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虚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40:14
互联网周刊 薛兆丰专栏
最近读到几个衡量中国经济状况的全球排名,头两个是由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2003年度全球GDP总量排名”,前者排名按照“名义汇率法”计算,中国排全球第七名;后者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排名全球第二。不管第二还是第七,都堪称“经济大国”。
另外一个排名,是今年1月4日由美国传统基金与《华尔街日报》联合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经济自由指数”。该指数并非GDP排名,亦非GDP增长率排名,而是全球157个国家或地区的产权保护、管制环境、税率、财政政策、政府干预、货币政策、黑市情况和贸易政策的综合指标。中国大陆排第一百一十一,是绝不起眼的位置。
再看一些经济事实。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逼中国升值人民币、欧美限制中国货物进口、多个国家控告中国企业倾销,还有就是外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达到了新高、以及中国政府调控投资过热等。一眼看去,中国经济呈现了繁荣的景象,是不可以否认的。
那么,中国经济究竟是实是虚?我们究竟应该相信世界银行算出来的GDP排名,还是“经济自由指数”的排名,还是要相信经济新闻的暗示?为什么GDP蒸蒸日上的国家,其“经济自由指数”却始终差强人意?究竟能不能把各方自说自话的排名结合起来,看清中国经济的真相?
首先,中国的GDP数字本身是被大大低估的。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有大量的灰色交易,以及因税网不严而产生的隐瞒。若把这些因素计算在内,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远远超过官方公布或第三方估计的数字。问题是,即便把这些差额补上,但只要用中国的人口数字一除,中国在世界上就还只是一个穷国。
再从技术上看世界银行的两种计算方法。若按“名义汇率法”,中国的GDP被过低折算了,因为人民币被公认存在升值的压力。该升而未升的汇率,会低估了中国的实力。若以“购买力平价法”为准,中国的GDP则被过高折算了。
所谓“购买力平价法”,是以“中国汉堡与美国汉堡同质”为理论基础进行折算的。但这个基础大有问题。只要把“制度性服务”考虑在内,那么“中国汉堡”就不等于“美国汉堡”,即中国离美国的生产力水平,比数字反映出来的还要大。
至于中国在“经济自由指数”中的排名,它与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的现实相比较,看似格格不入,其实不难理解。需要指出两点:一,“经济自由指数”的权衡有缺陷,未能充分考虑制度改进带来的生机;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健康,那些不健康的地方迟早要成为发展的瓶颈。
所谓“经济自由指数”,是要从体制的角度来衡量经济体持续发展的潜力。它不能解释因意外收入(如发现金矿)带来的GDP增长。问题是,中国的经济改革,虽未达完美,但大量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被释放出来,就如同发现金矿。这便成了“经济自由指数”的设计缺陷,即仅注重考察“好制度的存量”,而未充分注意“好制度的增量”也能带来显著的效果。
同时要看到,中国的高速增长,部分是因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造成的,它迫使人们普遍地轻视投资、急于套现。今天的繁荣,可能是过度榨取未来而换来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产权保护”、“管制环境”、“政府干预”这些弱项不解决,它们就迟早要对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障碍。
这大概就是中国经济的虚实:由于存在大量灰色市场交易,GDP数字总是被低估;这被低估的数字,若按“名义汇率法”折算,则会被进一步低估;若按“购买力平价法”折算,则会被约略纠正;但无论如何,相对庞大的人口而言,中国仍是穷国;中国正享受着劳动力和自然资源释放带来的鸿运,但如果不深化改革,就迟早要遇到增长的制度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