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央企利润超1万亿 全国人民都沾上光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7:34:31

2010年12月28日,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透露,预计央企今年实现利润超过1万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可是1万亿又能怎样,除了那些少部分人以外,对于其它广大普通人民大众,又有什么意义?是能转化为普通人民群众的福利还是什么?那怕是成为是财政政策里的一部分也好,实际上都不会,有也是上交极其稀少的很小一部分。

归根结底,国企到底是谁的国企!

1万亿元的由来背后

预计央企今年实现利润超过1万亿元,这其中有多少是靠在市场中竞争得来的,又有多少是靠垄断和政府支持获得的?

在中国市场环境中,垄断与隐性垄断几乎无处不在。国有企业前享来自市场的高额垄断性利润,后有国家政府做信誉背书,自然横行无忌。而民营企业则面临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准入限制,或者各种政策性歧视。在这种情况下,央企赚一万亿有什么奇怪的吗?

相比较的是,在国内一往无前的央企在海外却总是亏损又亏损。只能蜗居在国门之内,蹂躏与隐性逼迫国内居民与企业。

股权与所有制的谎言

老百姓名义是央企的共同股东,实际上却什么也算不上。央企无论再怎么赢利,也与出资人无关。

央企的问题,在于他们的原始资本是用老百姓交的税,老百姓是其原始股东,然后央企利用垄断资源反过来赚老百姓的钱,相当于老百姓被剥削了两次。

畸形的利润分配。央企既不是实质上的公关企业,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组织,而是特权组织。中央企业红利的上缴分三种类型: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五个资源性行业,上缴比例为10%,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企业上缴比例为5%,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企业3年内暂不上缴。从中窥见的也只是特权阶层的一点点皮毛。

更为甚者的是,许多央企一边是内部人员的高额福利,同时又是企业利润的大幅亏损,且又源源不断从政府部门获得各种名目的政策性补贴,真是匪夷所思。

制度性困居

制度的不同关键在于造成了机会和资源获取的不均等。

中国特殊的企业制度(垄断经营的国有企业和自由竞争的私营企业并存)和金融制度(政府全权掌控银行体系之经营),造成中国企业外部两极分化:国有垄断企业之融资成本非常低,极易获得巨额乃至多余之信贷资金;竞争性的私营中小企业则面临极其高昂的融成本,极难获得信贷资金。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信贷配给”。

这严重阻碍了市场的效率。最能促进就业的民营企业总获得不到急需的资金,而央企因为无需为市场,为竞争担心,坐享垄断性利润,使得各种职业机会变成了内部定向分配,因为用谁做事都一样,干嘛要便宜外人。

以及中国近几年的宏观政策及制度性设置来看,中国一直在进行着逆性反向分配。通过低利率的储蓄政策以及不断加剧的膨胀将广大老百姓的钱从底层运行到上方权贵阶层。而在涉及利益分配上,总是出一些心理疗法的改革政策,口号喊了许多年,进展却一直不大。很简单,权贵阶层不可能自己革自己的命吧。

畸形的体制背后有着深刻的利益结构障碍。

不同的垄断背后又有着不同的“老板”——主管的行政部门,不同的政府部门有着自己的不同利益。

央企存在并不断壮大最明显的提示就是中国政府计划经济思维在不断加深,虽然已经变革了30年,但政府部门仍然掌握巨大的权力,对经济活动对资源享有巨大支配权,而缺乏有效监督。

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向前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政治权贵”这个特殊的利益阶层,对这个利益集团而言,目前这种半市场半管制的状态是最理想的,通过管制和审批“造租”,然后拿到市场上“寻租”,就是在市场上将权力套现,正是这股力量将市场经济发展的咽喉死死遏制住。

从八十年代中国选择“增量”改革路径,就必然注定了普通人民群众从一开始就既是改革的被动接受者,又是现行制度的挑战者和牺牲者。只要央企一直存在,市场机制就不可能成熟,垄断与腐败就不可避免,渴望平等职业机会与更多社会福利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只能是泡影。

全文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