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体质:要命的伪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1:44:35
90%的中国人都是酸性体质,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商家与一部分专家造出来的健康“新概念”,正在命中国人的心理软肋。
酸性体质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概念,无论西医临床研究还是中医理论,都不承认它的存在。酸性体质只是碱性补充剂生产商在卖弄概念,对健康有害无益。
每一轮有关健康的热潮出现,消费者不仅需要掏钱买单,甚至还要搭上健康。这一次,我们是不是还要为它付出代价?
不求甚解的酸碱生活 -本刊记者/张雄
作为佐登妮丝美容院在北京西城区一家分店的副店长,在2006年加入公司之前,小薇就听说过酸性体质这个词,但具体怎么判断“酸性体质”,她还真不清楚。后来,美容院的老师教会她用 “物理疗法”判断酸性体质。
各说各词的酸性体质推广者
“办法很简单,就是用刮痧”,小薇说,“正常体质的人,如果仅仅是疲劳,痧痘是红色;如果是酸性体质,就是黑紫色。”小薇和同她一起入职的同事们互相充当刮痧的对象,她的背上也曾出现过几道紫色的痕迹。小薇自认为也是“酸性体质”,在此后的一年里,通过食疗和同事们的物理疗法,“酸性体质”症状逐渐消失。“少吃肉,多吃谷类,还有一些碱性食品。后来慢慢好了。”
在39健康网主编赵慧杰的印象中,“人体酸碱平衡”概念大约是前两年开始火起来的。跟朋友们聊天,也会经常被问起“你是酸性体质还是碱性体质”的问题。“我记得当时有商家在卖一个叫酸碱平的东西。”赵慧杰回忆说,“我不知道是保健品还是营养品,主要说的也是酸性体质的人很多,吃这种东西可以帮助调节。”
江苏南通双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双林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酸碱平衡”的理论。人体正常pH值为7.35~7.45,平均为7.40,呈弱碱性。梁双林认为,现代人由于摄入鱼、肉、禽、蛋、大米等大量酸性食物,使得体内pH值经常低于7.35,这就叫做“酸性体质”。在之后几年的时间里,梁双林的公司和其他生产碱性保健食品的几家公司一起推广“酸碱平衡”的理论。在他们对“酸性体质”人群特征的描述中,“睡眠不好、身体肥胖、情绪不稳”等诸多亚健康症状纷纷入选。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梁双林说,已经成为酸性体质的人,“一定要适当补充第六要素(梁双林公司的产品)这样的生物碱”,才能将体内的酸碱平衡重新调整好。梁双林的“第六要素”并没有得到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注意,但“酸碱平衡”和“酸性体质”的说法,却一下子在媒体上和都市白领的口耳相传中迅速走红。小薇所在的美容院三个月前刚刚开业,现在会员有100人左右。“这在我们北京60多家店中来看,会员数还不算多。”小薇说,“来这里的,20岁到50岁的都有。大家都越来越注意保养自己了。就算是20岁的小姑娘,都特别注意美容师给她的建议。”
在保健的问题上,女人比男人要重视得多。美容院里的常客,最关心保健的女人。“她们过来做保养,我们首先就会用刮痧来判断她是哪种体质。”小薇说,“大约一半都是酸性。”多数人在听说自己是“酸性体质”后都会扭过头,一脸惊诧:“啊,是吗?”然后按照小薇的建议,少吃肉,多运动,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还有物理疗法,这样就可以“调整过来”。
“酸性体质就是亚健康。”多数顾客都会仔细聆听美容师们的教诲,并表示回去以后要认真执行。但实际上,没人能坚持下去。除了这种颠倒主次关系的“健康食谱”让人越吃越不精神外,很多女性会员还在接受其他信息,比如不吃肉会老得快。一些略懂医学常识的会员经常会和小薇讨论“酸性体质坏处多”的说法可能“不科学”。对此,小薇说“没关系,反正即使是酸性体质,也不见得非吃保健品,中医物理疗法就不错,比如拔罐、刮痧、芳香疗法、精油什么的。”
一头雾水的酸性体质信奉者
在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诸多媒体传播下,“酸碱平衡”被全国热衷保健的白领们欣然接受。重要的是,这个看起来十分时尚又通俗的理论,开始或深或浅地影响他们的生活。而眼尖的商家借助理论的力量,把他们的产品贴上“维持人体酸碱平衡”的标签,也跟着火一把。
38岁的姚耀是上海一家私营茶叶店的老板,他自认为在养生保健问题上具有上海男人的天然优势,那就是比太太更为细致。“我比较喜欢吃肉,稍微偏胖,而且很容易出汗。根据很多媒体上的文章,我总结自己是个偏酸性体质的人,摄入酸性物质偏多。”2003年,姚耀的父亲给他买了台深圳生产的离子水器,按照说明书上的说法,自来水经过这个机器过滤后,分两个口:一个出碱性水,一个出酸性水。
“人体和一般的水以及日常大部分饮食都偏酸,而碱性物质对平衡人体,甚至减少癌症发生都有好处。这台净水器可以调节酸碱度,分别适合美容、洗涤、饮用等。我觉得很不错。”在这台净水器买回来后的一段时间里,姚耀猛喝碱性水。“不过感觉除了大便通畅外,好像没有其他特别的功效。”姚耀想,不管有没有效果,上海的水质也不怎么样,一般自来水卫生标准再高,可泡茶总有怪味。既然有这么一台机器,即便没用,总能把水过滤一下。所以这台“制造碱性水”的机器也就一直被当作净水器用到现在。
茶叶老板姚耀最喜欢买农夫山泉的矿泉水。“农夫山泉经常拿碱性水说事,而我又是搞茶叶的。碱性水泡茶,加上茶叶本身的碱性,就是100%的碱性饮料。当然,我喜欢买农夫山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超市的饮用水里,它的价格最低。哈哈!”不过姚耀并不相信农夫山泉的“碱性”,“在常温或高温下,碱性水也容易氧化。出厂是碱性的水,运输途中高温储存,难道就能稳定碱性程度?”
按照流行“人体酸碱平衡”理论的说法,葡萄和茶叶都属于上好的碱性食物。“但问题是,葡萄吃多了,胃酸好像也会多;茶叶多喝,也没感觉出汗减少或汗味少点。我觉得自己还是容易激动,怕热。”姚耀对以“食补”促“酸碱平衡”仍然一头雾水。姚耀注意到,他周围注重食物酸碱度的人很多,“有的女孩子学明星们,只吃蔬果,几乎不吃肉,但看来皮肤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倒是我太太,每天巧克力和薯片不停,她还喜欢牛肉和高盐食品,又不爱喝水,到现在30多岁,皮肤还像高中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让姚耀疑惑的还有“碱性食物益长寿”的说法。“根据记载,我国最长寿的地区除香港以外,就是上海。而上海的气候并不理想,只是湿润而已,水质也不好,肯定偏酸性。还有个盛产寿星的地区在新疆,那里的老人以肉食和馕为主,蔬菜摄入不多,还喜欢喝白酒。这似乎跟很多长寿和健康的规律与宣传的背道而驰啊。”琢磨来琢磨去,姚耀决定还是坚信“自己的乐观向上的态度,或许才是健康最大的保证”。
“其实酸碱平衡是医学的基本概念,人体有自动调节的功能。不仅人类,所有的动物都能。”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的王乐民,现在是《健康报》的医药保健品口的记者。对于当下被宣传能调节“酸碱平衡”的产品,王乐民直言“炒得有些过”。
“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一直在医学上都存在。实际上对普通人来说,酸碱就不是问题。亚健康列出那么多种症状,100个人里估计都找不出一个不存在一点状况。”王乐民说。王乐民长期跟医药保健品厂商打交道,在他看来,酸性体质论目的就是为了推销产品。一般商家会用两种方法:打着科学的旗号和术语,故弄玄虚;夸大后果,用正常的临床理论说不用他们的产品会造成什么后果,恐吓消费者。
生意人姚耀对媒体上流行的保健理论持有一定的警惕。“我一直很注意健康类的文章,但不是盲目地注重。”因为他自己做市场,懂得很多倾向性强的文章其实是厂商的软广告。在他看来,“媒体关于健康的文章经常互相矛盾,因此要客观全面地看待。”赵慧杰认为像姚耀这样的人属于少数,多数人很难注意到商家宣传中的不实之处。“我接触过的一个朋友,很痴迷于那种所谓降体内酸性的保健品,像被洗脑了一样。”他曾试图给朋友指出酸性理论的漏洞,但他朋友能举出更多事实和病例,证明碱性补充剂是有用的,“好像就有思想灌输在里面。”
赵慧杰感叹保健品的宣传非常讲究策略,“实际上它们只是保健品,并没有治疗作用。但在做宣传的时候,却故意忽略这一点,让人以为治病是要靠他的产品的。”很多人相信碱性补充剂,就是冲着包治百病的药效去的。王乐民说这反映了一个心态:“恨不得吃下所有的保健品。实际上凡药皆毒,再好的东西,过量就会中毒。”更何况,到现在为止,这些碱性补充剂是否真的能算得上是药,他也不确定。
不同体系的饮食论
酸性体质论的饮食酸碱
营养学上划分食物酸碱性的标准,是根据食物在人体内分解的产物的酸碱性来划分的。凡是在体内分解的产物是酸性的,称为酸性食物;凡在体内分解的产物是碱性的,就称为碱性食物。鱼、肉、禽、蛋、大米、面粉、油脂、糖类是酸性食物;蔬菜、水果(香蕉等高糖类水果除外)、豆制品(蚕豆除外)、牛奶等是碱性食物。食醋、柠檬等虽然有酸味,但在人体中不会产生酸性物质,是碱性食物。
中医讲究四时进补
中医认为自然一切都受四时影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天是养肝的好时节,应注意用进补有芳香和温润的食品,豆制品、鸡蛋和新鲜蔬菜,如韭黄、春笋可以多吃些。夏天补心,除了时令蔬菜水果外,豆类和鱼类可以放心食用。不过夏天不能太多吃凉性瓜果,比如苦瓜和西瓜,否则会损伤元气。秋天补肺,煎炸和寒性食物是大忌。芝麻、香油、桑叶、菊花、芦根等辛凉生津润燥之物和牛羊肉都可以选择。冬季补肾,宁静为主,保精养神,保持身体不受寒是关键。羊肉、兔肉、鸭肉和山药、萝卜,都是冬季最好的养身食材。
西医强调饮食均衡
西医认为,任何一种食物都是人体必需的,不挑食才能健康。每日的饮食根据个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量而有不同营养素的需求量,从谷类中获取碳水化合物,从肉类中获取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从蔬菜水果中获取维生素、叶酸和糖,从豆制品中获取钙、蛋白质和雌性激素,从牛奶中获取脂肪、钙、乳糖和矿物质。
-本刊记者/张雄
梁双林一直自称是“酸碱平衡”理论的首创者,他是江苏一家生物制品公司的董事长。生产甲壳素及其衍生产品等营养食品,是这家公司的主要任务。按照梁双林的理论,多数人都是“酸性体质”,吃他们公司生产的碱性的“第六要素”就能解决问题。
“央视几乎每年都找我们”
什么样的人算是“酸性体质”?为什么过去从未有过这样的说法?
我觉得这是个现代病。九几年以后,大家都吃得多吃得好,但是为什么生病更多?我们讲营养过剩会导致疾病,因为过剩的营养在体内都呈现出酸性化状态,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酸性的体质,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我们吃进去的这些东西,提供能量和热量的时候,也会产生很多的酸性物质,在我们体内积累的话,沉积在肝脏当中形成脂肪肝,影响到我们胰岛素的活性。
你是什么时候提出酸碱平衡的概念?理论依据是什么?
2001年5月份,最早是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的一次专家研讨会上,主题就是人体健康与体内酸碱平衡。当时我提出的酸碱平衡的概念,在50年代的医学教科书上就有。这个在国外很流行,但是一直没有人把它跟保健联系在一块。教科书上提到的酸碱平衡都是疾病状态下的,我们只是把它跟保健联系在一起。
你的公司过去一直是生产型企业,而非科研单位,怎么突然就提出人体保健理论?
大的环境上,健康的宣传都把预防提到首位。我本来就是搞生化的,是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1986年毕业的,我们公司之前就生产甲壳素。在做研究和推广的过程中发现,甲壳素对很多的疾病都有帮助,也有些保健的作用。后来通过研究发现,因为它带有一个强碱性的集团,能够清理我们血液当中的杂质,清理我们的胃环境和细胞。2005年的时候,我们跟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了一个项目:如果细胞受到酸性物质污染以后,细胞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我们的产品,确实能够让人体受到酸性物质污染的细胞恢复活性。
“宣传上需要用疾病做功课”
人体有自动平衡的功能,按照你的理论,好像是这种平衡必须通过外在的干涉才可以达到?
人体本身是一个酸碱平衡的系统,没错。人吃进去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它也产生一些副产物。人本身也有排出这些副产物的能力,比如呼出二氧化碳。“非典”的时候,为什么很多病人要用呼吸机,因为二氧化碳呼不出来的,就是酸中毒。如果累积得过多,就不能完全充分代谢。不能充分代谢的话,多余物质导致酸性的物质的积累。
人的正常血液PH值是7.35~7.45。按你的说法,7.4以下都算酸性体质,这样的话,酸性体质的人岂不是太多了?
是这样的,酸碱平衡,西医定的标准是7.35~7.45,但人的酸碱度经常处于7.40以下。如果人的酸碱度低于7.35的话,就变成酸中毒。但如果你7.36,没有到达中毒,但也是处于酸性体质的状态。
我们说的酸碱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比如说,我今天中午吃了薯条,可能20分钟之内就是一个酸性的体质,但我的体内有碱储备,可以中和酸性物质。正常的人用这20分钟就可以纠正过来,但酸性体质的人,可能需要一个小时才能纠正。现在相对,酸性的人还是比较多。北京301医院的赵霖大夫,他是卫生部首席营养专家,他提出来:亚健康是什么?亚健康就是酸性体质。
要平衡过来,应该怎么做?
首先要从源头上来解决。少吃酸性食品,加强锻炼。更关键的,是要补充“第六要素”,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个营养要素。第六要素就是用来给你清理大扫除的,它不是药,它是世界上唯一含有游离氨基碱性基团的可食性动物纤维,是一种生物碱,能吸附酸性物质,能改善人体内环境。
不同体系的疾病论
酸性体质疾病论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脂肪肝、糖尿病、中风、癌症,任何一种能叫得上名字的疾病都是因为酸性体质所致。原因是人摄入的营养多余身体的需要,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在体内积累酸性物质,让体液呈酸性,最后导致疾病。尤其是代谢性疾病,更和酸性体质脱不了关系。
中医的疾病论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得病,是因为体内的阴阳平衡被破坏。致病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包括外因,比如自然环境、天气、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压力和内因,比如人的性格和体质。人体系统应该是天(自然气候、空间物理)、地(地理环境、水土饮食)、人(社会制度)、人的精神面貌、个体体质禀赋等的统一整体。
西医的疾病论
西医认为各种疾病的发生原因非常复杂,不是简单的一种因素所致。以糖尿病为例,分I型和II型,是由于胰岛素功能减退引起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形成的代谢障碍疾病。很多糖尿病人后来都会呈现酸中毒现象,是因为疾病所致,而不是酸中毒引起糖尿病。此外,除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外,有些糖尿病是遗传所致。
-本刊记者/李梓
现在,消费者走进商场,选购瓶装饮用水的时候,也许会先看一看包装是否印有pH值。自从2007年农夫山泉在全国各地用试纸检测了饮用水的酸碱度后,水的酸碱度开始成为消费者关注的一个热点。
越来越多的饮用水,尤其是小品牌矿泉水,也在自己的产品包装上标记上pH值,以及水源地。2000年前,这样做的饮用水品牌只有欧洲的依云水和中国的农夫山泉。在消费者看来,依云水瓶上的“取自阿尔卑斯山矿泉”是一种贵族式的炫耀,它解答了依云水高价的原因。而如此跟进的农夫山泉不言而喻,它最初的模拟,也许仅仅是一种商业考虑,但它确实成功了,为自己的产品打上了一个富有竞争力的烙印。
水仙花搅局:瓶装水的酸碱斗争
在2000年的央视广告时段,乐百氏纯净水炫耀它的纯净,“27层净化”让消费者对其品质充满了信心;而娃哈哈则请来青春偶像王力宏,“爱你就是爱自己”。已经成为全国第三大饮用水品牌的农夫山泉,模拟了高露洁的“鸡蛋对比”,分别在各地电视台播出“水仙花生长对比实验”广告:两组水仙花,分别养在由农夫山泉自己生产的纯净水和矿泉水里,看上去,没有任何区别。但一个星期后,矿泉水养的水仙花根茎长到了3厘米,而纯净水里那株只有1厘米。“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该喝什么水了吧!”
2000年4月24日,农夫山泉向业界宣布不再生产纯净水,转向天然水,原因是纯净水对人体无益。这在消费者中间掀起了轩然大波,也掀起了纯净水厂商与农夫山泉之间的长期战争。越战越勇的农夫山泉,从2005年开始,再次将pH值概念引入水市场竞争,声称自己的微碱水才是适合人体需要的水质,而酸性水对人体有害无益。2007年,农夫山泉在广东各小区义务为消费者测家庭饮用水的酸碱度,虽然测试方法落后,仅以试纸做试验,但仍旧引来新一轮水战。纯净水厂商多数回应说,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商业炒作,不会陷入农夫山泉的炒作圈套。
在2007年农夫山泉用试纸测试饮用水酸碱度后,39健康网作为一个独立观察者,对市面上常见的29个饮用水品牌进行了测试。结果令他们感到非常吃惊,那些最著名的纯净水品牌,比如屈臣氏和康师傅,pH值只有5.0。29个品牌水的酸碱度有规律地随着品种的不同而逐步上升,纯净水最低,矿物质水稍高,而天然水多数呈弱碱性。在这个测试里,农夫山泉的pH值为7.1,雀巢为6.7,依云水为7.2。最高的品牌为火山岩,pH值达到7.9。许多消费者看了以后,认为这些pH值只有5.0的纯净水为不合格产品,“酸碱度比酸雨还低”。
其实,水的酸碱度与其是否合格并非如此直接相关。在纯净水里,反而是过滤得越干净的纯净水酸碱度越低,据此判断屈臣氏和康师傅不合格,是站不住脚的。但是,这却让纯净水又多了一宗罪。
商业炒作下的水营养争议
现在的水炒作,让人眼花缭乱。中国的饮用水除了“天然水”、“纯净水”、“矿物质水”三大类,还出现了“电解水”、“富氧水”、“离子水”等看上去不太靠谱的新品种。这种现象让著名的水营养专家李复兴感到忧心忡忡,他说:“在国外,饮用水只有一个种类,就是天然水。而在国内却搞出这么多名堂。国家的研究和标准制定远远滞后于企业生产,这样怎么能保证大众健康呢。”
“如果一个商品,或者概念,它是个好东西,无论怎么炒,我们都觉得不过分。但是如果它不是个好东西,你的炒作就会产生公共危害。”著名的健康专家洪昭光说。他向来赞同天然的食物与水,认为这才是保持健康长寿之道,呼吁公众远离各种概念保健品。对于天然水商的许多观点,李复兴教授大都认为是正确的,但是,他对其中那些过于惊人的观点提出了批评,比如说“喝水排酸”。
鉴于各厂商大唱水的“功能型”,李复兴教授专门出了一本专著《水是药还是毒》,专门阐述这个问题。他认为,大量的商业炒作正在误导消费者正确认识水的作用和正确的饮水标准。他认为,纯净水是“合格的水,但是却因为过滤丧失了矿物质,从而失去了水营养的成分,功能退化”;而矿物质水是“在纯净水中添加了矿溶液和矿化液,但是却不能形成水合离子,从而不能被人体吸收,同样属于功能退化的水”。“天然水为什么好,就因为它的矿物成分不是以单一的状态存在,而是以人体能够吸收的方式存在。水中的矿物质被人体吸收的比率,大大高于食物。水是人体重要的稳定营养来源,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多吃一些好东西就能替代水的功效。”
水的pH值,对于人体到底意味着什么?李复兴认为,这主要包括两点,水的营养性和对人体自我代谢平衡能力的影响。“人体有着完善的一套酸碱平衡方案,不管pH值多少的水进入人体,都会被人体自己的一套系统进行改造。人体不同的器官有着不同的pH值,单一说人是酸性的或者碱性的,恐怕并不准确。”同时,李复兴教授认为,如果可能,尽可能饮用pH值接近人体血液pH值的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人体的平衡系统负担。作为一名水专家,李复兴自己喝天然矿泉水,“选择一种水,看它的水源地特别重要,我喜欢喝长白山的水。如果是北京出的水,则选择水源地在北京西面的,那边从传统和现实上讲,都是北京出好水的地方。”
-本刊记者 / 王晔
北医三院肾内科主任汪涛临床20年,作为博士生导师,自问对最新的医学名词都保持着一份关注。在被问到对酸性体质有多少了解时,他突然停下手头随意翻着的资料,认真想了一会,说他真的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
美国亚利桑那州癌症研究中心的华人科学家张健还花了一周的时间,查阅资料,和美国的同行讨论,多方论证。最后,他说他可以代表美国癌症研究的专家负责任地说,所谓酸性体质,不过是一个造出来的概念,纯属子虚乌有。
医学上从来没有酸性体质
张健博士本人在亚利桑那癌症研究中心承担着一个癌症研究项目,他每天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了解世界各大医学专刊的最先锋医学研究。
酸性体质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体液中的pH值最好是偏碱性,那样才是最健康的状态。一旦偏了酸性,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小到感觉疲倦,大到癌症。一句话,你能想到的疾病,在酸性体质论者那里,都是因为体液偏酸的缘故。
在揭开酸性体质谬论之前,我们需要先普及一下基本的医学知识。在西医里,人体血液正常的pH值应该是7.4,可以在最低7.35和最高7.45中间波动。一旦低于7.35,就会引起酸中毒,症状是头晕、瞌睡、焦虑,甚至精神错乱。但如果高于7.45,同样也会引起碱中毒,不仅会肌肉痉挛,还会引起心脏问题。不管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一旦不能及时就医,都有生命危险。
在人体中,关于体液或血液的酸碱性,自有一套缓冲机制,可以让血液中的pH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值。这套缓冲机制有三个环节:一个是碳酸和碳酸氢盐,一个是肾脏,另外一个就是血红蛋白。这三套缓冲机制就像过滤网和天平一样,自动调节血液里的酸碱度,让它们保持在一个正常的值。因为这些缓冲机制,不管摄入什么食物,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要知道,任何食物要经过的第一关就是胃,然后才是肠。在这样的缓冲机制下,任何食物在胃里都呈酸性,到了肠里就都变成碱性的了。
基于这样的缓冲机制,正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成为酸性体质人。至于酸性体质论所说90%的中国人都是酸性体质,张健教授不屑一顾,他说:“如果是那样的话,只能说明酸性体质人反倒是正常的。因为不管是在医学临床还是在研究中,只要一个人的身体偏酸,也就是我们医学上所说的处于酸中毒状态,不出几天就必定会死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些专家都不愿意用酸性体质这个词,而是用酸中毒来代替这个医学上造出来的名词。
酸性体质致病是在偷换概念
事实上,酸性体质概念中还有一个站不住脚的逻辑问题,即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在医学临床中,的确有很多酸中毒的情况发生。只不过,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为服用了某些药物或生病了,才会出现酸中毒的现象。一些常见的疾腹泻、肾衰竭,代谢类疾病如糖尿病,确实会引起酸中毒。而这些疾病的诱因,却和酸中毒没有一点关系。
身体偏碱就是健康的,其实不过是酸性体质论者偷换概念的错误命题。以号称中国最早提出酸性体质概念的梁双林的理论为例,他们强调身体的PH值应该一直处于7.4才好。事实上,这就是一句废话,因为正常人血液的pH值就是7.4左右。而且,并不是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偏碱性才好。人体中有几个地方,必须偏酸才算健康。第一个就是胃,这个不用说,大家都会多多少少有点了解。如果发生呕吐现象,大量的胃酸排除体外,反倒会引起轻度碱中毒,这就是呕吐后会感觉头晕的原因。另外一个是皮肤,健康的皮肤pH值应该是5.5,处于弱酸性的皮肤更不容易滋生细菌。女性阴道最理想的环境也是酸性的,一旦pH值大于4.5,就会引发炎症。除此之外,人正常的尿液也是呈酸性的。肾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体内的酸性物质从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一个人的尿液呈碱性,反倒是不健康的。如果按照酸性体质论,一个人的体液或血液pH值呈碱性才健康,那么皮肤、胃、阴道和尿液是不是也该呈碱性才符合逻辑。
酸性体质论主推的重要理论,就是通过补充碱性营养剂或进行食物选择,让身体从酸性转向碱性。撇开食物并不能影响身体酸碱性的事实,如果真的想把身体变成碱性的,其实不必喝那些成分很可疑的矿泉水或根本不知道有多少科技含量的碱性补充剂。按照汪涛教授的临床实践,他的第一选择,是给酸中毒的患者开出最廉价的碱性补充剂——小苏打。这种一大袋也不花不了几块钱的碱性补充剂,对付各种酸中毒最有效了。
不管酸性体质论者强调碱性体质最健康是为了卖他们的碱性补充剂,还是本着以好心,提醒饮食搭配不均衡的现代人多吃蔬菜少吃肉,每天看到从来不知道更新内容的酸性体质威胁论,我们就当是记得吃苹果的闹钟,千万别往心里去。每天被各种本来就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饮食论者牵着鼻子走,好好的人都该被折腾成病人了。实在害怕自己是酸性体质就成了病人,每天喝点苏打水,定时去医院检查一下,才是上上策。
酸性体质论的悖论
食物的局限性
普通食物绝不可能引起身体血液或淋巴的酸碱度变化,除非一次性摄入大量的偏酸或偏碱,才会引起血液或体液的pH值变化。醋是绝对的酸性食品,一旦大量喝下去,也会造成酸中毒。
酸碱怎样影响
除了药物或疾病干扰外,正常人会引起体内酸碱变化有两种因素:呼吸和代谢。放慢呼吸或不呼吸,会使体内的二氧化碳增多,从而血液的pH值降低,造成酸中毒,支气管炎和哮喘患者容易酸中毒;呼吸过于频繁或深呼吸过多,体内二氧化碳减少,pH值加大,引起碱中毒,肝硬化或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容易碱中毒。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腹泻或服用利尿剂等有代谢疾病的人容易酸中毒,而严重呕吐或肾脏控制酸碱不平衡的人容易碱中毒。
没有临床试验
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主推酸性体质论的梁双林主打产品“第六元素”,可以小到治疗偏头疼,大到抑制癌症。有这样神奇效果的药,居然没有进入中国各大医院的临床试验,也没有任何临床试验报告。
颠倒因果关系
不是酸性体质导致疾病,而是服用了某种药物或患有某种疾病会导致酸中毒。无论是呕吐、腹泻、糖尿病还是癌症晚期,都是代谢出了问题才导致身体出现酸中毒。如果血液pH值低于7.35,出现酸中毒后,不加治疗,很快就会出现生命威胁。
-本刊记者 / 欧阳海燕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迫切,越是容易在波涛汹涌的健康潮流中找不着北。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很多疾病是怎么产生的,都没有定论。正是因为生命的不可预知性,将所能看到的方法都用在延长寿命上,不过是人的本能而已。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才让很多打着为大众健康着想旗号的不法商家和各色没有多少专业背景的所谓健康专家门有了轮番登场的机会。以近几年推出的酸性体质概念为例,如果按照他们推崇的饮食方式,那就得尽量少地食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干脆做回食草动物。不用说别的,就冲90%的中国人都是酸性体质(所谓轻度酸中毒),那我们每天看到就不是亚健康的中国人,而是必须住院的中国人。
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的确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在壮年猝死或罹患癌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环境污染、使用了化肥的食物、工作压力大、没有定时检查身体的习惯,甚至医学的发达使得很多病都成为可知的,都是造成现代人反而更不健康错觉的原因。事实上,2008年中国人平均寿命是72岁;194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35岁。能吃得上鱼肉的现代人也并不比只能吞糠咽菜的旧中国人体质差,只不过现代人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和自身的保养。掐中了现代人重视健康脉的商家们,推出某种产品来改变所有的身体不适状况,其实就是在用貌似正确的理论,从那些盲目健康迷的口袋里掏钱。单纯从商业的角度讲,任何一种营销都是在打概念牌,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为了赢利,就给想要健康的人们指了一条错误的路,用什么样极端的方式拨乱反正都不过分。
事实上,健康想要简单也非常简单,饮食均衡自然是第一位,锻炼身体也不可缺少。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可以适当用些中医的刮痧排毒。只要是不妨碍身体本身的,又能求心理踏实的,都不妨尝试。但那些有悖于基本科学常识的健康热潮,在加入之前,最好想一下可能受到的伤害。  如果自己没有太大的判断力,但至少我们得知道一些原则:靠一种东西解决所有问题的健康宣传或保健品都是骗人的;除非处于减肥目的,彻底和任何一种处于饮食金字塔中的食物绝缘都是不科学的;多去医院做常规检查,少听信没有专业背景的商家推销。总之一句话,锻炼身体、经常检查、均衡饮食、调节情绪,才是最靠谱的健康观。
比起那些碱性补充剂和弱碱水,洪昭光以健康使者的形象,把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主流的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方法虽然保守了点,但更实在。
新世纪:怎么看热炒“酸性体质”概念。
洪昭光:这个概念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跟“牛奶是牛吃的”一样。这种概念,可以不理。如果它确实关系到民生,那我们应该关注。但事实上,天天都有无数标新立异的新观点出来。
新世纪:但“酸性体质”的倡导者,还真是说到民生上去了,说“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洪昭光:他并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循证医学证据。
新世纪:很多人也乐于接受奇谈怪论。
洪昭光:这与科学素养有关,缺少质疑精神和实证精神,听风就是雨,盲目跟风。
新世纪:如何具体分析一些时下流行的健康观点?
洪昭光:健康的观点大体有三类:一是有循证医学论据的。比如吸烟有害健康,这不是胡说的,这是近50年6万项科研证明的。再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必须及早控制,健康的四大基石等,这些都是有科学论据支持的,国内外一致公认的。二是没有任何科学论据的。比如鸡血疗法、饮水疗法、红茶菌疗法、酸性体质论等,不但无效,还伤身体。
三是有一些理论根据或临床实践,或由相关理论延伸的推测,但没有循证医学论据或严格的临床实践证实,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比如一天吃两个鸡蛋好还是一周吃两个鸡蛋好,食物生吃营养好还是炖补营养好。
新世纪: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去辨别一种健康观点的真伪?
洪昭光:很简单,三句话。第一,你看一看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是不是专业人员,看他有没有从事过本专业的科研教学或临床实践;第二,看他在本专业内有没有一定的学术地位;第三,看他提出的观点,有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如果都没有,那这个观点就很没谱了。有人喜欢用标新立异的观点颠覆主流,比如林光常提出的“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很多人喜欢听这个,一出新观点就叫好。但你可要注意,要颠覆主流观点,必须提出强有力的证据,不然你别信。
新世纪:以你从事健康教育十几年的经历看,中国人在健康方面最大的误区是什么?
洪昭光:科学素养差,缺少严肃严谨的科学态度。煽乎什么都信,热衷保健品,热衷各种健康理论。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原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讲,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愚昧,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现在有很多死亡都属于不必要的额外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中岛宏博士1992年指出:“全球有12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而如果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600万人的死亡。”就是说,有一半人的死亡是属于提前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新世纪:你倡导的健康理念是什么?
洪昭光:1992年维多亚宣言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大基石的核心就是老子所说的“适者有寿”。“适”指适度、适当、适应,凡事不走极端,把握好事物和环境之间的多层次关系,并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自身也跟着相应变化。比如合理膳食,关键是合理;适量运动,关键是适量;心理平衡,关键是平衡,不然芝麻大的小事就勃然大怒,造成心梗、脑出血,将会遗恨终生。
新世纪:如何活出健康状态?
洪昭光:健康很简单,就是别伤害自己。我们讲,二十岁养成好习惯,四十岁指标都正常,六十岁以前没有病,健健康康离退休;八十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一百岁,快快乐乐一辈子。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一个人想要健康,记住四句话:有梦想,没野心;有欲望,别过强;能自律,真君子;能知足,就是福。
新世纪:这并非是从医学角度论述的。
洪昭光:对。健康100分,父母因素占15分,环境因素占17分,医疗水平占8分,自己的生活方式占60分。也就是说,健康的60%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而在自己那60分当中,合理膳食占13分,心理平衡占30分。健康,说来说去,就是一个心态好。
新世纪:但很多时候人们更关注医疗。
洪昭光:美国人曾经做过一个计算,要想使美国人的寿命延长一年,用医疗的办法,需要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而如果用健康生活方式,不用花什么钱,就能使疾病少一半,寿命长10年。
我提倡的健康,不是用钱,不是用跑步机、保健品,不是用高精尖的技术、手术,而是用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疾病少一半,让中国人的寿命延长10年。
新世纪:如果用健康打商业牌,或靠钱来买健康,会怎样?
洪昭光:后果就是,你花了很多钱,得不到健康。德国著名病理学家魏尔啸说过:“医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社会科学。”现在可以加上一句:健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科学理念。健康是一种科学和生活习惯,不是一种商品。不然,某国国王有250亿美元财富,就不会50多岁死于恶性淋巴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