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风水总是遭遇误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2:22:32

人物名片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史,著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思想史》等。
《当理学家遭遇风水》,“全球通名家讲谈”的题目一出,应者如云,众人都奔着“风水”而来。可葛兆光却说这是误读,“我不是来谈风水的。”
“在英文里,有两个来自中国的外来词,一个是KongFu(功夫),还有一个就是FengShui(风水)。外国人至今弄不懂功夫和风水究竟怎么一回事,却都承认这二者特别厉害,但到了国内,它们的遭遇却大相径庭。李小龙、李连杰这样的功夫明星在国内享有着极高的声誉,风水却一直被视为与我们自身的一些文化相矛盾,始终得不到正统思想的承认,这是为什么?”一段鲜明的对比,将众人带到了对问题的思索之中,可思索的结果,却仍不是葛兆光所能把控的。
【儒学与风水,暧昧的两极】
在葛兆光以前,提到“思想史”三个字,更多人想到的是晦涩、深奥。从先秦士大夫阶层的形成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国思想史所囊括的内容总是过多地集中于精英阶层的想法。而  在葛兆光看来,“更应关注在实际的历史生活中起作用的那些一般的、普通的知识和思想,这些思想是精英思想存在的土壤和依据”。比如风水,便是葛兆光研究思想史这个大问题的小切口。
“传说中,刘伯温的《堪舆漫谈》中有这么一首小诗:‘堪舆要领不难知,后要冈兮前要溪,穴不受风堂局正,诸般卦例不须疑。’很简单的道理,只要满足了,就是好风水。例如当时清朝准备选皇陵的地址之一,例如清代的‘样式雷’所画的九龙玉的形势图……”几个“极品风水案例”一摆出来,所有的观众都伸直了脖颈,听课的热情被瞬间调动。然而又有几个人真正知道,风水究竟是什么,来自哪里?
“古书中,风水又叫堪舆。堪是天道,舆为地道,是上观天文、下知地理的大学问。风水二字又作何解释?出处为水,入处为风。古代的中国,对于大自然的很多理解,实际上都是根据人的身体放大的。风与水,和人身体里的血脉、呼吸是同样的道理。试想,人如果血脉不通、呼吸不畅,那还得了!所以人要想存活,就得看水脉、知风路,要能藏风、能得水,因为得水有活路,藏风有生气。这就是‘风水’二字最初的由来。”让人奇怪的是,这样一个本该被崇尚理性的儒家学者视为“怪力乱神”并加以排斥的“学问”,却长久地存活了下来。这其中的“暧昧”态度,曾经让葛兆光思索了很久。
“儒家认为现世的政治秩序、伦理道德更重要,而风水会让人心里心存侥幸,希望靠着它求得自己和子孙的福祉。可为什么他们又不彻底地扼杀风水呢?一个宋代儒家学者的话让我们了解到其中的原因:风水来源太久了,儒家没办法彻底把他打垮。第一,对于自然天地的规律你没有拿出另一套道理,所以不能够**它;第二,人们的命运充满变数,种瓜得瓜还做不到,你难以阻止人家去信风水,第三,儒家讲现实,不讲来世,未知生焉知死,可是民众总是想知道以后的事情,想知道以后的事情你就要给他一点信心,你若不给,他只好去信别的。”
【当“风水”成为职业】
“风水体系到底什么时候形成的,没有人能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但在考古发掘出来的秦简里就有关于看宅相墓的一些记载,直到汉代,这类知识才渐渐多了起来。”风水就这样在儒家暧昧的注视下“茁壮成长”。到宋代,越来越多的读书人热心于参与风水书籍的编纂,风水知识也由最初的粗糙发展到后来的繁冗和专业。然而,对于葛兆光这个完成了150余万字《中国思想史》的学者而言,透过风水发展的表象看到社会本质才是真正的目标,就像他在“全球通名家讲谈”现场一再强调的:“我不是来谈风水的,我是一个做思想史的人。”
“宋代可能是中国历代最重视文化事业的朝代,学堂、书院遍布,开朝之初还定下‘不杀文人’的规矩。读书人数量激增,可最终能通过科举这座独木桥的人毕竟少而又少。于是,那些做不了官的读书人,只好进入下层社会,做学医(儒医)、代笔(宋师)、教师,还有一部分人进入了风水领域。”
由于文人的进入,宋代以后的风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派别,一个是福建闽派,讲究五行八卦方位,根据相生相克的道理决定吉凶;赣派则盛行于江西,以研究形势(软体)见长,就是“龙山水穴”。
“知识分子对知识总有一种垄断的嗜好,他们进入风水领域,就把这个知识变得很系统、很复杂。因为系统了、复杂了就得专门学,没学过的人自己看不懂,他们的生计就有了保证。于是,这些人就成了元明清几朝的专业风水先生,他们的职业地位也得到提升。”http://i.cn.yahoo.com/zgzyfs/blog/p_1537/
讲台一侧的投影上出现了影像,是几个不同年代的罗盘。从最原始的司南到现代风水师包含了二十八星宿、三百六十经纬度的罗盘,让人眼晕。罗盘上的元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看懂。从此,天与地就被人为地‘隔绝了’,得通过一批专门的人去打通,这就是所谓的“绝天地通,民神异业”。
【对古人不能无端傲慢】
现场交流时,人们将葛兆光团团围住,一边递上纸笔求签名,一边见缝插针地问自己的公司摆设该如何布局。葛兆光开玩笑道:“如果希望在今天的讲座中学到如何看风水,运用到你家祖坟,恐怕让大家失望了。”
“当年,荀子批评墨子的功利观时曾说‘蔽于用而不知文’,我们现在也面临着这种问题。”在葛兆光看来,“用”就是实际效用,重视能够实现的利益;而“文”则是形式与内涵的和谐。人们现在关注风水,更多是想看它能为自己现世的命运带来怎样的改变,能为子孙后代谋得怎样的福祉,却往往被这些实际需求蒙蔽双眼,忽略了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在西方科学尚未进入时,阴阳五行一直是贯穿我国古代的一个知识基础,是中国认识一切现象的宇宙观。政治、经济、自然,甚至风水,都是在这样的知识基础上奠定的。当我们将风水还原到它所生长的特定历史时期,还原到当时的文化背景上,就能发现:它是经过合理推断得出的结论,有着自己合理的语境,而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迷信。这也是我今天演讲的一个目的,我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够明白,要把这一切放到历史中去看,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古人的知识,体会古人曾经拥有的智慧,不至于抱着一种对古代人没有道理的傲慢。”
“傲慢的只是一部分人,我就觉得风水很好!‘功夫’和‘风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为什么我们不能将它变成中国的旗帜!”一个性急的观众在一旁插话。葛兆光答道:  “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在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像您一样,急于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希望将它们变成旗帜。但它应不应该、能不能变成旗帜?是风水成为旗帜还是滋生风水的那些背后的智慧成为旗帜?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风水毕竟是两截,一截是它背后的智慧,一截是所谓决定人祸福的功用,后者我不赞同,但是风水背后的许多知识和智慧,我们可以加以利用。让中国的古典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凤凰重生,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环球人物记者 肖莹 实习生 徐金金 编辑 陶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