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民对非洲贡献无与伦比 没有人比中国人更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0:04:15
 

“在喀麦隆主要港口杜阿拉的郊区,一个求职的年轻人在路边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比中国人还行!’这句话让所有人发笑,因为在这里,没有人比中国人更行!中国人改变了这个国家。”这是法国《周末三日》周刊6月24日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的开篇描述。文章认为,中国对非洲发展的贡献“无与伦比”。
中国为喀麦隆修建了所有体育场,翻修了饮水系统,建起了医院和乡村诊所,还引进了一种防治疟疾的有效且不贵的草药。
在路上,我们乘坐的是自2007年以来连接杜阿拉与首都雅温得的28辆超现代化公共汽车中的一辆。这些非常舒服的交通工具是中国江苏省的一家公司生产的。最让杜阿拉人民惊讶的,是中国公司为他们翻修了两段环城高速公路,提前一个月完成!这条公路让市中心的交通堵塞状况得到改善。
时代变了,方法也变了。凭借1.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在整个非洲大陆投资。数十万中国移民在非洲从事着数不清的职业:工程师、工人、餐馆老板、食品杂货店主、裁缝甚至是医生。中药比西药便宜,征服了许多非洲人。
在尼日利亚,新来的人让中小型企业(生产饼干、凉鞋等)系统充满活力;在刚果(布),木材业主要由一些中国人经营;在塞拉利昂,他们的捕鱼船在海上进行梳篦式作业;在全球第三大产铀国尼日尔,中国公司正逐渐改变法国阿海珐集团的垄断状况。
从外交角度看,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安哥拉最好的朋友。2002年,安哥拉结束了27年的内战,需要援助。但是欧洲和美国要求过度负债且腐败的安哥拉政府增加透明度。那时中国出现了,没有提出任何问题,偿还了安哥拉的债务,通过中国的银行开通了100亿美元的贷款线路。
受经济增长拉动,中国需要能源和原材料,非洲则富含铁、铜、镍、金等金属矿藏。非洲还可以满足中国30%的石油需求。要找到石油,就得修建或者更新基础设施,投资兴建道路,然后挽起袖子、敢于冒险。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以前的西方大国从未能下定决心放手去做。
中国没有殖民情结,也不带政治目的。这是它的王牌。王牌还包括低工资和简朴的品质。中国的工程师没有像白人那样住在大酒店,而是睡在工地上。
20世纪90年代,西方放弃了非洲,将工厂迁移至中国。具有历史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在那个时期中国人进入了非洲。首先是几个先锋者,然后是成千上万的劳动者。
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从100亿美元增至将近700亿美元,到201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据估计,现在非洲有将近75万中国人,相当于其他移民的总和。
中国成为非洲大部分国家享有特权的贸易伙伴。在苏丹,华人社团人数众多,以至于他们的存在促生了一个广阔的中国蔬菜市场——这些蔬菜是大批中国农民在当地种植的。
迄今为止,白人的相对撤退有助于中国在非洲的快速发展。
离家时才18岁,他和贫瘠的福建省世世代代的人们一样,去国外寻找更好的生活。但他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他没有去传统的移民地北美或欧洲,而是选择了被陆地包围的非洲小国马拉维。
如今25岁的杨说,“离开中国前,我以为非洲就是一片大沙漠”,一个总是被酷热炙烤的地方,所以他觉得冰淇淋会有很大市常带着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钱,杨开了自己的工厂。实际上,马拉维属于亚热带气候,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工厂成为该国首屈一指的冰淇淋厂家。
过去5年,这样的故事在非洲层出不穷,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发现了这片大陆,在这片他们的同胞们尚不知晓的土地上做起了生意。
杨说,在他初来乍到的2001年,他会有好几个星期碰不到一个中国人。但随着他在这个国家的生意兴旺繁荣,越来越多的中国移民在此落地生根,他们从事各行各业,不论是小工厂还是健康诊所或贸易公司。
中国人来到非洲的第一次浪潮,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那个时代充斥着激进的社会主义思潮,人们宣称“第三世界团结一致”,而控制非洲大部分地区经济的是欧洲和北美的公司。尽管到处都有中国人的影子,但他们总是样子古怪。衣着单调的国家工程队修建体育馆、铁路和公路,常常用手工碎石或从事其他重体力劳动。
今天,在很多中国移民定居的非洲国家,如乍得,中国人经营的药房、按摩房、中餐馆随处可见。而一度占统治地位的西方人却越来越少,即便有,如今也主要是与国际公司合作的外派专家或石油工人,且生活在有重兵把守的高墙之后。
起初,推动这股新的中国移民潮的基本上是人们的口耳相传。像杨这样的先驱回家后放出话,说这里有着无数机遇,因为很多行业尚未发展或者已遭破坏,即便在较富裕的国家也缺少建设者和投资者。
这样的条件常常使西方投资者驻足,但对于很多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家来说,非洲欣欣向荣的经济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竞争通常很少甚至不存在,而对于非洲消费者而言,很多中国产品和服务价格低廉,比起西方的产品服务来要更容易接受。
面对在非洲的中国人,非洲人往往夹杂着期待和担心。“我们预计来年至少会有4万中国人涌入。这一大批人会成为经济推动力,但我们也担心,当他们来到时,是否会带来自己的工人,住着自己的房子,将所有的钱都带回家?”乍得商会主席雷诺·丁维姆纳伊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