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经济述评-55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9:20:06

2009年上半年经济述评:景气指数变化印证经济企稳回升过程

2009-09-08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编制的先行指数、一致指数、预警指数和国家信息中心编制的综合警情指数是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1-7月,先行指数、一致指数和综合警情指数的走势表明,我国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加快、投资与消费需求持续活跃,经济呈现持续回升态势。

  ———先行指数持续反弹,宏观经济由企稳到回升。描述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连续7个月的反弹表明宏观经济正由企稳到回升。2008年,一场自二次大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各项经济指标出现严重下滑,对于经济何时见底众说纷纭。不过,先行指数的运行轨迹已经清晰揭示了经济触底、企稳、回升的过程。2008年11月份的先行指数曾达到阶段最低值97.4,较上年同期回落15.9个百分点,随后,该数值持续反弹,尤其是今年3月份以后,反弹速度加快,3-5月连续3个月环比增幅达1个百分点,六七月回升速度略有放缓,但已同比转正。与此对应的是,去年四季度我国GDP增长6.8%,今年一季度GDP为6.1%,二季度为7.9%,经济增长于今年一季度触底回升,先行指数大概领先GDP增幅一个季度回暖。

  ———一致指数仍未恢复上年同期水平,但已走出谷底。一致指数是反映当前经济的基本走势,由工业生产、就业、社会需求(投资、消费、外贸)、社会收入(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4个方面合成。今年2月份,该指数出现阶段最低值后,目前已经连续6个月回升。综合近一年数据来看,该指数低位区间出现在今年一季度,平均值仅为94.3,低于上年同期8.2个百分点,二季度以来该指数持续回升,但仍未达到上年四季度水平,其走势大致与GDP增长同步。构成一致指数的工业增加值虽然前几个月保持下降走势,但6月份降幅已收窄,7月份则进入回升区间,连同固定资产投资、发电量、财政收入、当月实际消费额增速等指标经季节调整后结束下降趋势,各类经济指标全面企稳回升态势形成。

  ———综合警情指数首次进入绿灯区下沿,预警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绿灯区。7月份,反映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的综合警情指数结束7个月的“偏冷”浅蓝灯区状态,年内首次进入“稳定”绿灯区。构成综合警情指数的10个指标呈现“七升三降”的走势。上升的有:M1、固定资产投资、人民币贷款总额、发电量、消费品零售额、财政收入和工业增加值;下降的有:CPI、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进出口总额。7月份,M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速和当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继续处于“过热”的红灯区,除M1外,其他指标已连续位于红灯区一个季度以上,M1增速逐月加快,经季节调整后在6月份便进入红灯区;财政收入恢复正增长和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回升使这两项指标由“过冷”的蓝灯区进入“偏冷”的浅蓝灯区,企稳回升迹象越来越明显;其余4项指标,包括CPI、发电量、进出口总额、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速则仍处于“过冷”的蓝灯区。

  受M1、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增速回升的影响,相对二季度宏观警情值持平的情况,7月份宏观警情指数出现明显变化,年内首次进入绿灯区。与此同时,预警指数早在6月份即“由蓝转绿”,连续两个月位于绿灯稳定区,表明宏观经济运行正“渐入佳境”。

  1-7月,在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特别是投资刺激计划的拉动下,我国经济展示了在低位企稳然后回升逐步加快的过程,经济中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回升态势明确。今年以来尤其是二季度以来,美、日等主要西方国家多项经济数据有向好表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好转带来经济持续回升的预期。但是,目前四大负面因素值得关注: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漫长曲折,外需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要因。随着各国政府应对危机措施到位,其效果逐步显现,从二季度开始全球金融市场趋稳,发达国家经济萎缩幅度有所放缓,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有所恢复,但各主要经济体复苏主要靠政府投入和政策刺激,政策的持续效果还有待观察,尽管一些经济指标也显示世界经济正在触底,但短期内出现强劲复苏的可能性不大。二是民间投资动力不足,内需较快增长难以弥补外需萎缩形成的缺口。今年以来,投资增长主要靠政府投入和银行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支撑,民间投资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驱动下,国内消费品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增长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消费类产品生产企稳回升,但政策驱动新增的消费需求难以消化外需不足形成的需求缺口。三是工业经济仍未步入正常增长轨道,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仅为近年来正常增长水平的一半左右,仍未步入正常运行轨道。工业效益状况仍不乐观,全年利润实现正增长难度很大。四是产能过剩问题重又显露,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目前,我国许多工业产品已在国际市场中占有较高份额,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产能严重过剩表现得更为突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最为突出,此外,造船、化工、平板玻璃等行业也都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2009年上半年经济述评:做好税收“加减法”

经济复苏需要减税,财政增收需要多收税———一“加”一“减”,似乎两难。但从实际情况看,税收是个“大盘子”,有利于经济复苏、产业升级的可以“减”,有利于结构调整、原本就属于跑冒滴漏的可以“加”。做好税收“加减法”,是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

  减税可以增加企业和个人收入,进而刺激投资与消费,推动经济增长。作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出台了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下调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连续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征小排量汽车购置税等一系列减税政策。这些政策对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国民经济的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楼市回暖和上半年汽车销售量稳居世界前茅,相关方面的减税政策功不可没。

  按照预算,我国今年计划减税超过5000亿元。

  从上半年的数据看,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完成税收总收入29530.07亿元,同比下降6%,减收1895.68亿元。从税种上看,与生产相关的税种普遍减收,除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63.1%、6.4%和0.7%外,其余与生产相关的主体税种依然减收。其中,国内增值税下降3%,进口环节税下降14.9%,企业所得税下降13.8%,关税下降29.9%。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下降必然影响到财政收入的增长。今年前4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了9.9%,但5月、6月全国财政收入却连续实现“正增长”,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增幅高达19.6%。专家认为,尽管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了6%,但非税收入同比增长了31.4%,弥补了税收收入下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经济复苏正带动财政收入走出谷底,不过,由于民间投资跟进乏力,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下半年经济复苏仍然需要有较大幅度的政府投资带动,财政收支压力依然较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的两大税种———国内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下降了3%和13.8%,表明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

  与此同时,审计署发布的2009年第9号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广东、湖北、内蒙古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税部门在2007年至2008年的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执法不严、税收制度不够科学合理等突出问题,造成了大量国家税款流失。为确保完成今年税收收入的增长预期目标,税务总局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税务机关加强股权交易、反避税、房地产业等领域的税收征管,进一步做好堵漏增收工作。内容包括:加强股权交易税收监管,防止利用海外注册企业进行避税。加强反避税管理,防止跨国企业将境外亏损转移境内。加强房地产业税收管理,重点对房地产开发成本费用进行审核。加强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加强大企业重点项目检查等。

  税收力度的加大有利于保持下半年财政收入的稳定。不过,财政部税政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经济还没有从经济萎缩中真正恢复起来,因此依然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税收政策来讲,一方面要坚持结构性的减税政策,另一方面也要研究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和推进税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事实上,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有力工具,税收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通过差别化的税收政策来促进调整结构。目前财政部正从这一角度出发积极落实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相应的税收政策要求。如7月31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对外发布了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明确自今年起国内动漫产业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方面享有税收优惠,并强调重点鼓励国内动漫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可见,下半年我国税收将继续执行有收有放的灵活政策。该收的钱收上来,该放的钱放下去,这样一来,税收政策才能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的同时,在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应当说,立足当前,放眼长远,这也是我们各个行业和领域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的应有态度。 

2009年上半年经济述评:消费升级造就汽车业高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快速增长,产量和销量分别为599.08万辆和609.88万辆,同比增长15.22%和17.69%,创出半年汽车产销历史新纪录,也使中国继续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方面,一枝独秀的中国汽车市场令业界信心大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将全年的预计产销量调高到1100万辆以上;另一方面,关于汽车产销能否持续快速增长的话题也在不断升温。

  高需求造就汽车业的高速度

  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归根结底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决定的。没有市场的高需求,就没有汽车业的高速度。

  尽管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依旧保持了7.1%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汽车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的区域性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是北京及沿海经济强省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北京市上半年汽车上牌量为31.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山东、江苏、浙江、河北等省份,上半年的新车上牌量则实现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山东省,上半年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60.66万辆和60.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52%和24.7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中西部地区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增长速度远高于发达地区。陕西省统计局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陕西省汽车产销大幅增长,其中生产汽车19.26万辆,同比增长64.8%;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32.38亿元,同比增长89.2%;小轿车销售10.1万辆,同比增长24.6%。甘肃省统计局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甘肃省实现汽车销售额26.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9%。银川市上半年实现汽车零售额18.22亿元,增长46%。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现有汽车千人保有量为20.5%,很多家庭都是第一次购买汽车,具有需求刚性。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中,初次购车人群的比例更高,在西安、成都等城市,年收入超过5000-6000美元的人群迅速扩大,直接推动了上半年汽车销售的新浪潮。

  的确,我国汽车市场目前正在由导入阶段向普及阶段发展,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发展,今年开始进入了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由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梯度发展的格局将导致汽车刚性需求长期存在。我国一线和二三线城市大约有3亿人开始进入汽车购买时代,这个市场潜力是刚性和可持续的。同时,中国汽车市场始终是内销市场,只要宏观经济处在健康的状况,城乡居民的收入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这个市场需求就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只要汽车市场的刚性需求没有改变,国内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就不会改变。

  三大政策成为车市助推剂

  去年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燃油消费税、小排量车减征购置税和汽车下乡补贴三大政策,从今年上半年的市场来看,效果是明显的。

  其一,乘用车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统计显示,上半年乘用车产销分别为441.89万辆和453.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96%和25.62%,增速分别高于行业5.74个和7.93个百分点,乘用车对汽车产销增长的贡献度为96.8%,而商用车为3.2%。

  其二,自主品牌获得快速发展。由于绝大多数自主品牌轿车均为1.6升及以下品种,受车购税利好因素影响较大,从1月份起,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连续稳居第一。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95.5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45%,比上年同期提升4.21个百分点。

  其三,6月份原本是销售淡季,但国产汽车销量达114.21万辆,同比增长36.48%。其中,乘用车销售87.29万辆,同比增长48.36%;商用车销售26.92万辆,同比增长8.34%。这表明,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国内车市已经全面回暖。

  不可否认,政策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但把车市的强劲增长仅仅看成是政策推动的结果,也是片面的。

  如果没有宏观经济形势的企稳向好,小排量车减征购置税和汽车下乡补贴政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没有消费信心的恢复,就不会有二三线城市购买力的集中爆发,更不会有中高级车型的快速增长。因此,政策推动只是关键时刻的“助推剂”,宏观经济形势企稳向好产生的刚性需求,才是车市创纪录的绝对支撑力。有专家断言,从增长幅度来看,上半年10%的销量增幅是由政策带动的,而其余5%的增幅来自刚性需求,这是符合今年年初的预期的,也是一个正常的增长速度。

  下半年15%的增速可期

  有人担心,下半年随着“政策红利”逐渐减弱,汽车销售强劲的局面将难以持续。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首先,保增长的基本政策没有变。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改变,保增长仍然是头等大事。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为汽车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宏观基础。

  其次,小排量车减征购置税和汽车下乡补贴政策将持续到年底,将继续对下半年的车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将继续推动受惠的小型车快速发展,也将继续带动中高级车型加快发展。

  再其次,商用车的复苏将是下半年车市的另一个增长点。6月份商用车市场逐渐走出低迷,尽管依旧环比下降,但同比增速明显提高。随着物流运输复苏、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深入,下半年商用车也将重回上升轨道。

  因此,随着宏观经济继续企稳向好、乘用车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商用车的复苏,下半年车市的快速增长是可以预期的,即使比上半年有所回落,全年达到15%的增速是完全有可能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上半年的车市形势令人鼓舞,但中国车市的一些固有问题,如结构不合理,研发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差等,并没有根本改观。特别是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等代表未来方向的发展问题,甚至被暂时搁置起来。因此,在大好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长远的眼光寻求整个行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厂商共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