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茶艺交流——茶香与品茶(转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4:52:15



茶香与品茶


   因为我的网名叫:袖起茶香,所以很多吧友第一印象都以为我是茶艺或者品茶高手 真是惭愧,任我解释也还是误会不断.不过;幸好家有好茶的老公,多年茶龄,颇有心得,耳濡目染我也沾上了茶气,"长"袖起落间,也有那蒸腾的氤氲茶香,好似深谷幽兰,若隐若现,用力嗅之,不留痕迹;不经意间,却清香宜人,沁人心脾.好歹未辱没了这网名.

  

   茶叶不同,杯中的茶水亦不相同,喝茶并非简单一泡了事,俗话说得好:"制茶有功夫,泡茶讲功夫,品茶磨功夫."更多的时候喝的是一种心情一种过程,从原来的什么茶都品,到现在的专一"铁观音",喝茶已经成为一种最好的休闲与享受.喝"铁观音"讲究茶器和茶艺(呵呵,我这属于自学成长,依葫芦画瓢型).陆续买过几套茶具,但都不尽如人意,茶缘使然,最近购了一套,很是满意,方才敢拿出来秀秀,兑现原来对吧友的应诺.

  

  

   再来张近照.骨瓷故名思议,是在陶瓷原料中掺入动物骨灰,经过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两次烧制,成为白度高、透明度好、瓷质细腻、釉面光亮平整的瓷器,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称.用这样的茶具品茶真的很是赏心悦目.

  

  

   铁观音生长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誉,由于其茶性刚烈,泡茶用水宜软,我们所采用的是净化纯水,冲泡铁观音,水温要达到100℃才能体现出她的独特香韵,茶圣陆羽在《茶经》提到:“见水起如蟹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若水面浮珠,形式鱼目,声若松涛,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所以这煮水的程序我们称之为{腾波鼓浪候甘泉}

  

  泡茶之前,须先用开水淋烫茶具,使其受热升温达到泡铁观音所需的最佳状态。文人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茶人也有茶房四宝:潮洲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欧。所以这一道淋烫茶具的程序我们称之为{石鼎汤沸沐新欧}


  明代以前称茶叶为龙团凤饼,今天我们冲泡的铁观音属中发酵乌龙茶,干茶外形紧结成珠,色泽墨绿油润,香气沉敛厚重,所以我们把投茶的程序称之为"团龙沉香叠青甲."

   待水初沸,向泡壶中悬壶高冲注入开水,水的冲水使茶叶在壶内上下翻滚,目的是使茶沫上扬,这样让茶叶均匀受热而微微绽开呈含苞欲放的状态。由于铁观音蕴含幽幽兰香,所以我们称这道程序为"兰香半吐空谷幽",这一泡茶汤又称温润泡,只作滋润干茶而不宜品饮,将茶汤直接注入茶海。

   再次沿壶口注入开水,使水柱有力地冲击茶叶,茶的香味才能很快地挥发,称此注水方式为“散点冲泡”,我们把这道程序称为"河水侵黄金叶."

   茶经中说:茶性俭。是指茶叶中可溶物的含量有限而不宜久泡,所以要及时地把泡壶中地茶汤倒出,以保证未来每一泡茶汤滋味基本稳定,壶中茶水涓涓流出,我们形象地称为"灵山玉泉流不竭."

   茶汤完全流入海壶(公道杯)后,即可快速均匀地巡斟到闻香杯中,缓则茶温降低,斟茶时手势不可高,高则茶香散失,斟茶完毕将品茗杯扣在闻香杯上,再翻转对杯,称之为"点水流香绕连环"这是形容洒差和翻杯时的手势要如同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古人有云“寒夜客来茶当酒”今天,茶香也以一杯香茶来敬奉诸位可爱的吧友,这一道程序就是"流霞赠与蓬莱客",“流霞”是形容茶汤的甘醇鲜美。此时轻轻旋出闻香杯,移至鼻端深吸一口温润的茶气,可以感受一下铁观音高爽袭人的茶气,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高一筹,世人奉兰香为王者之香,而依我个人认为铁观音独特的茶香该比兰香更胜而富于变化,因此这道程序就称为"喜闻人间圣秒香".

   持杯品茶也讲究一个手势:称“三龙护鼎”(男士用同心手,显得成熟稳重,女士用兰花手指,显得俏丽端庄)品茶时分三小口进行,头一口茶汤须缓缓吸入,俗称“龙吸”然后轻轻咀嚼,让茶汤布满口腔,当口中茶汤变浓时再徐徐咽下,再从杯沿小抿一口咽下,称“牛饮”第三口将杯中茶汤一饮而尽,叫做“鲸饮”如此品茶,才有“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的感觉,因茶乃百草之冠,万木之英,所以这道程序既是"含英咀美入诗肠".

   品过香茶,再次向壶中注入开水,我们称为"弱水抚仙草",有诗曰“六根开窍清风生,飘飘欲仙最怡人,谁能寻得观音韵,不愧是个品茶人”此时茶叶经过两泡,生涩已过,滋味开始回甘,茶汁过喉时的感觉更加细腻润滑,呼吸之间也能口鼻生香,两颊生津,喉甜爽微酸,这就是茶人所说的“观音韵”

  

  唇齿余香之际,再来品这君子之水,领略一下品茗的最高境界,喉舌生津,齿颊留香,正是此时无茶胜有茶,所以我们称这道程序为"尽品淡泊知交长"


  

   杯中的茶叶沉浮不定,茶香也随之飘飘渺渺,在空中悄悄弥漫。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有所感悟,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