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卒保车”与“正龙顶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4:22:22
“丢卒保车”与“正龙顶缸”
新华网主页 -新华网评2008年10月07日 09:07:50  来源:中国网
据《北京日报》10月6日发布的消息: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司法部副研究员陈雄飞等多位知名学者,就近日层出不穷的“官员问责事件”作出评价时一致指出:行政问责应谨防异化为“丢卒保车”的手段。
所谓行政问责之“丢卒保车”术,换作更为通俗的说法,则为:虚假问责,或称问责秀。对此,公众并不陌生。
于整个行政构架而言,通常表现为“刑不上大夫”之圣教,天大的事情一旦祭出“替罪羊”即可抚众怒、保太平。这是权术语境下“丢卒保车”的千古一理本意,相关例子我们见得太多了,不待言,种种“拍苍蝇不打老虎”把戏,人所共知皆属此类。而对于某个因组织需要,即便不得已充当了体制内“丢卒”角色以完成“保车”使命的官员来讲,这一权谋之术则大可进一步生发为:只要不脑袋搬家,隐姓埋名、改头换面之后,照样仕途坦荡,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比如去年“复出”的山西某黑砖窑涉案官员,再比如今年某昔日被问责的市长今日又被问责的省长等等,不胜枚举。
总之,不管怎样宣称厉行问责,一经这各方心照不宣的“丢卒保车”术,问来问去,责任帐越问越糊涂,越问越稀松,末了,终归有惊无险,诸君纷纷弹冠相庆,可谓其乐融融是也。笔者看到,针对此“痼疾”,学者们开出的“老药方”依旧是:健全问责制。不讳言,这无非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公众再怎么愚蠢,也不敢寄奢望——置于“暗箱”之中的权力会有丝毫向往光明的本能冲动。换句话说,我们更愿意相信,行政问责从来都不应只是政府部门对自身进行“洒扫庭除”,却把公众当作观众,牢牢地阻于衙门口之外。
无独有偶,就在学者们这厢热议避免行政问责异化为“丢卒保车”的当口,同日《南方日报》有关报道称,旷日持久的“虎照事件”并没有随着对那个陕西老汉“诈骗”、“非法持有弹药”两项罪名的宣判而尘埃落定。一方面,“挺虎派教父” 傅德志再挑战端,点名道姓说关克就是“幕后黑手”,关则反唇相讥之为“疯狗”。另一方面,更普遍的公众质疑也在悄悄地酝酿,并合流为“正龙拍虎”之后的又一个新成语:“正龙顶缸”,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虎照事件”欲盖弥彰的鬼脸。
何谓“正龙顶缸”呢?在周正龙“失踪”数月之后,装模做样上演“公开审判”的当天,郝劲松在遮阳伞上写明了答案:“周正龙=替罪羊”。稍后,南京晓庄师范学院邵建副教授也“忍无可忍”给出了答案:“周正龙案亵渎法律我们应状告法院 ”。事实上,遍布于各大网站论坛以及不时现身于纸媒的各方质疑声,俯拾皆是。除了装聋作哑的“醉翁”们,谁都相信周正龙压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顶缸者 ”,即使是基于常识,我们都不难判断他的供词“我一人所为”是一句不乏黑色幽默的台词,在其背后遮蔽着:一串串已为公众有目共睹,但其自身却心安理得、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之欺世“阳谋”者。
如果说,潜规则摆在了桌面上,人人皆心知肚明的行政问责“丢卒保车”术,姑且让学者们仍存有“健全问责制”之终极幻想,让公众也不妨从之的话,在“虎照事件”第二季,作为收山之作的“正龙顶缸”而今大行其道,则不仅粉碎了这一幻想,更在某种程度上扇了问责制一个响亮的巴掌。与周正龙勇于“顶缸”同步,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在“权力暗箱”之中,某些行政部门及官员何其不惮于:脱下行政伦理的最后一道遮羞底裤,在万众注目之下作最无畏亦最无耻的公开表演。对此一“卒”不丢也能保“车”,徒留陕西老汉一人“顶缸”的绝妙光景,妄论问责?
据悉,针对“正龙顶缸”,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给出的建议是,“可以借鉴美国的陪审员制度,成立一个大人民陪审团,以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新鲜的建议,秉承“引入第三方”精神让赋权者充当最终裁决者,其实不仅是治愈“虎照事件”死而不僵“怪症”的一剂良药,也是根治更深层的问责制“丢卒保车”之“痼疾”的不二良方。须知,“丢卒保车”也好,“正龙顶缸”也罢,假如法律成为了“纸老虎”,无能为力将权力关进笼子里,权力自身亦表明:徘徊于制度化的门口,一百个不乐意自觉地进入笼子里,那么,公众既有义务更有权利把它们统统关进笼子里,这既是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也将构成本国政治改革的基础性步骤。(司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