使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成为可能,成为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体制,理所当然要高于封建专制主义,同样要高于资本主义民主。这个政治体制形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他们都没想过,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普遍在理论上也经常说的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的民主集中制政体形式,高度继承了专制政治和民主制的双重优点而消除了其缺点,因而在当今世界上应该说是最先进的政体。可惜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集中制不是作为政体提出来的,而是作为一种领导方法来说明的。民主集中制,在整个社会主义各国都没有认真地加以贯彻。集中有余,民主不足,使社会主义的政治优越性没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甚至出现了一些实际上是封建专制的倾向。这样看来,社会主义的政体,目前社会主义国家中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出现就不难理解了。
二、横的政体演变及其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政体无非有三大类。一个是专制主义类型的,比如军人政权。靠皇帝或国王执政的国家几乎绝迹了,有些国家改变了国王执政的形式,实际上是没有国王的国王执政——专制主义政治。凡是这类国家,都很落后,人民生活在黑暗当中。其二是民主类型的。不管是法兰西共和国和日本,本质上都是民主制国家。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较专制国家进步,因而这些国家都发达,成为第一第二世界。第三种类型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还很不完善。不管是苏联式的,还是南斯拉夫式的,阿尔巴尼亚式的,或者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政体都没有成熟。因而产生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先进,创造了第三世界甚至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能达到的成绩,如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没有剥削和压迫等;其二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政体制度的不健全,因而产生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在许多方面还赶不上民主国家。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集中制也必将完善起来,社会主义国家也将走到世界的最前列,从而战胜专制政体、民主体制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将被世界彻底地接受。
三、好的政体能促进一定的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
一定的政体和一定的社会制度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制度决定政体,政体反过来又影响社会制度,给社会制度以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例如,同样是奴隶制,但由于古罗马实行的是共和政体,因而古罗马在奴隶社会兴盛一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为什么中国在封建社会最强,也是由于中国的专制政体在封建各国中最完善,这要归功于秦始皇。(当然,正因为它太完善了,所以很难彻底摧毁,一直到现在还是有着影响。)资本主义也是这样。同样搞民主制,但由于美国的三权分立民主制最完善,因而美国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政体的好坏,确实影响一个社会制度的成败。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很多,国体没变政体变了,改动多少次,日趋完善,资本主义也几经反复,美国政体应运而生。至于社会主义政体,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它会成熟起来的,而且会成熟在中国,成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之下。中国人民历来有革命的彻底精神,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当中都搞得很好,居世界前列,给西方又很大影响。今天,中国政体改革,经济体制、文体体制改革的战略任务的完成,也必然会再次影响西方,而且这次影响更广泛,更深刻,更伟大。
四、中国改革及其意义
党中央倡导的目前在中国的这场改革,其意义和影响是非常伟大的和深远的。这次改革的胜利,必将消除目前在我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适应的一面,消除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一面,必会完善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以解决先进的社会制度和不成熟的政治体制的矛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将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典范,从而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灯塔,照亮世界的东方和西方。
第三部分:改革政体结构的指导思想
一、 哲学
1、  改革应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的。
要根据大量的调查和试验,分析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和实际政治结构,分析当代人的普遍思想和特殊想法。中国的政治改革有三种流派和倾向,一个是倾向资本主义,一个是倾向专制主义,再一个是倾向民主社会主义。我们要根据这种特殊的中国国情和中国的改革现实,因势利导,力争确立科学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优势。
2、改革应当是充满辩证法的,互相制约的。
事物发展的事物本身是多样化的。我们不能单一地运用这种或那种思想、制度来解决中国复杂的社会问题。有些问题听起来落后,如在农村实行单干,但实际上是先进的,适合目前中国的特点的。有些问题听起来先进,如人民公社,但实际上不符合中国目前生产力水平,是错误的。因此,改革要看现实,要有辩证法。随着生产力的水平的提高,改革的水平也将提高,过去认为不行的,可能行;现在看来合理的如农村单干也可能将来不合理,在农村搞一刀切的单干是有问题的,所以要有辩证法。相互制约是充分利用社会矛盾的各个方面,使矛盾得到不断地平衡和解决。美国的三权分立就是互相制约的,只有互相制约的政体才是统一的完善的政体形式。
3、改革应当是发展的。
改革者应力争尽量确立有生命力的改革。没有发展的眼光的改革,是没有前途的,也是危险的。
4、改革应该具体分析具体事物。
要根据现状的不平衡决定不平衡的改革。具体分析对待具体事物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比如资本主义的东西,有的已经在中国过时,应该淘汰,有的没过时就应该利用,有的不需要就不要。我国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必然产生不平衡的各种经济制度,因此强求单一的改革必然是错误的。不平衡的改革目标才是正确的。
5、改革应该是有弹性的。
什么制度都不要过于定死。计划、规章、法律,都要留有余地,要随着需要不断修改,要把一切阻碍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制度消灭在萌芽状态。
6、要处理好重点改革和其它改革的关系。
要以重点改革带动其它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改革就是两项重点改革。而工资制改革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之一。改革要有重点论和两点论的思想。
7、反对教条主义。
不论是谁的学说,我们都不能奉为教条。只能把其作为历史的一种学说流派加以批判和继承,加以研究和利用。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神化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宗教,本身就是反马列主义。当然,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社会学说,因此我们才主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学说,坚持马克思主义中符合社会主义实际的内容。
二、经济学思想
1、对中国生产力水平的估计。
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可分为高中低三等。高级生产力水平如通信卫星等是和我国的高级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所有制相适应的;中级生产力水平是一般机械生产,是和集体所有制(也可以说和资本主义所有制)等制度相适应的;个体经济如农村政策,是和低下生产力生产水平相适应的。中央实行的多种经济制度和多种经营方式是正确的,但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的比例以多少为宜,还没有彻底解决。总之,对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做出科学估计是改革的首要问题,任何单一的在中国强调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等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力求逐渐彻底消灭封建政治经济形式,充分利用,最后加以消灭资本主义形式,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形式。
2、改革要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当中生产工具是消极的,变化不大的,是容易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力当中最不易掌握和最容易忽视的就是人。人的脑力和体力作用的发挥是极其关键的,要想发挥人的积极性就要对人做出全面的分析。人的要求,利益是不同的,因此改革的制度也要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人把物质追求当作最迫切的要求,那就应该有制度保证满足这部分人的要求;还有一部分人追求精神上的要求,这种要求水平较高,那么就应该同样有制度满足这些人的要求,作到“各取所需”。同时应该看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比例越来越大,改革者必须要注意这一点。共产主义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论就是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的,因为那时人们的物质要求基本解决了。换句话说,人毕竟是人,他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就是人有精神要求。人越高级,精神要求量越大,这是毫无疑问的。总之,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尊重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而生产力当中主要的是人,人是不同的,改革者应该特别注意人的问题,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与人相冲突的改革应当废止。
三、社会主义学说
1、改革的发展诱导方向应该是共产主义
我们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者首先应该是共产主义者。我们的改革之所以允许非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存在,是因为共产主义是一门科学。比如在中国允许搞一些资本主义东西,并不是我们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而是在现阶级资本主义经营方法是符合某些客观实际的,因而在某些方面搞资本主义,恰恰是在为共产主义制造前提。但我们每个人必须明白,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东西,其前途应该是向共产主义方向引导,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保证中国在短时间内赶上和超过世界上发达国家。
2、四个坚持和改革要统一
任何改革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不违反基本原则的,任何在改革中有同四项基本原则相对立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必然要失败。
3、改革不能违背多数人的利益
我们改革的目的是为多数人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决定的。改革的成功有待于多数人的支持,这事关改革的成败,任何想通过改革为个人和少数人谋利益最终都要失败的。现在的中国不是十七世纪的美国,也不是十八世纪的日本,而是二十世界的中国,人民有觉悟,有民主和自由,有平等要求的,把现代中国人当作奴隶、当作工具简直是大傻瓜的想法。只有依靠人民,改革才会获得胜利。
4、对帝国主义的分析要联系历史
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高级阶级已被证实,帝国主义的许多实践从本质上已反映出社会主义的萌芽,我们应该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看出社会主义的前景。从现在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确立了高级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产生更加惊人的经济发展奇观。
四、改革的目的最终要确立法制,法律高于一切,没有法律的权威,其它都将成为空谈。
五、改革应该注意整体性,系统性,缺乏全局性的,系统性的改革都是容易失败的。
六、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要在改革的过程中全面体现出来。任何改革都要有一定的政治集团来完成,在中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改革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加强对改革的全面领导,并在改革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
第四部分:社会主义政体民主集中形式问题
一、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要达到大治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体。
民主制体现在多方面。如人民在政治上的发言权,对政治家的选择,在经济上的决定权,在文化上的自由选择权等。主要的是在政治上的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人民应当成为国家管理的实体,很难想象,没有民主制,正确的意见怎样能经常形成和贯彻,错误的意见怎样能迅速纠正,人民当家作主怎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高级的最彻底的民主,这种民主是不能用任何人和集团包办代替的,发扬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政治基础。
二、集中问题
光有民主行不行呢?不行,归根结底,多数人的愿望和利益,最终还是要靠少数人领导多数人完成和实现,集中就是要有效地保证民主的正确意见的采纳和贯彻;集中就是要统一大家的意见,贯彻大家的意见,因此,以民主为基础的集中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另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三、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民主制和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政体形式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他们是互相对立的也是互相依存的,缺一不可。民主是集中的基础,通过民主选举集中的代表人物,集中是民主的结果,集中人物通过集中贯彻民主的意见,两者都是治理国家的两个不同的手段,不可偏废。当然就中国目前现状来说,民主问题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为民主制还很不完善,相对地说集中是较为完善的,因此民主制的确立和完善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彻底的民主和有效的集中相结合的制度。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政体必将发挥其不估量的威力。
四、民主集中的阶段性和条件
1、在大选阶段是大民主,民主为主,集中为辅。
2、选举结束后,由集中人物开始集中,在执政的时期是小民主,以集中为主,民主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