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2:33:46



>>21世纪话题>从眼下的英语热谈起 2003年第1期

从眼下的英语热谈起  2003年第1期
2003年第1期

文/张丹
最近一年多来,国内掀起了全民性的学英语高潮,不论职业,不论年龄,全都拿着英文在啃。很多单位也在组织英语学习,有些地方甚至不学就不让上岗。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英语热问题,怎样正确处理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关系呢?
学英语势在必行
学英语已成流行趋势。时下,再偏僻的话题和现象,只要和英语沾边(甚至只是在想象中和英语沾边),就会变成热点。在中国入世、申奥成功的大环境下,21世纪头十年中国社会文化的表层标志或许就会是“英语热”。
在城镇, 许多公共场所的标识只写英文没有汉字,在说话时口里夹带英文已成时尚。甚至在偏远的农村,人们对英语也不陌生。 在黔东南的一个县里面,斗大的英文字母不识半个的农村青年都知道“想要出国不要慌,北京有个新东方”。
在一个说汉语的广袤国土上出现英语学习的狂潮,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种群体的愿望只要有充足的集体理智作为指引,即使形成了狂潮也终归能有它合理的流向。
英语的地位不可忽视。就全世界范围来说,还是英文最重要。汉语虽然从人数上来看,有大约20亿人在讲,可以说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从使用范围与英语相比较,仍然是有相当大差距的。英语的地位取决于几种力量:第一,经济力量。现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时期,而全世界重要的发达国家都是英语国家,如美、英、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而许多发达的非英语国家,也把英文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这就使得大家为了经济上的沟通来往更加劲地学习英文。第二,政治力量。现在全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说英语,是英语地位重要的重要原因。第三,文化的力量。我们现在看电影都会关注好莱坞大片,外语书籍也纷至沓来。这几股力量都为推动英语的全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语地位不可替代
汉语地位明显上升。许多人批评现在年轻一代的汉语水平在整体大幅下降,究竟什么才能真正体现汉语水平呢?是多摆放几门古书,会作几首古诗就叫有国语水平吗?现在的时代变化太快,年轻人有太多要学的东西,不学就要落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的语言教育是有某些缺陷的。从整体来看,语文从小学学到中学,学下来还是没有多大进步。其实我们从这些年的外国人汉语资格考试中也可以得出许多经验。一方面,过去太强调语法。另一方面,语文其实就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它承受不了太多政治、文化、历史的责任,它是吃不消的。我们过去太强调语言要负担的东西,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几年下来,年轻人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太大的提高。
现在对于汉语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前景看好,说汉语将来会成为全球第二大语言;一种觉得英语现在以压倒性的优势占领全球,汉语受冲击很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考试中心(HSK)主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秘书长、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崔希亮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从全球来看,英语的地位越来越高,现在仍是最重要的语言;另一方面,汉语现在地位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这几年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大幅提升,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了。原来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学校很少,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外国留学生。而尤其明显的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大家都看到在全球经济持续衰退的时候,中国经济仍一枝独秀,为跟中国发生经济往来而学习中文的人更多了。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2000万人在学习汉语。在美国,汉语已成为第三大语言。
老外也开始学汉语。从中国汉语考试中心(HSK)统计到的数据来看,近几年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以每年45%的速度在增加。仅今年估计就会达到10万考生。这个速度是惊人的,要知道,前10几年加起来的HSK考生也不过40几万。而且现在统计到的仅仅是参加考试的人群,还有大量在学习但并没有参加考试的人。拿学校来说,从前仅有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一家,现在全国有300多所高校都在招留学生。今年仅北语一家来学汉语的人就达到7000多人。这个数量是不算小的。据国家汉办统计,现在全球大约有2500万外国人在学习汉语。虽然和学英语的人数还不能相提并论,但这种上升的势头是不容小视的。
都有哪些原因促使这些外国人来参加汉语资格考试呢?一是学习者为了检验自己的汉语水平,二是为了在中国上大学,三是为了求职,其中以求职为最主要。许多学生都计划将来留在中国找工作,或创办企业或安家。还有一些人,比如韩国的,准备回去在政府部门就职。总之,怀有功利目的考生数量越来越多,生存需要是第一推动力。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这种需要也越加迫切。
有一个较普遍的看法,认为英文是表音的,汉字是象形字表义的,汉语难学也是从前推广不开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一个误区,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汉语的音是一点也不难。如果只说不写的话,半年的强化训练就能让一个零起点的外国人开口说话。这一点甚至英语也做不到。
在学好汉语的基础上学习英语
学英语的归属。如今,外语已经贯穿于中国人的人生始终:上幼儿园时,年轻的父母就开始为“小孩学英语会不会和汉语拼音搞混了”而苦恼;上了小学,更让人捏一把汗,原本是中学必修课的外语,现在已经“提前”到了小学三年级;进了中学,自然要“高标准,严要求”,学“哑巴英语”不行,要加试口语、听力;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刚想歇口气,麻烦事又来了,一般课程不好好学,都还有补救的办法,可唯独外语,过不了国家统考的大学英语四级就不行;毕业后,去求职,一个小小的六级本难倒了多少“英雄汉”……没办法,只好把外语当成生命的一部分。
但是,我们讲学习语言是不能搞一刀切的。象我们推广普通话,就是是分年龄,职业,有重点,次重点地进行推广的。学英语也是一样。那些有工作使用需求、交流需求的,有重点示范作用的,应该大力促进,而和英语永远也挂不上钩的,就不要在政策上硬性要求了。
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当中,有一种其范畴超出了方法论界限的“方法”引人深思,这就是由著名教育工作者刘克亚先生创立的“表演英语”。之所以说它超出了方法论的界限,是因为“表演英语”的目的恰恰就是让人认识到英语学习的关键并不是在像洗发水品牌一样不断翻新的“方法”上,而是在于从personal development(个人发展)的角度入手,把英语的学习和一些“人生技巧”、个人管理能力、生活理念结合起来,使英语学习变得不仅仅是为了学英语本身、为了一时的出路而学习。刘克亚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际自由族”的概念,认为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终极归宿并不一定是大洋彼岸,在对中国的前景充满自信的前提下,他认为中国人学好了英语不改变中国国籍就可以成为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工作、自由居住、自由生活的“国际自由族”。对于那些懊悔自己投错了胎,不能以一副金发碧眼的外貌、一本USA的passport在全球飞扬跋扈的人来说,这种建立在民族气节之上的“世界公民”想象力会起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二者的关系。中国毕竟是一个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汉语一下子被英语取代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全民学习英语,主要是和发达国家的文明程度差得较大,国家封闭得太久,一打开国门,国外那些新鲜东西是很吸引人的。但当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地位时,英语热就会降温。
汉语的地位之争,有人已把它上升为“爱国主义”,这种思想是狭隘民族主义思想。“没有国际主义,就谈不上民族主义。”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太复杂化了。而且语言本来就是在不停地变化的,不是静止不动的。从理智的角度,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工具拥有绝对的优势,它要求一个迫切需要走向世界的民族尽其所能地掌握它、使用它。同时,也必须对工具的“非工具”的一面,也就是对附着在它上面的价值观、立场,保持足够的清醒。
世界各国有文字记录的语言都有它存在和发展的环境,也能够用来描述和表达人类通用的概念,传达人类共有的知识财富,所以说语言本身并无优劣,使语言披上华丽外衣的其实是使用这个语言的民族、国家和人民的发展状况和富裕程度。同样是方言,富裕地区的方言就会有人坚持有人模仿,而贫穷地区的方言则会被摒弃和耻笑。语言的兴衰大抵也是如此。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渐变成为世界通用的交际语言,我们只能接受这一事实而尽量以宽容之心采纳,以便于与外界的沟通,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历史。
我们看一种语言的地位,其国力的强盛是最重要的。举个例子,这就和方言一样,全国各地这么多方言,因为其不同地区的综合实力,而在全国推广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早年的广东话,现在的上海话,背后都有经济在撑腰。就中国目前实力,仍是不发达国家的范畴,现在的经济实力与我们的语言地位是较相适应的,而且在日渐上升。中国经济要发展,和国际联系日渐增多,学习国外的语言从而学习他们的好东西,这是必要的。
作为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人,我们没有理由为自己国家目前的落后自惭形秽,也没有必要排斥作为国际交流工具的英语,这样做很难也并不理智。今天的英语已经并不代表哪一个具体国家,而只是一种国际通用的传达信息的符号,语言的不同使人类产生隔阂而始终没有筑起可与上帝抗衡的通天之塔,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正在为人类的交流做着不可估量贡献。

《21世纪》杂志社   webmaster@21.com.cn   电话: (010)64669244   朝阳区亮马桥路40号 100016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