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规划,保住城市的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7:47:34

理性规划,保住城市的根

(2010-12-27 17:40:52)转载 标签:

厦门

城市建设

营平片区

文化

分类: 文化

保存老厦门的风貌,并充分发挥建筑物的实际用途是营平片区改造的目标。在城市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是灵魂。城市究竟如何规划才“完美”,海内外三位设计师分别向本刊表达了他们的专业意见。

理性规划,保住城市的根

文/本刊记者 游泽方






于立:旧城保护重在建立协调机制

于立,出生于厦门,现为英国卡迪夫大学规划研究国际中心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首席研究员。

 

  城市规划到底是谁的责任?英国卡迪夫大学规划研究国际中心主任于立认为,城市并不仅为政治家、开发商、投资者和规划师所拥有,更为全体市民所拥有。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需要所有人的工作、贡献和意见。城市的发展和维护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市场多元化条件下,对规划原理和功能的理解需要变革和创新,规划应是所有市民形成目标和共识的一种框架形式,是可以在各种矛盾之间进行谈判、和解的机制。

  于立认为,厦门老城区特别是滨水地区受到高层、高强度改造的压力之后,将会很快毁坏历史地区的特点和尺度。大型开发侵蚀了旧城区的特色,道路的拓宽破坏了骑楼原有的宜人的尺度。因此控制这种模式的开发是必须的。

  旧城居住区缺乏基本的舒适度,条件比较差。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改革开放之前以及之后相当一段时间的低租金使原住房进一步分割,住入更多的居民,造成居住的过度拥挤。重新安置低收入阶层成为改造或拆除这种地区的重要工作,然而其成本很高。完全由政府承担显然有很大的难度,市场行为成为改造的必然。因此保护与改造将面临对开发商的补偿问题,其原则应当是,补偿开发商相关的成本支出,在旧城区以外给予一定面积的补偿,但不应在旧城区内进行。

  城市改造与保护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关键。而社会问题的解决是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与城市快速建设形成强烈的矛盾。在于立看来,厦门旧城改造与保护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旧城老龄化现象严重。随着新城区的建设,基础设施匮乏的旧城中,有大量青年人迁往周边新区,大量老年人仍然继续生活在旧城区。旧城人口的老龄化使得旧城更加缺乏活力。

  旧城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随着旧城人口迁往新区,大量质量较差的住宅被廉价出租给外来者。而旧城提供了大量廉价工作岗位,导致旧城形成了大量外来人口及流动人口聚居区。外来人口的流动性造成了难以管理的结果,于是旧城中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给旧城形象和居民信心造成严重的影响。

  旧城复兴过程中,势必会对旧城的部分城市功能进行置换,对原有人口进行疏解,旧城面临大量的人口安置问题。这和西方国家内城复兴的过程恰恰相反。

 

邓伯生:杰出的设计是对城市的长远保护

邓伯生,台湾资深建筑设计师

  在城市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是灵魂。设计师应当拥有较为独立的文化地位和权力。从以往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来看,建筑设计统一规则的缺失,导致了建筑物个体独特,而整体上却很不协调。

  作为一名资深建筑设计师,来自台湾的邓伯生在厦门生活了七年,去过全球48个国家,在国内外设计了数量可观、风格独特的民用商用建筑。在邓伯生看来,厦门给旅游者的第一感觉还是不错的。至于是什么在吸引来厦旅游的人,邓伯生说,“是海洋、岛屿和地方风格建筑。”

  邓伯生认为,对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厦门来说,海归派建筑设计师拥有丰富的视觉经验和饱满的主体思想,可以为厦门的城市建筑设计提供风格稳定的设计思路,并且考虑到周边的建筑环境,在整体上会因为协调和独特而出彩。

  现在,国外的建筑设计总体上追求的是简化和质感,而国内往往追求花俏的外表。这些是国外二三十年前流行过的东西,在邓伯生看来,这不是创新而是炒欧美的剩饭。国外建筑设计的基本风格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我们往往把自己原来的好建筑拆掉去模仿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在学习别人的建筑文化时,要寻找适合的土壤,要用来服务我们自己的文化。

  邓伯生说,欢乐应当是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纽约市的中央公园占地几千亩,是纽约人休闲和锻炼的中心地带,尽管这里是周边地价最高的地方。纽约人认为森林是城市的肺,他们不越雷池,绝对不会把公园用来建高楼、造别墅。这些自觉的行为其实提高了城市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让市民有回归自然的愉悦欢乐感。

  邓伯生认为,城市要寻找亮点,必须做好整体而长远的规划,政府和规划部门应当思考把规划后的旅游项目整体包装推出,把旅游业引入到厦门的纵深处,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在作出规划决策前,政府和规划部门更要尊重学者专家的意见,因为发展不是三五年的事,应当把眼光放长远,看到几十年之后,最重要的是尊重人民的意志,把服务人民作为前提和目的。

 

 亦非:文化是建筑设计的首要品质

 

亦非,中国首批注册室内设计师

  文化在城市建筑设计规划中所处的地位,代表着城市规划的整体水平的高低。营平片区因为历史因素被列为保护区,眼下要做的是整体的、长远的保护和改造规划。

  中国首批注册室内设计师亦非认为,在城市整体规划中,政府应该鼓励甚至要求开发商建造具有闽南特色的建筑,让闽南建筑文化有继续生存的土壤。文化才是建筑设计的首要品质,尽管它一再被忽视。城市化遭遇了很大困境,各地争相模仿复制,许多具有本地特色建筑技艺都已经失传,而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其实是缺乏实际的经验和审美能力。

  对于如何缩减建筑设计中的文化冲突,亦非认为,谙熟传统文化中的闽南文化是前提,当然这些要靠设计师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有关部门以及开发商也得尊重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这体现出来的是地方的文化自觉程度。京沪有多少具有文物价值的旧区与旧居、名胜与景点,不能像欧洲人那样严格地维护历史的尊严,逐区,逐街,逐幢,逐一细节,高价而长期地撤换内部设施?置城市历史于不顾,由“化妆”而“毁容”,由“改造”而“重建”,最终只能让城市面目全非。

  建筑,是一座城市特有的文化记忆。在亦非看来,狭窄的弄堂,幽深的小巷,哪怕是一栋普通的居民住宅,都会记录下这个城市的人物和故事。随着时间的更迭和积累,人们一代代更替,城市物质文化积累越来越深厚,并以不同的方式传承和延续着。建筑本身愈坚固,才能见证尘世沧桑,记录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将那些先人的故事,写进自己的砖瓦缝隙。而如果我们的建筑只能有三十年的历史,甚至更短,还没记完一代人的故事就被拆除,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根在那不断的拆除与重建的过程中,不知道丢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