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两个提高、一个关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2:47:24
 

1990年8月,由中国记协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发起,经过中宣部新闻局批准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银川召开。会议主题是:如何加强报纸新闻摄影这一翼。出席会议的有中宣部、中国记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代表,以及全国60多家报纸、杂志的总编辑、要闻版主编和摄影部主任以及有关领导、专家、教授共144名代表。会议在报纸“图文并重,两翼齐飞”问题上达成共识,对20世纪90年代报纸的“图文并重”进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银川会议对报纸发展而言,可以说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学会将撷取珍贵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以纪念银川会议。

2003年第六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在会上做了精彩报告。现将邵华泽同志的报告全文实录如下,以飨读者。

 

再论“两个提高、一个关键”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五届团体会员代表大会刚刚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于宁同志为会长的新闻摄影学会新一届领导班子,这是值得祝贺的。现在,我们又在这里举行第六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这两个会议在一起召开,对于进一步推动新闻摄影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大家知道,今年10月27日,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日,我们这次研讨会具有纪念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20周年的意义。中国新闻摄影界的这三项重要活动,同时在改革开放起步较早、成就卓著的著名城市深圳召开,会格外引人瞩目,也会增强业内业外人士对新闻摄影工作的重视。

我国确定和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新闻事业和新闻业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新闻工作重要方面的新闻摄影工作,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国家通讯社和各级各类报社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推动下,取得了十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作为参与推动新闻摄影工作的一个成员,我对中国新闻摄影事业蓬勃发展的局面,感到由衷的欣慰。

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浓学术气氛的高层学术活动。在座的很多是专家,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1990年8月,在银川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那次研讨会上,我以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身份,就如何推进新闻摄影工作发了言,提出了“两个提高、一个关键”的思想。那次讲话的中心意思,概括起来就是:要提高对新闻摄影的认识,充分认识新闻摄影在整个报纸宣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提高新闻摄影的质量,把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作为改进新闻摄影宣传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而要实现上述“两个提高”,关键在各级各类报纸领导特别是总编辑们的重视。那次讲话是有感而发的,是根据我多年在报纸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矛盾提出来的。那次讲话的观点得到新闻摄影界同志们的认同。从那次研讨会以后,又陆续召开了四次同类的研讨会,我都因各种原因没有参加。十多年来,我在推进人民日报的新闻摄影工作的实践中,在主持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不断总结,不断思考,对“两个提高、一个关键”的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今天我愿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         关于“提高认识”。

对一件事情,是不是专心去做,是不是尽最大努力去做好,前提是对这件事情的意义、作用的认识是否清楚,是否到位。提高对于新闻摄影工作的认识水平,我认为很有必要强调以下几条。

第一条,     新闻图片在报纸宣传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越来越得到这样一个共识,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一张报纸如果只有文字报道而没有图片报道,就不能称其为一张完整的报纸;至少,一张报纸如果只有优秀的文字报道和新闻评论,而没有上乘的新闻摄影报道,绝对不能成为一张丰富多彩、使读者喜爱的报纸。在报纸的新闻报道中,新闻摄影作品确实起着文字报道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一幅好的新闻照片,具有真实生动、形象直观、现场感强、冲击力大等特点。例如,中国新闻奖历年来评出的一等奖作品,都具有这些鲜明特征和视觉效果。试想,如果我们把本来非常适合用图片表现的新闻内容,只用文字描述的手法予以表达,一定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条,     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凸显新闻图片捕捉读者视野的强势功能。

新闻摄影这类新闻报道表现形式的地位提高,不仅仅是因为这类报道手段本身具有先天的长处。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信息的扩张,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环境的变化,使得既依赖报纸而生存、又增强报纸生命力的新闻摄影报道形式,具备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报纸多了,看报的时间少了,自然要求文字要精,标题要大,图片要突出。人们拿到报纸,总是习惯于先看图片,从图片了解新闻。大家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每天摆在报摊上的众多报纸,最抢眼的报纸是有大幅精彩新闻照片的报纸。如1998年我国军民投身伟大的抗洪救灾斗争的时候,许多报纸充分发挥了新闻图片的冲击作用和感染作用,鼓舞广大军民取得战胜自然灾害的胜利。当时,我在人民日报担任社长,提出文字新闻、图片、评论三者并举的要求,人民日报刊登的一些大照片,表现了抗洪救灾的壮观场面和感人细节,既有表现我们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的场面,也有表现人民军队和武警部队官兵与人民群众共同救灾的场面,充分发挥了新闻图片的激励士气、鼓舞斗志的作用。

第三条,     日益激烈的报纸竞争促使报纸管理更加重视新闻图片的市场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发展,促使社会生活中许多行业在竞争中调整战略和策略。报纸竞争的重要作用和必然结果,就是促使报纸采取更加适应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重视在报纸运用新闻图片的表现形式,就是报业竞争规律发挥制约作用的最好例证。事实上,就报业发展的普遍规律而言,在现代社会生活条件下办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获得成功、市场化运作水平较高的报纸,都在努力突出新闻图片的地位和作用,都在努力打造本报的新闻图片特色和品牌。在我国目前的报业竞争格局中,众多报纸在重视和运用新闻图片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受到读者的好评。

二、         关于“提高质量”。

新闻作品是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精神产品,而报纸作为刊登新闻作品的媒体,必须通过市场运作才能走进千家万户。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如同任何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一样,报纸要扩大发行,就要提高新闻作品整体质量。报纸上刊登的新闻摄影作品是报纸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必须依靠图片质量争取广大读者。关于提高新闻图片的质量问题,我想提出三点看法。

第一点,     新闻图片必须体现思想性。

新闻媒体直接地、广泛地影响着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新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的重要作用是引导社会舆论,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闻工作。刊登新闻作品,第一位的是要体现正确鲜明的思想意图。衡量一张新闻图片的质量高低,要看它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思想,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闻很多,拍什么,不拍什么,登什么,不登什么,怎么登,都体现了报人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变革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社会生活中不断涌现出先进人物和先进的事迹。我们的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就是要用手中的笔和相机,高度敏感地观察、记录、揭示和传播这些具有先进思想内容的新闻信息,以激励人们的斗志、振奋人们的精神。一幅质量上乘的新闻图片,首要的条件就是,关注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等新闻。思想性强的不一定都是表彰先进,揭露阴暗面的也可以有很高的思想性。思想性强也不一定是主题多么重大,有时候从一件很平凡的小事中也能抓拍出对人们具有深刻启示的优秀作品。去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胡锦涛同志参加了一次联谊会。正好我也在场。胡锦涛一不小心碰倒了水杯,他赶紧拿起桌子上的毛巾去擦倒翻了的水。这一情景,被当时在场的一位摄影记者拍摄下来。后来,这幅照片参加政协好新闻评奖,复评时评为二等奖。后来送评委征求意见,我是评委会副主任,看到这幅照片后正式提出建议,这幅照片以小见大,生动地表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平民作风,思想性很强,画面也不错,应该评为一等奖。结果,大家认同这个观点,这张照片评上了一等奖。

第二点,     新闻图片必须体现新闻性。

衡量新闻图片的另外一个标准,就是新闻摄影作品必须是新闻,而且具有新闻价值。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必须及时准确地反映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没有新闻内容的照片,无论是表现人和事,尽管能够让人称为好照片,那可能只是一幅艺术照片,不会是一张新闻照片。我们所说的能够增强新闻报道吸引力的照片,主要是指报纸大量刊登的反映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新闻照片。衡量这类照片的质量标准,就要看它的时效性,还要看它表现的内容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和新闻价值的大小。时效性强的,有一定新闻价值的,就算得上是新闻照片;有重大新闻价值的,就具备了评上好新闻照片的必要条件。新闻价值应该包括题材、主题、意义。有些照片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有些照片除了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还引发人们的联想、深思。摄影记者、报纸编辑、报社领导都要有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当然,检验图片的新闻价值,最终要看读者反映,要看社会效果。去年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新华社记者钱瑜的作品《纽约世贸中心被撞》,就因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及时而获一等奖;今年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一等奖是《新任总书记胡锦涛面对世界聚焦》、《向“恐怖主义”宣战》(中吉反恐军事演习),这就是新闻性很强的作品。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就要重视增强新闻图片的新闻信息含量和新闻价值。

第三点,     新闻图片必须体现艺术性。

新闻图片首先属于新闻作品范畴,但许多优秀的新闻图片又具有永久性的艺术价值,从这一点看,新闻摄影作品也应讲究艺术性。新闻图片与艺术图片相比,前者是在充分传达新闻信息的前提下讲究技巧,后者是在追求艺术效果的前提下关注情感、情趣或思想等。虽然,两者的前提、目的、手法与要求不同,但两者都能借助艺术力量感染人和征服人,则是具有共性的品质。可以说,好的艺术照片不可能成为新闻照片,而好的新闻照片则可以同时又是艺术照片,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提倡报纸要借鉴艺术摄影的某些技术,丰富新闻摄影作品的艺术色彩,获得更为广泛、更为长久的欢迎。我们知道,文字新闻除了重视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之外,也要强调逻辑严密、讲究修辞章法、要求文笔优美、文字简练。摄影报道同样也有相应的技术方面与艺术方面的要求。艺术摄影讲究构思、布局、灯光、造型、色彩等要素。新闻摄影则格外强调目击、抓拍、真实、独特、感人、传神等要素。当然,优秀的新闻摄影大师,也会在融会贯通不同流派长处的基础上,创造发展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使新闻摄影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的艺术。如果我们在重视新闻摄影的思想性、新闻性的前提下,同时注意提高它的艺术性,我们的作品宣传的效果一定会更好,就一定会更受读者的欢迎,新闻摄影师工作就会更上一层楼。

这里,我还想表明这样一个思想,就是我们强调好的新闻摄影作品要有思想性、新闻性和艺术性,是指一张照片同时具有三个方面的要素。思想性寓于新闻性之中,新闻性体现思想性,艺术性有助于增强思想性的新闻性。这三个方面的要素应和谐统一地、自然而然地凝聚在一个画面之中,而不是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其它方面。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作为一名优秀新闻摄影工作者,应该追求这种境界。

三、         关于“领导重视”。

新闻摄影工作的全面发展,新闻摄影水平的全面进步,前提虽然是“两个提高”,但关键则是“领导重视”。正如许多工作一样,没有领导层面的重视和推动,“提高”的愿望往往只能落空。同十几年前银川会议时相比,今天领导对新闻摄影的重视程度是大大提高了。从实际结果来看,一是报纸的图片数量大大增多了,新华社发的照片多,选择的余地也大了;二是图片的质量大大提高了,各报都有一批出色的新闻图片,这从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可明显地看出来;三是新闻摄影队伍扩大了,整体水平也显著提高了;四是许多报社总编们不仅重视刊用新闻图片,而且亲手动手拍摄新闻图片,在座的许多同志都成为这方面的高手。我希望新闻单位的负责业务领导工作的同志,继续把推动新闻摄影工作当作一件份内的工作来做,大家共同努力提高我国新闻摄影工作的水平和影响力。我想,在座的总编辑们都很清楚从哪些方面加强新闻摄影工作。大家都有一些好方法和好经验,这次会上还要进行交流。根据我的体会,从总编辑来说,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是思想重视,最好对摄影有点兴趣。要有重视图片的观念,要有发现好照片的眼力,要有使用大照片的气魄。必要时要舍得割让文字稿,要敢在一版突破。当然,这也从报纸的性质、任务出发,不同的报纸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风格。

二是要在培养摄影队伍上下功夫。提高新闻摄影质量,重要的是提高摄影记者的水平。大力培养专业摄影队伍,特别是年轻的摄影记者,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摄影记者的政治自觉性、新闻敏感性和艺术创造性有所提高。还要关心摄影记者的甘苦,在生活和工作方面给予帮助。重视投入,重视硬件建设,力争用最好的装备把我们的摄影记者武装起来。此外,要强调发挥文字记者的作用,对通讯员的作品也不能忽视。

三是抓创新。质量包括创新。拍摄照片要有创新意识,刊登照片也要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充满活力的新闻照片和富有新意的版面。我们要提倡创新,鼓励创新,从思想观念、版面安排、奖励机制等各方面为创新创造条件。

同志们,我讲了这些粗浅的体会,如果要用一个题目来概括我的发言,那就是《再谈“两个提高、一个关键”》。我的看法仅供大家讨论参考。我衷心祝愿在于宁同志和新一届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领导班子的推动下,经过总编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新闻摄影工作会开创一个新局面;也衷心祝愿这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